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关于教育观的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教育观是教育思维的第一要素 ,是教育方法思考的理性前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观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观的论文范文一:和谐社会视阀下的生活教育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和谐社会思想

  (一)“生活即教育”体现出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协调统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主体,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诠释。它解决的是什么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究竟具备哪些特征的问题。陶行知针对当时中国教育太重书本、与生活没有联系的弊端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命题,反对为了教育而教育、为了读书而读书。他通过解读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确立了生活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明确指出教育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是通过生活进行的教育,是为了改造生活而进行的教育。他深信生活是教育的指南针,要求教育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和进步的生活相联系。虽然他的初期生活教育理论具有轻视书本和理论知识的改良主义的特点,但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职能,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体现出和谐社会对教育与生活关系协调与统一的内在要求。

  (二)“社会即学校”体现出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协调统一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对教育范围和内容的要求,是对“生活即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是从加强学校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出发的教育范围改造论,解决的是由谁来办教育,以及在什么样的范围来实施教育的问题。陶行知把教育放置在辽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从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层面去推进国民教育,表现了力图通过教育来完成社会改造的大教育观。他大胆地尝试以人民大众为主体、由人民大众来创办“大众教育”的实践,使教育从“小众”的教育变成“大众”的教育;他要求扩大学习内容,主张学校教育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即学校”是从哲学的视野对教育的社会性功能进行思考,体现出和谐社会对教育与社会关系协调统一的内在要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教学做合一”体现出教育与培养创新性人才关系的协调统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法、生活法,也是生活教育理论实施的方法和途径。“教学做合一”解决的是如何实施生活教育,运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去推进生活教育的问题。陶行知既强调学生的独立活动,又重视教师的教,还强调师生互相学习和平等相待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发挥学生“做”的主体性。他认为以书本为中心的教与学脱节、学与用脱节、手与脑脱节的传统教学法必须废止,而代之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虽然以“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主张有些片面强调了直接经验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和感性认识,忽视了间接经验和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但强调把培养能力和思考能力结合起来手脑并用,改变了旧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弊端。“教学做合一”体现出教育与培养创造性人才关系协调统一的内在要求。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代教育特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一,科学性。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和“教学做合一”的创新教学方法,三者之间不是直线型关系,而是在明确的教育目的指导下,以生活中、社会中的事为起始点,既强调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又强调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和谐、人格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同时还重视教学做的和谐等。

  第二,大众性。陶行知指出,传统教育是有钱人的教育,是“小众教育”,而大众“只可以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还指出,“当大众没有解放之前,生活斗争是大众唯一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显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就是要把教育从少数有闲、有钱者手中解放出来,为广大劳动者所共有,成为拯救国家民族、改善劳苦大众生活的工具。

  第三,实践性。传统教育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分离。生活教育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生活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生活教育和民主教育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生活教育理论在指导生活教育实践的进程中逐步充实、完善和发展。

  第四,创造性。陶行知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特别注意教育观念的更新,不断更新自己探索和革新中国教育的思维方式,自觉树立与现代科学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和谐的教育”理论的人,并确立了“教育平等”的教育思想,开创了“教育公平”之先河。他倡导的“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以“创造”为目标,推动着生活教育走向更高境界,使生活教育理论与传统教育有了本质的区别,成为崭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理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为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素质教育观提供了现实价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育观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但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学生的发展是片面的;在教学方法上是“死记硬背”,学生跟着考试指挥棒亦步亦趋,没有个性的发展自由;在教育结果上是“层层选拔”,少数学生升学有望,弃多数学生于不顾。从现实的意义上说,应试教育制造大批的“差生”,阻碍了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实现。在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观上,生活教育理论揭示的“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本质,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因此,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素质教育大教育观,把学习权和生存权还给每个孩子,让学生解放自我,学会生活。坚持“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追求,将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将教育与培养合格的共和国国民结合起来,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消除“差生”及其根源,使教育真正成为成人的教育,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二)为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育公平提供了现实价值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辩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公平体现了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发展,教育的公平问题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使得教育公平问题依然是我国当前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我国当前教育不平等的情况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区差别、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差别和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差异等。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让人民满意?陶行知是我国倡导平民教育、普及大众教育的先驱。我们应该学习生活教育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于民众教育,坚持教育公平。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扩大教育机会,使教育事业的发展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使每个孩子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让更多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使社会弱势群体与社会其他阶层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使全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为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新人才提供了现实价值

  当前,拔尖创新人才匮乏,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紧迫的任务。解决拔尖创新人才奇缺的问题,必须把人才培养切实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陶行知是我国最早提出“创造教育”的人民教育家,他认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在陶行知一生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坚持创造精神。早在20世纪40年代,陶行知就发表了《创造宣言》,提出了“创造的儿童教育”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目标,不仅从理论上深刻地阐述了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而且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和嘴,解放儿童的眼睛、时间和空间这样具体的方法,进行了创造教育的实践。特别是他在生活教育理论中主张“教学做合一”以“做”为核心,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的教学方法,对我们当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育途径上,启发我们注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参加集体、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书本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教学方法上,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克服“知识中心”的片面倾向,变偏重智力教育为能力与知识并重的教育,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生动活泼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鼓励学生提问、质疑,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教育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学会“手脑双挥”、“手脑联盟”,以达到创造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目的。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土地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理论。它既具有中国特征,又与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相呼应,虽然受历史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陶行知创立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不是宣告生活教育理论的终结,而是为新时期的生活教育奠定了基础,开阔了道路。生活教育理论中闪耀着的和谐社会思想智慧光辉,对当今促进教育改革,构建社会主义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于教育观的论文范文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观的革新

