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管理论文>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治理理论认为,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不只是政府领域的管理,而应将它定位为一种全社会领域的管理,以充分发挥农村非政府组织(RNGO)等社会各主体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公共危机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论文篇一

  《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 本文在探讨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共关系涵义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由此从主体、客体、传播三要素角度探讨了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有效开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 公共危机 危机管理 政府公共关系

  危机管理源于20世纪60、70年代西方企业管理的实践,随着危机事件的影响范围超出单一组织,今天所指的“危机管理”已经不再单指企业管理范畴,而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公共关系等各个方面,凸现了危机的“公共性”特征,如2001年美国“9.11”事件,2003年我国SARS疫情,2008年初我国南方雪灾,2008年汶川地震……在各种各样的公共危机中,需要高度重视政府公共关系的开展,以促进公共危机管理,塑造政府良好形象,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

  危机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源自希腊一个用于描述濒临死亡的医学术语。罗伯兹1991年对危机做出如下定义:危机是一个心理失去平衡的时期,个体遇到了由重大问题所导致的危急后果,或处于危险的情境之中,而其无法采用以往的应对策略应付此情境。美国著名学者罗森塔尔(Rosenthal)的定义得到了广泛认可,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无论是自然原因、社会原因还是综合因素引起的公共危机,都具有明显特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突发性,不确定性,突发性是指相对于人们的心理准备与应对能力来说,公共危机表现出突然爆发的特征,即使先期有征兆,但这些征兆也往往以分散、零星的形式表现,使人难以完整把握。公共危机的不确定性是指其无规则性和无程序性。无人知道何时发生,以什么方式发生;不知它向哪个方向发展,会造成多大危害,它的发展趋势更是难以预测。

  2.破坏性、危害性。公共危机造成社会生活秩序的混乱,国家管理的混乱以及严重的经济损失等。

  3.公共性,是指公共危机的影响面很广,会波及到社会大多数公众的正常生活秩序,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心理恐怖感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连锁反应性,扩散性,随着世界相互联系与依赖的加强公共危机在整个国际范围具有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它不仅对一地一国具有危害,它的影响是深远与持久的。

  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达到减轻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的目的,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国家安全。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功能,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通过公共关系组织、机构试图赢得同他们有关的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借助对舆论的估价,以尽可能地协调它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依靠有计划、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它们的共同利益。”从词源上看,“公共关系”一词最早出现于1807年,其词义是“大众利益”。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事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支持,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运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协调、改善关系的政府行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上述二者的内涵中可以看到,二者都具有“公共性”的本质特征,并都强调大众的“公共利益”,这表明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内在联系,二者具有共同目标,也说明公共关系能够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有利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的政策措施,执政行为等具有广泛性的主观反映,是公众对政府的总体性评价,更是政府的重要无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衡量政府对公众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公信力。因此,政府形象是政府客观行为、活动与公众主观认知的混合物。

  公共危机事件危害性大,影响广泛,社会公众迫切需要获得对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更希望了解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如果政府对公众的这一需求无动于衷,或者故意隐瞒,会导致公众集体失望,继而是怀疑与不信任,从而使政府形象一落千丈。

  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指出,现代组织处在一个其活动透明度日益增大的时代里。若一个组织不能就其发生的危机与公众进行合适的沟通,不能告诉社会它所面对的灾难局面并正在采取什么措施,不能很好地表现它对所发生事故的态度,它无疑将会给组织的信誉带来致命的损害,并有可能导致组织的消亡。因此,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并保证政府公共关系工作正常运转,通过信息沟通与传播,展示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回应公众的正常需求,这对于政府形象的保持与提升非常必要,同时维护政府形象的政府公关工作与公共危机管理才能形成良性互动。

  2.有利于满足公众对公共危机信息的需求

  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实质就是政府与公众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与交流互动。由于公共危机的广泛危害性,极大的不确定性等显著特点,加之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的时代背景,公众对公共危机的信息需求非常强烈,如果政府依然保留以前的封闭管理以及“暗箱操作”,则广大公众从正常途径获取信息的需求和热情被无情扼杀,会导致谣言四起,虚假信息漫布,引发更大的社会整体恐慌,甚至会触动公共危机的连环按钮,后果不堪设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反之,如果政府能够转变观念,放弃对公共信息的垄断权,在危机第一时间通过公关活动把公共危机的相关信息及时公开发布,则在危机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对公共危机进行“预热”的作用,减缓了事发突然所带来的公众心理恐慌,让公众更自然平静地接受、认可公共危机事实,为危机的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有利于促进公共危机的解决

