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论文格式模板 > 历史研究论文格式模板怎么写

历史研究论文格式模板怎么写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历史研究论文格式模板怎么写

  随着史学界对于历史研究的不断细化,学者们对于历史档案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也愈发关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历史研究》论文格式,供大家参考。

  历史研究论文格式

  1、正文格式具体要求如下:

  1. 纸 型:A4纸

  2. 页边距:上3cm,下2.5cm,左2.5cm、右2.5cm;

  3. 页 眉:2.5cm,页脚:2cm,左侧装订;

  4. 字 体:正文汉字全部为宋体、小四,正文英文为Times New Roman,小四;

  5. 行 距: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2、论文标题格式的说明

  1. 标题可分为四级,分别用一、;(一);1、;(1)排序。作者可根据论文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采用四级标题。

  2. 一级标题格式:居左,首行缩进两字符,黑体,字号:三号,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5行。

  3. 二级标题格式:居左,首行缩进两字符,黑体,居左,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5行。

  4. 三级标题格式:居左,首行缩进两字,黑体,居左,字号:四号,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5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 四级标题格式:居左,首行缩进两字,宋体加粗,居左,字号:小四,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5行。

  结束语(另起一页)

  (结束语正文)

  (如采用文末注释,注释另起一页。如采用脚注,则不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注释的书写格式说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注释在正文中采用脚注或文末注释方式,引用的文献在正文中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以右上角标形式标注在引用处。

  2.注释按照在正文中引用的顺序进行连续编码。

  3.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文作者名应缩写),作者间用“,”间隔。作者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

  4.文末注释格式:宋体,居左,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号:五号,行距: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参考文献正文英文设置为字体:Times New Roman,居左,字号:五号,行距: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

  5.按照引用的文献类型不同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

  (1)引用著作类的注释要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基本规格:作者姓名、书名、卷次、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份)、页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引用文章类的注释要求

  基本规格:作者、文章题目、引自何种出版物、出版时间、页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参考文献格式说明如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标题“参考文献”不可省略,设置成字体:黑体,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字号:小四号,行距: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1行。

  历史研究论文:《浅论历史研究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的历史,并且是作为一个过程展开的,要认识现实就必须了解历史,历史研究方法作为人们进行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历史研究方法的概念内涵、应用步骤及在运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重点论述。

  【关键词】历史 研究 步骤 运用

  宇宙间的所有现象,都是常动不息、变迁不已的,因此,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它发展变化的内在、外在的因果关系。人类生活在变动不居的环境中,与周围的一切事物共进退、共变化,而历史就是研究人类社会的沿革,认识社会变迁进化的因果关系,并进一步期望依据历史事件的原因能预测将来后事的结果,或希望借鉴历史上的错误经验谋求改良补救的方法,以求得自身甚至是人类世界的完美。对于教育事业,学者们也希望通过探讨过往教育史实,以谋求日后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因此,教育领域的历史研究得以存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历史研究方法的内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历史研究法,首先就应该先知道什么是历史。历史的定义有两种:一种就是人类过去的活动,一种就是人类过去活动的记载。历史有了这样两个定义,所以在我们脑筋中容易产生混乱:因为它一方面就指历史的本身;一方面又可以指历史的著作或历史的书籍。不过现在我们在科学上所谓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生活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所经历和创造的一切,既包括客观实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也包括人类认识客观实在的反应过程。那么,什么叫做研究法呢?这是很简单的,所谓研究方法,可以说就是探讨真理的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是运用智慧进行科学思维的技巧。总括起来,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历史研究法,它是借助于对相关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探讨人类过去活动真相的方法。历史研究方法的实质在于探求研究对象本身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认识该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不是单纯地描述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活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科学的历史研究,就不会产生真正的科学。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运用历史研究法来认识它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历史的发展,与过去存在着相关或因果关系。大量历史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历史现象、过程及规律经常反复重演并对于现实社会施加影响,因此我们要科学地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对各学科历史进行研究,以促进各学科的科学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历史研究方法的一般步骤

