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高中地理教育论文

高中地理教育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高中地理教育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中地理是高中课程中非常重要的课程,所以,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意识到高中地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不断学习新的地理知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地理教育论文范文一:高中地理应用表现性评价的关键技术

  与传统的纸笔测试相比,表现性评价是强调“实作”与“表现”的评价方式。在当前的教育语境中,两位颇具影响力的评价学者威金斯(Wiggins,G.)和斯蒂金斯(Stiggins,R.J.)对表现性评价的定义被广泛认可。威金斯强调,表现性评价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活动,或制作一个作品,以证明其知识与技能等,即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表现其所知与所能。斯蒂金斯则认为,“表现性评价是基于对展示技能的过程的观察,或基于对创造的成果的评价”。[1]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有大量需要学生“实作”和“表现”的任务,例如,让学生绘制一幅图来说明某一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或形成过程,撰写环境保护论文,开展地质、地貌和水文等野外观察等等。因此,高中地理教学离不开表现性评价,需要让学生在“实作”中学习,在学习“表现”中展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从而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基于学习证据对学习行为表现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以此改进教学与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学得更好。但是,学生究竟应该怎样“实作”?如何表现?哪些学习证据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专业判断以克服主观性呢?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统摄下,运用表现性评价的三个关键技术来加以解决,那就是基于课程标准设计评价目标、基于目标设计表现任务和评分规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评价目标的确定:让“实作”与“表现”体现所期望的教育结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澄清学科育人价值,以学科核心素养统摄评价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中地理兼跨自然与人文两大领域,以人地协调发展为核心价值观,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地理现象,探究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培育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以适应并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为了能够实现以上的育人价值,笔者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地理教师共同提炼出了该校的地理学科宣言“善于观察自然,学会关注世界,用地理改变生活!”[2]旨在从促进“人”的发展的角度,满足学生通过地理学习来改善生活、生产实践,满足求知渴望、愉悦身心和审美享受的需要,并以此作为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指向。

  2.分解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认知范围与认知水平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学生高中阶段所应达成的地理学业成就。分解课程标准就是针对内容标准在学习内容和认知水平上的要求,在学科育人价值的统摄下,结合学生学情和教材内容,把教学目标或者评价目标具体化。分解课程标准需要思考三个问题,学生究竟学什么?怎样学?学习之后对于学生的意义是什么?例如,地理1中的一条内容标准为“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活动建议为“根据本地条件,进行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观察”。鉴于上述的内容标准所涉及的是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为了删繁就简地说明课程标准分解的技术,所以不妨先对上述内容标准进行“瘦身”,聚焦为“分析造成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首先,通过剖析关键名词和动词来明晰认知范围、认知水平以及程度。“结合实例,分析……”是学生探究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变化的重要认知过程。地理学科中的“分析”具有从实际地理现象与情境中进行区别、组织和归因的学科思维特殊性。杜威特别指出地理学科中“分析”的要义“,理智的进步,必包含着环境的分析;选出其中有意义的部分,而使得它们格外显著”[3]。学生的“分析”要从一个疑难的情境中起步,通过观察来抽取其中最显著的特征,然后进行假设和推理,最终解决问题[4],所以“观察自然”的能力是“分析”能否顺畅并获得成果的关键。再结合关键名词,“分析”就是通过观察和推理,从具体的喀斯特地貌的情境中提炼出造成其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借鉴修订过的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分析”包括区别、组织、归因三个具体的认知过程。“区别”的过程是依据相关性和重要性来区分总体结构的各个部分。[5]例如,学生需要区别峰林、溶洞,以及溶洞内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喀斯特主要地貌类型。“组织”的过程是在重要信息之间建立系统的、一致性的联系。[6]例如,学生指出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形成的过程与流水溶蚀之间的关系。“归因”是学生能够断定案例背后潜在的观点、倾向、价值或意图。[7]也就是说,学生能够通过此案例研究,对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地质作用建立一个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个框架和方法,学会观察各种地貌形态,解释形成原因,学会以例说法。其次,充分考量学习之后对于学生的意义。通过分析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的变化,学生一方面能够认识喀斯特地貌区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喀斯特地貌区地质基础不稳固对交通等基础设施影响大,容易水土流失使人地关系紧张等等,但因其往往是风景旅游区,也可以使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另一方面,在结合实例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发展观察、区别、组织、归因等高级认知能力。

  3.叙写评价目标,明晰学生的学习表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评价目标的叙写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运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在一定的行为条件下,指出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叙写时还需要结合学情、教材、以及当地地理课程资源。评价目标叙写如下:评价目标:

