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其它论文范文 > 古代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古代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古代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合理的学科定位都将对教学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直接导致我国古代文学学科的教育效率低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研究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一:中国古代文学内容编写研究

  [摘要]供来华留学生使用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种类丰富,但整个编写成就与汉语教材相比还有着明显的差距,这种状况和整个文化教材的编写在总体上有一致性。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应该借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成熟经验,探索出一条新路。为此提出以下编写原则供同行讨论,第一,点面结合,以作家作品为主;第二,中外结合,注重交流比较;第三,古今结合,古为今用;第四,讲练结合,语言文学并重。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古代文学;教材编写;原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可以在居住地很方便地完成汉语初级阶段的学习,而且由于教师、教材等各方面因素的保障较过去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就使得近年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中华文化知识需求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中,中国文学方面的课程不仅是很多学校汉语言本科专业留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众多入系留学生和语言进修生选修的课程之一。但是我们也发现,这类课程的相关教材不仅种类少,而且内容与形式上也都与教学对象的要求有些距离,这与目前语言类教材的所取得的成绩相比反差比较大,其中尤以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的状况为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下来华留学生用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进行讨论。

  一、现有来华留学生使用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供留学生使用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选用为中国学生编写的教材,这类教材谈不上针对性,一般在使用过程中会对内容有所选择,讲解深度上也有所调整。教师选用这类教材大都是权宜之计,本文也不作讨论。另一类是专为留学生编写的古代文学教材。和前一类教材不同,这类教材的编写者大都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编写目的明确,有语言水平意识,这些因素无疑使这类教材在适用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可以从以下比较有代表性的4类教材看到在适用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张德鑫《中国古典文学概观》②出版于1995年,是作者在美国任教时用英文给大学生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课的过程中编写而成的。作者在纵览整个中国古典文学史的基础上,用主要篇幅介绍各个发展阶段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用英文介绍作家生平,主要作品的内容和总体风格,列举大量作品片断并附英文翻译。整部教材主体用英文写成,目的是介绍包括古典文学在内的中国文化。此书出版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很多用英文对外国学生进行文学教学的教师的重要参考书目。但是,本书也因为教学对象和环境的限制,没有体现出与汉语教学的紧密关联,也没有体现出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由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李彦教授合作编写的《中国文学选读》,采用中英文双语编写,以避免纯中文教材使外国学生望而生畏,而纯英文教材又与汉语脱节的不足,而且每章后面都附讨论题。① 这部材的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一部分,其中古代文学部分可以看做是在《中国古典文学概观》基础上的进一步尝试与完善。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概要》②是作者在日本大学讲学时的讲义整理而成的。因为对象是中国文学专业的日本大学生,所以作者打破了国内一般文学史以史为总纲的编排方法,按概论的方式阐述中国文学史。总论之下按照诗歌、散文、词曲、小说几种主要体裁分别进行史的介绍,兼及介绍著名的作家作品。条分缕析、简明扼要。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较高,作者讲座和写作都是用汉语进行,因此我们也找不到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考虑问题的痕迹。刘广和、叶君远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③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国文化系列教材”之一,第一次明确了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参编者大多是从事汉语教学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一线教师。这部教材的“对外”特色体现在作家作品的选择和语言处理上,解释和介绍性的文字力求简明,对过长、过难的作品,“哪怕是名篇,也不得不忍痛割爱”。不过,其内容的选择和语言的处理仍有有悖初衷的地方。比如在《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就国”的注释为“到自己的封邑去”,“就”的解释很好,“国”的解释就值得商榷。较这部教材出版稍晚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纲》也是一部专门为高年级外国留学生编写的中国文化课教材,为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文化书系”中的一本。编排体例与中国学生使用的课本相类似,但内容明显做过筛选,更为精简,每节后附有思考题。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本教材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汉语水平,尤其是阅读能力,也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多花些功夫。④欧阳桢人《中国古代文学史》⑤是2008年出版的一部教材,从编写体例上看进一步体现出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密切关联。首先,编者遵照了国家汉办颁布的《外国留学生本科教学大纲》中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要求;其次,在每一节中都设计了练习,有详细的注释,分为精读和泛读两部分,整体安排更适合于留学生的课程教学。当然,作品的选择和注释的繁复让一部分使用者感到美中不足。此前曾有来华留学生汉语言专业高年级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小说卷》出版,作者从事对留学生的古代文学课教学多年,因此本书的编写体例很适合教学,尤其是练习部分更有与汉语学习结合的特点。可惜的是与之同为一个系列的诗歌、散文、戏曲卷均未见出版。⑥从以上几部有代表性的教材看出这样一些尝试:从教学语言的选择,到结构的重新组织,再到根据语言水平进行内容的调整,最后到根据专门针对留学生的教学大纲进行总体设计与编写,可以说,留学生用中国古代文学教材也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逐渐意识到自身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密切关联。

