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学术论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运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和形式来表达中国现当代的思想感情的文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文学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代文学学术论文范文一:芙蓉镇当代文学论文
一、《芙蓉镇》创作的历史背景
作家古华曾在湘南山区农场劳动,工作之余,默默进行创作。当时作协举办了一个文学讲习所,他有机会和赫赫有名的蒋子龙和高尔品一起学习。当时他的《芙蓉镇》创作尚未完成,因此并不被人们所重视,然而他后来的责任编辑———刘炜,却因半部《芙蓉镇》对古华产生了敬意。后经刘炜推荐,《当代》杂志为古华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这才使得《芙蓉镇》真正走入人们的视野。在《当代》创作《芙蓉镇》时,古华得到了刘炜的大力支持,当时,国内刚刚经历浩劫,百业待兴,文学家们也都跃跃欲试,想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对祖国对社会的期许。编辑的角色如同一个保姆,对新作品的诞生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芙蓉镇》原名为《遥远的山镇》,后来又更名为《芙蓉姐》,直到作品出版之际才由主编秦兆阳定名为《芙蓉镇》。从此以后,古华名声大振,创作一发而不可收,成为湖南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一员重将。
二、《芙蓉镇》的文学艺术特色
(一)人物性格塑造的突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文学主要是写人的。社会复杂的生活面貌,主要是通过人物性格塑造来表现的。人物性格愈丰富,个性愈突出,小说也就愈能广泛传播,反映出时代的面貌。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作者反映当代生活面貌的主要方式。作品在《当代》杂志发表时,古华曾想用《芙蓉姐》作为书名,由此可见胡玉音是作品主角,是作者全力刻画的人物。在《芙蓉镇》中,胡玉音是一个有着特殊命运的妇女。她父亲是小客栈老板,母亲曾是个青楼女子。她从提竹筐卖糠菜起手,发展到摆米豆腐摊,终于有了自己的存款。在极左思潮中,她被打成新富农婆,最终导致丈夫自杀。新屋被没收后,她过着“黑鬼”的生活。《芙蓉镇》不计道德底线地同情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加深了主人公的悲剧色彩,作者这种感情的波澜,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激流。这种人物描写特点,也是文学史上一种较大的突破,对之后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值得我们学习。
(二)独创的艺术风格
新鲜的格调和活泼的艺术生命,是文学作品经受历史考验的灵魂。《芙蓉镇》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是作者在艺术上更趋成熟的标志。优秀的作品总有着鲜明的风格价值。《芙蓉镇》描写了从农村“四清”运动到粉碎“_”期间的时代变化,作品主要突出表现了四个有代表性的时间段,每一个时间段成一章,每一章七节,每一节集中写一个人物。这些人物紧密地互相连结,实现犬牙交错的艺术效果。人物生活被分明地组合在一起。这种艺术结构,实现了《芙蓉镇》独特的艺术结构。《芙蓉镇》并不是孤立地去描写每个年代。《芙蓉镇》中典型意义的四个时间段,并不是时序的断缺,每个时间段,都是当时社会思想激烈变革的表现。《芙蓉镇》的内容是平常人的生活,但是表达方式是一种“洋”的写法。如果把《芙蓉镇》比作一首歌,这首歌一定是抒情、谨严的。但是,作品并不是一味渲染悲情。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亢奋的力量。例如,胡玉音准备跳下孤女桥的时候,作者运用了异彩班斓的颜料。清新雅丽的孤女桥,水里倒映着美丽的景色,这让女主角感受到生命的奇迹,也因此打开了心灵的钥匙,她不再想用“去死”来解决所有的痛苦,而是转变为“偏不去死”。生活的丰富多彩,在艺术作品中体现了不同的风格。
(三)风俗画的刻画
《芙蓉镇》像一幅“山镇风俗画”。独特地域特色的山水,如此雅致迷人,河岸上有木芙蓉斗艳,街道上房屋栉比,红衣绿裤的“万国旗”,街头悬挂的辣椒和葫芦,成为南国一幅独特的风景画。在作品的风俗描写中,我们仿佛置身于芙蓉镇美好的风景中。古华认为,独特的民俗特色,同样可以增加画面的美感。《芙蓉镇》的作者古华,是一位出色的风景画家,其景物的描写对作品精神的传达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一幅幅悦目怡情的风景图画呈现在我们面前,例如,邂逅的渡口码头,荔古树的夹道浓荫下,满庚哥和芙蓉女青梅竹马的倒影,是一幅多么富有情感、多么美妙的画面!再比如,孤女桥两岸的虎耳草和藤萝花,深深的溪水倒映着两座石桥,这些美妙的风俗画,像刻画在读者心中。这些风俗画的刻画,是小说不可或缺的内容。作者把风俗画的描绘,与社会的变迁交融在一起。这幅风俗画的刻画,从环境上表现出了这场浩劫在人们的感情上留下的裂痕,要恢复到之前,似有一段相当的路程要走。由此体现出,“_”对人心灵的戕害相当严重。那些令人心悸的教训,成为重新开始生活的一个沉重的负担。《芙蓉镇》的风俗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整体感。其他小说描写风土人情,是分别散落在作品中,如一些洒落的珠矶。但是,《芙蓉镇》的表现不同,整个风俗民情图画,在这部小说中是浑成的、融入全书的。
三、《芙蓉镇》的现实价值
“”已经结束30多年了。但是,《芙蓉镇》反思““””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风俗人情的描写,仍是文学艺术作品后来者超越的对象。《芙蓉镇》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一个主题:封建专制文化下,在贫困落后的国度中,激进的阶级斗争理论释放出巨大的破坏性能量。《芙蓉镇》中,王秋赦好吃懒做、李国香攀附权贵,都是在这个时代不良风气下所产生的。十分难得的是,《芙蓉镇》将政治风云寄情在风俗民情图画中。人物命运的变迁,具极强的艺术张力。人的性情被疯狂吞噬,善良的人们,被社会推向虚无的深渊。
四、结语
《芙蓉镇》主要描写的是一个人生的悲剧,其中也有喜剧和闹剧的成分。作品中反映的““””是一段反常的生活。《芙蓉镇》在我国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它不仅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也实现了在当代文学中许多方面的突破,对当下中国文学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文学学术论文范文二:现代性现当代文学论文
