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探讨
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推动学生心理状态的积极发展、增强学生幸福感、更好地完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把积极心理学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够诱发学生积极情绪,充分发挥学生个人优势,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搞好心理素质建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心态;心理素质;教育方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建设,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增加大学生幸福感。积极的人并不一定富有,但一定能够感受快乐和幸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调节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其始终处于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效提升大学生追求幸福、感受幸福的能力。
1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1顺应现代大学生心理发展要求
现代社会中的孩子享受着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他们本应尽情享受幸福和快乐,但受当前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失衡现象却较为严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高校教师可谓绞尽脑汁,他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也造成了教师对那些无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忽略,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对幸福的追求和感受。从积极心理学的认知来看,心理学就是对各种缺陷、伤害等进行研究、治疗,并充分挖掘人类潜能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项包含健康、教育、娱乐、疾病等多项内容的科学。心理学家们发现“,幸福计划”能够帮助青少年摆脱绝望,提高学生的乐观情绪,减少焦虑和烦躁,缓解网络沉迷、攻击行为等方面问题,它作用于不同种族背景的青少年。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必然发展趋势,它让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积极心理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自身的和谐,社会繁荣和稳定时期人们就更加注重品质和美德培养,而这也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富强、和谐,这是一个良性的社会循环过程。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就是理解帮助人们获取主观幸福感和幸福。我们所说的幸福、幸福感指的是积极情绪、积极因素状态,诸如喜悦、欣慰等等。积极情绪能够帮助我们赢得更好的关系、更强生命力的机会,开阔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更容易引发人们的创造性、灵活性。积极的人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他们拥有更加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情绪影响着人生活的态度,也是人们益寿延年的秘诀。因此,开展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教育课程,就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感受生命、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该项教育课程的开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3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课程标志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步完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必须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明确自身教育任务,才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使命应从以下三点进行总结归纳:第一,治疗精神疾病;第二,缓解心理压力,增添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和充实感;第三,充分挖掘人自身的潜能。自二战之后,大多数心理专家主要研究了人的消极方面,将心理教育重点放在了心理问题的发现和治疗上,这就造成了心理教育方向的偏移。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预防就是为了尽早发现问题或是避免问题的发生所做的各种提前的防范措施。而促进健康指的是通过提高个体能力,提高其自觉增强生活品质的意识和态度。做好心理问题的解决和预防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并教会大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和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满足感,使其始终能够对未来充满希望,积极向上,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动作用,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2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1不断提升大学生个人优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不应停留在心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而应放在对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方面,不断在大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挖掘其积极力量,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名大学生,充分挖掘、激发大学生的积极力量,帮助其摆脱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让大学生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想象,提升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和价值感;诱发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大学生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大学生对环境的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去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成为一个利己利人、遵纪守法、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积极向上乐观的人。我们要善于发掘大学生的积极面,无限放大其积极向上的一面,让其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让美德和品格优势成为其一生用之不尽的精神宝藏。
2.2诱导大学生的积极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就是诱导,其作用在于不断挖掘个体心理资源,使其成为支撑人们生活工作的内在心理影响因素。诱导积极情绪能够扩建认知领域功能,提高心理抗压能力,提高自身心理恢复能力,扩建个体生理资源。积极情绪是心理健康品质形成的关键,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感的基础。2.3关注大学生的成功心理健康被认为是大学生成败的关键,是人生成功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以心理健康、成功教育为导向的工作目标,重视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内在潜力的挖掘。各高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幸福和成功的指南。
2.4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问题,充分挖掘、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尽可能地减少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帮助大学生取得成功。我们要善于利用外部因素影响,让大学生感受到尊重和认可,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价值期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做好人生规划,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群体适应能力,使其能够成为一个有价值、有目标的积极个体。
3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注重幸福教育,围绕积极情绪、积极优势等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全面评估积极大学生心理资源,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开展积极心理咨询活动,挖掘大学生自身积极潜能,增加其正能量。积极心理不是要完全消灭负面情绪,它是一个以积极情绪打败或完胜负面情绪、正能量占优势的状态。我们主张未来,而不是纠结过去,过去是固定不可逆的,但是未来充满选择和改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展现自我,开创未来。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正面能量,使其能够不断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断实现其自身社会价值,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积极乐观向上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重视对积极情绪的引导和激发,重视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作者:钟平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学生处
参考文献:
[1]孟维杰,马甜语.诠释与转换:积极心理健康及其当代理解[J].心理科学,2012,(01):84-85.
