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的通用格式
科技论文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综合的研究和阐述,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科技论文的通用格式,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科技论文的通用格式
1 题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2 署名
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合写 论文的著者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著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
3 文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4 关键词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人似语主题词一劫的规范性词。
5 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6 正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 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物理量和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7 结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四是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8 参考文献
它是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被列入的论文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关于科技的论文范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对科技进步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研究
【摘要】上世纪70年代后期笔者由研究工业化而开始学习和研究科学技术问题,此后坚持长期跟踪研究。这些研究包括:从研究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研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证引进先进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研究新技术革命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问题;等等。对研究工作的这种总结梳理,虽然展示的是一个长期致力于我国科技进步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研究学者的理论成果和探索历程,但也间接反映出我国科技进步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
【关键词】科技进步;高科技产业;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2)06—0090—10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在当时国家建委的一个研究组工作,主要任务是研究工业化,这引起我学习和研究科学技术问题的兴趣,因为工业化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和结果。那时国务院各个工业部门给国家建委报送有关国内外科技动态的资料,我利用这些资料认真学习研究。当时国内出版的科技书籍报刊虽然很少,我也努力收集和阅读能够接触到的书报资料。这些学习为我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从研究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研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75年夏秋之际,中国科学院写了一个关于科技工作的《汇报提纲》,提出“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科研要走在前面,推动生产向前发展”。“_”为了篡党夺权,连篇累牍地发表大批判文章,诬蔑《汇报提纲》是大毒草,否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_”的言行造成思想混乱,影响极坏。粉碎“_”后,我感到有必要批判“_”这方面的谬论,但是批判也有难度。一是“_”说主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是否定阶级斗争和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当时理论界刚开始拨乱反正,“左”的思想影响还严重存在,这些大帽子还很吓人。二是“_”说肯定科学技术的作用就是否定劳动群众的作用,否定生产实践的作用,这些谬论也很有迷惑力。三是“_”说马克思没有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违背马克思主义。批驳“_”需要研究马克思的大量著作。四是由于“”对科学教育文化的破坏,人们普遍思想闭塞,不了解科技迅速发展的态势和作用,加上缺少和国外交流,收集国外科技动态的资料很困难。我利用在国家建委工作的有利条件,对科技进步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我还认真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等著作,发现马克思多次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针对“_”的谬论,1977年3、4月我撰写了论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我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科学则是‘知识底形态上’的生产力,它能够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技术一般包括生产工具,劳动技能和操作方法”,“生产工具和劳动技能之累于生产力,是十分明显的”。“仅仅存在于‘知识底形态上’的科学,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力,但是,科学可以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大家知道,自然并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汽车、火车、飞机,这些都是人们制造出来的。人类所以能够制造出这些,是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结果,是科学发展的结果。科学一经应用,就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了”。论文列举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多次论述,有理有据地驳斥了“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是否定阶级斗争、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否定劳动群众的作用、否定生产实践的作用”等谬论。