  历史研究可分成四个步骤:确定研究问题,收集评价历史材料,分析、鉴定资料以及总结材料,得出结论。各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界定及假设研究的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与一般的研究一样,历史研究首先要确定问题。研究问题的叙述常以与该问题有关的假设或问句式的问题提出。如果以假设陈述问题,这些假设即可视为对内隐的(或外显的)研究问题拟提出的解答;但有的研究问题却不公开陈述假设问题,仅以研究的目标陈述。有的研究在提出问题之后,收集参考资料,一则用来解答问题;另一则是为研究结论提供辩护或佐证。其次,研究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关键术语的界定和使用。历史研究是寻找过去的事实,并在这个信息基础上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所以,关键术语的逻辑一致性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关键术语的模糊不清。任何特定情境下术语的含义都是具体的,如果我们不能界定清楚这些术语,那么在研究过程中就会造成误读和误解。比如“教育”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含义是很不一样的。在研究“教育”历史的时候,就要理清哪些是我们视野中的“教育”,哪些“教育”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二是所谓历史研究法中的“现代主义”危险。这种病症在理论界相当普遍。人们总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过去的术语赋予今天的含义,或者赋予在历史上根本没有存在过的意义。这就是对历史的曲解或误解。所以确定研究问题首先必须界定关键术语。

  经研究发现,历史研究的问题最基本、最常见的主要有五类:第一,传记、机构的历史,尤其是某些运动的历史;第二,当前的社会问题,如当前大家都关心的平等、效益、教育等问题;第三,解释以前未曾涉及的思想或事件;第四,把旧的数据与新的历史事实或解释相结合;第五,修正历史上的观点,重新解释其他人已经研究过的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收集和评价历史材料

  历史研究最重要的是要“言之有据”,所以历史事实的旁征博引是历史研究成功的关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因此史料作为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收集评价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层次。收集史料并不仅仅意味着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历史文献,而且要掌握鉴定史料的方法,以确定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和其价值。历史研究的资料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第一次关于要研究的事件或经历的描述,它包括原始文件、真正参加者或直接观察者的报告,被研究的教育家本人的论著、演说稿和日记、会议记录、调查报告等。第二手资料是对事件或经历至少处理过一次的资料,它包括各类参考书、他人传抄的记事、传闻、各类出版物等。研究者必须确定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只要有可能要尽量使用第一手资料。历史分析要占有大量文献资料,这里面真伪难辨。研究者就要善于鉴别史料,要把握基本的辑佚、校勘、训诂的方法,同时研究者要建立批评的态度。史料必须首先服从于外在批评即史料文献的有效程度――文献在哪里产生的、什么时候产生的、谁记录的,只有在回答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文献的真实可靠;其次还必须服从于内在批评即文献内容的意义、精确度和可信程度。内在批评涉及作者的风格、技巧以及大量文献的相互参照。内在批评和外在批评对于确定史料来源的真实可信与可用性是十分必要的。通俗地讲,如果材料来源不真实,不能用;即使内容真实但与本研究问题无关,同样不能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对搜集的史料进行分析、鉴定

  研究者在收集到丰富的史料之后,必须先对这些史料进行考证或是进行鉴定,在确定收集资料的高度真实性之后,才可以有凭有据的加以引用。确立不同来源的史料的相关价值以后,研究者就应该将所得的史料加以综合整理。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必须解决史料之间的不一致所带来的矛盾,并根据研究目的决定这些材料的取舍。研究者不能将芜杂的史料堆积在一起,必须从中梳理出中心观点的连续性,注重时间的顺序或逻辑的顺序。在反复提炼史料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研究者会发现同一史料来源可能包含着对同一事件的各个叙述,不同的史料也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基本一致的证据和信息。这些都需要研究者去总结和综合。