[2]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创新的抓手[J].中国德育,2010,(10):92-9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郑兰.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二:积极心理学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形式德育化、角度消极化、方法单一化等倾向。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积极力量,身心交互辅导注重身体和心理的一体性、激发积极身体体验。在积极心理学的启示下,大学生身心交互的心理辅导,用体验式辅导方式,弥补以往心理教育单纯语言引导的不足,构建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身心交互;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是践行“中国梦”的主力军,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教育的德育化、问题化、运动化等消极倾向,极易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入误区。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关注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的健康幸福,符合当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尝试从积极心理学视野来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诞生于20世纪末应势而生,它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学科,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关注人性里面的积极潜质,从而更好生活的学科。积极心理学认为,过去心理学过度关注人的心理损伤、缺陷和伤害,忽略对力量和优秀品质的研究;认为心理治疗不应只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应加大对个人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更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人的积极品质,相信人本身存在着某种优胜于其他生命形式的源泉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人外显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通过这种力量,人们完全可以从积极的角度去面对我们的心理疾病,实际上,大量关于情绪心理治疗的研究发现,“安慰剂”起到了50%-75%的作用。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治疗策略,可以增强被治疗者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修复其缺陷。这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理念,正悄然影响着今日的心理学和心理治疗。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困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相对比较晚,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多次提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教育部陆续颁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1年3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的通知》(2003年2月)、《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2004年4月)。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出台,明确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目标、任务要求、工作体系、建设标准、途径方法、保障措施,强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在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广大心理工作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层面和实证层面展开了大量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但随着近年来社会生态环境的复杂化、人文环境的多元化,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以马加爵、药家鑫、黄洋事件为代表的多起大学生他杀、自杀事件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
1.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德育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的推广是在本世纪,各高校纷纷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大多挂靠学校学生处,以通过行政手段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且教育的开展更多的是依靠学校管理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由于绝大多数辅导员老师没有心理学背景,在实际工作经常通过“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德育教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常常是利用每年一度的“5.25”进行,结果是心理健康教育“五月来、六月走”。这种心理问题德育化,给学校和个人都带来极大的隐患。
2.心理健康教育角度的消极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与重视,不得不说是与极端个案有很大关系。人们往往通过抑郁症、精神分裂、自杀、他杀等病态的心理疾病了解到心理健康,并开始关注更多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每年新生入学,各校都会组织大规模的心理调查,排除心理障碍学生所带来的隐患。学校管理者更多也是关注心理危机问题,最大程度减少因心理障碍所引发的恶性事件。其实,这与心理学研究的初衷背道而驰,更是偏离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过分突出心理的消极面,关注少数“问题人群”,忽视大部分正常群体,忽略心理学积极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导向和促进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单一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很多方法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尤其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机制、心理干预的普适原则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做了一定探索。但这些方法更多是在理性情绪治疗和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通过认知评价、理论说教的谈话式认知矫正,改变个体的认知或者改变对早期伤害性事件的看法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消除症状,但容易反复,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根源性心理问题,不能调动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愿望的积极性。亦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研究并未取得实质性的干预效果,且不能在大学生中大规模推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身心交互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积极心理学成为当代心理学新的研究热点,众多研究者认识到以往病态心理健康观和传统教育手段已经成为阻碍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如何发现和培育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激发其正能量,是目前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
1.运用身心交互的辅导,突破/丰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现代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创伤往往沉淀在身体细胞和机体神经之中,当创伤情景再现,这种神经链接会自动弹出,并伴随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这种模式已经根深蒂固的植于身体之中。国外心理实践研究已不仅仅停留在头脑的认知层面,而是加入“身体”这个关键因素,通过心理外现的身体动作为媒介开展“身体+心理”的帮助辅导,即运用动作促进个体情绪、情感、身体、心灵、认知和人际等层面的整合,增强个人意识,改善人们的心智。具体而言,身心交互辅导是基于身心健康的一体观念,以身心积极体验为教育的突破口,通过心理教师创造、解释身体表达,或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身体感知,或学生们自己协同创作等方式,唤醒身体与心理的链接,引导学生从身体的生理机制转变开始,结合认知及实践训练手段,把对身体的感知、澄清作为心理健康的中心和桥梁,促进心理自愈机制形成。这种以身体为着眼点,激发积极身体体验,不同于以往心理健康教育中单纯的语言引导,而是强调身体的感知、身心交互作用的实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通过积极的身心体验,激发大学生心理正能量
身心交互心理辅导模式是激发人体自身的积极体验,唤醒大学生对身体的感知力和控制力,恢复身体和心理相互作用的能力,降低神经系统的警觉度,维护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提高机体的抗压阈值。这种辅导是以团体的形式,通过机体的活动和团体的互动,在老师的引导和团体创作过程中,发掘大学生的乐观、希望、自我接纳、自尊、宽容等人的天性,获得快乐感、幸福感、满意感、认同感情绪高峰体验,通过身心交互发展,使其自觉的对群体凝聚力、利他行为、社会责任感,甚至是实现给予爱、接受爱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增长。与传统的心理辅导相比,身心交互辅导有着其独特之处,在身体层次上,帮助人们加强肢体的协调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在情感层次上,帮助人们变得更愉悦和自信;在精神层次上,能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动力和记忆力。当传统的心理辅导途径难以用语言方式接近和帮助大学生时,“身体+心理”的身心交互辅导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不仅和传统心理辅导是相辅相承,且帮助人们充分调动自身的潜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身心交互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时代是个体生命中最幸福、快乐的时间,即便曾有某些报道表明一部分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但实证研究和临床咨询实践中均发现,多数大学生都拥有正常、积极的心理状态,对自我有较为全面积极的了解,对未来有较强的控制感,在整体上拥有较为健康积极的状态。传统心理学的疾病模型仅关注心理健康的消极面,关注个体现有的心理问题的发生而忽视对大学生人性中积极面的关注和内在潜能的发掘与培养,在本质上影响了心理问题形成后的干预实践,不能全面反映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全貌。身心交互的心理辅导模式在积极心理学框架下,关注大学生心理的积极层面,从生理和心理、身体和心灵相互影响的研究方向,抓住“动作”这一突破口,辅导大学生接纳身体、提升自我意识和自尊水平,表达和宣泄情绪及缓解压力,改善人际互动,提升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这种教育方式和手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尚属空白,在国内学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是一个盲点,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大规模发展,优化大学生心理品质,促进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有效开展,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作者:贾锐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徐黎黎.以课程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王喆,王惠珍,翟惠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研究〔J〕.护理学报,2012,(06).
〔4〕李瑞玲,李笑梅,李连玉.对大学生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0,(04).
〔5〕武成莉,王淑敏,宋宝萍.积极心理学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05).
〔6〕郑爱明,李梅.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4,(11).
〔7〕SheldonKM,KingLwhyPositivePsychologyIsNec-essary〔J〕.AmericanPsychologist,2001,56(3)
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