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法学理论 > 大学生法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大学生法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大学生法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法学专业教育目标和管理部门量化标准,客观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应强化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法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法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谈监狱理性管理的基本路径与基本框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引入现代理念,倡导监狱实行理性管理,是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解决监狱领域相关问题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理性管理,将法治的精神和要求融入到监狱日常运行中,监狱法治的命题才能顺利证成。

  一、监狱理性管理释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于理性,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都对其有定义。而西方的理性主义运动和理性启蒙在历史现实中确实曾经并且仍然发挥在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不过,就理性的基本含义我们基本能够达成共识,即理性意味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控制着一定的资源,并且在需求最小化和供给最大化的时候达到最大的自我满足;个体持续计算着每个特定行动的成本收益关系;人们处于一种稳定的预期和相对不变的需求状况中……[1]具体而言,理性管理主要概括了以下几个层面的管理内容:

  (一)在合理协调监狱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所有资源的基础上,有效且高效地实现监狱目标。监狱管理是一个涉及诸多层面、诸多内容和诸多人员的复杂活动,必须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进行合理协调,才能确保各个层面监狱目标的实现。不同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监狱在保持自身稳定运行和有效运作的同时,承担着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的法定任务。一定的物质基础、制度环境和人力资源是实现监狱目标的基本条件。只有按照组织运行规律和监狱发展规律协调各种关系,优化利用各种资源,方能实现监狱目标。

  (二)在职权范围内,合理利用监狱自身的各种职能。这是理性管理在制度层面的基本含义。依据法律明文规定和各种授权,每一个监狱都具备了目标制度、计划、聚集资源、组织、控制和协调等多种类型的职权和职能。这些权能是监狱各种活动和行为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将各项职能进行合理配置,清晰定义每一项职能的范围和程序,并保证协调运行、界限明确,监狱运行才能高效合理。理性管理所包含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层面和职能层面的合理性和理性化。没有职能配置和协调的理性化,监狱管理将很难达到理性管理的层次。

  (三)创造能实现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的组织氛围。监狱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其内部管理事项繁杂,形式多样,政治属性明显。因此,恰当合理地协调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和监狱目标,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监狱文化,是监狱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监狱理性管理既要着眼于短期目标的实现和监狱整体的发展,又要着眼于监狱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健康成长。只有在尊重监狱工作人员个人发展的基础上,一个监狱才能保持持久的战斗力,在内部形成一股积极向上、关注监狱发展的氛围,保证矫正罪犯目标的更好实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科学:监狱理性管理的基本路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科学管理,“是指监狱应当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罪犯思想转化的客观规律,采用先进的管理制度,运用科学文明的管理手段和现代化的监管设施,对罪犯实施监禁和管理。”[2]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方式,是监狱理性管理在科学理念指导下的科学路径。

  (一)规范化

  规范化是指监狱管理的一切活动和行为,不是随意和无序的,而必须符合监狱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规范化对于监狱管理行为的制度化程度提出了要求。虽然各个层次的监狱管理内容不同,但其都是直接或间接围绕罪犯展开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活动的确定性和连贯性直接关系到监管秩序的稳定程度。因此,任何管理行为和管理活动,必须纳入制度建设的轨道,实现规范化运作。规范化的真正要义就是建立适合监狱各种工作场景的、具有特定价值导向的制度流程,从而为管理行为提供指针和方向。

  (二)标准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与规范化不同,标准化强调的是监狱管理行为的统一性。但二者并不矛盾。规范化是对于管理行为提出了抽象的模式要求,这里面蕴含有很强的倾向性。比如要求罪犯改造必须达到特定的质量水平,这个要求的内容不仅意味着管理行为必须向该水平靠拢,而且意味着该要求的内容是监狱或者国家所赞同的。因而规范化里面包含着一定的裁量性。而标准化关注的是管理行为技术层面的要求。无论是监狱生产项目的管理,还是罪犯改造的管理,每一项管理活动在技术上都必须设置一定的标准。然后将该标准推广下去,以此要求和指导每一个民警的执法行为和管理活动。标准化的科学性体现在其严格性方面。即一旦监狱经过调研论证,就某个事项制定了标准。每一个具体管理者都必须以此为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三)程序化