文章写好后,4月中旬我请研究组负责人林韦送交《光明日报》编辑部,5月初我收到寄回的校样。出乎我意料的是,文章由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胡耀邦审阅修改,他在两页校样两旁,密密麻麻写了近千字,还签名注明是五一节修改的。编辑部要我再修改一遍寄回。1977年5月30日文章以《科学·技术·生产力》为题发表在《光明日报》,但字数则去了一小半。我感到不满,给胡耀邦写了一封信。他很快给我回信。信中说:“经过你钻研过的这篇论文,在《光明日报》同志的支持下,终于同广大读者见面了。我敢断定,这至少是几百万人——包括我们党的领导干部、经济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要看,要传播。这么多人从这篇文章中打开了眼界,明辨了是非,吸取了力量,从而能更好地为我们的伟大事业奋斗,这该是感到足以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一件好事情。胡耀邦1977年6月1日”。我体会,这封信是他感到我对删节不满写来安慰我的。我一直珍藏着这封信,把它看成对我的鞭策。
1977年6月,我还应《北京日报》之约,和吴敬琏合作撰写《科学研究就是要走在生产建设前面》一文,论证科学走在前面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说明科学落后要扯整个国民经济的后腿。《北京日报》1977年7月6日在头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这篇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又开始研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研究的缘起是邓小平1988年9月的两次谈话。邓小平9月5日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9月12日又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分别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74、27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发展了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应该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呢?这个问题包括这样一些内容:生产力有哪些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两个命题的含义是什么?科学技术在什么情况下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意义何在?经过研究,我在《科技进步和企业改革》(写于1991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年第3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写于1991年11月,《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1年第12期,与张世贤合作)等论文中回答了这些问题。
论文指出:人们对生产力要素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有人曾经提出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的二要素论,后来又有人提出加上劳动对象的三要素论。而马克思早就说过,生产力“包括科学的力量“,这样生产力就有了四要素。而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现代生产没有管理不可能存在和发展,这样生产力就有了五要素。这些要素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变化的。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开始是劳动力起主要作用。后来劳动工具起主要作用,有时也有劳动对象起主要作用以及管理起主要作用的情况。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论文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含义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个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要素。这两个命题的含义是不同的,前一个命题是后一个命题的基础,后一个命题发展了前一个命题。从历史看科学技术有一个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形成以后的漫长时间里,可以说不存在科学。后来科学技术萌芽和发展起来,但很长时间里没有成为生产力的独立要素。在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利用蒸汽机为标志)以后,科学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有了相对独立性,开始对生产起重要作用。马克思说科学也是生产力,指的就是这种情况。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利用电力为标志)以后科学技术的作用更大了,科学技术也更加独立了。可是,直到第三次技术革命(以利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宇航技术、生物工程为标志),科学技术才成为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一是对经济增长起主要作用。据计算,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在20世纪初是5%-10%,到70年代一般达到50%-70%。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技术创新比资本或人力资源起更重要的作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下降。二是科技走到了生产的前面,由“生产-技术-科学”变为“科学-技术-生产”。以前技术发明主要来自生产经验的总结,科学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后来随着科学实验的出现和大规模进行,科学开始走在前面,出现先有科学发明,然后有技术创新,然后用之于生产的现象。三是科技变成生产力的进程大大加快。从科学发现到实验室中试验再到工业投产的时间不断缩短。四是科技队伍大大扩大。从事科学技术的人数不断增加,而且队伍发展很快。在发达国家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劳动者(所谓“白领工人”)超过在物质生产部门从事一般体力劳动的劳动者(所谓“蓝领工人”)。总之,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正是总结了当代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特征和规律,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论文分析了为什么马克思没有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指出:这是因为,马克思在世的时候,科学技术还没有达到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没有起到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他当然得不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结论。令人惊奇的是,马克思在当时条件下对科技的作用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他曾指出:固定资本的发展已表明科学成了直接的生产力,力学是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他还说:对科学的估价,总是比它的价值低得多。恩格斯曾说:没有一个人能像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科学成就,不管它是否实际应用,都感到真正的喜悦。