  公共危机具有极强的破坏性,紧迫性及不确定性,因此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动员一切社会力量的共同投入,发挥众志成城的力量。政府公共关系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首先是政府本身的权威性、导向性和代表性,其次政府在社会信息资源上掌握着主动权。因此,政府公共关系可以发挥整合与凝聚功能,通过引导公众情绪与社会力量,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 另外,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够利用社会知觉中的首因效应保持自身权威性及公众信任;再次,通过公共关系进行公共危机的教育,引导全体公民防御公共危机的破坏,以尽可能减少损失。这样的理性引导,信息推动,动员教育活动促进了公共危机的解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有利于获得国际社会支持与援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当今社会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联系日益密切,关系越来越复杂,竞争也更加激烈”,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频繁,在这个广泛联系的世界中,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一方面立足于国内,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国际社会。公共危机事件本身具有跨越国界扩散影响的可能性,这也使得在管理公共危机事件时,单凭一国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泛联系国际社会诸多力量,共同应对公共危机。因此,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共关系可以发挥在国际社会传播信息,树立或修复国家形象的功能,通过关系的协调和利益的整合达到获取国际社会更广泛支持与援助,促进公共危机的有效管理。

  三、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特征

  政府公共关系与其它主体开展的公共关系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公益性

  政府公共关系从表面上看有利于塑造政府良好形象,但其根本指导原则以及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公众利益、社会整体利益。这是政府合法存在的根本前提之一,也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公共危机对整体公众的安全带来巨大破坏性和威胁性,对国家的经济运转、政治稳定带来巨大影响,政府公共关系通过沟通信息,协调各方关系,促进公共危机得以化解,但所有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就是公共利益。也只有在这样的原则精神指导之下,政府公共关系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2.面对公众对象极其广泛复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与其他组织不同,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公众包括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各社会组织等,而且对外还涉及外国政府、公众、国际组织等。公共危机因其影响广、破坏性强、事发突然,因此对社会公众都具有直接威胁和影响,甚至跨越国界,扩散影响到国外公众,此时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所面对的公众极其广泛。

  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不同公众,代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特别是公共危机不确定性的进一步影响,直接导致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政府公共关系要充分运用其统筹兼顾的协调职能,有效平衡各种利益诉求,整合社会关系网络。

  3.实施效果影响重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政治民主化是公共关系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之一,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政府公共关系本身就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作为政府各职能部门与公众联系的纽带,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开展得好坏,不仅对于公共危机的有效化解有重大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关系到在国内国际形象与地位的稳定。

  特别是在公共危机中,由于其危害性、紧迫性及不确定性,就更要求政府公共关系不但能够正常实施,还要高度重视方式、方法、手段的运用,利用真诚平等、双向沟通的艺术手段获得公众理解支持,发挥其柔性管理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从静态构成上看,政府公共关系由主体、客体和手段构成,从动态过程上看,政府公共关系的开展也正是这三者的互动过程,本文立足于三大构成要素来分析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开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在公共危机中政府作为公关主体应积极作为,赢取公众信任,树立良好形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政府应强化公关理念和意识。作为一对关系中的主体,政府秉持的理念会直接影响它的公关活动及其效果。虽然“特别是大发展于2003年’非典’后的中国新闻发布工作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已凸显出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理念正在完成从‘黑箱’到‘玻璃屋’的巨大转变”,这一转变也可以从汶川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得以体现,但由于我国两千多年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衙门作风,官僚主义色彩浓厚,从而把公众等作为管理、统治对象的对立思想不会立即消失,因此坚持与贯彻公共关系开放、平等、公共利益的理念,真正实现这一转变是切实问题之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次,完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政府危机公关中心处理危机。目前政府具有公共关系性质的工作分散在宣传、信访、新闻发布等职能部门,这样的设置极易导致在面对公共危机时纵横交错,难以协调,政出多门,贻误战机。因此,应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危机公关组织体系,保证协调统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最后,发挥领导人形象作用。在公共危机背景下,人们迫切期待来自于政府的声音和行动,领导人作为政府的代表,在第一时间深入公共危机第一现场,能够安抚民众,鼓舞士气,凝聚力量,作用巨大。2008年汶川地震,在道路损坏,余震不断等恶劣条件下,国务院温家宝在地震发生7小时14分钟已经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开始指挥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广泛的视察,并在汶川、 映秀的废墟之上,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和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会面。美联社(AP)发文“中国是地震救灾英雄”,把温与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纽约市长朱利安尼的英勇表现相比较。国外的反危机策略专家把领导亲临第一线指挥的任务归纳为3C策略,即命令(Command)、控制(Control)和沟通(Communication)。这种“危机中的在一起”会激发强大的社会力量,提升政府形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政府作为主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积极行动,承担责任,政府良好形象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得以塑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公共危机中政府应关注公众的利益需求,引导公众参与公共危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公共危机对全社会具有广泛破坏性,“无论是国家,市场还是被许多人寄予厚望的公民社会,都无法单独承担起应对风险的重任”。只有将分散的个人力量凝聚成整体的力量,众志成城才能够克服危机,政府动员公众参与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全社会道德情操和民族精神强化提升的过程,起到有效地激励士气的作用。因此有效的公众参与是必要且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公众参与可以提高公众危机意识,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和社会自我救助能力,有效减少公众轻信以及参与流言的传播,降低危机管理成本。现实中由于我国公众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比较低,同时缺乏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障,且由于历史原因政府动员易演变为政治动员模式,因此,政府应发挥政府公关,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此外,公众参与要有正确的方向和渠道,因此政府应在制度上对公民参与的主体,形式,参与权的监督与制约进行明确而细致的规定,建立有序有效的参与机制。

