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方面的论文2000字(2)
语文教育方面的论文2000字篇二
《论语文教育的文化特性与情致》
【摘要】语文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文化的过程,其自身就已经具备了文化的特性与情致。在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对我国文化的学习,是将语言所具有的功能性和承载性以一种具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语文教学即是对民族情感、精神、文化和智慧的学习,也是对它们的一种传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语文教育 文化特性 情致
引言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传递,是一种文化创造和流传的过程。在进行语文教育时,学生最先感受到的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气息与底蕴,是民族文化所形成的一种情怀、智慧。语文教育是具有文化特性和情致的,这两者始终贯穿在语文教育中。
1.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性
语文教学并不仅仅只是汉语的教学,它更多的是对于我国文化的一种学习。语文教学中首先是对一种语言的掌握与理解,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语言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也直接参与了民族文化心理的构成。所以语言的存在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由于交流的工具或符号,其本质上更多的是一个民族的价值和意义的体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现代语言学家洪特宝曾说过:“每一种语言都饱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换言之,民族的语言就是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民族精神的象征[1]。语文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重来不是简单的对于汉语学习教育,而是对我国民族精神、历史文化及其中所包含的民族情感、思想、智慧的学习。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好语文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升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就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精神和智慧的学习,是让学生在前人的智慧与文采中感受到身为华夏民族的骄傲与责任,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以达到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学生关于中华民族的情操。
语文教学与文化是有同构性的。作为语文的基本构成―汉字,无论是形态还是使用习惯,都体现了我国古代特有的文化意蕴。汉字是从象形字演变而来,一个汉字往往代表了一个人、一件事或一种行为。而汉字的使用习惯常常表现出一种中国文化中所谓的“境界”,营造出一种带有的文化氛围。如中国古代人常常会用“春雨”、“朦胧”、“江南”等词汇来形容惊蛰时节的南方,立刻营造出一种“烟雨朦胧”“烟波浩渺”氛围。这样的美,仅仅用两三个词语便可描述,在其背后却是有着我国“江南文化”作为支撑与基础。
2.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情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情致自然是从其文化特性中演变而来,让人们或怀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情致,或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情致,或拥有“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豁达情致。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情致都是在人文情怀与文化特性进行很好的融合后而衍生出的,它对于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个人情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但随着语文教学的变革与发展,关于语文教学的性质也出现了多种不一样的意见。其中几种意见较为典型:一是认为语文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工具性。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和掌握,加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二是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工具性与思想性。它认为语文教学是为了更好的使用语言和文字,是为了人们更好的交流思想,传达自己对于某一事物的理念或态度,或就某些事进行更好的讨厌、研究。三在前两种关键的基础上认为语文教学还应该具备基础性。该观点认为语文教学是为了学习其他知识所必须掌握的基础。这三种观点都或多或少阐述了语文教学的一些本质,但绝对不是对语文教学的真实本质的概括。
第一种观点忽视的语文教学的文化特性及人的思想在其中的重要地位。片面的放大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第二种观点忽视了人在其中所展现的精神世界与个人情致。第三种观点则过分夸大了语文教育的学习功能。语文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工程,因此它既具备语言应该有的工具性,也具备文化中的人文情致。如此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其自设内的文化特性和情致,是目前语文教学所要研究的重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在《沙滩夜话》中明确表示:有人提出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其实,语文教学一直就拥有人文性,只是在一段时间被丢掉了,在一段时间被人们忘记了。语文是与人的思想、情感。情操和个性相互连接一起的,单纯的将语文教学看成对语言的训练,是引起语文教学弊病的主要原因[3]。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要重视其文化特性和工具性,更要注重人文情怀在其中的地位,重视它对人的情操、情怀和情致的作用。重视语文教学的情致,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灵魂和生命,如此无论是一首诗,还是一篇散文都会呈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诗句都不是简单的汉字拼凑组成的符号,而是一个生命,一个鲜活的生命对自身遭遇和感受一种表达,一种感慨。这样的情怀、情致是最具备感染力,最能够让人感受到的。在学习这样的语言诗句时,学生不仅能感到文字组合的优美,更能体会到其中的感情。这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提升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结论
现代语文教学对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更加的重视,也更加注重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但语文教学的本身就具有文化特性和情致,就是一种文化的具体表现,是与人的精神、智慧、情怀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或改革时,都不能抛弃这种文化特性和情致,要更加突出并运用其在教育中的作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学生文化情怀和情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静波.语文的本质是什么?――关于语文性质的论争[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02:93-9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唐中浩,张霞. 高贵:温儒敏语文教育思想道德观[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4,02:84-88
[3]汲安庆.一个被尘封的美学存在――夏�D尊语文教育形式美学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2:132-156.
语文教育方面的论文20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