  二、留学生用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相关问题的研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于在汉语教学领域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一直是“小范围”存在,关注者不多,因此其研究成果也较少,但在已有的成果中,我们还是可看到研究者在这一领域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涉及到了与此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首先,中国古代文学课在汉语教学高级阶段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文学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深广的背景和特有的深度,⑦作为文学课一部分的古代文学课也有同样的作用,这是近些年来几乎每一个相关研究者都持有的立场。其次,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应该和教材编写结合起来考虑,寻找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准确定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多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使用的教材和中国学生使用的教材是一样的,这或许就是古代文学课令学生望而生畏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是让古代文学课陷入困境的一个致命原因。①这种状况其实是和古代文学课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密切相关,只有明确定位,将它定位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一门课,②课堂教学的问题和教材的编写统筹考虑才成为可能。可喜的是,根据汉办《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表》和《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重新编写相关教材已经成了众多的尝试之一。《中国古代文学史》前言中有这样的介绍:“将冗长、艰难的文学史课程,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特殊性,进行了一次适合教学实际的表述”。③ 这也被看成是解决中国古代文学课课堂教学问题的一种方向。再次,中国古代文学教材在文化课教材中有着特殊性。作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一门课程,古代文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教材的编写也要体现出特殊性。研究者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诸多解决办法,如双语编写、传统的吟诵的感性方式、借助多媒体手段④;在世界范围内对比中外文学,激发学生兴趣;⑤培养留学生的汉学意识等等。尽管这些设想都是将课堂与教材编写结合起来考虑的,但是在课堂教学尝试容易,落实到教材中还有一段路要走。通过对以上研究成果的梳理,再结合对已有的留学生用古代文学教材的考察,我们发现,总体上留学生用中国古代文学教材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总体编写思路缺少外向创新。几部教材都是立足中国古代而且局限于中国古代,缺少传播交流意识,没有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这就无法展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国外文学的不同特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作品选编标准过于随意,几部教材虽然都共同提到一些著名的作家,但选取作品时各有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到文学和文化、文学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使这门课完全独立,甚至有孤立之嫌。

  第三,汉语水平定位不够准确,尤其是编写过程中执行定位不够严格,如上例所提及的“就国”的注释,将“国”解释为“封邑”是准确的,但这个词对学生来说也是生词,陷入了以生词解释生词的循环,如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解释成“领地”、“封地”、“帝王授予的土地”都会比“封邑”好一些。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对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还需进一步讨论研究,尤其是编写原则需要首先明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编写原则与方法讨论

