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类论文
文学创作又可以对文化进行传承,因此中国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应该要对文化的底蕴和内涵进行良好的把握,才能有更好的文学作品产生。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文学创作类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文学创作类论文篇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浅析文学创作中的翻译掠影
摘 要:文学创作和翻译构成了文学的两大主要形式。这两个方面相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互争鸣,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遗憾的是,人们忽略了创作与翻译之间的联系,夸大了二者的区别,甚至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长期以来,翻译的概念局限于将一种语言文字中蕴涵的内容或信息换用另一种语言文字来表达。因而能列入翻译研究范围的也只是那些有源文本对照的文本。而有一些文学创作也包含翻译现象,但因无明确源文本对照的翻译却被拒在翻译研究门外。本文着眼于传统翻译概念的局限,分析林语堂的The Importance of Living所包含的翻译现象,进而点明文学创作与翻译的密切联系以及翻译概念更新的必要性。
关键字:文学 创作 密切联系 更新概念
一、传统的翻译概念
在中国传统的翻译研究中,翻译流行的定义是这样的:“将一种语言文字种蕴涵的内容换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从支谦的“因循本旨”到严复的“信达雅”,尽管这些定义有着细微的差异和侧重,但核心是忠实于原作。根据这种思想,翻译研究的目的也就变成了寻求一种绝对的准则来指导翻译。其结晶是“案本-求信-神似-化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西方传统的翻译概念大同小异。纽马克认为:翻译是一种以一种语言中相同的书面信息或陈述替换另一种语言中的书面信息或陈述的技术。巴尔胡达罗夫: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话语)在保持内容,即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奈达认为,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上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原语的信息”。卡特福德认为,翻译是“用一种等值的语言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
通过分析上面的定义,我们不难总结出传统翻译研究认为不可或缺的要素:源于文本,翻译文本,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们能够可以接受对译者的忽视,但是,决不能容忍没有源文本对照的翻译文本。因为,翻译通常被看作是跨文化的一种交流活动,所以,应当毫无疑问地存在源文本。换句话说,没有明确的源文本对照的翻译文本不能被称之为翻译文本。根据这种观点,林语堂先生的英文作品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理所当然地被拒之于翻译研究的门外,更多的人愿意将这部作品看作是创作而非翻译。我们并不需要急于判定这种观点的真伪,先看一下The Importance of Living中的一些例子。林语堂在谈到 Two Chinese Women时写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What busybody planted this sapling?/Morning tapping,/Evening rapping!//It's you who're lonesome,fretting!/Banana getting,/Banana regretting!
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林语堂信手拈来的创作之笔,上首诗出自蒋坦的《秋灯琐忆》,是在其老年夫人尚在的时候写的。原诗为:
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在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一书中,这样的翻译比比皆是,又例如林语堂对《归去来辞》的翻译,对李密庵《半半歌》的翻译等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The Importance of Living其实包含了大量的翻译。因而武断地将The Importance of Living排除于翻译研究范围是不公平的。此时,一个新的问题应运而生,到底The Importance of Living是文学创作呢,还是翻译?
二、翻译与创作的关系
在传统的观念中,翻译和创作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应当说二者的区别被夸大了。杨自检的观点可以代表传统上对二者的区分。杨自检在《翻译学研究的返祖模式》中谈到了何谓翻译,及其与创作的关系,他指出以原文为本,以译者为中心,以“忠实”与“对等”的追求作为本质属性,竭尽全力使译文全方位靠近原文的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之所以把“忠实”作为翻译的本质属性,是与“创作”作为参照系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另一个现成文本为依据。创作可以参阅很多资料,也可引用,但不能依照现成文本来完成;翻译不管有多少变体,都必须依照一个现成文本来完成。翻译和创作之间应该是一个集合(set),可以表示为:T=�t1,t2,t3,t4,…tn�W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新的翻译概念
在类似这种观点的制约下,大量的包含翻译现象的文本得不到应有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观念越来越限制了翻译研究的发展。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传统的翻译概念开始或已经不满,新的翻译概念也就初见端倪。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巴斯奈特曾撰文《什么时候翻译不是翻译?》,详细论述翻译与创作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翻译或创作只能是读者与作者之间达成的一致,一种形式的“共谋”(collusion)。她还列举了伪翻译、非真实材料源、自译、创译、游客译者、虚构翻译等,强调译和作的刻板界限不过是“物质主义时代”的“现代发明”,使翻译带有“种种商业化意义”。
中国的学者们也开始关注翻译概念的更新。而这种更新首先就是要破除对传统翻译概念的迷信。张南峰在《走出死胡同,建立翻译学》中引用Ibrahim话:翻译和烹调都是统称,烹调的方法有煮、炖、烤、炸、煎、蒸、炒等等;翻译的方法虽然不那么容易分门别类,可是,如果硬要规定某一种翻译才是“正宗的翻译”,那就等于规定某一种烹调方法才是正宗的烹调。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传统翻译定义的单一化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翻译研究的口味,应当适时来一些新的花样。
关于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的身份属性,也有一些新的论述。如彭长江和唐江龙在《论“重写、摆布论”的本质与地位》中指出:翻译活动中掺杂了编辑活动、写作活动,就构成了复合活动,产物称为复合文本。
四、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包含的翻译现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完整的翻译:在The Importance of Living中,我们很容易接受上面提到的对《归去来辞》、《兰亭序》和《冥寥子游》等众多优秀作品的完整翻译。由于篇幅的关系,这里不在举例。
2编译: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编译,集中表现在对中国传统人物故事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介绍方面。比如说在Our Animal Heritage中,对《西游记》故事人物的介绍,林语堂简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在Who Can Best Enjoy Life 中,对陶渊明的生平和轶事的编译等等。这里举例对李清照夫妇读书之乐的编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She and her husband would go to the temple,where secondhand books and rubbings form stone inscriptions were sold,on the day he got his monthly stipend as a student at the Imperial Academy. Then they would buy some fruit on the way back,and coming home,they began to pare the fruit and examine the newly bought rubbings together,or drink tea and compare the variant in different editions.
3 复合文本:列举了传统的翻译,编译的一些例子,而The Importance of Living从整体上讲也就成了一个复合文本。创作、编辑与翻译的复合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结语:超越与更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综上所述,文学原创和翻译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并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就翻译方面而言,概念的陈旧是传统翻译研究的一大弊病。传统的翻译概念只研究有源文本对照的文本,而很多优秀的作品,虽然没有明确的源文本对照,但是也包含了许多我们不能忽视的翻译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翻译概念越来越不能解释众多的翻译现象,如:伪翻译和复合文本等问题。翻译研究需要与时俱进,翻译概念应当适时更新。翻译与创作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读者与作者之间达成的共谋。应当将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等大量优秀的作品纳入翻译研究范围之内。相信翻译概念这样的更新,能很大程度上扩大翻译研究的视野。同样,汉文化对外翻译的过程中,也应当更新传译形式,以便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封一函:《再创作的伪翻译属性》,《中国翻译》,2005.7。
[3].廖七一:《译耶?作耶?――胡适译诗与翻译的历史界定》,《外语学刊》,2004.6。
[4].Lin Yutang.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Pek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1998.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Susan Bassnett & André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Clevedon,UK.2000
<<<下页带来更多的文学创作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