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科技论文>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科技论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自然灾害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这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科技论文,仅供参考!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科技论文篇一

  初中地理灾害教育初探

  摘要:自然灾害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灾害防治教育尤为重要。因此,研究灾害教育对全球防灾减灾,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人地关系”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中学地理课程担负着灾害防治教育的重任,初中地理灾害防治教育在提高学生灾害意识,增长灾害知识,培养防灾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灾害防治教育 初中地理 自然灾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如何通过灾害防治教育减少灾害的损失,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学校作为育人的专门场所,其在灾害教育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因此,中学地理课程担负着灾害防治教育的重任。初中地理灾害防治教育在提高学生灾害意识,增长灾害知识,培养防灾能力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较为丰富的灾害教育内容,灵活运用这些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灾害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忧患意识、环保意识、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一、培养学生防灾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地形多样且山地居多,气象、地质、地震、洪涝、海洋等自然灾害都十分严重,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除现代火山灾害之外,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都有发生,分布广,全国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发生频率高,1998年发生了长江流域特大洪涝,2006年重庆和四川发生特大干旱、2007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涝,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1]。自然灾害损失的不断增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如何控制和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是我国及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国政府为防灾减灾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活动,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但减灾目标的实现,减灾任务的落实、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救助技能的普及与推广,都离不开教育。因此,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技能,是地理教育向应用学科发展的组成,是贯彻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的重要体现[2]。此外,课程标准中关于《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课的内容标准,也规定学生应该对其达到相关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素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学生防灾能力的培养

  (一)学习灾害地理知识。利用地理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高效率的学习灾害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从对灾害的表面印象深入到对灾害概念、分布规律、发生机制等深层知识的掌握。例如:利用地图法,结合地图讲授,有利于学生自我分析,掌握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训练他们的读图能力和地图思维。讲我国的气候类型时,当学生学习了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之后,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结合地图找到其在我国的分布区,从而可以找到我国的季风分布区也是我国频发水旱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分析完毕,可以结合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这一实例进行分析,带领学生讨论分析可以得出,长江流域正好处于季风气候分布区,因此该地区容易发生洪灾,因此预防洪灾是这一地区的防灾重点。对于长江上游河道的整治,可以提高抗洪能力,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因此,利用发现法,可以训练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学习灾害地理的兴趣。最后,利用板书笔记法加强学生对灾害地理规律性知识的记忆。

  (二)学习灾害地理知识,掌握技能、熏陶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动手,从而促进学生对灾害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地震灾害时,可以先利用演示法,放一段地震发生时的视频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到地震模拟实验室,感受一下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让学生直观感知该种灾害的发生、发展特点,然后利用发现法,鼓励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在这种灾害来临时,人类该如何躲避,从中学习到防灾技能。最后,让学生写出自己遇到这些灾害时的逃生方案,并以作业的方式呈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帮助学生掌握灾害自救技能。在灾害地理教学中,利用课本、地图结合的讲解法可以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利用多媒体、图片资料可以促进学生的现象能力,并能促进学生自我认识程度的提高;利用小组合作法,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相处的交际能力等。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技能[3]。

  (四)熏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贴切、自然、巧妙、潜移默化的灾害教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全球的观念,都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灾害知识的兴趣,由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积极的、长期的、稳定的,它对于掌握知识、技能以及发展智力,能起积极地促进作用。从而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做贡献[4]。

  通过搞好灾害防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具有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的未来建设者。

  三、存在问题

  (一)防灾意识低。以本人所在城市为例,乌鲁木齐很多学校防灾意识薄弱,对于学生的灾害知识的传播比较缺乏,但随着重大灾害的频发,各个学校也逐步引起重视,不断加强中学生的防灾知识的普及。

  (二)防灾技能有待提高。学生对防灾技能的掌握水平还比较低,具有逃生意识,但受到生理年龄和心理素质的限制,很多学生无法确认自己在灾害来临的表现,有具体的防灾技能训练,但训练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缺乏对突发事件处理方式的锻炼。

  (三)学习态度不够认真,重视程度不够高。学校虽然已经将消防演习和地震演习常态化,但对于学生来说认知不够充分,总认为只是演习,又不是真正灾害来临,所以反应比较慢,个别学生态度不够认真,三三两两,手拉着手,有说有笑,严重影响了演习效果。   (四)有关灾害的基础知识了解不足。很多学生对各种灾害一知半解,获取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缺乏全面性;有些是因为没有专门开展知识讲座,老师在传播灾害知识时也是通过各章节渗透的,缺乏系统性;对于学生认为考试考灾害方面的知识少,同时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所在的区域不会发生以上灾害,重视程度不够。