  文学史知识是文化知识的一部分,它是明晰的、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文学史中的作家、作品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作家自身和作品本身却不是清晰单纯的文化知识,而是体现着传统中微妙的文化信息。这些微妙的文化信息可以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读者了解、体会到一种生活方式,包括情感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并慢慢欣赏一种文化的价值体系。⑥ 正因为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多年来文学教学一直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让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同时有助于汉语水平的提高和微妙文化信息的获得,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编写原则供各位同行讨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一,点面结合,以点为主。这里的“面”指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概貌,“点”指的是具体的著名作家或作品。点面结合,以点为主,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史的线索,但重在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考察几部文学史教材,大都充分注意到了史和重要作家作品这种点面的结合,但比较而言,对作家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文学史的文化意义绝不仅仅在几部代表作品,还在于充满人格魅力的历代作家。对作家的重视,可以让思想呈现为鲜活的精神、让心理呈现为丰富的情感。因此,文学史中的“点”是作品和作家结合,而且作家应该是那些个人修养深厚、文化含量丰富的作家,能引导学生从他们身上体会到丰富且细微的中国文化的气息;作品也应该是那些优美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的作品,使文学、语言、文化的教学完整地融为一体。

  第二,中外结合,注重比较交流。结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对外传播,建立学生的比较意识。对学生来说,孤立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远不如和自己国家历史上的文学比照着学有兴趣,这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过证明,因此,借鉴目前的汉学研究成果和方法,培养留学生的“汉学意识”,既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同时又能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比较研究能力。而无论是面向中国学生的古代文学教材还是留学生用的教材中往往对这项内容重视不够,为了引导、培养留学生比较交流的意识,补充这方面的内容是必要的,另外,在练习中也应该设计好相关题目,发挥学生对本国文学比较了解的优势和交流的主动性,将学习与研究意识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得以延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古今结合,古为今用。古代文学作家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其实就是中国的传统精神,其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现代人笔下、口中典雅的语句以及行为、志趣中的古典情怀,既是古典对现代的悠悠影响,也是现代对古典的生动诠释。在这门课上做到古今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理解古代的作家作品,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当代社会种种现象背后的传统的根源,更好地了解、理解当代中国。这就需要我们在编写教材时时刻抱有现实观照意识,或由古及今,或由今及古,赋予古代文学以现代意义。当然,像《中国文学选读》那样将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合起来编写也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尝试,甚或可以借鉴《中国文学概要》的体例,将古代与现当代文学按体裁统合编写,使其更有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对外古代文学教学的特色。第四,讲练结合,语言文学并重。高级汉语的教学一直是汉语教学界的一个难题,让汉语水平更上一层楼的方法之一就是结合专业学习来实现汉语水平的提高,这一观点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因此,打破课堂上教师的一言堂,将介绍文学史知识和提高学生语言水平这双重目的融合在一起就成为了文学史课堂要完成的特别任务。如果我们再结合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就会发现这种结合尤其必要。因为大部分学校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毕业时虽然都有 HSK等级的要求,但汉语水平提高的空间还很大。有位汉学家曾说过:“如果不具备较高的古典诗文的素养,是很难驾驭高级优雅的现代汉语的”。①以上观点只是个人将多年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整理而成的,也受到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启发,有理想化的成分在,但也有一些是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这些观点更多是从课堂教学中得到的思考和总结,如何将这些原则落实在教材的编写中,恐怕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尤其是需要更多的来自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细致研究。

  四、余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本文所谈到的只是中国古代文学课教材存在的问题,而本人在与一些学校的现当代文学、历史等课程的任课教师交流中发现,不少任课教师也认为他们使用的教材存在同一性质的问题,这说明不仅仅是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水平与成就和汉语教材的编写水平与成就相脱节,这种状况和文化教材的编写在总体上有一致性。近些年来,汉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已有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学习推广。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也包括其他中国文化类教材的编写一方面要借鉴这些成熟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应该认真研究文化课教学的目的、内容、形式、方法等一系列自身面临的问题,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走出文化类教材编写的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古代文学地域性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周晓琳;文学遗产2006-01-1542

  2、文话: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学术资源王水照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7-2037