  程序是做一件事情的步骤、方法和过程。监狱理性管理的重要路径就在于实现管理行为的程序化。程序化管理强调的是将每一个管理环节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固定,经过实践检验,形成具有合理性的管理流程。程序化之所以重要,在于与我们利用程序可以简化搜寻和选择过程。每一个个体的行为,都是对于环境刺激的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当刺激要素出现时,个体会立即搜寻自己可以选择的备选方案,以应对环境变化。比如当监狱出现突发事件之时,即使没有任何可依据的处理规则,管理者也会依据自己经验和认知做出处理。但是这种自发的、完全依赖个人判断的处理往往难以预测且风险较大。如果将监狱突发事件处理程序化,制订出突发事件处理流程,那么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管理者便可以迅速按照程序步骤进行应急处理。这样就保证了应急处置的规范化,而且也减少了应急处理的随意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法治:监狱理性管理的基本框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和基本价值基础。监狱理性管理的框架和运行程序必须在法治基础上展开。法治本身即蕴含有管理特定事项的含义。监狱理性管理必须将法治作为框架和基础,方能坚实稳固,扎实推进。

  (一)法治是理性管理的基础

  理性管理追求的是监狱管理的合理性和发展性。法治是监狱各项行为追求的制度轨道。当今世界,将一切行为纳入到法治轨道已经基本成为共识。法治在为监狱活动提供制度平台和制度约束的同时,也构成了监狱理性管理的基础。如果没有法治框架的完善,监狱理性管理的可行性必将大打折扣。监狱是一个充满了各种权利与权力作用的地方,法治的推行程度直接决定了监狱理性管理的进展。如果一些问题在法治背景中都没有得到解决,或者说根本没有纳入到法律轨道,理性管理将无从谈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理性管理是推进法治的重要步骤

  理性管理为监狱法治的规范化维度注入了活力。监狱活动纷繁复杂,既包括行刑过程,也包括行政管理和企业运行。监狱法治是实现监狱活动民主化、合理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战略方向。它包含了若干层次的内容。比如对于监狱行政权、行刑权等公权力的规制、对于罪犯权利的肯定、对于监狱行为的要求等等。理性管理强调的是监狱各项计划协调活动的合理性和妥当性。理性管理追求的是管理目标和管理价值的统一,为了实现特定的管理目标,必须将体现价值内涵的要素融入到管理行为,为组织协调行为提供坚实的支持。因此,监狱理性管理对于监狱制度化和规范化具有内在的诉求。

  四、公平正义:监狱理性管理的基本取向

  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刑罚执行机关,公平正义为监狱理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活动依据,构成了监狱理性管理的基本取向和理念指针。不过,公平和正义对于监狱管理具有不同的价值指导意义。

  (一)公平为监狱管理确立了关系层面的价值标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般来说,公平是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某一方或某一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承担着他应承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公平侧重的是分配意义上的合理性,强调的是所有参与者在各项属性上的比例恰当。公平的这种分配意义是监狱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价值参照。

  监狱管理意味着抽象的决策过程和具体的实践过程的统一。在决策过程中,要对特定情境下的资源配置和行为指导做出计划和目标设定,并制定详细的方案。管理者就必须按照各个要素的现实情况对其进行公平配置,达到一种理性合理的状态。这种合理状态的出现依赖于管理者对于各个要素关系的适当均衡和协调。按照公平理念和公平原则,进行系统分析决策所形成的结论才比较适度妥当。

  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罪犯情况千变万化,民警个人情况和应对能力也各不相同,公平原则是指导处理具体事件的指导性标准。也就是说,在类似情况出现时,进行类似处理,而不能偏离一定的范围。这其实是在协调不同事件处理结果的关系。按照公平的价值指向,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才可以合理地协调各个具体情形的处理结果。可见,公平为管理者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如何协调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事件处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价值参照,确保了监狱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正义为监狱管理确立了理由层面的价值标准

