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浅谈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论文(2)

浅谈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浅谈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论文

  民族文化教育的论文篇三:《民族高校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刍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支绚丽的奇葩。民族高校在办学宗旨、教育对象方面具有的特殊性,要求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民族高校提供了别具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民族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民族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在这一共同进程中,各少数民族各自发展的、彼此各异的民族心理、性格与思维方式,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沉淀下来而愈积愈厚,且同变化着的生活环境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从而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现于各少数民族风格多样的风俗习惯、民歌俗语、民间故事传说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民族高校由于自身在办学宗旨、教育对象等方面具有的独特性以及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中具备的比较优势,决定其有责任认真保护和传承这一瑰宝,发挥其在民族高等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同时,也凸显民族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民族高校自身的独特性要求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民族高等教育是适应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正确处理民族教育问题而确立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系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高校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在办学理念、方式、内容、功能等方面与普通高校在总体上具有共同性和一致性。但同时,在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对象等方面同普通高校相比,又具有独特性。此种独特性要求在民族高校中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1、民族高校办学宗旨的独特性要求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民族高校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民族高校的办学宗旨必须坚持两个面向,即“面向少数民族,面向少数民族地区”。这决定了民族高校为民族工作服务,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服务的具体办学方针,决定了民族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突出民族性。这一办学宗旨,客观上要求民族高校实施的教育必须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生存实际相结合,否则民族高校便失去了为之服务的客观基础。而要知晓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就必须要了解和熟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因为,少数民族的社会现状正是其民族传统的历史延续。

  其次,民族高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因而,在坚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这一总体人才目标下,民族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要热爱民族工作,热爱民族地区,故而就应了解和熟悉各少数民族及其传统文化。因此,在民族高等教育中,除了坚持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外,必须突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们能从中了解各少数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心理、性格等民族基因,从少数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以及思维习惯等方面真正了解和理解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全貌。唯其如此,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人才真正地热爱民族工作、做好民族工作,才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服务。

  最后,高等学校还承载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大使命。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共同使命中,民族高校“面向少数民族,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使之又肩负有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殊使命。因此,民族高校在高等教育中必须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并贯穿于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各个环节,使之得到有效传承,从而保护好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完整性。同时,亦可凸显民族高校的办学特色。

  2、民族高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民族高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各少数民族学生,即使是汉族学生,也大多来自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相对落后的社会发展状况,来自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某些方面与普通院校大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差异。过去,我们在民族高等教育中更多地从教育对象的共性出发,只关注到作为青年学生在年龄、心理等方面的普遍性,而忽略了其因民族传统和地区实际而存在的特殊性。而这客观上要求民族高校在强调高等教育的共性外,还应针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具体的教育中采取有别于普通高校的措施,而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便是其中重要措施之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段时间以来,少数民族、民族地区似乎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因而,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同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普遍存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这可以说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其一,要使少数民族学生认识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少数民族的先民运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异彩纷呈的优秀民族文化,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是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的成果,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文化因子,应深以为傲。现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相对落后只是全国共同全面发展的一个阶段,是过程而非结果,而且各民族地区为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人力支撑,今日繁荣中国亦是全国各民族共同建设和发展的结果。由此,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真正从心理上摆脱自卑感,全身心地投入大学学习和生活,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其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存在偏重理论说教,缺乏真正契合大学生实际,启发其心智灵性的教育模式,学生们容易产生拒斥感。素质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民族高校也概莫能外。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于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是他们成长和长期生活于中的特有氛围,其中不乏他们耳熟能详的风俗、传说、习惯等等。通过这些他们熟悉的载体,分析其中所蕴涵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其对当下的积极意义,由此引发学生发自内心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使之切实化为学生自身的认知系统和行为系统,可以避免大而空的理论说教,使民族高校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民族高校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异彩纷呈的传统文化,体现在各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及民族风俗习惯、民歌俗语、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中,不仅给我们身心带来别样的享受,具有极高的文学欣赏价值,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民族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如文学、哲学、伦理学、医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它们无不闪烁着各少数民族智慧的光辉。在此,仅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大量有价值的思想道德传统出发,探讨民族高校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爱国主义传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壮族传统文化中特别赞美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壮族众多的山水风物传说,把家乡的壮丽山河、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杰出的历史人物加以理想化和神奇化,给这些山川、人物、风情涂抹上一层神奇浪漫的色彩,既让人们充分地感受到家园的可爱,又给予人独特的审美感受,深深地传达出壮族人民对自己家园、民族的深厚感情。黎族人民在民谣中唱道:“山连山来岭连岭,田连田来心连心;古树红藤相牵挂,黎苗汉族一家亲。”藏族人民创作的《格萨尔》,是一部具有强烈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大型史诗,其中,贯彻始终的是崛起奋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统一思想。除了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倾诉对祖国的深情外,当面对外敌入侵时,各少数民族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与汉族人民一道共同抵御外国侵略者入侵的史实,更是以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爱国之志。中法战争中,由壮、汉、瑶等各族人民组成黑旗军反抗法国侵略者的斗争。19世纪中叶后,沙皇俄国向东扩展并侵略我国西北地区,当地维吾尔、哈萨克、回、蒙、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与汉族人民一道对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抗击。20世纪初,英、法等国多次觊觎西南边疆地区,也遭到景颇、傈僳、佤、布朗、傣、汉族人民的坚决抵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的内容异常丰富,集中体现为热爱民族和国家,认同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等方面。民族高校应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整理和挖掘,加强民族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