一、现当代文学“现代性”特征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发展两难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是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的,现代化与现代性相互联系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照搬西方的成果。同时也具有自身发展的特点。中西方现当代文学的区别:第一,所处的语境不一样。西方现代文学在反抗古典文学中吸收营养。而我国现代文学却面临着多种抉择:在反传统中又要张扬民族性,注重启蒙和追其现代性的同时又开始怀疑现代性存在的陷阱。第二,文学表现形式不相同。西方现代文学是传统理性倒台后的直接结果,是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在自由联想中表现一种非理性的世界,在对人类生存和处境上的忧虑中表现出孤独,虚无和荒诞的感觉。而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传统和现实的夹缝中发展,具有文学艺术的先进性和摸索性,然后以一种积极的状态进入生活,传递生存感受,用现代的思维想法和自身情感表达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感受。第三,内在的机制不一样。西方现代文学由于流派众多而导致多种矛盾,但其却拥有着共同的地方,人或者其生存的环境是西方现代文学的共同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从资本主义进程出发,分析人的精神异化问题,追问与寻求人类生存方式是其归宿。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出发点也和西方的一样,但其立足点却不尽相同,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是以集体为重,而民族独立和社会现代化是其最终归宿。这使中国和西方价值在生存之间存在着冲突,中国的现当代文学是不接受西方现代性的主观强,随意和浪漫的。西方的现代性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不接受甚至否定。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伦理道德。西方文学现实主义中宣传的反对传统,反对以自我为中心等,都是与中国传统中的思想发生冲突。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不是自身发展起来的,而是在西方的影响下被迫出现的,这就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即反对本国的传统又对西方的现代性产生质疑,西方现代性只是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却无法给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就造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具有两面性,也是其在发展选择中具有两难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所体现的怨恨情结
现代性存在于人的现代化过程之中,其最核心和本质的问题就是转变作为普通个体的心理情感和体验,这不仅仅是包括现代国家形态转变,法律制度转变和经济政治制度的总体转变,还应该包括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个体精神和体验结构的转变。体验转型还会导致世界的客观价值秩序发生根本的变换,所以在所有转型中,体验心态的现代化转型是最为根本的转型。现代问题要通过人的体验结构来把握,而不仅仅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方面考虑,因为现代性不仅仅是一场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社会制度、文学艺术、概念形式等的转型,其本质上是人类自身的情感、欲望、冲动、精神和心灵等内在体验构形的转变。个体是普通凡俗的人,审美的对象首先是个体,但凡个体都逃脱不了凡俗。即在这凡俗的个体中把握其与社会的联系,而文学的审美性则是这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现代性,现代性的标志是个体的生存,着其中包括个体的感觉样貌,生存方法和精神情况,而现代性的基本诉求则是人的自我感性中的生存与自我满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追求现代化的路上也排斥着现代性,矛盾的看待传统文化,肯定传统文化的价值也看出它的落后,在发展中看到现代化的良好前景,同时也觉察到现代性存在着种种缺陷。经历现当代文学优点和缺点并行的发展,是我国现当代知识者的命运。因此,我国文学现代性最基本的审美体验就不得不归结为“怨恨”。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问题是和怨恨紧密相关的,怨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现代性的研究。人类的价值判断史和人所具有的价值判断系统的新创造大多源于怨恨这一特殊的情感。因为中国现代性是在西方现代性发展的情况下被迫出现的,而不是自身发展下的产物,所以中国文学中的怨恨具有双重性。它不仅是中国现代化与传统的冲突,还有中国和西方的冲突。这些冲突源于三个追问:一是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如何在面临国际不平等竞争的同时全面推进民族复兴道路,二是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下合理处理西方价值取向与本民族价值观念的冲突,维护民族传统,三是如何对中华传统文化理念进行传承并使其影响力逐步投射到西方世界,当中华民族的自尊受到的强烈的迫害却无法回以反击时,一种怨恨情绪就不可避免地在现代中国的心理体验中产生了。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转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对“现代性”这个概念的解释很多,有复杂的,简单的,但却没有一个确定和准确的定义。大多数研究者同意“现代性”作为评价20世纪文学的重要标准。学术界肯定“现代性”的价值。现代性的时空观,给了我们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转型的方向,探讨属于中国的现代性。陈独秀等人的言论,阐述了新文学工具论和文学自主论的两种追求,同时揭示出政治与艺术的双重现代性追求,构成了“五四”时期文学理论的内在张力与冲突,认为从“五四”立言,是探讨现代性的必经之路。通过文学额功能性,创作的主体性,接受的主体性以及文学载体等五个方面的变革,深入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的品格,也正是这些变革,开启了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之旅。
三、结语
我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它是在西方压迫下出现产生的,因而具有一定的怨恨情绪,也产生了现代性两难的发展选择,而现代性的中心审美现代性也有与文学现代性不相同的地方。现代性的复杂的定义及其特征,使我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成为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代文学学术论文相关文章:
3.现当代文学论文
当代文学学术论文
上一篇:当代文学学士论文范文
下一篇:当代文学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