  3.公共危机中政府应确保快速、真实的信息传播以推动主客体信任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卡兹和坎恩强调:“……传播――信息交流及意义的传递,是社会系统及组织的基本要素。”危机管理专家米特罗夫和佩尔森认为,收集、分析和传播信息是危机管理者的直接任务,因此,危机管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过程,合理的信息传播就是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健康血液。

  公共危机的有效管理以及公众参与都是以对政府充分理解和信任为基础的,相互间保持信任,就会带来支持,交流,理解,同情甚至原谅;破坏信任,就会带来怀疑,抵触甚至对抗。公共危机的紧急形势中,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尤为重要,而推动双方关系的一大利器就是充分的信息传播沟通工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于公共危机的危害性,不确定性等诸多特点,广大公众对危机信息的需求异常强烈而敏感,因此政府应该把除涉及国家机密外的相关信息及时准确传播出去,正面回应公众的需求。无数事实一再证明,任何隐藏、遮掩的行径都只会成为新一轮寻求真相的序幕。阿伦特指出:“在公共领域展现的任何东西都可为人所见、所闻,具有可能最广泛的公共性。”因此,政府无论是在传播意识上,传播的途径,方式方法上,都应该谨记并实践公开,透明的信息传播。

  五、总结

  公共危机对政府的管理来说是一个严峻考验,为了有效对公共危机进行管理,政府应高度关注公共关系的开展,在沟通信息,平等信任的基础上,维护公共利益,协调政府与公众关系。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Albert. R. Roberts,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Crisis L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 Engle wood cliffs N. J. :Prentice Hall ,1991,p.256

  [2]Uriel R ,Charles M T.Coping With Crisis :the Management of a Disaster ,Riots and Terrorism[M].Springfield:Charles C. Thomas ,1989

  [3]李经中编著:政府危机管理[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

  [4]李道平:公共关系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刘用卿 段开军:公共关系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6]蒋春堂:政府形象探讨[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7]秦启文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8]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4)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论文篇二

  《 浅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

  摘 要: 公共危机直接威胁到公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是人类面临的灾难。从运行机制的角度而言,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救治、恢复机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危机、救治危机,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 公共危机管理 预警机制 救治机制 恢复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危机事件的发生既有必然因素,又有偶然因素,完全避免不可能,因此危机管理本身具有战略性。如何建立危机管理机制?我认为应该从预警、救治、恢复等综合治理的高度,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我就如何建立健全危机管理机制谈谈自己的观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任何危机都是由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构成的,必然因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认知性,属于危机可规避范围,偶然因素则存在不确定性或者不可认知性,属于危机不可规避范围。而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的前提是完全掌控必然因素,合理预警偶然因素,这就对当今政府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样,如果做好危机预警工作,整个危机管理机制将成功大半。预警离不开各行各业专家队伍,因此预警机制的成功,归根结底还是教育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做好危机管理的预警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培养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危机意识要求管理者从长远的、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和平、发展的时期,抱着遭遇和应付危机状态的心态,预先考虑和预测可能面临的各种紧急的和极度困难的形势,在心理上和物质上做好对抗困难境地的准备,预期提出对抗危机的应急对策,以防止在危机发生时束手无策,无法积极回应,而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强化危机意识。首先,我国的各级政府要从关系党和国家进一步生存发展的高度上认识危机处理的重大意义,做到“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同时,要从各种危机中汲取教训,从党和国家的兴衰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源头和制度上建立健全防范、制约和监督机制。其次,对公众而言,要改变传统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增强居安思危的预警意识,普及危机知识,让公众掌握应对危机的方法,提高危机意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进行危机监测。