  中国各少数民族非常重视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在其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反映了鲜明的道德观。

  (1)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道德观

  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强调集体互助的传统,土家族的谚语“大石头还要小石头塞”、“要得吃。大(家)着力。”朴素地道出了个人与集体息息相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土家族民歌《一人难挑千斤担》唱道:“我来喊,只怕喊得不合板,一人难挑千斤担。我来接,我来换你歇一歇,一人难挑千斤铁。”也形象生动地唱出了团结互助的道理。再比如《明天又在别人家》《伐木歌》等都折射出土家族强调集体互助的民族传统。苗族人们也有团结互助的传统,榔规(“议榔”是古代苗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议榔”上所定的公约叫“榔规”,是大家应守的规章法度。)要求每个村社成员要爱护集体的山林、土地等财产。苗族古歌《开天辟地歌》中叙述人们造日月时说道:“你累我来接,我累你来敲。”显示了苗族人民依靠团结互助精神才完成铸造日月的任务。在少数民族浩如烟海的民歌谚语风俗传说中,以上列举的只不过沧海一粟,但从中我们可感知到各少数民族传统中传递出的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朴素的集体主义观念,这是新时期民族高校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在长期与艰苦的自然环境相抗争的过程中,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观。如,侗族民间禁忌捕杀动物幼仔,禁忌在野生动物繁殖期狩猎。侗族人在获取野生动植物资源时,认为贪图太多必遭惩罚,因而遵循取物不尽、取之有度、用之以时的自然法则。人们在挖山折耳根、山薯时,总是自觉将连接藤蔓的一小段复埋入土,以利再生。许多侗寨里还流传着营造儿孙林的习俗。每当有人家生了孩子,长辈都要上山为孩子种几十、上百株杉树,让孩子与树木一同成长。待孩子长大成人,杉树也长大成材,称为“十八杉”或“女儿杉”。侗族人民便是以此种“前人栽树、后人享福”的朴素观念,表达出持续发展的生态思想,展现了侗族人民敬畏自然,爱护环境和力图保持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理性认识。

  蒙古族的著名英雄史诗《江格尔》,充分表达了蒙古族把自己的社会理想与追求富饶、美丽而宜人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的生态理念。草原蒙古人很早就敏感地注意到了自然之于人类的重要性,将追求优美的生态环境确立为本民族生存的首要目标,并给予深切关注,进而在本民族内部也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乃至艺术化的生存状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折射出的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虽然有些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迷信成分,缺乏科学的认识,但是其中所蕴涵的崇尚自然、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朴素的辩证思想,却符合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与发展趋势,是对生命统一性与持续性的深刻洞见。人们只有敬爱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得以生存。这些都是民族高校加强生态伦理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3)尊老敬老的家庭伦理观