  (1)观察喀斯特地貌景观,区别喀斯特地表和地下地貌的主要类型,描述各种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推理解释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变化的具体内、外力因素,特别是流水溶蚀作用对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过程与形成条件。

  (3)推理指出喀斯特地貌对当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欣赏和表达喀斯特地貌之美,对自己观察地貌景观的意识和能力进行反思。

  二、表现任务的设计:让“实作”与“表现”反映实际的学习水平

  表现任务是在教学中显化出来并直接被学生感知和体验到的部分,是否设计成功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与目标相匹配,二是能够有效驱动教学。与传统的围绕目标设计问题链,在课堂上以师问生答的方式来驱动学习的讲授式教学相比较,表现任务驱动下的教学,是围绕目标设计学生需要在具体情境中完成的一个作品或者是展现一个活动,并以此来推进教学活动。两者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在上述案例中,基于评价目标设计了两个表现任务,其中第一个任务应用于课堂教学,第二个任务是笔者在组织本校高一年级学生前往宜兴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所开展的任务。两个任务都指向于4个评价目标的达成。任务1“、我在桂林当导游”:撰写图文并茂的导游词某学校组织高一学生开展“探寻喀斯特地貌”的实地野外考察活动,计划游览桂林喀斯特地貌的山水景观,并期望获得桂林山水形成原因,以及当地人们生活生产方面的知识,现邀请你作为导游。为了能够更好介绍桂林山水这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你计划先撰写一份导游词提供给学生们参考。请你的导游词中包含以下一些内容:从提供的景观照片中选择几张你认为最合适的照片来作为你的说明照片,并为照片配上图名。依据背景资料信息,运用地理术语解说桂林喀斯特地貌山水景观形成的原因。介绍在喀斯特地貌影响下桂林当地人们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方面的独特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欣赏喀斯特地貌,请你提出一些如何欣赏喀斯特景观的建议。任务2、自然观察者日记:对宜兴善卷洞的地质观察利用高一年级每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往宜兴善卷洞进行野外地质考察的学习机会,撰写一篇自然观察者日记,描述自己所观察和欣赏到的善卷洞景观和自己的审美体验。完成日记后,请与同伴分享观察日记,并请同伴运用自然观察者智能评分表为你的日记评分。以上表现任务设计主要历经了两个环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确定学习证据,为任务设计奠定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设计表现任务和开发评分规则的基础是学生能够拿出什么样的学习证据来证明已经达到了目标要求,也就是已经学会了。例如,学生选择说明照片就是证明具备从众多景观图中辨认出喀斯特地貌的能力;在实地考察中,学生通过记录他所观察到的地貌景观特征,并结合具体的环境进行推理解释,能够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水平。

  2.明确表现任务,多维度考量任务的适切性

  设计表现任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与评价目标匹配,上述两个任务均指向着1~4评价目标;二是明确学生先备知识、技能和特征以决定任务需要提供的支架有多少、任务的挑战性和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例如,学生对“桂林山水”具备一定认识基础,因此不需要提供太多的支架,而是呈现一个较为开放的有挑战性的活动;三是尽可能利用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表现,任务2就是利用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意识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四是充分考虑可操作性,也就是不同的任务应用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并依据评价范围、目标数量、花费时间、需要信息以及实际条件等来确定任务的数量、核心任务、任务时间、任务完成的方式以及任务的样式并撰写明晰的任务指导语。以上两个任务共分为两次完成,第一个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第二个是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去宜兴善卷洞游览的学习机会进行。

  三、设计评分规则:让“实作”与“表现”获得客观准确的评价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评分规则是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澄清和细化,从而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清楚自己距离目标有多远,而不是对自己学习的成功感到“疑惑”,正如斯蒂金斯所言:“学生可以实现任何明确而稳定的目标。”评分规则就是对什么才是“足够好”的清晰呈现。

  1.选择设计路径,明晰学生表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设计评分规则的路径大致有三种,第一是收集学生的作品,明晰作品特征来形成不同等级和维度的评分规则,例如对第一个任务可以通过收集学生的作品来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参与评分规则的制订;第二是基于一个理论框架,结合教师经验和所评内容来细分具体特征表现,例如借助戴维•拉齐尔的自然观察者智能评价量表来开发针对任务2———学生观察日记的评价,这一评分规则清晰呈现了“观察者日记”所应具备的特征,也明确指向着1~4评价目标;第三是采取混合型评分规则设计,也就是既有理论框架的指导,也考虑学生作品的特征。