  任何危机事件都有前兆,这就需要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设立专门机构对危机事件的前兆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潜伏的危机,以便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同时,根据监测情况,结合灾害发生的历史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对灾害爆发的可能性、强度、范围做出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告知社会公众,使其及时做好防范准备。一般来说,经济长期困难、社会结构失衡、贫富差距扩大、各种矛盾激化均是重大社会危机出现的重要条件。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一般利用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如果按照这两个标准,通过社会调查,发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贫富差距比较大,就有必要警示决策机构采取相应措施来防范危机发生。

  1.3编制应急预案,制订危机反应和恢复计划。

  居安思危就是不能等到危机发生后才开始被动地反应,而是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做好各种防范和准备。危机反应和恢复计划就是由政府事先制定的在危机发生时进行危机控制和处理的组织指挥、行动方案、物质准备、通讯演练等方面的计划,由于它是以危机的发生来设想的,因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危机反应和恢复计划应该包括:分析可能发生的危机状态;制定预防措施和危机时应采取的战略策略;确定可能受危机影响的公众和机构。制订危机反应和恢复计划时要注意,“危机计划应该是行动的真正灵活的指导原则”,“并不是单独描述行动或程序的死板教条”。所以,首先,在制订危机计划时,应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以避免计划的不完全性。其次,要将计划的原则性和执行计划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因为高度不确定性和无法预知的变化是危机情境的特征,所以计划应考虑到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最后,计划制订者要让计划执行者了解并理解计划,使计划在危机发生时真正成为危机管理的有效手段。

  2.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救治机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于危机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因此危机一旦发生,就要求政府必须迅速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危机处理领导小组,迅速展开工作,力争将危机损失降至最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1进行危机决策。

  要对付危机,“政府中枢决策系统就必须享有发号施令的权威,并且可以制定和执行带有强制性的政策”。在危机状态下,决策者处于一种非理性状态,要么亢奋,要么保守。同时还会遇到各方面的阻力,其风险性使得决策参与者的意见难以达成妥协和统一,有时还会出现巨大的分歧。因此,政府必须根据危机的性质和发展趋势迅速做出权威的决策,并强制性地执行。第一,这种决策需要一个最高的机构来进行,各级政府机构和部门按照最高机构的决策做出自己本单位、本部门的子决策,并严格执行。第二,这种决策是一种不同于程序化决策的非程序化决策,需要决策者迅速决断。当危机出现时,决策者应该在危机信息调查和准确的危机预测基础上迅速做出决策、稳定秩序,如果决策者优柔寡断、犹豫不定、过度分析,就会失去解决危机的宝贵时机,可能使危机迅速蔓延,造成更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事实上,人们关心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决策者对于事件的态度。

  2.2实施危机隔离。

  由于危机具有不确定性,并且演变迅速,因此必须对危机进行隔离,这样就可以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避免造成更大的公众心理伤害。世界各国都从“损失小利益,保护更大利益”的原则出发,对宪法中所确定的基本人权做出一定范围的限制,以达到更好地保护公民权利的目的。实施危机隔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危机隔离必须建立在正确信息的基础上。确立危机隔离的前提,是尽可能地收集各方面的危机信息,只有在准确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实施隔离和决定隔离的层次。第二,危机隔离必须树立“生命第一”的原则。在危机中我们要始终把危机事件对人的影响放在首位加以考虑。第三,在危机管理部门和政府其他部门之间设立一道“防火墙”,以保证政府其他部门正常运行。针对某类危机事件,不应该影响政府整体的正常运行,除非危机发展致使整个政府陷于无序、瘫痪和严重混乱状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恢复机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实现对危机事件发展的有效控制并不意味着危机事件处理过程的结束,还必须进行一些善后处理。亡羊补牢,在这个阶段政府应认真思考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重塑政府形象。如果处理不当,危机恢复期可能成为新危机的发生期。