  正义是人类社会普遍认为的崇高的价值,是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观点、行为、活动、思想和制度等。正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正义观。衡量正义的客观标准是这种正义的观点、行为、思想是否促进社会进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否满足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需要。可见,正义一般意味着具有正当的依据和理由。正义最低的内容是,正义要求分配社会利益和承担社会义务不是任意的,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监狱管理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活动,其作用依据必须有正义基础。监狱管理过程必须在正义的根基上进行,否则将会失去其基本的理性因子和价值支撑。

  [参考文献]

  [1][澳]马尔科姆.现代社会学理论[M].杨善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6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杨殿升.监狱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5.

  大学生法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篇2

  试谈高校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思考

  【摘要】分析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从“课程教学目的——为什么教”、“课程教学内容——教什么”、“课程教学方法——怎么教”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思考,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

  在特色职业发展新形势下,作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开展主要途径之一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面临着新的挑战。由此,课程改革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课程教学的初衷。本文试基于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从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探讨课程为什么教、教什么与怎么教,以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不是一个新问题,尤其是课程教学实效性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2012年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报告中提出:高职学院要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在特色职业发展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开展主要途径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课程教学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与困难:

  第一,因“不实用”而受轻视。高职院校主要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学生培养模式,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定位紧扣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高职学生培养模式导致高职教育容易成为工业生产与市场的工具,即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思想、道德、法律等教育因“不实用”而受轻视。这样的观念也反映在学生的表现中,大多数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够重视,接受积极性低,认为是政治说教、无用之学。如何转变学生观念,这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

  第二,因学生生源复杂而教学费力。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来自普高招生、单独招生、中职对口招生、“3+2”五年制招生等四个方面,生源较为复杂。因此,大部分学生具有文化基础与自控能力较差,自觉性不足等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学课堂纪律散漫、学生缺课现象严重、教师教学费力且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象。如何针对学生特点、能力组织开展教学也成为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因课程改革而课时缩减、教学内容变化。从2011年开始,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时缩减,由原来的56个课时,缩减到38个课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2013年修订版与2010年修订版也有所不同,部分篇章内容有所删减,其中法律知识部分,实体法律制度与程序法律制度篇幅减少甚至删除,增加了法律精神、法治理念等内容。解析领会新教材与新内容,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相结合也成为课程面临的问题之一。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以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任课教师就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定位课程教学的初衷,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理念是什么?所谓教学理念就是课程到底为什么教、教什么与怎么教。本文试图从教学理念的视角介入,探讨分析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内容,从而实现课程的有效教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目的——为什么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什么教,即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其实不外乎三个目的。从政策层面看,是政治文化宣传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课程性质中的“政治性”其实就表明了课程服务国家政治文化的功能。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内容。从教育层面看,是德育与法育的需要。理工科高职院校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选修课外,人文类课程几乎没有。

