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论文篇二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摘要]中美两国高校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不同,理论基础和教育途径亦有所区别。文章对比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教育途径,揭示两国的差异性,并借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部分,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理论;基础教育;途径

  [作者简介]顾其银(1966-),男,江苏兴化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南京21004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04-02

  当下,美国作为唯一的世界超级大国,通过其强权政治对世界各国的内政干涉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和平演变”干涉社会主义国家的趋势更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担负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意识侵蚀做斗争的重任。不少学者撰文认为未来中美两国的竞争将是人才教育的竞争。作为培养人才、吸收世界文化精华以及先进技术重要窗口的高校,在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思想道德水平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担负着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的首要任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比较

  笔者在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刻的阶级性和意识性使得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理解,甚至误解只有我国才存在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西方的思想教育是自由的。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很多学者实地考察发现,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鲜明的政治意识性,灌输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其根本目标在于培养知情的、有效的和负责任的美国公民,培养内容包括公民知识教育、公民技能教育、公民品性教育三个方面,要求学生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美国教育部门明确指出,责任公民教育是要培养青年具有合乎社会政治制度要求的态度和信仰,明确公民权利和责任,目标是把青年培养成具有良好的品质、道德、国家意识的公民。

  美国的高校德育理论基础形成于18世纪末,经历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即强调学生的道德发展应与认知水平相适应)、“价值澄清理论”(即强调学生应正确评价行为过程,在当下方兴未艾的“过程思维”教育)、“政治社会化理论”(即通过教育学生学习政治文化,重视个体自我教育,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以社会政治文化为基本特征的政治理念、政治准则、政治信仰,形成特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人格和政治信仰)三个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柯文・瑞安先生提出的“五E”理论,也是当代美国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即榜样(example)、解释(explanation)、勤勉(exhortation)、环境(environment)、经验(experience)五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为达到这个目标,美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主要开设了“公民”“西方文明史”“现代社会”“民主问题”“美国宪法”等课程来对学生进行意识价值的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高校德育理论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不断发展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不断完善,高校道德教育领域逐步出现学科理论体系学派、行为训练学派、体验式教育学派、互动式教育学派、实践性学派、教辅性学派等各种德育理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德育的理论目标是使学生学习马列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忠于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我国高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熏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比发现,两国的德育理论根基是一致的,即培养忠诚于国家的合格公民;目标也是一致的,即培养符合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信仰的接班人。

  二、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比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的特点,通过课堂公民教育、学校与社区心理咨询与教育、学生日常道德行为教育、大众媒体和宗教活动、校园文化节以及家庭环境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全面渗透学生身心。政府、学校、教会、家庭和公共媒体相互配合,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如政府通过制定规章来保证教育职能的履行;学校担负教育战线主战场的重任;家庭教育熏陶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公共媒体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美国梦理念,即让学生相信美国的社会制度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制度,在美国只要你足够努力,你都有可能实现梦想,获得成功。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以德育课程设置和教材选定为主要途径,教职工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师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融合的教育途径,通过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领导、引导与管理,通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利用大众传媒进行积极的社会主义教育。

  比较发现,虽然中美两国高校的课程教学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并由教师讲授课程内容、分析案例、指导社会实践,但美国的隐蔽性渗透教育思想相当高,不以明确的“思想政治”或“道德修养”的名义设置课程,而是在开设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育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通过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做出德育选择。我国则旗帜鲜明地把进行德育的课程以其名开设,通过正规的、系统的教育学科群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理论课程内容具有相当高的理论抽象性和深度性,学生不易领悟且教材内容较为单一,学习中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当然,通过这些年的比较与学习,美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方式已被我国很多高校借鉴并运用,过去填鸭式的单向灌输方式已向互动性的双向交流方式转变,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中美高校都注重利用校内社团活动和校外社会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国大学注重学生课外活动在德育中的作用,学生活动中心经常举办报告会、文娱活动等;重视社会实践,将学生每年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及建立的档案作为能否取得毕业资格的必备条件;将一系列的公共教育设施免费向全民开放,如国会大厦、华盛顿纪念堂、国会图书馆等,许多学校组织学生到法院、议会、市政府等机构参观,强化国家理念,鼓励学生向优秀的人学习,借助宗教途径对学生实施渗透,利用宗教文化特色“屏蔽”其阶级性。我国的大学校园课外活动与美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内容涉及文娱、科技以及体育等多个方面;强调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社会服务活动,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我国的一些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烈士园陵也已向公众免费开放,如南京中山陵、大屠杀纪念馆、杭州西湖、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等,团中央也经常举行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红色旅游等,通过实地学习参观,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但我国高校活动的政治性和阶级性非常显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心理咨询辅导也是中美两国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面临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美国高校在各个大学都设置心理咨询辅导机构,给专业心理人士提供充足的经费,配置相应的编制,让其充满热情地去感化学生,工作内容涉及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与选择、心理健康甚至日常生活等方面,从而推行、灌输国家所需要的道德观念。我国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作为德育的途径也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云南马加爵事件、西安药家鑫事件使社会更加关注大学生心理教育问题。我国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还不健全,辅导员并不纳入学校编制,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文件切实保障辅导员的生活质量,保证德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三、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从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要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中美高校的德育各有千秋,我国德育的优点在于理论系统、全面、易于直接灌输,但缺点教育方法较为单一。相比之下,美国隐蔽性教育的方法比较多样化,善于利用整个社会环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如果缺乏相应的良好德育环境,学生思想也可能走向偏颇,如美国战后年青人在不担心物质生活的情况下,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而精神匮乏、迷茫失落,被称为“颓废的一代”。当下的中国同样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年轻人追求时尚,思想叛逆,崇尚人格尊严,对直接灌输的德育比较抵触。从德育的终极目标出发,必须及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德育需求主体,教育部门和整个社会处于引导性的德育服务主体地位,教育部门必须围绕为学生服务开展工作,社会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多元性的全方位服务,根据个体差异和环境差异,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平等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为其更好地发展而努力。如开展传统文化学习和革命事迹学习来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等。以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的形式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值得高校德育工作者学习并运用到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两次改革,并产生了相应的成果。第一次改革的成果是在杜威实用主义批判传统的宗教教育后,提出的“渗透性”教育理论。第二次改革的成果是美国教育界对战后颓废失落的一代进行反思,在“渗透性”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全方位”渗透理论,在美国德育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美国高校隐蔽的全方位渗透性教育值得我们探索学习。我国传统的说理灌输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德育应顺应社会变化与发展及时做出调整,建立开放型的全方位德育模式,将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相结合。德育培养不能仅依赖学校的正面灌输,还应注重社会环境对学生教育的导向作用,将学校、社会、家庭、党团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性教育。必须积极弘扬社会主旋律,引导全社会公民广泛参与宣传思想道德教育,达到学生在周围环境下无时无刻不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熏陶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为达到“灵魂塑造”的重任,国家、社会、公共大众、家庭需要积极配合,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群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建设。

  [参考文献]

  [1]高峰.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2]孙谨,卢黎歌,宋晓平.当代中美高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苏振芳.比较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8(6).

  [4]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中美高等教育评估比较研究论文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

3.中美教育差异研究论文

4.中美教育差异比较论文

5.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268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