  3.1恢复社会秩序。

  危机造成组织或社会整体或某一局部的失衡和混乱,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失去了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生活在高度的不稳定中。因此,政府在危机管理的后期要采取多种措施,尽快恢复社会秩序。第一,开展生产自救。如政府可以通过对受灾企业减免税收,弥补其危机损失,以帮助其迅速恢复生产。第二,建立和健全灾害心理援助制度。对社会来说,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带来社会心理的脆弱。人们对危机的体验会诱发一种复合性负情绪―――焦虑。所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对社会公众进行心理辅导十分必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2实行国家援助。

  国家援助是在传统社会保障之外,提供事前承诺与事后援助的一种新型制度性财政安排,它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危机管理中被广泛使用,实践证明它能有效克服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恐慌。所以,我们有必要及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援助机制,承诺对国民和境内的外国人在特定突发事件中受到的生命和财产伤害进行国家援助。

  3.3调查危机根源。

  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多元化的社会诱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危机是一定时期内,潜在的社会制度问题的外在表现。”因此,建立突发事件调查制度,由突发事件调查组从多方面、多角度探寻危机的根源,这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调查组在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应急措施、事故性质和责任的基础上写出危机事件报告和措施建议,并尽快公之于众。这样可以让民众了解危机真相,暂时安抚心理情绪,保证社会稳定,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消除危机做准备。另外,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技术、管理、组织以及运行程序上加以改进,避免以后类似危机事件的发生。

  公共危机是人类的一场灾难,它直接威胁到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要正视公共危机存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救治、恢复机制,提升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保护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危机管理与对策研究中心.国际危机管理概论.时事出版社.200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3.

  [3]普劳斯.决策与判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薛求知等.行为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论文篇三

  《 刍议公共危机的管理 》

  【摘要】本文主要从公共危机以及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其原因、特点等方面,旨在为大众对公共危机的管理理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

  1.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繁荣,人类社会正处于积极地交往互动中。然而正是由于多种文明的交融、碰撞,各种危机也随之而来。我国正经历社会转型阶段,毫无疑问,各种矛盾也会随之突显,因此公共危机是无法避免的。

  2.公共危机

  2.1公共危机的含义。从广义上来讲,危机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危险;一是机会。危险与机会这两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如果能妥善处理就可以减少损失,假若处理不当那就会损失惨重。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公共危机的概念一直争论不休。国内外学士对危机的定义主要有三种:其一,危机是一种情景,它包含严重威胁、不确定性以及危机感;其二,危机是一个具有严重负面影响且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其三,危机是一种高度不稳定性的、威胁性极大的事件,它是无法预测的。本文认为,公共危机的根本特性在于它的公共性,也就是说,在特定区域的全体公民都是危机危害的对象。公民的人身安全常常受到公共性危机的威胁,因此很容易引起公民恐慌甚至是社会恐慌。

  2.2公共危机的起因。公共性危机主要有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突发事故、恶性刑事案件、恐怖事件、公共卫生以及自然环境危害六个起因。其中自然灾害包括火灾、洪涝、地震及海啸。公共危机的实质是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稳定以及侵犯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正确处理公共危机是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公民幸福指数的必然要求。

