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热潮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高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战略需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文范文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浅析

  1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情况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目前,据统计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成功率也不过4%,广东省只有1%,河北省仅有0.3%,而全球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是20%。我国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面脚步过慢,原因有以下几点:

  1.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导思想存在偏差

  近年来,许多高等院校并没有足够支持和重视,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时存在功利性,只停留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层面上,缺乏有高度的整体的战略规划。高校主导思想的偏差,直接导致相关部门相互推委,没有形成合力,无法很好地实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1.2高校普遍缺乏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师资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前瞻的教育观、开拓创新的精神、全面的创业知识以及丰富的创业经验。目前高校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从普通教师、教辅人员转变过来的,缺乏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和创业经历,其思维必定限于“天马行空”和“纸上谈兵”的局限之中,难以保障教学效果,也就必将严重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3高校的教学体系未能较好结合创新创业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很多高校在教育教学体系中未能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普遍狭隘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学生技能培训,仅仅将其视为选修课、课外活动、讲座等,从而忽视了其深层意义,因此形成一个误区———为了贯彻上级文件而开课,那么学生也仅是为了得到学分被动地去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4高校缺乏创业支持的联合体系

  创业本身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很多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这方面是相互脱离的,比如教学部门只管创业课,学工部门只管学生就业,团委只管创业大赛,彼此缺乏联动;也存在学生走不出去,专家请不进来,使得学校的创业教育缺乏实践性和真实,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效性。高校若缺乏与社会、企业、政府的有效沟通,无法有效吸引并凝聚外部资源,则无法形成良好的联合体系以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2高校应当顺应创新创业大潮,形成合力,全面实施教育

  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各高校必须牢牢把握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这一工作主线,克服困难,形成合力,全面实施教育。

  2.1发挥高校主体作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高校作为主体首先要高度重视,应该在学生刚进校门时将创新创业理念传输,并开展创业课程、讲座等全面提高认识,大力宣讲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案例,借榜样的力量带动在校大学生创业激情。另外通过举办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网站设计、广告创意设计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使校园充满创新创业的文化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氛围,在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构建合理师资队伍,配备拥有实际创新创业经验的指导教师

  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应当包括以下几种:一选用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法律专业的专业教师组成创新创业相关理论课的基础师资队伍。二是安排社会专业人士,传授企业登记注册、交纳税费、企业管理、融资贷款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三是配备拥有实际创新创业经历及丰富阅历的导师,大学生在创业中最为关键的实践环节,极其最需要类导师的实际指导。

  2.3探索教学改革,建立完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离开课堂这一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和基础环节,所以课程体系除了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课程类以外,还应涵盖创新创业理论、风险、能力、心理、技巧、规范等相关内容。此外,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应加强“一专多能”的培养,让学生在校园内体验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文理互补”的跨专业、选修和辅修课程等机会,这样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为才能有宽厚的知识基础。

  2.4构建多层次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学校应积极建设创新创业教学基地、创新实验基地、社会实习基地和注册培训基地,并以教学科研园区为基础创建学生科技开发创业园区,以校园商服网点为基础创建学生商业服务创业园区,以心理辅导、法律咨询、外文翻译、家电维修、家教服务等信息与技术服务团队为基础创建学生信息技术创业园区。其次高校还应以区域协同创新为理念,建设校企合作、资源整合,创业实践服务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建立的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氛围。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做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企业、走向公司,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一线和研发部门,亲身体验实践过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加强实训技能训练,达到工学结合的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

  3总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综上所述,各高等院校应当把握时间,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促进自身教学体系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必将人才培养推上一个新高。

  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文范文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各地方高校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然而目前在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层面都仍存在问题,笔者针对如何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建立和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陆续出台有关开展创新创业的文件,举办各类全国性的创新创业项目比赛,引导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创新创业已经成为近年来高校教育的热点。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办[2015]36号)(下称《实施意见》),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上了具体的日程。地方高校如何进一步结合自身条件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经上升为工作的重点。