  2.把握评分规则品质,提高规则质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什么样的评分规则才足够好?那就是评分规则是否体现表现或者成果的本质。评分规则设计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需要运用以下问题来把握评分规则的品质,如评分规则是否覆盖了合格表现的所有特点,有关说明或者所提供样例是否明晰,在教学中是否实用,也就是教师或者学生能否快速理解并掌握使用方法,以及所有的学生所获得的评价是否平等,等等。综上所述,对何种教育结果的追求直接决定着教师评价什么和如何评价。采用表现性评价就意味着教师更加重视对高级认知能力等重要的教育结果的评价,且不仅仅停留于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而是更加重视学生“能做什么”,以及“做什么才更加有意义”。在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统摄下,运用表现性评价的三个关键技术能够将表现性评价应用在地理教学中,实现表现性评价对教学的驱动。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考虑学科的育人价值、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目标以及表现性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法”;学生在“实作”与“表现”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展现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风格与学习成果;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不再仅仅是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观察者、启发者和帮助者;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证据来真正了解学生学会了没有,学习到什么程度,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后续的学习。

  高中地理教育论文范文二:高中地理学科探究式教学

  高中地理新课程在强化了素质教育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以人地关系为基本线索,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出发点,来构建教材的内容框架。新课程呼唤与之适应的新教学方法,我们一线教师只有地理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新地理教学大纲强调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方法联系实际生活和生产,并要求每一学期学生至少要做一次地理课题的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在新的教学方法中运用探好究式教学,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能力。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索活动取得直接知识、完成探究报告,在这一过程中为学生自学、思考、观察、表达提供大量机会,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会观察思考、学会自学和表达,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本文着重谈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提问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中地理新课程,加大了人文地理内容的比重,特别是人口、城市、交通、商业等内容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学生能把握好人地关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就必须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学生具备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这是落实探究式教学法的坚实基础。在教学中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怀疑、猜想,并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例如新教材中讲述了许多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城市化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粮食问题,我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由发言,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并根据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探索性地提出人类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为他们将要进行的探究活动准备好课题。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关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地理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地理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过程和方式。”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实践性、问题性、和开放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和情感的方法和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地理教材中许多研究性课题,都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要解决这些课题,这就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且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如:联想、类比、归纳、总结等思维方法的训练。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基本模式可总结为:创设情景→激发生疑→启发思路→鼓励组合→解决问题。例如在《海洋环境》教学中教师可联系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创设海洋表面海水温度及洋流运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联系海洋与大气水、热平衡的关系,进行归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海洋大气异常变化的原因,然后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探究得出问题的结果。

  三、探究方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探究式教学中,探究主要内容应该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现今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缺乏、人口激增、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才能趋利避害,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重大课题,具体地讲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生态持续发展,即强调发展与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即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量,更要提高质量和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即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这些新教材内容的把握,无疑取决于学生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会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理应成为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点。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要探索内容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教授探究性学习方法,这样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力。高中新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一般由以下三种形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教师引导的研究性学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师引导的研究性学习,其基本过程可阐述为:讲解+讨论+练习。例如:在《大气环境保护》教学中,教师通过系统地讲述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大气垂直分层,阐述讲解全球气体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说平流层是人类生存的天然屏障,从找原因、看危害,求防治三个项目上着手探求温室气体、臭氧层、酸雨等重点知识,然后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巩固知识,如让学生分析2013—2014年中国年平均降水PH值的分布,找出三个重酸雨区都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原因,用所学的知识,提出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

  2.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

  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高,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一方面更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例如在《海洋环境和海洋权益》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我国走向海洋,首先要做好哪几项工作的讨论。讨论可分小组进行,小组内学生自行分工搜集有关21世纪我国的社会和经济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的事实材料,然后每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共同探讨如何充分、合理利用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海洋,交流探究成果,从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开放式的探究性学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中地理教材十分注意与实际联系,较好的反映了地理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要让学生对于这些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就必须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要经常地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积极开展开放式探究活动。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中天气系统究竟是如何影响天气变化的,这是教材重点研究的内容。要使学生清淅地运用所学知识,就应该让学生到当地气象站去参观学习,在参观时请气象站工作人员介绍如何使用天气图等资料,进行天气预报,也可以在他们的指导下试做天气预报员,这样做,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才能有较好的保证。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更好地体现地理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点,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求新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自主研究、独立探索、寻求规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目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很多地理教师已经在实践中开始尝试把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入到教学中。


高中地理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地理教育的论文

2.地理高中结业教学论文

3.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论文

4.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分析以及研究论文

5.大学地理论文题目

6.关于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112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