  类似道德修养、法律知识等内容的教学一般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主。课程德育部分,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包括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水平,认识了解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在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是非判断与行为选择的能力。课程法律部分,与法律专业课不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不是法律专业知识的传授,法律专业条文的解析,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知法、懂法、守法。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2013年修订版可以看出,教学目的更侧重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精神的培养。从现实层面看,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一直处于尴尬又讽刺的地位。尴尬在于无实用性而受轻视,讽刺在于高职院校学生在道德素养与法律素质方面的确存在问题,主要表现有:人格缺陷,即情感和意志品质薄弱,承受能力、挫折容忍力差;自我能力、品德缺失,礼仪、公德意识较差;法律意识淡薄,学生违法行为、违法现象不断涌现。既然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目的有三个层面,那现在的问题是,三个层面有没有主次,如果有,三个层面以哪个为主?其实,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类似的课程一直都有,但是大学生道德修养和行为仍是不尽如人意,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症结就在于教学目的没有分清主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要么教学过于强调政治倾向,导致政治化,要么过于强调教育性,导致脱离现实的假大空、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其实,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以现实层面为主,教育层面、政策层面为辅,以社会相关道德、法律问题现象为切入点,在不脱离实际的基础上开展德育与法育,同时把政治文化作为常识性、陈述性知识进行宣传。这样的结果会怎么样?一是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二是避免教学过于政治化,教育成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明确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应该教什么与应该怎么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什么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存在教学效果差与学生接受积极性低的现象,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学内容设计的一元化(源于教学过于强调政治性或教育性,导致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甚至违背现实或单一灌输与政治倾向相统一的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现实环境存在反差,传授的内容与现实不符,甚至违背现实,或传授的知识不能解释或说明现实环境。另一方面,内容的价值导向单一,与现实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导向存在反差,并将这些价值导向与原则作为多元化利益下的普遍要求或社会的制度性原则。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那么,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简单来说,教学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道德修养,即为人处世,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与行为选择能力;二是法律,包括法律精神、法律基础知识、社会公共规范等内容。在具体操作、教学层面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到底教什么,或者希望学生学到什么呢?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是社会客观事实或客观现象,即社会存在的与道德、法律相关的客观事实、现象和过程。任课教师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切记不要添加个人主观成分,尽可能客观地讲述,避免脱离现实或违背现实。让学生通过对社会事实、现象的观察获得对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了解社会道德、法律问题现象并学会分析社会现象。

  教学内容之所以选择社会客观事实或客观现象,目的在于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着眼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其次是知识,即在分析社会事实、现象基础上与道德、法律等相关知识。具体包括哪些知识呢?一方面是陈述性知识,这部分包括一些概念的分析与理解,还有一些常识性、基础性知识的宣传。另一方面是操作性知识(方法论),即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可行性、操作性知识的讲述,有利于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避免课程教学内容的空洞、抽象、脱离实际,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

  例如,在理想与信念课程教学中,教育者向学生传授理想与信念的概念同时,可以利用目标为切入点,向学生教授一种可具体操作的方法:写成文字的目标更具有威力,将树立理想与信念从高层次的要求转化为与学生密切相关同时容易操作的具体要求。最后是规范与价值观念。规范包括基本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教育学生社会共同的观念和最起码的要求,道德的底线与法律的基本要求,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所谓价值观念,即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应该的,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通过任课教师的观点和行为,发挥对学生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该设计多层次的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高尚品德的同时,是不是应该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环境中存在的其他声音呢?从而将坚守道德底线与追求高尚情操相结合。

  四、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怎么教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怎么教的问题上,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以适合学生特点、能力的方式组织并解释教学教材这一原则。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复杂,传统、单一的理论教学或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需求。针对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与自控能力较差、自觉性不足等特点,教学课堂应该活起来、学生应该动起来。首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该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包括PPT教学课件、新闻网页、微视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分析,制作信息化教学资源列表、教学资源库。鼓励任课教师使用微视频教学,建议选择5-10钟的微视频资料,通过微视频对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重点、难点、疑点)开展针对性的讲解。

  任课教师可以微视频为介入点,引入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描述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或通过微视频,围绕视频反映的某一种中心问题展开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是将方法论、做法以微视频的方式导入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微视频讲解方式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相比,更具有鲜活性、直观性,是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其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该将案例教学引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合理的选取教学案例,既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贴近学生生活。除此之外,案例的选取还要具有时效性和系统性。在引入案例后,教师将相关问题列出来,随后学生就问题对案例进行讨论和交流。值得注意的是,讨论结束之后,教师的教学总结非常重要,教学总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的引导。

  五、结语

  最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该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和情景再现,以达到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目的,促使课堂活起来,促进审美感受和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朗诵、情景剧表演、唱歌、小品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拜摆脱枯燥乏味单纯的理论讲课方式,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实现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赵野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

猜你喜欢:

3223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