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论文
基础科学论文
科学不是信仰,而是拿证据说话。 它是一种态度、观点、方法!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基础科学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基础科学论文篇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和哲学基础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社会发展现状和国外发展状况为现实基础,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和哲学基础,对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现实基础;哲学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它是立足于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外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马克思早在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科学发展观的生成源于我们党对世界发展道路的反思,更扎根于中国发展的深厚土壤。
以胡锦涛为的中共中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全面地总结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这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现实基础。党的十七大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主文化建设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这些现阶段的特征表明,我国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我国发展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社会现实,我们要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就必须把握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形成新的发展理念。这也就要求我们全面认识、把握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体系及其各种矛盾之间的相互地位和关系,统筹兼顾,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科学发展观就是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社会现实,总结我国以往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科学发展观不仅立足于新阶段新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更是立足于当今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现实,扬弃了国外发展经验。当今世界各国迈向现代化,几乎都经历了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由于长期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社会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能源和环境的保护,出现了一系列发展的问题。如:有些国家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为解决生态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有些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了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有些国家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失业增加、官员腐败等问题。”[3]这些国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都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反面的教训,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对国外发展道路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它的哲学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5],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普遍联系是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密不可分的,每一事物或现象的存在都是受周围具体的、历史的条件所制约,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形式是多样的,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不断深化、没有止境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矛盾就是联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的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矛盾的学说。科学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原则和永恒发展原则的辩证统一。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思想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体现;坚持“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唯物辩证法永恒发展的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是其内部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运用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就是通过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各种社会矛盾,科学处理这个矛盾体系中的各种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正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地分析了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体系,提出了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的基本原则,指出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6]而且“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科学发展观在强调发展中坚持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同时,又抓住重点,坚持了发展中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用“以人为本”来统帅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且是唯物史观主张的价值主体,也是唯物史观考察的科学客体,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归宿,“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把人民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依靠力量,这是对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动力的价值认同和肯定。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现实,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得出的关于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全国上下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就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分析中国社会新世纪新阶段的现实特征。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3]辛世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J].学习论坛,2009,6.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5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陈子君(1971—),男,山东青州人,硕士,现供职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
周玉锋(1974—),男,山东微山人,硕士,现供职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基础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