  (五)获取信息多为图片、视频、缺乏体验。学生获取有关灾害的知识多为讲座、报纸、电视、网络和视频资料,虽然图片信息和视频资料很直观,但缺乏真实感受性,如在地震灾害中会出现纵波和横波,由于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不足[5]。

  四、建议

  (一)重视灾害教育,提升抗灾能力。结合书本知识,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传授有关各种灾害的形成原因,结合各种灾害自身特点,有效抗灾,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转化成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技能,教师应意识到灾害教育是生存教育、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地理灾害教育是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阶段,教师应意识到培养学生的防灾技能也是地理教师的重要责任。

  (二)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情况开展灾害教育。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特征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受不稳定的季风环流的影响等,使得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且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应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有效地开展灾害教育。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北部,临近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该地区多地震灾害,因此对于该地区应加强地震灾害教育,学校应开办地震墙报、宣传地震知识,开展地震知识讲座、进行地震演习,这样对于我们这样的多地震地区可以起到有效的防灾减灾作用。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全面开展灾害教育。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专题讲座、学生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灾害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老师讲解与学生动手相结合,从而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灾害地理教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加强防灾演练教学活动。防灾演练教学活动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灾害教育方式,学校与社会、家长联合,开展防灾演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式活动,增强自身防灾技能,提高灾害教育学习效果。日本在每年的9月1日的国家防灾日,举行全国防灾大演练活动。我国在汶川地震后,也有专家建议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我国的全民防灾日。学校防灾演习包括课堂的防灾演习和课余的防灾演习。演习可以长期开展,从而锻炼学生的身心和活动能力,形成自我的防灾技能。尤其是地震灾害,由于其爆发突然,很那预知,是比较适合用这样形式开展教育的。

  (五)建设学校灾害地理课程资源库。收集灾害地理教科书、灾害地理教学用图,灾害地理教学模型和标本,灾害地理图书资料、开展灾害地理学习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源学习知识,从而运用知识减灾防灾。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陈霞、朱晓华.试论灾害教育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J].灾害学

  [2]《中国的减灾行动》2009年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于秀丽.中学地理教学中防灾减灾教育的探讨.东北师范大学

  [4]李世泰.地理教学渗透灾害意识教育的探讨.地理教育

  [5]单修政.对灾害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灾害学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科技论文篇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自然灾害时刻威胁人类的生产、生活。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要知道它的成因、分布规律、危害以及防御措施等。

  一、自然灾害的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例1 央视《新闻1+1》曾播出《干旱:为什么总在云南?》专题报道。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却连续三年遭遇大旱。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简析该地区近几年来常形成旱灾的原因。

  (2)简述该地旱灾带来的危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 (1)旱灾成因应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自然角度看,云南省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在全球气候变暖使蒸发加剧,降水较往年偏少的情况下,易导致水资源总量不够;云南省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植被破坏严重,“石漠化”广布,涵养水源能力差。从人为角度看,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水利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调配能力低,抗旱能力差。(2)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今天,时间持续较久的旱灾已基本不会威胁生命安全,但对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仍然存在,故该题应从水资源缺乏对生产生活活动、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展开描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答案 (1)气候异常,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旺盛;喀斯特地貌发育,加之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农业水利设施落后,抗旱能力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农业大面积减产;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紧张;林地大面积受灾,森林火灾频发;河流断流、湖泊干涸、部分野生动植物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点拨 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一般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地质、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及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滑坡、泥石流多考查小区域,需在解读试题情境的基础上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生物灾害多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等方面回答。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例2 2007年8月13日,台风“圣柏”在菲律宾吕宋岛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强度迅速加强,于15日下午加强为超级台风。18日5时40分登陆台湾,19日凌晨2时在福建省沿海登陆。19日20时在江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之后低压环流一直存在并缓慢向西挺进,相继进入湖南、广西、贵州,并一直影响到云南境内,持续的时间长达7天左右。

  (1)分析此次台风对我国长江流域的影响。

  (2)简述此次台风的特点。

  解析 (1)台风的主要影响是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等。但是要注意此次台风发生的时间为8月,我国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燥,降水少,此时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期,需水量较大,伏旱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此时台风带来的暴雨能够缓解旱情。该题作答时切忌丢掉材料而按照印象作答。(2)台风的特点可以由材料的相关描述给出,做题时要抓住关键字。由“超级台风”判断此次台风的强度大;由“由福建登陆向西挺进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判断此次台风影响范围广;由“持续的时间长达7天左右”判断此次台风持续时间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答案 (1)增加长江流域的降水,缓解了旱情。