  古代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二:古代文学作品中体育文化的展现

  摘要:研究古典文学中对体育文化的展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梳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体育文学的发展脉络,对我国现代体育文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古代文学;体育文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是从华夏先民的劳动生产中发源而来的,经过了长期发展变迁而趋于完善。早在战国时代,体育活动已经在古代社会中有较为完整的体系雏形,体育已经进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体育成为统治阶级治国思想的一部分,与统治中华数千年的儒家文化融为一体。从此,中华体育文化的框架体系完全建立起来。近代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西方体育文化精神传入中国,与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中华体育精神不同,西方竞技性、个人性的体育文化更适应新时期的发展,与中华传统的体育精神相交流融合形成了发展的新起点。体育文化拥有广阔的范畴,中华民族通过体育活动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共同构成了中华体育文化,一切对体育文化产生影响的历史遗迹和文学作品也都属于体育文化的内容。在古代中国,体育文化和文学的联系显得尤为紧密。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多方面因素发展交织的结果,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与文学联系紧密。可以说文学记录着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反过来又扩大了文学的表现范围,二者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古代体育文学作品繁荣的原因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育文化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体育生活,古代体育题材文学的繁荣得益于中国独特的体育文化精神。中国与西方的体育文化精神内涵差别很大,西方体育从古希腊时期就设立了竞争机制,注重的是对肌肉与力量的追求,追求个人的争强好胜,带有功利性和个体性的特点。而中国古典体育文化与此不同,中国人注重“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舞的精神境界,体育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最好方式。体育活动更多的是对人自身的一种完善,主要是为了达到休闲养生的目的,带有更多的娱乐性和群体性。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既包括骑猎、蹴鞠、拔河等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放风筝、下围棋等较为轻松休闲的方式也在体育文化的范畴之内。在《论语》当中孔子尤为赞赏曾点的志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点追求的是一种人与环境和谐的活动方式,这实际上亦是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理想的缩影。其次,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政治、经济、人文、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文学、体育等社会文化精神是共同进步的,在文学中涉及大量对体育文化的记载,也就不足为奇。以我国古典文学最为繁盛的唐代举例来说,体育文化的繁荣跟唐代经济的昌盛、社会风气的开放、唐朝社会的尚武精神、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人们对体育观念上的更新都有很大的关系。社会的大环境拉动了体育活动的兴盛,到了大唐时代,经过民族国家的长期演化和历史积淀,许多文体活动已经定型,甚至出现了一些以体育活动为核心的组织,让唐朝体育文化取得了空前的繁荣。体育文化的发展是与文学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古代体育活动初具雏形,相应的文学体裁是书面形成的民歌、赋、骈文,如《诗经》《气球赋》《围棋赋》等;到了唐宋时代,唐诗宋词的发展介入到体育活动的成熟中来,出现了《东京梦华录》《击球》《踏歌词》《幸梨园观打球应制》等诗词;后来文学体裁愈发多样,表现不再拘泥于固有的词律形式,体育文化在杂文、民间故事、传奇、小说中的表现就更为多元,出现了《徐霞客游记》《蹋鞠篇》等,在《水浒传》《金瓶梅》等长篇小说作品中已经可以窥见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在明清时期已达到成熟的巅峰。体育的发展扩大了文学表现的领域。体育文化逐渐成熟势必要进入文学中来,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又加深了社会热衷体育的风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体育文化的发展都是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体育文学的成熟是华夏民族在发展长河中取得的成就。

