银行类的相关论文
自建国以来,我国银行体系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一个多元化、开放竞争并向商业化转变的基本格局。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银行类的相关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银行类的相关论文篇1
浅析我国国有银行的国有独资发展
一、四大国有行股改上市历程回顾
(一)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引进外资银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80年以后,为改变建国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一银行制度,国家重新组建了交通银行,这是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又陆续建立了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十余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尽管它们在资产规模、机构数量和人员总数等方面远不能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但其资本、资产及利润的增长速度并不逊色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呈现出较强的经营活力、强劲的增长势头和良好的经营效益。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创立和发展,不仅引起银行体系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探索中国金融制度改革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道路,为推动和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外资金融机构。进一步打破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格局,对引进竞争机制,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回顾这一阶段的改革,最大成就是实现了国家专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分立,打破了一家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局面。但另一方面,国家专业银行仍然实行行政性的管理体制。尽管银行一定程度上拥有了自行融通和运作信贷资金的权力,但这一“权力”的行使只能在国家下达的信贷计划这一“笼子”里行使,是否遵守和完成国家下达的信贷计划,仍然是考察评价银行和银行管理者的关键。
(二)组建三家政策性银行,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
应该说,在当时中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专业银行制度是适应我国银行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而产生的一种过渡性体制,作为国家宏观金融调控的主要传导渠道,它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由于专业银行是全国性的银行,既要保证国家重点建设资金的需要,执行国家信贷计划,发放政策性贷款,又要承担执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任务,因而难以充分实现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化经营。当时,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表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政策性信贷与商业性信贷混淆经营的问题,这既不利于银行贯彻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原则,也不利于国家政策性业务的开展。为此,1994年国务院先后批准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将原来由四大国家专业银行承担办理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剥离,推动专业银行向真正的商业银行转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补充资本金,剥离部分不良资产
1998年8月,中央财政发行了2700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来补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在充实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实力的基础上,增强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1999年又相继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专业优势和特殊的法律地位,通过债务重组、上市、拍卖等市场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价值回收,以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1999年至2002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约1.4万亿元左右的不良资产,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包袱,为其进一步改革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04年3月,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的通知》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规定从2004年起,银监会各级监管部门将建立对工、农、中、建四大行不良资产的全面监测和考核制度,对四家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持续监管,以促进四家银行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建设,强化信息披露
1998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管理,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2001年,中央银行正式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决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在中国银行业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即贷款的五级分类方法。它根据银行收回贷款的可能性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并将后三类视为不良贷款。五级分类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能强化信贷资产质量的信息披露,更准确地识别和显现贷款的潜在风险,及时跟踪贷款质量。
二、股份制改造是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
(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是股份制改造的重要前提
依据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市场型金融运行机制,即建立符合市场化要求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调控体系,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国有银行商业化是国有银行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按市场化要求重构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是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如何理解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与股份制改造?笔者认为,应抓住以下几方面要点。
1.股份制改造将促进商业化改革进程
通过股份制改造,重构国有银行股权机构,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进一步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从而为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创造条件。在进行一系列的国有银行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监督之后,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将国有银行的经营运作定位为一种市场行为或商业性活动,加强股份制改造对银行商业化改革的促进作用。
2.股份制改造与商业化改革相互渗透
一方面,股份制改造是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只有在国有银行成功进行股份制改造完成之后,才可能说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是成功的。总之,股份制改造与商业化改革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经营理念。 (二)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借鉴
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独资银行不同,其资本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的;在经营管理上也是按照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模式对银行进行经营管理。可以说,在银行经营模式上要比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先进,是国内银行中比较有活力的商业银行,具体的先进之处则体现为:
股份制商业银行具备一套有激励、有约束、高效率的企业经营机制。产权的多元化比产权的单一化更有利于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更有利于建立起经营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即使是在国家控股的条件下,由于其他股东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中对企业经营影响的存在,特别是有权转让股份,这对企业的控股者(国家)也是一种制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股份制改造是国有银行改革的主流方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完善银行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
在既定的制度条件下,资本结构是企业治理的基础和依据,企业治理结构是资本结构的体现和反映。治理结构是通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经营管理概念,一般表现为企业所有者、董事(含监事)与经理人员之间的权利制衡关系,重点是股东与管理部门的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国有商业银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则进行市场化经营,需要具有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而维护银行资本结构的良性发展正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为了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保障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国有银行制度和管理创新,如债转股、银行表外业务拓展、降息鼓励储蓄分流等。以上这些措施的顺利开展,需要在一个良性发展的体制平台上进行,因而需要通过股份制改造完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使资本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实行股份制,通过调整资本所有权结构,有利于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优化资本配置,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2.实行企业化改革增强竞争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多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真正按照完全企业性质的实体来运营,不存在一个清晰的现代银行企业盈利模式。打破行业垄断,实行遵循市场经济体制运作规律的银行企业化改革,虽然短时间会涉及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及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提高。股份制改革的内容是要明确界定银行资本的数量、增资渠道和方式,同时建立董事会和总经理职位,明确各自的职责,以此为基础,充分提高银行资本运作的透明度,服从公司严格的法律规范。
3.非银行类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的好处
实践证明,非银行类的国有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后,能够理顺产权关系,明确资产经营责任。在产权明确的情况下,有利于激励企业精心经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使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企业在实现产权多元化的同时,有了真正的经营自主权,企业“自主经营”的核心是资金,而股份制则扩充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实行了股份制,不靠政府拨款,而是靠自己的发展,建立产权清晰的平台,能够较好地实现经营机制的顺利转换。
国有商业银行也是国有企业,也可以借鉴其他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可以说,股份制是明确企业产权关系和改革国家所有制的最好形式。
>>>下页带来更多的银行类的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