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格式模板>

初中历史小论文格式范文(2)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初中历史小论文格式范文篇二

  论历史的客观性

  摘要:本文以主体间性和客观性为主线,梳理了中外有关学者关于历史的客观性的相关论述,认为历史的绝对客观的标准是难以寻求的;同时,也不能认为历史缺乏客观标准而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并指出历史认识的绝对客观是不可能达成的;历史认识的主观主义显然也是行不通的;笔者更倾向于采取一种相对客观主义的立场。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 the main body between the nature and the objectivity as a master line, has combed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concerned scholar about the historical objectivity related elaboration, thought that the history the objective standard is absolutely seeks with difficulty;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not think that the history lacks the objective test to cause the history nihilism.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history knows objectively is absolutely is impossible to achieve;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s subjectism is also obviously invalid; The author favors in adopts one relatively objectivism the standpoint.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历史 主体间性 客观性

  key word: Between historical main body objectivity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明代云南与内地的文化互动研究:(08JC850006)

  作者简介:张丽剑(1972-),男,云南大理人,白族,博士,副教授,硕导,主要研究散杂居白族、白族历史与文化;王艳萍(1974-),女,云南大理人,白族,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白族历史与文化。

  在历史研究中,不时有这样的提法出现:“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这在我国五、六十年代的史学研究中尤其多见。然而,引人深思的问题是:历史有本来面目吗?历史的本来面目可以还原吗?可以原汁原味地复原历史吗?检验的标准是什么?凡此种种问题,实际上涉及的是历史的客观性问题。历史客观性问题争论的核心是:人们的形上信念及价值观念对认识客观性的影响。这个问题在关于客观性的讨论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德雷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客观’历史的概念等同于‘不受价值影响’的历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什么是客观、客观性

  客观是哲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客观总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们构成一对哲学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通常有两种含义:(1)客观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主观指人的意识、精神或认识。例如,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人为什么主观上会犯错误呢?这是因为,“主观的指导和客观的实在情况不相符合,不对头,或者叫做没有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为了能够比较地把事情办好,“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把主观和客观二者之间好好地符合起来。”在《实践论》中,他又指出,唯心论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为特征的。这里所说的主观和客观,相当于精神和物质。(2)在认识论上,主观指人的认识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客观指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如实地去反映。例如,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许多专做理论研究的人,却对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毫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空洞的“理论”上。又有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同志反复教导,认识应当从客观出发,即从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中引出现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决不能从主观出发,凭想当然,或者凭死的书本。

  客观性,是指事物所具有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这样一种特性。客观性这一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般运用在以下3种情况:(1)客观物质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表现为无数的具体事物,它们的性质和形态呈现出千差万别,例如花草树木、山丘河泊、电磁光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等。这些纷繁复杂的事物有没有共同的性质呢?有,这就是它们的客观性。因此,研究自然科学的人,必须承认各种自然现象的客观性;研究社会科学的人,必须承认各种社会现象的客观性。(2)客观物质世界是运动和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是在时间和空间之中进行的。因此,运动、规律、时间和空间共同具有客观性。运动具有客观性,指的是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规律具有客观性,指的是人们不能任意创造或消灭规律,只能尊重它,认识它,按规律办事;时间和空间具有客观性,指的是它们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的。总之,它们都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3)在认识论上,客观性的要求就是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例如,我们讲真理的客观性,范畴的客观性,指的都是在真理和范畴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对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的不同观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学者们观点各异,主要有:

  (一)兰克的历史客观主义。其宗旨就是“秉笔直书”,即只描述历史是这样而不探究历史为何是这样。兰克之前的历史理论以探求历史规律为重心,兰克之后的历史理论则以描述历史现象为己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克罗齐的历史主观主义。在克罗齐看来,历史知识、历史资料并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每一代人总是从自己时代的需要和价值观念出发去研究过去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学家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的当代价值观念和知识结构介入到历史事件中。因此,“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怀疑主义。面对历史认识中因价值观念因素导致历史构图和解释的歧异,深受克罗齐思想影响的美国史家贝尔德和贝克尔对达致客观历史认识的可能性持怀疑主义的立场。当然,当他们如沃尔什所说的强调“历史思维之中就有着某种不可简约的主观性的东西”时,他们心目中的认识客观性的典范和参照是自然科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绝对的客观主义。与怀疑主义针锋相对的是M?怀特、丹图等分析哲学家的绝对主义立场。他们认为史学在客观性上原则上与自然科学并无二致;选择并非史学中的特例,自然科学家和史学家一样在价值信念上不是超然物外的,关键不在于选择和研究者内心价值信念的存在,而是要区分作为心理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的“信念的起因和关于该信念的理由”。也就是说,研究者怀有何种价值偏好是一回事,关于其研究结论的逻辑论证与理论辩护是另一回事。