论文指出: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学说和关于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他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科学技术在建国以后取得了重大成就,对生产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还未达到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198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30%左右,我国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资金和劳动力投入。正是由于这种情况,我们更要重视科学技术,促使它尽快成为第一生产力。以后我在多篇论文中研究如何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并研究如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科学技术尽快成为我国的第一生产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论证引进先进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经济落后国家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中“_”疯狂反对引进技术。他们打着马列主义的旗号,诬蔑引进先进技术就是“投降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政策”,就是“洋奴哲学”、“爬行主义”、“修正主义”,使引进技术遭遇严重的思想阻力。为了拨乱反正,1978年我在《引进先进技术和加速四个现代化》(《北京日报》1978年11月4日)、《革命导师是怎样看待引进新技术的》(《北京日报》1978年10月21日)等文章中,用大量世界经济发展的史实,说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驳斥“_”散布的谬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在文章中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表明,落后国家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都曾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例如德国的产业革命比英国、法国迟,但工业化的速度比它们快,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德国一开始就利用了各先进国家的新技术。美国产业革命时期工业发展速度也比英法等国迅速,这也是由于采用了当时欧洲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新的技术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更加大量地引进先进技术来加速本国的现代化进程。例如联邦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工业遭到严重破坏,但战后恢复发展得很快。1951年到1977年西德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6?2%,超过美、英、法等国。它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加强科学研究的同时,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再如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它的工业完全陷于瘫痪状态。从1950年起用了18年时间由资本主义的后进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国”。日本从1950年开始引进外国技术,到1975年共用了近60亿美元的外汇,引进技术25742件。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还指出:引进先进技术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十月革命后,为了加快恢复国民经济,列宁一再提出引进国外技术问题。所以,尽管帝国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经济封锁,苏联仍然设法从西方引进技术设备。苏联在1931年至1933年是世界上居第一位的机器和设备购置者,1931年购进的机器约占世界机器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1932年占二分之一。我国建国后也十分重视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多年的实践说明,引进新技术提高了我国的工业和技术水平,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_”借口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根本不同,否认社会主义国家有必要从资本主义国家引进先进技术,还说引进技术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和能力。我指出这是毫无根据的。事实上,社会主义制度和从资本主义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决非不相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是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经验的总结。它们既非生产关系,亦非上层建筑,而属于生产力的范畴。自然科学和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既可以为资产阶级所利用,替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无产阶级所利用,替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革命往往是先在资本主义比较不发达因而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更有必要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技术,这样才能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这可以说是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当时有的同志有一种幼稚的想法,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有巨大的优越性,一切科学技术都可以自己发明创造,否认有必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这种意见也是不正确的。我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确实有优越性,这也表现在能够以比资本主义更快的速度实现现代化。但是,我们不能认为有了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就可以闭关自守、万事不求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在现代化方面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而要尽一切可能用最快的速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当然不能完全依靠引进来实现现代化,引进新技术决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但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一些我们所没有的先进技术,比关起门来样样自己摸索,速度会快得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概括引进先进技术的积极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是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取得外国通过较长时间研究才能取得的科研成果;二是比自己通过研究实验取得成绩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三是有利于加速对原有工业部门技术改造和发展新的工业部门;四是有利于提高本国科技队伍水平,促进科技进一步发展。