  3.公共危机管理

  3.1公共危机管理的涵义。公共危机管理也被称为政府危机管理,它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在危机管理理念为基础的前提下与社会上的其他组织及大众合作,对潜在的公共危机事件进行预测、预警、监控以及防范,同时对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做出及时的应急处理,解除危机并实施危机的善后工作或经济运行与社会秩序重建的管理活动。此外,公共危机管理有三层理念含义:一是,必须正视因为大自然的不可对抗性而出现的各种不同程度的公共危机的客观存在;二是,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公共危机的认识及管理;三是,处理公共危机不能只依赖政府,而是要在政府的带领下集合社会上的各种力量来治理公共危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2公共危机管理的特点。公共危机管理有六大特点:一是紧迫性和长期性,危机的发生往往是突然性的,它对社会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并让人们在无准备的情况下难以防范。因此,对危机事件的管理是一种在紧急情况下以及在有限时间内做出的行为选择;二是不确定性,人们对危机发生前的预测一般具有不确定性,即使危机发生后,由于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人们的判断也会产生偏差。比如在非典爆发前,由于无法准确判断它会带来的影响及后果,就会引起人们的心理恐慌;三是链条反应,危机通常会引发链条反应,也就是危机上的“蝴蝶效应”,这就要求人们在时间上的反应速度,因此,对危机处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时间的把握程度;四是权变性,危机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因素,并且它们在发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形式也很不相同。危机的规模、程度以及持续性会随着不同的环境因素而发生变化,因此,这就要求人们在处理各种危机时要做到举一反三,根据危机情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危机管理方法;五是心理约束性,人们在处于危机的状态下会产生一种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往往表现为焦虑、担忧、恐慌、害怕。这种心理状态会降低人们的认知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从而影响到对危机事件的应变能力。因此,危机管理对人们的心理素质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六是综合性,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涉及到多个部门并需要全方位管理的机制。危机事件本质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立体性的事件。因此,公共危机管理具有综合性这一特点,这就要求政府危机管理要具备一个专门的综合性协调管理机构,来统一协调并指挥其余的相关机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如何实施公共危机管理

  4.1危机前的预防。有效的危机管理不在于对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处理,而在于避免各种可能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因素,从根本上阻止事件的形成和爆发。因此,在危机爆发前相关人员要对管理范围内的环境进行评估,找出可能会引起事件发生的因素,并尽可能地提前解决诱因。

  4.2危机中的响应。首先,在初期响应阶段中,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抑制事件的发展;其次,管理人员要及时隔离危机,防止危机进一步扩大。隔离危机的有效方法是借助快速的危机反应能力遏止危机扩大。总之,要达到隔离状态,就要遵循以下几点:其一,在场人员要保持冷静,要有条不紊地组织自救和互救;其二,相关部门要及时采取措施,组织人员;其三,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最大程度上确保人身安全。在面对危机的扩展时要做出危机的全面响应阶段。首先,领导应亲自前往危机前线稳定民心;其次,注重危机的协调管理,要处理好资源的协调;再次,要处理好与媒体之间的沟通,媒体需要对危机事件做出及时报道,让政府,公民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危机事件的起因及应对措施;最后,需要做好与公民之间的沟通,政府要积极调动公民参与,构建政府、公民、社会三者合一的响应机制。

  4.3危机后的修复与重建。危机的修复与重建是对事件中受到破坏的物质进行修复,同时也是对人们的心理和信仰进行恢复和重建,更重要的是弥补危机的漏洞。因此,要秉持着科学、客观的原则,对危机事件的诱因以及处理的方法进行严谨地调查和分析。此外,必须吸取教训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出未来的方向及任务。此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如若缺少这一阶段,那么灾难将会继续袭来,危害社会。

  结语: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作为公共事物、公共秩序的管理者,理应对各种危机事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这是政府的职能所在,也是政府需要承担的重要责任。作为转型期的国家,社会的结构处于不断变化中,各种突发事件的爆发几率大大增加,因此,伴随着社会不断前进的脚步,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也应不断前进和发展。只有这样,在面对危机事件时,才能提高对危机的反应能力和管理水平,才能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才能有效地减少损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公共危机管理的不断完善,危机也可以化为转机。

  参考文献:

  [1]陈福今,唐铁汉.公共危机管理[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朱德武.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关农村公共危机管理论文推荐:

1.关于公共危机的论文

2.浅谈公共危机管理论文

3.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题目2016

4.浅谈公共危机教育论文

5.有关公共危机研究论文

6.公共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论文

治理理论认为,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不只是政府领域的管理,而应将它定位为一种全社会领域的管理,以充分发挥农村非政府组织(RNGO)等社会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浅谈农村寄宿生管理论文
    浅谈农村寄宿生管理论文

    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的低龄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如何有效地教育、管理这些身心发育均处于黄金时期的低龄寄宿生成为当前农村寄宿学校的主要问题。

  • 浅谈农村幼儿园管理论文
    浅谈农村幼儿园管理论文

    农村幼儿园管理者应更新管理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设备,优化幼儿教育资源,加大师资投入,使农村幼儿学前教育更加优质,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下

  • 有关农村中学管理论文
    有关农村中学管理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农村中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农村中学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农村

  • 农产品品牌与管理论文
    农产品品牌与管理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给力农产品品牌建设与管理,是当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

163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