  二、古代文学对体育文化的表达

  最早对中国体育文化有记载的文学形式,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民歌,如《诗经》和《弹歌》等。《弹歌》记载了先民打猎的场景,全文仅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勇敢和智慧:砍断竹子,用竹节相连做成弓,将土搓成弹丸,携弹弓追赶猎物。这首民歌已经不能断定是什么人作的,它是古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缩影,从中也可以看出,古典文学对体育文化发展的记载,实际上也是对古代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记录。《诗经》就是我国古代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社会变迁实录,体育文化的发展亦是其中的一条重要脉络。《诗经》对古人骑射、武术、出游都有细致生动的记载。射箭在原始社会是先民的生存方式,在先秦时期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逐渐变成了一种消遣娱乐的活动,由于军事和统治阶级选拔人才都以骑射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王公贵族又有狩猎的嗜好,所以社会上学习、比试骑射之风蔚然兴起,这项体育活动在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记载。其中,《叔于田》以及《大叔于田》两篇是借助骑射对青年男子的赞美,可见在先秦时期,男子御马和射箭技术精湛是男子气概的象征。“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襢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无狃,戒其伤女……”(《国风•郑风•大叔于田》)诗歌以铺排的写作手法描写了畋猎的场面,一个长于箭术、英俊潇洒的青年男子汉跃然纸上,他手握几辆马车的缰绳,仿佛它们是操控世界的经纬,马儿在叔的手中是那样听话,像滚滚的太阳一样在平原上驰骋,男子箭术精良、毫发不离,是御马和射箭的一把好手。对大、小《叔于田》自来有两种不同的解读,是程俊英版本的《诗经译注》中称,这是“一首赞美猎人的歌”,袁梅等学者则认为“叔”指男性情人,是女子对青年猎手的爱慕之歌。无论如何,诗歌都借助对主人公骑术的赞美,表现了青年男子身强体健、玉树临风,是个真正的男子汉。此外,中国古典文学对中国体育文化精神的记载简直浩如烟海:李白诗歌中有数百首记录自己骑术和剑术的诗歌,如“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等佳句;到了明清小说时代,带有体育文学成分的作品就更多了,譬如《水浒传》中有对蹴鞠、拳击、武术等体育活动的描写,《红楼梦》中有对下围棋、放风筝等场景的叙述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古代小说中的体育文化探究

  研究古典文学中对体育文化的展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梳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体育文学的发展脉络,对我国现代体育文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次,对体育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扩大文学研究的领域。明清小说是古代中国体育文化精神发展到顶峰的产物,到了明清时期,长篇小说中往往包含对体育文化的叙述,体现着体育精神已经根植于社会文化,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瓶梅》中有不少对体育活动的描写如“下象棋佳人消夜”一章中,下围棋已经走进日常生活中来,“李瓶儿这里打发西门庆出来,和吴银儿两个灯下放炕桌儿,摆下棋子,对坐下象棋儿……李瓶儿与吴银儿下了三盘棋,筛上酒来,拿银钟儿两个共饮。”还有击壤、打秋千、双陆、踢毽子、打球等对体育活动丰厚的描绘,对体育活动的描写往往成为情节的重要转折点,成为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环节,可见作者将体育文化放到了尤为重要的位置上。《水浒传》中对武术和拳击等活动的描写功力相当深厚。如武松复仇西门庆,将武松塑造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勇士形象。武松得知武大郎的死因,立马提刀奔向狮子楼,大喝一声劈上去,被西门庆灵活躲过了,西门庆也是个颇有些功夫的人,于是和武松双双使出了平生武术绝学,大战数十个回合仿佛是一场精彩的动作好戏,最后武松使出了少林功夫,飞起一脚将西门庆踢出老远,这一系列浑然天成的动作不仅展现了武松嫉恶如仇的性格,更是古代人民对匡扶正义力量的一种赞美和歌颂。《红楼梦》中除了吟诗作赋的文艺活动,还涉及了打秋千、下围棋等体育活动,体现出体育娱乐已经深入闺阁,我国古代妇女群体在体育活动中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贾宝玉做诗的功力不及钗、黛二人,但也有“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之句,但是宝玉此对句却是在和众公子哥儿们中间厮混之作;此外,在《红楼梦》中,钗、黛等大家闺秀们都没荡过秋千,而是贾珍的小妾秀鸾荡秋千,由此能够看出,曹雪芹认为荡秋千是一种略微轻薄的行为,不适合正经的女孩子做,而同样作为体育活动,《红楼梦》对围棋的描写却是比比皆是,书中第一百一十一回集中笔力描写了妙玉和惜春的对弈,又有“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等诗句,作者对这两种体育活动的褒贬之心已经格外昭彰了。着眼体育活动描写的细微之处,我们可以解读文字下流动着的作者情感倾向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中国古代的文史关系──史传文学概论李少雍文学遗产1996-03-2031

  2、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乔以钢天津社会科学1988-03-0130

123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