我还总结了日本、联邦德国引进技术的成功经验,根据当时的情况,对我国的引进技术提出建议。我指出:要充分发挥引进技术的作用,关键在于改善经营管理。首先,要搞好引进项目的建设工作。其次,要改进经济管理工作。再次,引进先进技术要同国内机械制造结合起来,同加强本国科学技术力量结合起来。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我们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我和汪海波合写了《引进先进技术是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决策》(《中国经济问题》1979年第1期)。文章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引进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说明引进技术和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文章还指出:“我国现在底子还很薄,经济上还有困难。所以,在引进技术方面,要特别注意偿还能力和国内的配套能力;也不能只是引进最先进的现代技术,还要引进那些适用的中间技术”。1983年6月我撰写的研究报告《发展我国工业的若干战略对策》,根据2000年我国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用专门一节研究“做好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并提出要“做好国内技术转移工作”。(载拙著《中国式社会主义探索》,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研究现有企业技术改造
1979年我国进入调整时期,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调整时期力图走出一条经济建设的新路子,不是靠多搞基本建设,多铺新摊子,大量增加能源资源消耗,而是主要靠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进行技术改造,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使社会财富增加多,人民实惠多。1980年我和林森木在《投资方向的一个重要问题》(《人民日报》1980年1月21日)中指出:调整时期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有较大幅度的压缩,如何用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这是基本建设战线面临的重要课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投资方向上来一个转变,投资要从主要用于新建转变为主要用于改造现有企业。今后一个长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建设要以改造原有企业为主,做到花钱少,效果好。大量事实表明,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改造现有企业,同新建企业相比,投资少,收效快,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文章还指出:投资方向之所以要从新建为主转变为改造现有企业为主,还由于许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迫切需要改造。用先进技术改造原有企业,实质上也就是老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向现代化过渡的问题。1981年我又在《经济增长和经济效果的关系》(《群众论丛》1981年第5期)中指出: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今后经济建设中我们决不应该再把增长速度放在第一位,而应该切实地重视经济效果并把它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不能再走经济效果差的路子了。当前的任务是要把现有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战略上来一个转变,即由过去的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变为以内含的扩大再生产为主。外延扩大再生产依靠铺新摊子,新建项目,增人、增投资、增设备。内含扩大再生产则依靠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资料的效率,依靠提高技术和改进经营管理。
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是这次调整的重要任务,我写了《设备更新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81年第4期)、《技术改造与经济调整》(《人民日报》1982年1月13日)研究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当时对企业设备是否陈旧、技术是否老化有争论。1980年我国国营企业固定资产5200亿元,其中近十年增加3200亿元,有人据此认为不能说设备陈旧技术老化。我列举大量事实说明,我国设备陈旧技术老化的状况不仅存在,而且相当严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什么我国企业长期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我指出,固然有客观原因,就是解放前经济落后,底子薄,解放后又有帝国主义封锁,但主要是主观上的原因。一是经济管理体制上的缺陷。设备更新改造是一个个企业的事情,要靠企业来进行,而企业由于缺乏自主权,就没有搞好更新改造的动力。二是计划安排上的失误。在“一五”期间设备更新还不是一个重要问题,“二五”时期搞大跃进,盲目扩大基本建设,不仅没有重视设备更新,而且造成了大量欠账。1963-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但为时不久又强调三线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又不被重视。接着在十年动乱时期,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更谈不上重视设备更新改造了。三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错误。我国经济建设长期存在“左”的指导思想,盲目追求高速度,扩大基建规模,必然耽误原有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我国固定资产折旧率偏低,而且长期全部上缴,也不利于更新改造。四是经济理论上的片面性。如否定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认为马克思的机器无形损耗理论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再如对扩大再生产的道路问题缺乏深入研究。过去也有同志提过这个问题,但从整个理论界来看,重视和研究不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在文章中还分析了企业技术改造的内容和对经济调整的意义。我认为,企业技术改造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鉴于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老化问题突出,需要把设备更新放在重要地位。设备更新一般要求用先进设备代替落后设备,尤其要注意更新关键部件和关键设备。技术改造还包括改进工艺、研制新产品、维修改造厂房建筑以及培训科技人才、提高职工技术水平等等内容。技术改造是长期的任务。