  中国各少数民族一直都保持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侗族村寨长久以来一直具有“大树保村,长老保寨”的传统观念。苗族民间故事《岩林和他的母亲》反映了苗族尊重老人的家庭伦理观。土家族民歌《唱父母恩》道尽了父母养育子女付出的艰辛,抒发了父母去世后“想亲念亲不见亲”的悲苦无奈之情,“羊有跪乳之恩德,鸦有返哺之心愿”,“与其杀牛而祭奠,不如鸡羊早待承”。告诫子孙一定要牢记父母恩情,孝敬老人。《托盘里面一点红》中“新接媳妇,茶盘端起,茶叶满盆香,孝敬爹和娘”则描述了新媳妇进门第一天应给父母烧水泡茶并亲手呈给父母以示孝敬的习俗。维吾尔族自古以来就有以家族为中心的传统,一个村落往往就是一个家族。老人在整个家族或整个村落中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享有最高的权威。朝鲜族敬老的传统代代相承,已经渗透到该民族生产工作、社交礼仪、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这些都是民族高校实施相关教育的丰富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高尚纯洁的婚恋道德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里还反映出其坚持忠贞纯洁、生死相依的婚恋道德观。土家族民歌《生要恋来死要恋》里唱道:“生要恋来死要恋,哪怕阎王来阻拦。砍断脚板筋还在,拄起棍棒又来恋。”反映了土家族男女生死相依的爱情观。《奴家爱人不爱衣》里唱道:“烂草开花一包绒,我今没嫌哥哥穷。有钱的没有穿缎子,无钱的没有穿树皮。奴家爱人不爱衣。”则透露出土家族男女追求纯真感情,不为钱财委身的纯洁爱情观。再如《要学蜡烛一条心》《各有妻子各有郎》如此等等的这些低吟浅唱中折射出的对忠诚、责任、非功利等传统婚恋道德的讴歌,在当今“快餐爱情”、“钻石爱情”等充斥的所谓“现代婚恋观”之下,无疑像一场久违又清新的雨,随风潜入洗涤着我们的心灵。尤其对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大学生的婚姻爱情观将起着特殊的净化作用,是民族高校加强大学生婚恋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之。在各少数民族别具风情的习惯、风俗、心理、神话传说、民歌俚语等传统文化中都渗透出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团结互助集体主义观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悠久的尊老敬老家庭伦理观和高尚的婚姻恋爱道德观,丰富了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民族高校加 强思想道德教育不可多得的生动鲜活的素材。

  三、民族高校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

  1、在理论教学方面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民族高校秉持“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为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持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高等教育中的独特作用,首先应在理论教学方面加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一方面加强“民族学”等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另一方面,在公共理论教学方面,除以过去开设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为中心,辅以《少数民族概论》《少数民族风情》等公共选修课程外,应根据各民族高校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强各专门少数民族发展史、民族文化史等相关理论课程教育。如中南民族大学立足中南,且在南方少数民族研究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可选择开设《南方少数民族文化史》《南方少数民族文化通论》《土家族历史与文化》《壮族历史与文化》等理论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介绍相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增加少数民族学生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认同。同时,还应着重分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于当代的积极意义,促进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与研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是以理论知识为依据,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广泛参与和体验社会现实生活,使其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能力得以优化的过程和方法。民族高校应有效地利用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互补性,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真正走人大学生,浸润其心灵。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可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到民族地区实地调研、举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和开展少数民族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还可选择一些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相应的庆祝活动。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展示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从而增进民族间的交流和理解,培养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他民族文化的接纳,共同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贡献力量。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支绚丽的奇葩,民族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植根于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民族高校有责任将少数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与道德追求融入与学生的对话当中,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来陶冶大学生的道德心境,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1.浅谈传统文化毕业论文

2.传统文化教育相关论文

3.浅谈民俗文化论文

4.传统文化教育的论文

5.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6.浅谈教育与文化关系的论文

2332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