  (五)相对的客观主义。在怀疑主义与绝对客观主义两端之间,德雷、阿隆、阿特金森以及沃尔什对历史客观性问题持谨慎乐观的相对客观主义立场。沃尔什的“视界理论”(perspectivism)承认史家道德、形上前提的存在和影响,认为至少对价值背景相同的史家而言,其内部存在关于选择和解释的公共标准,从而满足特定理论框架内部判定认识是非优劣、达成共识的客观性要求。这种弱意义的客观性大致就是历史客观性的当下最好可能。

  (六)伽达默尔的主体间性。伽达默尔以另一种方式考察了主体间性。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在于使一种关于真理的本源性的、前科学的经验为人们所认识,而这种真理经验在理解人文科学和技术的生活世界时,被科学主义和客观主义所遮蔽,主体间性成为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研究基石。伽达默尔反叛了传统客观性,他把“历史上的效果意识”看作一种本体论的过程,而非看作主观性过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主体间性既是客观性的条件,又是客观性的基础。没有主体间性就不可能有客观性。没有离开主体间性的客观性。主体间性成为客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客观性包括了主体间性。当主体间性成为科学理论的一个因素,当科学理论与科学事实成为一个自洽的的系统时,主体间性就获得其客观性,从这一意义上讲,主体间性就是一种客观性。协调了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观,高扬了认识的主体性。

  三、结论

  通过审视以上对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的不同观点,可以发现:

  第一,历史认识的绝对客观是不可能达成的。不论是兰克,或是怀特等学者,都不同程度的主张客观主义。然而所谓的“秉笔直书”是有限度的。中国的正史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魏书》的作者魏收就曾扬言“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他可以凭借史官的特权,诋毁他不喜欢的人,也可以赞誉他所喜欢的人。再如,面对同样的史料,不同研究者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从而得出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论,尤其象对甲骨文的考释更是如此。首先因为我们所研究的是逝去的人物、事件,他们具有明显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重复性,在此,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是行不通的,研究者很难绝对的勾画出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其次,研究者在研究历史问题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带有主观的想法,包括研究者的阶级地位、个人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价值判断等都会影响所得出的结论。研究者很难以超然的“局外人”的态度面对历史,他的研究必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而结论难免有失偏颇。这种外部环境对研究者的影响在当代史的研究领域里表现尤为明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历史认识的主观主义显然也是行不通的。不论是狄尔泰的历史理解理论或是克罗齐的历史主观主义都具有明显的主观主义的色彩。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了社会环境、个人背景对研究者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尤其是在他们的后继者那里,就衍变成了历史研究都是自说自话,都只是在自圆其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在史学界造成一种“莫衷一是”的局面,结果是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最终结论就是认为历史研究没有客观的标准,充其量只是研究者个人意见的表达,没有对错之分。这就容易导致一种历史研究中的虚无主义??没有客观标准,没有对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笔者更倾向于采取一种相对客观主义的立场。不论是德雷、阿隆、阿特金森以及沃尔什,甚至包括迦达默尔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相对客观主义的观点。“至少对价值背景相同的史家而言,其内部存在关于选择和解释的公共标准,从而满足特定理论框架内部判定认识是非优劣、达成共识的客观性要求。这种弱意义的客观性大致就是历史客观性的当下最好可能。”如果按照主观主义乃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历史研究只是个人意见的表达,那么,我们甚至不能对一些最基本的历史和历史现象加以描绘、说明,甚至不能确定在清朝之前是否存在一个明王朝(当然,这个问题因离现代的时期还不算很远),更不能确定春秋、战国时的历史,更不用说三代甚至于更早的时期,从而会对最基本的历史都不能达成共识。在把握文本思想时,解释者自己的思想总是要参与进去,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不对文本的思想进行加工并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我们就无法对文本的思想有正确的把握,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把文本的思想变成一个不同于它自身的与我的已有思想相融合的一个新思想。伽达默尔片面扩大了理解者自身主体性的作用。在文本解释中,我们的确面临着不可能完全把握文本内容的困境,但这也不能成为对历史的解释一定是解释者思想与被解释者信息相互融合的证据。

  参考文献:

  [1]德雷.历史哲学[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88.

  [2]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3]袁吉富.加达默尔超越历史认识客观性主张质疑[J].史学理论研究,2001(3)

  [4]周建漳.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反思――关于史学中认识一致性问题的哲学分析[J].哲学研究,2000(1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周建漳.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概观[J].厦门大学学报,2004(1)

  [6]迦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7]吴国林.主体间性与客观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6)

  
看了“初中历史小论文格式范文”的人还看:

1.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2.关于初二历史小论文范文

3.初中历史小论文参考范文

4.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精选

5.初中历史小论文精选

初中历史小论文格式范文(2)

初中历史小论文格式范文篇二 论历史的客观性 摘要:本文以主体间性和客观性为主线,梳理了中外有关学者关于历史的客观性的相关论述,认为历史的绝对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77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