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的语环境优势在对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浅谈目的语环境优势在对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 研究缘起
笔者从走进留学生课堂以及对留学生课后生活的观察入手,与留学生密切交流之后,发现部分留学生并没有利用汉语环境优势促进汉语学习的意识,访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充分自主的利用汉语环境,例如学生会在课余通过网络、影视、书籍、等各种渠道学习汉语,但是语料的匮乏,以及教学理念对该方面的重视不够等因素也使得学生不能有效充分的利用汉语环境。当然学校的教学理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的教学理念能为学生提供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而目前针对中亚留学生对课外汉语的利用是否充分以及留学生究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利用汉语环境这一现状调查还比较匮乏,有待于今后做进一步相关研究。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展开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力求发现性别差异、国别差异、汉语水平差异等因素是否会影响留学生对课外汉语环境利用的语料需求,目的是帮助留学生提供更多切合实际需求的语料,结合课堂学习,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更快的融入到汉语环境中。同时也能为学校汉语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汉语环境提供微薄之力。
2. 理论背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于二语习得的最初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期。Ellis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界定中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是在课堂内外学习除母语以外的一种语言。第二语言的研究有两个主要目标,首先是描写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第二语言习得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和各项语言技能是如何发展的。其次,是解释第二语言习得,分析哪些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起到促进和阻碍作用。他认为第二语言与外语并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第二语言的习得泛指自然和课堂两种情况,第二语言和外语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是在自然环境下习得。然而二语习得就存在两种环境的习得,一种是在目的语的环境下,一种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下。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权威人物H. H. Stern在《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中认为“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第二语言,比学习外语享有更多的环境支持。学习者可以经常通过非正式渠道从身边的目的语环境中习得一些东西。”①
普斯登(H.H.Stern1983)还提出了“两个主要是”学说,一个“主要是”指“习得”,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另一个“主要是”指“学习”,指在课堂环境中进行。他将环境作为区分“习得”与“学习”的重要指标,认为“习得”是在目的语环境下有充足的语言环境背景下进行,学习者不自觉的学习过程,而“学习”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下,在缺少目的语环境背景下,学习者自觉的学习过程。二语习得要在自然的目的语环境下与课堂教学环境下将二者有效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习得状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些理论都可以应用于两种环境下的二语习得,对于两种环境下的二语习得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但是在这些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两种环境下的二语习得在学习效果上会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理论中不同程度的提及到语言习得的两种方式,认为“习得”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学得”。而“习得”所处的环境为自然的语言环境,“学得”为非自然的语言环境。因此二语习得理论揭示了两种环境的二语习得存在的显著的不同点。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目的语环境中优势,以及来华留学生对汉语环境的语料需求主要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3. 自然语言环境与课堂语言环境习得的差异
自然语言环境是一种无人教授的自然或接近自然的语境,而课堂语言环境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方式下的语言环境。大量研究表明,身处自然语言环境和课堂语言环境都有助于二语习得。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几乎所有的儿童,都能完全习得母语。同样,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大多数的第二语言习得者,尤其是儿童,也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学会用当地语言交流。然而,在课堂语言环境中,许多外语学习者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却无法熟练掌握该种语言。原因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语料输人不一样。在自然语言环境中,语料输人具有自发性、可理解性、无序性。而在课堂语言环境中,语料输人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教师决定学习者所接触的语料的内容及其复杂程度,对语言规则的描述非常清晰,交流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授和学习语言规则。由于语料输入的不同,两种环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也不同。课堂语言环境虽然缺少了自然的语言交流,但由于注重语法、词汇、整体结构和布局的讲授,注重正式语言的运用及大量的阅读,并增加了老师“填鸭式”的灌输,阅读能力和语言的书面运用能力提高了。相比较而言,自然语言环境下,口语的熟练准确程度更容易提高。自然语言环境有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课堂语言环境则更有利于培养外语的读写能力。由此可见,自然语言环境与课堂语言环境在二语习得中都不容忽视,对于来华留学生,学校的教育理念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的正式学习,同时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觉利用自然语言环境,更有效的习得汉语。
4. 利用目的语环境优势的途径
留学生习得汉语的场所主要是在学校,所以学校教育决策部门应根据学生的需求,配置汉语电教室,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音像资料,提供开展汉语活动相对稳定的场所。学院图书应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汉文图书资料供学生学习和查阅。学生是创造和利用语言环境的主力军,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再好的语言环境和条件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目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外第二课堂活动中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除了学校,留学生在课余校外、校内的汉语大环境中习得汉语知识的机会也不容忽视,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重视学生对课外汉语环境的利用情况,了解学生课外学习汉语的途径,包括对中文的视听、汉字文本的阅读、与中国人的交流等。可以通过收集生活中常接触到的语料,如在大型建筑物、商场、主要街道、公园、公共娱乐场所,甚至商店里商品上的汉语标签以及在一些商品广告或大型图片展示上的汉文字样等,这些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一些汉语名称,以及学习中感兴趣的话题和文化知识,对这些在交际中能够满足基本需求的语料加以收集整理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语言地道的汉语画册,存放于留学生汉文图书室,供更多的留学生借鉴。笔者认为这样不但具有吸引力而且会让学生学到更多在实际生活中关于衣食住行的汉语知识,表面上看是对语言知识的补充,其实质正是本文所要强调的对目的语环境的利用方式。
5. 小结
总之,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及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途径提高汉语水平,而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学习。通过调查发现,很多留学生选择来华学习汉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使然,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了解留学生的兴趣点所在,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将任务式教学融入课堂及课外的学习中。掌握不同水平的留学生所热衷的语料,分国别、性别等归类整理,为不同目的和不同需求的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及访谈,笔者认为,学校应当努力引导并鼓励留学生自觉融入真实的汉语环境,充分利用课外丰富的汉语资源。事实证明,“要想学好语言,有突破,就需要眼界更开阔些,知识面更广些,基础更牢些,实践能力更强些。”②因此,必须要有大量的语言实践和语言输入做基础。要做到这一点,来华留学生就要努力将自己融入汉语环境,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习得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