  1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1)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党的进一步对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最新出台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全国各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据相关统计,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人。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地各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从而有效缓解不断扩大的就业压力,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2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自1997年开始,国内很多知名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做了很多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逐一出台,国家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各地方高校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由部分高校先行试点发展到了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在试点和探索的过程中,各高校通过不同的方式形成了比较典型的三种教育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学科导向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实践导向型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型模式。然而,地方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以改革促进进一步的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1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尽管各地方高校纷纷加入了创新创业的大潮中,众多应用型和教学型高校已经把创新创业教育列入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范围,但部分高校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部分高校只局限于归纳和总结的层面,有些高校将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参加国家和地方组织的各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比赛,以参赛为目的,以获奖为目的,还有部分单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此类活动在这些高校中主要依托于团委、学生工作处、就业办、教务处等部门分别开展,尚未形成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及其改革、实践缺乏一个统一的平台,未能聚集学校的合力,导致在各项工作开展中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部分工作还存在重复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及深化。

  2.2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待加强

  刚刚经历高考进入大学,度过迷茫期,大学生还受到经验缺乏和专业水平的制约。加上部分高校尚未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很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模糊、有限,并且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学习和活动仅仅是为了应学校学分规定要求,缺乏兴趣的培养和正确意识的树立。部分高校过于强调“就业难”的问题,在强调就业率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正确引导,也忽视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导致学生的认识片面,认为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是为了学分、为了将来好就业。部分学生甚至简单为了就业而创业,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

  2.3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

  目前,虽然各地方高校已经把创新创业教育列入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范畴,但很多高校开展此项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整体性。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的核心,以专业教育为依托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条件。很多高校已经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专业培养方案,但在课程设置及课程开发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不相融。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受众非常有限,主要是少部分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具有较好的创新潜质的学生。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参加相关的比赛享受到老师的专业指导,并能得到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能进行学分置换。由于参与活动的一般都是相对优秀的学生,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这些高校并未实现普及,尚未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重要手段,更不能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究其原因在于这类地方高校未能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与专业教育脱离,创新创业教育就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专业教育这块沃土,实践缺乏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创新创业教育最终只是空谈。另一方面,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很多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较为随意和零散,主要由各二级学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临时安排。大多是相关比赛的指导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尚未形成系统的、完善的课程体系,加上大部分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而学生不一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单纯依靠他们的兴趣来选择是否参与,这样的学习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些地方高校借鉴试点高校的成功经验在本校进行实施,但缺乏可行性分析,结果并不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该类课程并不十分了解,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在本校有可能让学生难以接受。

  2.4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由于很多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单一,往往是为某项赛事或某项课题临时组建团队,这样的团队缺乏稳定性,流动性较大。此外,教师本身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或进行相关指导,工作任务繁重,很难对这类课程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研究。而教师本身也可能由于时间的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培训,加之目前各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都强调科研能力和高学历,因此很多教师缺乏创业的实战经验。一些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以学生工作、团委和就业指导部门的人员为主,这样的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专业性不强、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把创新创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落到实处的前提是需要有一支既有专业背景、又能从事学术研究、更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这对各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2.5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很多高校都忽略了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缺乏针对学生和教师的激励机制。从学生层面来说,很多学校通过学分置换来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因此对学生而言创新创业只是获得学分的一个再寻常不过的途径,部分学生只以应付的心态完成任务,而缺乏积极性。从教师的层面来说,教师是高校科研的主体,而上到国家下到地方均是以科研能力为最重要的杠杆之一来衡量高校的综合实力。因此,教师们在教授课程之外关注的重点就是申报各类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和课题。此外,与教师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例如职称的晋升、工作量的认定、奖项的认可等等。而由于目前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对教师的奖励、认定办法,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很多教师还因为工作和科研任务繁重等问题无法投入太多精力对学生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和活动中产出的一些成果科技水平不高。

