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篇二

  《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探讨》

  [摘 要]现代哲学的生活世界观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哲学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人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寻找契机、以人为本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世界包括日常生活世界和非日常生活世界。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是和谐性、人本性和过程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世界;哲学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人类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伴随着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艺术、哲学、宗教活动而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从哲学上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有助于我们在理论上提高认识,在实践上增强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

  一、生活世界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

  西方哲学在经历了世界、上帝、理性主题之后,哲学家们开始转向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研究对象。这种转向研究的主导方向是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理论的探讨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现代哲学研究的主题。国内学界的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生活哲学、文化哲学、生存论等,“从哲学研究对象和主题转换的意义上说,都可整合到生活世界的理论研究中去。”[1]胡塞尔明确提出生活世界转向,在他之前,从不同角度研究生活世界理论的哲学家有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加达默尔、哈贝马斯。但是,马克思才是现代生活世界理论的真正奠基者之一,马克思创立的以实践观为基础的新哲学,把哲学主题从世界、理性转向人的现实生活实践,从实践出发去理解人的存在方式,剖析人的生存矛盾,探索人的生活意义,同时也把实践的观点作为理解生活世界的新的思维方式。“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2]可见,生活世界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有机体,是由“现实中的人”、“他们的活动”和“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等三部分构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现代哲学的生活世界转向是哲学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带来哲学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和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产生现代哲学的新形态。[3]这种哲学转向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影响了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和作为一个工作领域的根本看法。作为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作为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是和怎样是,二者的联系又是什么,这是基于生活世界理论作为哲学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的内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世界包括两个领域,一个是非日常生活世界,另一个是日常生活世界。非日常生活世界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文学、艺术等人类生活的活动领域。日常生活世界是指维持个人生存和再生产的日常消费、交往和思想活动的领域。生活世界在交往中生成、确证。日常生活世界的交往空间比较狭窄,其主体是个体,交往的结构较简单,形式较单纯。非日常生活世界的交往主体包括个体、团体和国家,交往的结构较复杂,形式多样。人类经历了从日常生活世界的交往向非日常生活世界交往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是日常生活世界交往占据全部交往领域,非日常生活世界的交往尚未产生。在自然经济时期,日常生活世界的交往中占主导地位。后来,非日常生活世界的交往渐渐从日常生活时世界中的交往中分离出来。在商品经济时期,非日常生活世界的交往占主导地位,传统的日常生活世界的交往处于次要地位。理想的交往模式是日常生活世界的交往与非日常生活世界和谐、互动,共同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个人在交往中的成本,使社会的发展更为理性和健康。

  非日常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领域,日常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领域。非日常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决定、指引日常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日常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支撑着非日常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重视非日常生活世界,夸大它的决定、强制、指引作用,而忽略日常生活世界的内源性、生发性、根本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日常生活世界体现和孕育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日常生活领域开展。日常生活世界包括三个领域,按照孙其昂教授的观点,[4]一是日常消费领域,即日常消费活动。衣食住行等以个体的肉体生命延续为宗旨的日常生活资料的获取与消费活动,是日常生活世界的最基本层面。二是日常交往领域。这是指杂谈闲聊、礼尚往来等以日常语言为媒介,血缘关系和天然情感为基础的日常交往活动,反映的是主体间的关系,构成日常生活世界的基本层面。三是日常的观念领域,即日常思维活动,它是贯穿于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其他一切日常活动之中的观念活动。

  三、以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一)和谐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和谐性是生活世界理论研究对象从彼岸世界到此岸世界转向、在思想政治领域的理想解读。它是对现代工业社会人对自己所创造的、属人世界的各种矛盾解决的理想性寻求。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即人类世界的和谐。第二是人与自然世界的和谐相处,即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哲学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现实生活的此岸世界,将自然、理性与人的活动统一,充分展现人的生存方式、特征和人之为人的完整意义,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回到了本真状态。

  和谐性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这种状态宜于人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诉求,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出现的诸多矛盾的对立和冲突等现实问题的理想性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性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但又不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对社会的适应;二是人对社会主动变革。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性体现了一种崇高的境界,即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相互协调,内生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这种目标不仅有宜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和谐,而且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和谐。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性是生活的本真诉求,即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本身的需要。在生活世界里有大量的原发性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原发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丰富的教育资源、正确的目的、适当的目标、高效的手段等方面。也即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和谐中解读,在和谐中生存,在和谐中提高,才能真正地面向生活,面向实际,面向群众,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现代性。

  总之,社会的和谐,自然的和谐,社会中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内心世界的和谐,将日益凸显以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和谐性特征。

  (二)过程性

  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哲学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教育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哲学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性是由其作为哲学基础的理论的思维方式决定的,人的生活、生命本身的完成是一个展开的过程,生活世界是不会终止在某一点上的。过程思维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主体的渐进性体验、反思、批判、感悟和想象,它是教育过程中思与悟的统一,逻辑与直觉的统一,灌输与体验的逐步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性是交互主体的过程性。在想象中客体进入主体的视域而与主体交融,人的对象化结果与对象统一。这种过程性在交互主体间展开,在感悟体验中生成,在无限希望中提升,在真善美中超越,在人的生活世界中得以确证、展开和实现。它引领人直面生活的苦难,化解人的生存危机,追求生命的意义。它表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之间,以及受教育者自身不同思想的交流、交锋、渗透、融合,甚至冲突。交互主体的过程性有三个内容:第一,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认识、对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发展、对教育方法的选择和创新、对教育环境的适应和改造、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升的过程性;第二,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平等互动、对教育目的、内容的认同以及自教自律的过程性;第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相互均衡中对环境、规则和制度的依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主体在策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过程性。

  (三)人本性

  生活世界的理论把哲学的研究对象从自然界转到理性世界,再由理性世界转到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揭示以客观规律性为中心的物质世界,生活世界揭示规律性与目的性、对象与价值相一致的以人为中心的世界。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5]毛泽东也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6]脱离人、脱离人的需要、脱离人的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可见,现代思想政治关注现代人类生存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有关生活世界的哲学论述,提供了这种理论支点和解释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是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应以人为中心。为了使人成为有创造性的新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不得不重视人,不得不重视有生命的个体。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需要,是为了使人的价值得到升值和增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以生活世界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拒斥空洞的说教,它是讲求针对性、实效性、现实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脱离人们的心理活动、婚姻恋爱、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个性发展、职业选择和文化生活等实际,而恰恰是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全面发展。”[7]也就是说,人本性是对以观念、计划、方案为出发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反映人的根本利益,坚持人的根本利益,捍卫人的根本利益。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确立,具体目标的选择、落实,方案的制定、执行,过程的开展,效果的评估、反馈等应确立以人为本。即在人的所作所为、所欲所求、所思所想、所感所惑、所爱所恨中,去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确证人性尊严,从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3]杨魁森.生活世界转向与现代哲学革命[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2008(2):25、25.

  [2][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67.

  [4]孙其昂.社会学视野中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243-24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2.

  [7]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

  [作者简介]蒲鸿志(1965―),男,四川万源人,钦州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博士,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看过“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的人还看了: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3.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4.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

5.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论文(2)

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篇二 《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探讨》 [摘 要]现代哲学的生活世界观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生活世界理论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85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