  1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其不足

  由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其课程体系建设上缺乏具体研究内容,各个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几乎千篇一律;二是很多高等院校缺乏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质与内容的充分认识,不能针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点完善教学方案;三是一些高等学校一传统的“学院派”的风格向学生只灌输与环境设计相关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不能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必须要创新,尽可能设置与教学目的与课程相关的课程,注重教学实践的可行性.使教学的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让学生在通过实践,掌握自我判断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充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创新

  2.1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大教育观下的创新

  大教育观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把教育作为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充分利用和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培养出大批的、各类杰出的人才.其特点是时间长(终身教育)、空间广(各类教育)、效率高(智能教育)、质量好(未来教育)、内容多(博才教育).当前国内传统的教育大多都是学校课堂教育,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因此,当前我国教学急需改革,树立大教育观同时建立相应的大教育体系迫在眉睫.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在大教育观下的创新要做到以下几点点:一是尽最大可能开发与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赢得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关注与支持,为环境艺术教育发展奠定经济基础,二是是在大教育观的倡导下,拓展教育空间,巩固、开拓社会教育资源,譬如博物馆、科技馆、以及当地的历史遗迹等,从而丰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资源;三是以书籍、报刊、互联网、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以及地点,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三是注重学生综合知识培养,丰富学生的知识框架.当前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发展成为集环境学,几何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学科的综合设计专业课程,因此,高等院校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掌握与环艺相关的其它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学科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在今后的设计中,以增加设计作品的内涵与深度;四是大力开展与设计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课程.高等院校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置时,必须增加一些必备的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例如PHOTOSHOP,AUTOCAD,3DMAX等,让学生掌握这些软件的基本的操作方法与常用命令,为设计更好的作品奠定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大环境设计观的创新

  环境可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领域,一般是指作用于人类的外部世界的与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大环境设计观就是撇开传统专业边界,升华大教育观,在设计中充分体现环境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以及开放性,充分展示出环境的大视觉、大美术、大设计、以及大环境科学.一是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置要以“自然不属于人类,但人类属于自然”为基础,正视生态的困境,注重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二是环境艺术设计要把握环境设计与经济发展挂钩原则,虽然国民经济的发展绝对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但环境艺术设计尽可能的兼顾经济发展,在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基础上科学决策住宅建设、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环境设计;三是环境艺术设计不能脱离设计范畴,设计者不能急功近利,将设计纯粹地商业化,要通过充分融合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保持其艺术特征;传达艺术思想;四是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追求变化,追求创新,追求发展,通古今之变以及中外之变,同时展示出各个地区建筑文化的独创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3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教育特色观的创新

  不同国家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只有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从教育地位、教育目标、教育改革、教育基础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实践特色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理论体系.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观就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为纲,形成了自己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办学特色,在具体实施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本文主张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立足点:一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创新时要具备民族特色,通过继承发扬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不断创新出与时代文化的需求相适应的文化规范,逐步形成民族化的艺术风格,从而让艺术设计教育逐步形成适合我国民族特色与文化特质,同时具有特定面貌的完善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课程;二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创新要应具备地域特色.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分布在全国不同区域,同时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个地区的地域性环境特色也大有不同,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地域性特色不可忽视,在创新中要以各个民族的教育的文化传统为基础,设计中尽可能保留地域性良好的文化特色,高等院校校应该依据各自的教育目标制定相应的规范,大力借鉴地域特色的典型环境风格,譬如湖南岳阳楼、如苏州园林、陕西窑洞、湘南洞穴民居等地域独有的文化特色,为学生发展个性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创新要抓好学科优势,注重学校的办学宗旨与特色,建立自己的办学特色和营造独特的教育环境;四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过程要具备人性化特色.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过程是以师生互动为基础的集中体现教与学的价值阵地,教师和学生合作型教学模式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是平等互爱的生活关系.与此同时,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内容设置上,环境以及方法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发挥他个人创造性和个性的生活道路.

  2.4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国际化观念的创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年代有着不同的艺术设计特色,但总的规则是在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汲取营养,与时代的发展产生共鸣,其设计形态经过了历史的检验,影响着未来的传统,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益加大,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都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发展,虽然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会黯然失色,但不与国际接轨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是很难突破发展.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国际化观念的创新的出发点就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可能不断产生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创新设计作品,同样对于艺术设计类高等院校来说,也只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才可能寻找到世界性的、先进的、科学的设计教育方式.因此,国际设计教育和设计行业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大力倡导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面对世界多元化的文化和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广泛地接触到国际艺术设计前沿,了解到世界上更为科学的学科设置和教学管理模式,特别是与一些发达国家进行交流中,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在课程开发方面要建立多层次、多种类的国际化教育课程体系,把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作为教学的过程与内容,同时促进学院在教学各方面的改革,为其融入世界先进的艺术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当今社会处在快速发展中,创新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的必然选择,是教育的灵魂.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和能力也在不断的变化,环境艺术设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充分展示出与新时代俱进的人文精神,高等院校要想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必须大力创新,在大教育观、大环境设计观、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观以及国际观前提下大力发展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同时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改革教学体制,通过创新来求发展、求突破,不断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促进艺术设计人才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于教育观的论文相关文章

1.儿童教育观论文

2.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范文

3.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

4.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范文

5.教育类论文

6.关于教育哲学的论文

10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