经济调整时期由于财政困难,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不应该百废俱兴,不能要求短时期内全盘改造,而要根据需要和可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我指出,技术改造对于经济调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发展轻工业打下比较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能够带动重工业的调整,促使重工业内部结构合理化;有利于节约能源;可以提高经济效果。 提高经济效果是经济建设的核心问题,我强调企业技术改造要以提高经济效果为目标。我指出,技术改造虽然可以提高经济效果,但并不是任何技术改造都必然能提高经济效果。过去技术改造中就发生过花钱不少,收效不大的情况。吸取过去的教训,一定要从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上保证技术改造真正做到有利于提高经济效果。对任何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都要认真考虑经济效果。技术改造无疑要用先进技术取代落后技术,但这只能逐步实现,决不能盲目地追求先进技术。技术改造是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大事,必须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协调行动。同时不能忽视企业的作用。如果没有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技术改造是难以顺利进行的。
四、研究新技术革命的社会经济影响
面对全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中国需要制定正确的技术发展战略。制定技术发展战略要弄清楚新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什么影响,充分发挥新技术革命的积极作用,防止和克服可能发生的消极影响。我在《试论新技术革命的社会经济影响》(《中国工业经济学报》1984年第1期)、《新兴技术和经济管理》(《人民日报》1985年1月18日)等论文中对这些问题作了研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时说的新技术,是指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等在内的一个新技术群。新技术革命就是指由于这个新技术群的出现所引起的技术上的变革。我指出,新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生活将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从我国制定对策出发,以下一些方面的影响值得重视。
(一)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同新技术革命的某些特点有关。首先,新技术应用于生产的速度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科学研究到研究成果的应用和发展成为新的产业部门,速度越来越快。其次,新技术的应用范围极其广阔。以微电子技术来说,在任何需要处理信息或需要有自动控制过程的地方,微处理机都可应用。任何用作控制装置的机械或机电装置,都可用微型电路取代。再次,新技术的影响程度极其深入。传统技术是对加工制造的物品施加机械、物理、化学等各种外部作用,新技术则施加细胞、分子和原子级的次微技术的作用,因而能够有目的地改变生物和无生物的构造。新技术甚至可以制造地球上难以制造的某些产品。
(二)劳动生产率可以空前提高。过去利用科学技术发明的机器只能代替人类的体力劳动,现在电子计算机则可以部分地代替人类的脑力劳动,被称为电脑,从而有可能在生产和管理上实现高度自动化,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利用新技术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应用新技术固然可以从多方面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如果发生差错,损失往往比较严重。
(三)形成一系列新的产业部门。这场新技术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产业群,如集成电路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机器人工业、核能工业、生物工程工业、宇航工业等等。随着新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还将出现新的产业部门。现在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低,美国、西欧、日本的电子工业约占它们国民生产总值的3%-4%。但是,不能由此低估它们的影响。根据资料,现在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有40%与微电子技术有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传统产业得到改造。传统产业正在用新技术改造自己。在美国钢铁工业中,不仅大型钢铁企业重视利用新技术,中小钢铁企业也重视利用新技术。利用新技术的中小钢铁厂正在发展,在全国钢产量中的比重已由1960年的3%增加到18%。美国汽车业改造的规模更大,福特汽车公司的经理说:“汽车业也成为高技术产业了”。机床工业的情况也是一样,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客观趋势。
(五)劳动就业发生变化。新技术革命带来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必然引起劳动就业的变化。劳动力的转移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从农业、工业向服务业转移。其次,从“蓝领”向“白领”转移。在本世纪初,美国“白领”人数只占熟练劳动力17?6%,“蓝领”占35?8%,1956年“白领”人数首次超过“蓝领”。进入八十年代,这个比例已达5∶3?2。再次,从一般技术向高技术转移。美国1960年专业技术人员占全体劳动力的11%,1979年占劳动力总数的16%。在资本主义国家,伴随着新技术革命和就业结构变动的是失业问题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是,新技术革命对严重的失业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带来就业率的降低和失业的加剧,这种说法并不确切。人类历史表明,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因此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就业机会。从过去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看,科技进步带来的新的就业机会比减少的就业机会要多得多。当然,不能否认一定条件下技术进步会加剧失业问题。
(六)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小企业有增加的趋势。美国五十年代小型企业每年增加不到10万家,而现在每年要增加60万家。1970-1976年间美国有900万新工人就业,其中600万人是在小企业工作,这些小企业大部分成立不到四年。小企业的发展是同新技术的应用有联系的。新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之能在新的技术基础上生产和经营。所以,在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伴随着小企业的增加,是很多小企业在技术上也得到了改造,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七)劳动方式发生变化。电子计算机可以用来部分地代替人们的脑力劳动,可以说是人脑的扩大,这就给劳动方式带来极大的变化,其意义现在还难以估量。《第三次浪潮》曾介绍新技术革命在上班时间、上班制度等方面引起的变化。新技术革命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工业和农业的差别、城市和乡村的差别日趋减少。先进技术使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这是允许多数人脱离物质资料生产而进入脑力劳动领域的前提。