  3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策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1成立创新创业部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事关国家的发展大计,各地方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此项改革的重要性及可操作性,而不能仅作纸上谈兵。首先,应从顶层设计入手来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从学校层面开始推动此项改革。成立以学校领导为首、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院系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工作统筹和指导机构。例如,成立“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专门负责指导此项工作。该机构有利于统一全校的思想及协调全校资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汇聚力量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其次,应该改变传统的以学生工作处、团委、就业办、教务处等部门分别开展相关工作的局面,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部门。例如,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专门负责相关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工作、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平台的建设、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组织和指导、实践资源和实践平台的开发等工作。目前已有一些高校成立了这样的部门,其教学和服务对象涵盖了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内的全体在校学生。该部门利用资源优势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及创业能力,取得了很多成绩。

  3.2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校园内良好的氛围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参与度的外部推动力,是产出丰硕成果的外部环境。各地方高校可以从两个方面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和推广。一是学校可通过校园网、微信平台、报刊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相关部委及高校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对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进行宣传,对相关知识进行扫盲,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意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二是可利用各种学生活动大力宣传学校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等活动的情况、参加活动的意义、学校的经费支持和鼓励政策等。还可以开展专题教育或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此外,学校可以与创新技术含量高或创业成功的企业展开合作,组织学生参观这类企业,请这些成功的创业者介绍他们的创业历程,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3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各地方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中,并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可以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纳入通识课程的范围。要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在全校范围推广,通识教育是必由之路。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一旦成为通识课程,必然会引起全校师生的重视,切实改变以往教育受众面积小、成果产出少的局面。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可以考虑开设类似“创新创业基础”、“职业规划”等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尽量实现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注重将本专业的理论与复杂的社会现象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熟悉专业知识的同时能认识到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建设上,除了利用本校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外,还可以依托慕课等利用校外的优势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与形式。另一方面,通过开设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构建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通过通识课程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专业课程中对意识的引导,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例如,创业实训课程、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课程等。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和渠道,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避免出现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脱节。各地方高校在开展实训课程中,一是可以利用好现有的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来开展实践教学,加快创业实训课程的场地改造和建设;二是积极拓展政府、企业、校友等各类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基地,邀请成功企业家和校友对实践教学出谋划策,为学生构建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三是开设竞赛实训课程。通过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比赛和训练项目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培养出一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队伍。

  3.4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因此,各地方高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一批致力于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方法训练和创业实践知识传授的师资。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对创新创业授课教师的培训。支持和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参与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建立专业教师的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授课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培训,以利于教师定期更新课程案例素材、积累教学经验,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其次,加强与各行各业的沟通与合作。聘请科学家、企业家、创业成功者担任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兼职教师,弥补校内师资的不足,扩大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再次,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掌握该领域的国内外新动态,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指导能力。

  3.5建立和完善针对师生的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针对师生的激励机制是调动教师指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教师激励方面,学校应对教师承担的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及培训工作给予与教学工作量同等的认定,保证必要的经费支持。对教师在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取得的奖项或成果给予认可和奖励,并在职称评定、课程建设、教材立项、科研项目、年度考核等方面予以倾斜。通过这些举措激励专家教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提高产出成果的含金量。在学生激励层面,学校应对现有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学分的转换制度,扩大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分认定范围。对学生的优秀项目和获奖作品实行奖励制度,颁发获奖证书并给予相应的奖金。对在创新创业方面特别有潜质的学生可以进行重点培养,例如举办“创新创业特色班”等。进入特色班的学生能参加更高层次的学习、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总之,通过不同层面的激励,进一步激活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26(3):76-79.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刘琴琴.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5):157-158.

  [3]王景.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J].经营与管理,2015(6):146-149.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关情况[EB/OL].(2010-06-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2.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参考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

4.创新创业的论文怎么写

5.2016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范文3篇

6.创业创新教育论文

102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