  (四)解读、总结史料,得出结论

  历史研究形成的结论是从文献中所得的逻辑分析。正如俗话说:“资料是死的,人是活的”。文献资料本身不会讲话,而且这些证据本身的意义是十分有限的,如未经整理、诠释,史料就毫无意义,一旦经人诠释之后,文献资料才能产生意义被赋予生命。所以必须对历史资料加以适当的组织和解释,才能对研究的问题提供有意义的参照。历史研究很重要的一种解释是因果关系的推论,虽然历史学者无法证明过去某一事件是引起另一事件的必然原因,但他可以清楚的假定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推断其中的因果关系。而历史研究与历史解释,往往很难摆�客观现实条件的影响。历史之所以需要解释与再评论,主要是由于人类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然而新的历史解释,并非只建立在新的思考与价值之上,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解释仍然需要依赖可靠的史料与考据,尤其是新史料出现时,无论其为考古文物或口述历史,历史解释都需要随之调整。因此历史依赖于解释,解释是历史研究的核心。

  三、运用历史研究方法会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应该看到,历史研究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反映研究者的兴趣和价值观。因而某种程度上,历史研究是主观的。但就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来说,又是科学的。所以,历史研究必须要保证它的客观性,因为历史本身是客观的,不允许对它进行任意增删和改变。由于对历史研究方法实质的把握尚不足,所以在运用历史研究方法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历史资料欠缺。影响研究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历史资料的齐全或正确与否,然而由于时间的流逝,所谓比较珍惜或全面的事实材料,难免会受到人为的、时间流逝的破坏、销毁或自然灾害等使资料无法现其全貌,或使研究夹杂臆测或个人诠释。

  其次,研究者个人的主观因素。主观因素涉及研究者个人主观偏见、个人能力、素质等问题。由于历史研究必然的涉及历史事件、人物活动的意义的诠释和价值观判断等的问题,因而很难避免主观成见。另外,研究者个人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分析鉴定史料的能力以及对史料真伪、价值大小的敏锐性等都会影响到历史研究的科学性。

  再次,历史因果法则建立的限制。历史研究固然也企图建立如自然科学般的因果法则,追求一定时期的恒定的真理,以使我们能预测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或达到鉴往知来的目的,但事实上,即使由众多历史事件或现象引导出来的某些法则,其确定性亦是相对的,因为历史事件往往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由此得来的因果法则依旧蕴涵很多不可知因素,人类活动空前绝后的变化不是完全的重复,范围广泛;同时现实存在也有很多不可马上为人们所界定的问题,所以历史研究得出的因果法则在借鉴时有很大局限性。

  另外,研究者通常使用史料是�人的记录而非自己的观察,故必需格外依赖史料的鉴定,以获取可靠而有效的史料;同时研究者的鉴定、采用史料的过程亦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过程,会受到研究者个人认知水平、所处环境、个人偏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历史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还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了追求历史研究方法的最大科学性,对上述提及的问题,作为一名研究者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作为历史研究者,必须尽可能多的接触历史材料、历史档案,以追踪更加真实的历史、还原历史,做到博闻强识,不局限于现有的史料和认识,广泛涉猎,多与相关人员交流,多向前人及相关研究者学习,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量,提升对史料的判断力和鉴别力;第二,要尽可能摒除自身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以追求真理为最终目标,最大程度的还原历史真相,做到不媚俗、不为己、尽量做到客观评价、公正判断。因为在历史研究中,人们往往容易对于有利本人,或本团体的事情,加意的夸大;或是对某些事情他本人并不认同,但为情势所逼或是为了迎合流俗,不得不如此,公然说出“昧心之谈”等等。第三,论人论事,研究者切忌凭着一己爱憎妄作论断,或是为了自炫文彩,对自己的研究夸夸其谈,只为显示自己才华,而忽略对历史事实、对真理的追求等。

  总之,历史研究方法作为人们进行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在丰富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促进人们对历史规律的认识。通过历史研究,使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并提高科学认识水平,正因为此,我们要不断地进行历史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追求真理,还原历史真相,以促进我们现代社会的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135-13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

  [3]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M].成都:人民出版社,1987.

  [4]何炳松.历史研究法[M].台北:商务印书馆,1934.

