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巧思妙想,让信息技术课程在农村中学大放异彩论文
浅谈巧思妙想,让信息技术课程在农村中学大放异彩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课程逐渐普及城乡。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与城市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在农村的开展尚存在不少问题。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巧思妙想,让信息技术课程在农村中学大放异彩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巧思妙想,让信息技术课程在农村中学大放异彩全文如下:
摘 要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于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设置的必修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主要特征,旨在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要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注重交流与合作,进行跨学科的信息技术利用。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于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设置的必修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主要特征,旨在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要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注重交流与合作,进行跨学科的信息技术利用。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只要巧思妙想,同样可以让信息技术课程在农村中学大放异彩。
一、巧用导学,让信息技术更具操作性
从目前的课程设置我们发现,要达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目标显然是有难度的,因为每周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一学期32课时,使得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和学生都觉得课标实现捉襟见肘。而利用“导学案”就可以很好地弥补时间短带来的缺陷,督促学生在课下自学基础性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出一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导学案的制做要体现师生互动,不能只有教师一人闭门造车、一厢情愿地抛出教案进行教学。可以由众多学生参与来制定,实现以学定教。这样在上课前就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意图,在课前有更充分的时间准备,能够把课前未解决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来,通过生生、生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既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又照顾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需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具体操作方法:一是定学案,即可以通过前一节课的布置和学生的预习来发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需求,按照众多学生参与修改后的学案并参照教案对学生进行检查与点拨。二是课堂实践,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挥,因为学生在课前有一定时间的构思,所以课堂上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设想,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制作并展示给更多的学生观看,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当他们提出某些不同意见时或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在操作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就能够实现个性才能显现。三是课后延伸。每一个导学案后都设计一个环节即探究环节,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作为探究任务,自行解决或作为下一节课堂中的学习任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样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能够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以任务驱动方式大大提升了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也更具有操作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整合,增强实践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和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这就是说课程整合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又一项重要内容。整合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种整合强调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予相应的特殊政策,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
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数学中几何形、体概念的建立是抽象的,语文中一些文字背后优美画面的展示也是比较困难的,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学中也有运用语言和动作难以完整呈现的事物。这时就体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因为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体现直观与动感的双向结合,人的感官和知觉对教材感知得越是多种多样就越能促进学生牢固地认识和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规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各学科教师开展课程整合,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另外,在信息技术课堂所学习的一些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例如运用电子表格统计学生成绩、帮助班主任建立各阶段学生发展档案,甚至可以将其他学科中属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内容由信息技术较强的学生动手自行设计课件,其他学生在学习中观察并思考其中哪些属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哪些可以简省。在观察和学习中,培养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运用的实践能力。
三、开发课程资源,体现信息技术的探究性
课程标准中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是“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要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围绕着这一定位,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不妨利用农村的广阔天地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开展课程资源的自我开发。例如在收获季节,利用幻灯片制作一些精美的画面,配合上优美的音乐,形成一个具有乡土气息的校本教材;利用学校创设校园文化氛围的契机,建立学校网站,实现网站的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开发。
考虑到农村学生现代化信息获取途径单一、信息量获取较少等因素,教师还可以自行参考时代特点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等,选取一些能够贴近现代发展的课程资源,比如微课和电子杂志等,让现代化信息技术走进乡村,让孩子更广泛地接受新知,更好地实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探究兴趣,体现信息技术的探究性。
“微课”, 时间长约5-8分钟,50M左右大小的简短视频,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较好地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这就让微课在教学中发挥了更好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入了微课制作这一资源,扩展了学生视野,变教师微课为学生微课,主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他们选取题材、设计脚本。注意在制作视频时要注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字体搭配,字号搭配,颜色搭配,错落有致,使用的文字尽量少等,要使整个视频简洁清新流畅。
而对于电子杂志这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跨入多媒体世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出版物而言,也可以是我们开展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因为这种新型出版物就其内容而言不仅具有纸读杂志的属性,又具有纸质杂志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还是以多媒体展示和互动性为特点的时尚标签。今后随着时代发展,更多的人会趋向于这种阅读,所以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想试图尝试自己制作电子杂志。教师可以将这一技术引入课堂,为今后学生更好地相融于社会做准备。学生在进行这两项课程时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在探究中增强了动手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为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立的教学总体目标即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更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加强信息技术的操作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我们责无旁贷,不要让它变成一门装饰课,应当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合理利用资源,让孩子们真正学到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愿教育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学中绽放灿烂的光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