  (2)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点拨 自然灾害的影响包括有利、不利两个方面。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是主要的,大多是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但自然灾害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由于其有利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滞后的,不容易被我们直接观察到,所以常常忽视这一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例如台风:带来大量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在一定程度上降温,缓解酷暑;沙尘暴:加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延缓全球变暖趋势,中和酸性气体,降低北方酸雨发生概率;洪水:洪水能带给两岸肥沃的土壤;寒潮:冻死越冬害虫,净化空气;雪灾:冻死越冬害虫;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供水源,缓解春旱,增加土壤墒情;火山喷发:火山灰是天然肥料,带来金刚石、硫磺等大量矿藏,形成独特火山地貌,成为优质旅游资源;地壳活跃的地方:多地热和温泉。

  三、灾害链

  例3 读长江中下游地区2013年春、夏季降水比较图,完成下列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说明:平均值为1971~2000年该季节降水量平均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结合图示,分析201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曾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

  (2)对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山地丘陵地区,上述灾害变化会带来哪些次生灾害?

  解析 (1)读图可知2013年春季降水量远比往年平均值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在惯性作用下仍然保持原有的需求量,故易出现旱灾;2013年夏季降水量远比往年平均值多,基础设施的防洪标准是以往年平均值为基础设置的,故易出现洪涝灾害;从而形成春旱夏涝的现象。(2)长江中下游的山地丘陵地区,植被茂盛,在干旱灾害严重期间易因天气干燥引发山林火灾;山地丘陵地区坡度大,在暴雨冲刷下易引发水土流失;在植被不良、松散碎屑物质多的山地丘陵地区易诱发泥石流;在地质结构不稳定的山地丘陵地区易诱发滑坡。

  答案 (1)春季降水大幅减少,导致该地区出现严重干旱灾害。夏季降水大幅增加,导致该地区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出现春旱夏涝的现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春季干旱易引发火灾;夏季暴雨易引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夏季暴雨冲刷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

  点拨 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常常会诱发或同时爆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连发性或灾害链。例如,太阳活动高峰年,因磁暴或其他因素,心脏病人死亡数量多、地震次数也相对多、气候有时也有重大波动。

  常见自然灾害的灾害链归纳如下:

  干旱――森林火灾、蝗灾

  洪涝――滑坡、泥石流、流行疾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热带气旋――狂风、暴雨、风暴潮、洪涝灾害

  地震――水灾、火灾、海啸、滑坡、崩塌、瘟疫蔓延   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溃坝形成洪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火山活动――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

  生物灾害――疾病传播、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26日,日本九州南部的雾岛山新燃岳火山喷发,激起的火山灰冲到3000米的高空,能见度降到500米左右,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影响。

  材料二 东亚局部区域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请评价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材料一 北海道岛是日本第二大岛屿,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0%。2012年初,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强盛,北海道地区遭受极寒和暴风雪天气袭击,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4米多。

  材料二 日本北海道冬季降雪量分布示意图。

  当地暴雪在春季可能引发哪些次生灾害?

  3. 2013年4~5月,印度境内遭遇热浪袭击,最高温度达40℃左右,局部地区接近45℃。因热浪而死亡的总人数达531人。

  据下图分析4~5月印度易发热浪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热浪的措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1年5月1日20时30分左右,重庆市武隆县县城江北西段发生山体滑坡,造成一幢8层居民楼房垮塌。造成79死亡,数人受伤。

  材料二 2011年1月,一系列的骤发洪水和泥石流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的塞拉纳山地区爆发,建筑、道路等被破坏。近14,000人无家可归,759人死亡,400人失踪,这是巴西史无前例最恶劣的一次自然灾难。

  材料三 香港1100多平方公里面积,山地占60%,大量民居、道路依山而建。与内地许多地方一样,香港每年都会发生山体滑坡,曾经发生过一天死亡138人的大灾难,这一天被称为香港山体滑坡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1)简述滑坡给三地带来的危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三地滑坡都发生在城区,城市化过程中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滑坡的?

  1. 害:①熔岩会摧毁田园、建筑等;②危害人类生命安全;③火山灰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④诱发地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利:①会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②形成可开发的旅游资源;③火山灰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及化工原料。

  2. 积雪融水汇入河流,形成洪涝灾害;在山区诱发滑坡、泥石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原因:4~5月该地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雨季未到,多晴日,气温高。在经常受热浪袭击的地区,在热浪袭击之前,要根据天气预报做好供电、供水和防暑医药等的供应准备,在热浪袭击时,保证清凉饮料供应,改善休息、医疗条件,及时抢救中暑病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 (1)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会对附近道路交通造成严重威胁。

  (2)认为开挖坡脚,使山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山体上部建房堆载,加大重力;爆破,砍伐植被等使岩体松散破碎。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科技论文

自然灾害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这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科技论文,仅供参考!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科技论文篇一 初中地理灾害教育初探 摘要:自然灾害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107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