  历史研究论文:《试论高中历史教法研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挖掘历史教材的深度,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通过多媒体教学活跃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教师还应注重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有效强化历史教学的整体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 历史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效率

  教无定法。但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一定要从各种教法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努力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挖掘教材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挖掘教材的内涵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渠道和重要方法。挖掘教材深度必须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这样才能挖掘出教材中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内在的因果关系,不断通过教材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例如笔者在讲西安事变时就通过如下提问挖掘教材的内涵:“面对消极抗日、积极剿共的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张杨两人为什么这样做?后来又如何处理的?对中国的时局有什么影响?”笔者在讲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战形势的变化”这一史实时,也设计出一连串问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抗日战争为什么会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何变化?”“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对中国抗战形势有何影响?”经过如此环环相扣的设问,一步步挖掘教材的内涵,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确保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二、巧用多媒体活跃学生的思维,深化对史实的理解

  1.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勤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是学生质疑精神的重要表现。多媒体教学具有表达形象直观,反馈迅速及时的特点,比较有利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如在讲“戊戌变法”这一段时,笔者就通过多媒体播放“谭嗣同”,形象生动的画面和通俗易懂的故事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当时就有学生跳出教材观点的束缚,提出问题:“可不可以将戊戌变法看作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全新的观点引发了学生对戊戌变法性质的热烈讨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教材重点。在讲授“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专题时,学生对相关内容容易混淆,例如:西方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扩大对华商品输出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在中国设立通商口岸,关于通商口岸的条约有五个,分别是1842年的《南京条约》、1858年的《天津条约》、1860年的中英和中法《北京条约》、1885年的《中法新约》、1895年的《马关条约》,开放的城市有20个。如何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记忆并理解呢?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计了通商口岸图示法,生动、直观地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势力和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到内陆逐渐延伸的趋势。

  3.推进个性化和合作化探究学习。

  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界面友好,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如讲授“中外科技文化”这一专题时,笔者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讨论内容分别围绕绘画、短篇小说(重点讨论《警世通言》)和“书圣”王羲之。笔者课前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以讨论发言的形式来展示各组自主学习研究的成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以第三小组为例:课前,学生搜集了大量有关王羲之的材料,如:王羲之小时候苦练书法的故事;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并附介绍他书法风格的旁白,极大地推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化探究学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注重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强化历史教学的整体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处理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在灌输系统、科学历史知识的同时,不继强化提升、拓展学生历史知识的层次和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对于初中教材中已出现的历史知识。

  在高中历史课本中,若遇到初中课本已提及的知识点,历史教师可在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上,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采取更加活泼、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教授“甲午战争”、“红军的战略转移”等时,笔者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和电教纪录片,并将一些精彩对白或感人情节等制作成课件,以便随时根据学生需要播放,加深学生对这些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充分利用教材中外史结合的特点。

  在讲述具体史实时,教师可以顺便提及同时代的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以便于学生全面理解、深刻把握。如在讲述“三国干涉还辽”时,教师就可以阐述一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有关内容,让学生明白,当时,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正是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在华利益”相互斗争、相互矛盾的表现。由此帮助学生从单纯地死记硬背逐步过渡到在比较、联系和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对于初、高教科书都出现的难点知识。

  笔者努力寻找知识的突破口,进行启发诱导,讲清重点和难点,尽量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进行深化和扩展。例如“辛亥革命”,这是初高中教科书都出现的知识,笔者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设计好如下几个递进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和阐述:(1)在辛亥革命时期,旧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2)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3)在辛亥革命时期,完成了哪些民主主义革命任务?(4)综合以上内容,系统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和教训是什么?通过上述梯次推进的教学方法,将原来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授课模式,逐步转变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学习方式上来。

  参考文献:

  [1]刘正勇,钱焕延,应安明.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结构.计算机世界,2004.8.

  [2]倪现杰,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中国教育出版社,1999.3.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1):115.


猜你喜欢:

1.关于历史的励志名言大全

2.历史专业本科生必读书目

3.影响世界的100本书

4.中国历史文化

5.有关历史的名句

6.历史手抄报版面设计模板

88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