美国脑力劳动者已占全部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在脑力劳动者中,科技和教育人员又占85%。农工商综合企业的广泛发展,标志着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发展的密切关系,美国统计部门已感到农业与非农业难以区分。在美国,农场劳动力的人数虽仅占就业人数的3%,但如果把参加农业前和农业后工业与服务业劳动的人数计算在内,农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将占美国人数的20%以上。美国许多原来处于乡村地区的小城镇在新兴工业和服务业的带动下发展起来,从而缩小了城乡差别。劳动方式的变化最终将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新技术革命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和加深了,劳动方式也是向这个方向变化的,因此将加剧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决定资本主义制度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八)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发生变化。新技术革命给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工具,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美国等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快,同它们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不断改进企业管理、经济管理以及其他管理工作,有很大关系。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管理工作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新技术革命要求企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所谓OA(办公室自动化)革命就是这样提出来的,它要求在办公室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通信体系,迅速及时地处理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新技术革命也要求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生产社会化越发展,宏观经济管理就越重要,新技术的应用既然意味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必然对宏观经济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资本主义国家也在努力加强宏观经济管理,例如制订科技发展规划,力求科技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制订必要的政策,处理好引进技术和保护国内市场的关系;加强和改进科学技术工作的管理,促进科技事业发展;普及新技术知识,培养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等等。新技术革命还引起管理理论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既是现代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的要求,也为改进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这意味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九)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这场新技术革命会使人们生活发生多方面的重大变化。首先,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上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由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爱好和要求也会变化。再次,上班时间和工作制度的变化,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加,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新技术革命有可能实现家庭自动化(即所谓HA革命),出现所谓电子家庭,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十)国际经济关系发生变化。新的技术革命影响各国的产业结构,因而也会对国际分工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现在属于技术信息和智能的所谓“软件”,已成为一种新型商品,在国际市场中所占比重将会迅速增加。国际分工的发展将使国际关系更加密切和复杂。一方面,一些国家之间可能合作进行某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另方面,各国之间在研究应用新技术上将进行更加尖锐的竞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随着发达国家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原来具有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的优势可能逐渐消失,一些发达国家会利用新技术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和剥削。但是,新技术革命也给了发展中国家一种机会,使它们有可能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同时利用国际市场上激烈竞争的形势,加快自己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过程,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还分析了新技术革命的社会经济影响受哪些因素制约。我认为制约新技术革命影响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水平、管理工作。我指出新技术革命的影响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管理工作,甚至主要决定于管理工作。例如,新技术革命是否导致产业结构合理化,就决定于我们能否制订正确的对策,处理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以及它们内部的关系,能否积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又如,新技术革命能否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就决定于我们能否处理好技术进步和资金分配、劳动就业的关系,使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适合我国情况,在最优结合下协调发展。新技术革命对人民精神生活的影响,也决定于我们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我强调经济管理体制要适应发展新技术的要求(《新兴技术和经济管理》)。我还对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等著作中关于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经济管理两重性、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联系和区别等问题和观点提出讨论和质疑。(《评〈大趋势〉和〈第三次浪潮〉中的几个观点》,《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84年第4期)
五、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从1984年开始探讨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问题,曾和裴叔平合写了《试论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经济研究》1984年第8期)。1987年我曾撰写《论汽车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工业经济管理丛刊》1987年第6期),论述了汽车工业的技术经济特点、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作用、轿车生产在汽车工业的中心地位、汽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的条件等问题。1988年9-10月我曾到美国考察发展高技术产业,回来后撰写了《美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和问题》,发表在《工业经济管理丛刊》1989年第5期,介绍了美国高技术产业的现状和趋势、美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经验、美国发展高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1995年我写了《企业应该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载拙著《中国经济的两个根本转变》),论证企业成为技术开发主体的必然性。1996年9-10月间我应邀参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研讨会”,作了题为《把开发高新技术产业放在重要战略地位上》的发言,这个发言后来收集在马洪主编的《跨入新世纪的必由之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江苏科技出版社,1998年)一书中,题目改为《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这期间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一)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意义。我指出:新的技术成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应用,总是要体现在产业中的,或则体现在传统产业改造上,或则体现在新产业的建立上。新技术只有在建立新的产业以后,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需要和可能,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首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现代化的需要。国民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产业结构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占一定的比重是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重要特征,也是产业结构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建立和发展新兴产业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改造传统产业的需要。现在我们的传统产业不仅不发达,而且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也比较低。因此,必须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包括用新技术使传统产业跳过某些可以跳过的阶段,加速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必须有计划地发展本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使改造传统产业需要的新技术、新设备逐步立足于本国。再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是要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技术水平。依靠新技术,可以利用更多的知识来创造更多更好的产品,并减少产品中物质消耗的绝对量或相对量,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再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还可以在增加就业、改善劳动方式、提供新产品等方面使新技术对社会经济生活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我指出高新技术产业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1?这是一种开发性的工作,带有较大的风险性。从事新技术的单位和个人要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要培养大批社会主义企业家。2?一项新技术从研究到应用要经过很多阶段和较长时间,因而取得收益也要较长时间。能够鼓励生产发展的制度和措施,未必一定能鼓励新技术的利用和开发。3?新技术一般是知识密集型技术,依赖于知识,需要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离不开知识和知识分子。新技术的开发需要较多的资金,而且这些资金未必一定带来理想的收益,亦即属于风险资金。新技术的开发利用还要求及时得到信息(包括市场信息)和作出决策,这决定了从事新技术研究开发利用的单位比一般生产单位要有更大的决策权。4?新技术的成果不仅使开发者受益,而且使利用这项成果的所有单位受益,使整个社会受益。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开发新技术的单位往往受益较少甚至没有受益,而其他单位和社会则受益较多。或者一种新技术成果虽然有益于社会,却不一定对用户有利。新技术成果的收益分配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5?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涉及很多部门很多单位。例如,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离不开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为了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必须处理好企业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关系。以上这些特点既要求企业具有开发新技术的强大动力和充分的自主权,又要求科研机关和大专院校充分发挥研究开发新技术的作用。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要求大量投资和大量专门人才,同时具有很高的社会性和极为复杂的分工协作关系,这就要求加强政府的领导和参与。如何做到既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和参与作用,又充分发挥企业和研究单位的主动性和自主权,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管理工作的两个基本要求。还要正确处理引进外国技术和本国研究开发的关系问题。各国间的科学技术交流是生产力发展的普遍规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发展中国家加快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步伐的有利条件和必要措施。对于发展新技术和新产业来说,引进技术更加必要。在重视引进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国内的研究开发工作,这是发展本国科学技术的需要,也是消化吸收外国技术的需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我国建设新兴产业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要求在所有新技术、新产业方面迅速赶上并超过经济发达国家,建立我国完整的新技术、新产业体系,这可以称之为“全面赶超、自成体系”的方针;另一种是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有限目标,集中力量支持重点,有重点地开发新技术,建设新产业,这可以称之为“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前一种方针单纯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实际,是错误的。后一种方针既考虑需要,又考虑可能,是正确的方针。世界新的技术革命中出现的不是一两种新技术而是一群新技术,不是一两个新产业部门而是一群新产业部门。显然,现在我们不可能在所有这些方面齐头并进。在新技术群和新产业群内部,也有着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其中某一或某些新技术和新产业会成为主导(或关键)部门。我们必须首先抓住这样的新技术和新产业,以此来带动或促进其他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建设新产业还应考虑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整个经济包括传统产业还不发达,因此要根据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需要,根据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的需要,来确定新产业的重点部门。建设新产业必须考虑具备的条件,包括财力、物力、技术水平、科研力量、原有基础、市场需要以及引进先进技术和外资的机会等等,考虑形成新产业的可能性和前景。选择的重点应该是能够尽快掌握国际上已有的和我们在近期、中期有可能应用的成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当以发展信息产业为重点,同时把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工程放在重要地位。首先,把信息产业特别是半导体工业和微电子计算机生产作为重点。信息技术是当代新技术中应用最广泛,效益最显著的领域,我国利用微电子技术已有一定的基础。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把以微电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作为重点进行开发和建设,尽快形成健全的集成电路工业,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建立软件产业,研究和生产电子计算机,切切实实地把微型计算机作为重点加以发展。还要加快现代通讯网的建设,开发光导纤维通信技术。其次,把生物工程放在重要地位。生物工程是70年代初在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领域。人们利用生物工程,可以在医药、食品、化工、能源、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生物工程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中国是农业大国,在生物工程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从长远和近期看,都应当把生物工程农业方面的应用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再次,要发展航天技术、核技术和海洋工程。从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航天技术迅速发展,很快从探索试验进入实用和商品化阶段,取得了很大的效益。现在可从航天技术直接受益的领域有卫星地面站、计算机终端、广播电视、资源考察、气象预报、大地测量、地图绘制、导航定位等。可以间接受益的领域还有新材料、特殊工艺、能源新技术、真空低温技术、温控技术、遥测遥感技术等。我国航天技术已有一定基础,当前要重点发展通信卫星、广播卫星、相应发展国土普查和资源卫星、气象卫星。还要重视核能、海洋和新材料的开发利用。
开发新技术、新产业要突出重点,决不是说对其他非重点的新技术、新产业可以不予重视。应该处理好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处理好研究开发体制,把国家、企业、科研机关和大专院校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包括允许集体和个人经营新兴技术的小企业。这样,在开发新技术、新产业的过程中,就可能做到既抓好重点,又兼顾一般,使它们相互促进,各得其所,共同发展。
(五)高新技术产业要积极为改造传统产业服务。必须积极应用新技术来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尤其要应用新技术来促进农业、能源、交通、通讯、科学、教育等战略重点的发展。新技术为传统产业服务,也是高新技术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新技术产业一般都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了比较发达的传统产业,新产业才能较为顺利地形成和发展。我国当前条件下更加要重视新技术为传统产业服务。一是因为我国的传统产业一般都不发达,需要大力发展。二是因为我国的传统产业急需进行技术改造。利用新技术可以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三是因为我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以传统产业为主要市场。我国新产业当然需要重视开拓国际市场。但是要以国内市场为主。今后长时期内传统产业仍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我国新产业一般要以传统产业为主要市场。四是因为新兴产业为了使自己有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也要加强为传统产业服务。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范围极其广阔,应该重视的有以下这些方面:①用微电子技术改造老机床。②研究和开发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③在一些行业中利用机器人。④发展智能仪表,加快仪器仪表的更新。⑤在汽车上应用微处理机。⑥发展机械电子结合的家用电器、日用机电产品。⑦利用高新技术,革新传统工艺。⑧开发和运用新型材料,促进产品更新换代。⑨在农业中利用新技术。例如把常规技术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生物治虫和新型农药开发。⑩在生产过程控制、工程设计、企业管理等方面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新技术。传统产业为了加快自己的改造和发展,除了重视电子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外,还要十分重视本部门的新技术。当代世界技术革命的成果决不是仅仅表现在新兴技术上,传统产业部门本身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要把高新技术和常规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98年8月,我应邀在大连“知识经济研讨会”上作了《对知识经济的几点认识》的发言(载拙著《可持续的社会主义与中国经济》)。进入21世纪,我和王伟光合作写了《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中国技术产业发展》(《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第9、10期)、《重视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市长参考》2008年第3期)等论文,继续研究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了“科技论文的通用格式”的人还看:
3.科技论文标准格式
5.科技论文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