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系学年论文范文
会计系学年论文范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历程中,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指导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会计作为经济活动信息的来源,其首要作用是为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会计系学年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系学年论文范文一:国内A股市场现金分红监管制度研究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现金分红是与财务政策息息相关的一种股利政策,由最初的 MM 理论到客户理论、代理成本论、一鸟在手论,再到税差理论和信号传递论,直至自由现金流理论等诸多流派的理论与观点,国内外对股利政策这个“谜”的探究从未停止。自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股利政策就成为了国内众多学者热烈讨论的话题。股利政策是企业在分配利润与扩大再生产之间的一种抉择,它关系到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也涉及到企业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因而股利政策是分析上市企业内在投资价值、培养良好证券市场文化和完善资本市场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理论,私有信息将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因此,为了避免逆向选择的发生,理性的经济人应当主动发送信号。反映到证券市场上,就表现为理性的企业将通过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一般来说,为了凸显自身的企业质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高质量的企业将会保持相对较高的分红比例[1]。同时,稳定而连续的股利分配政策将使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抱有信心。总之,上市企业希望通过较高的股利支付率向市场传递利好消息。但自国内证券市场成立以来,上市企业主动回报股东意识较为淡薄,重融资轻分配的现象就一直为市场各界所诟病,很少有企业能够主动发放现金股利,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企业长期充当“铁公鸡”的反面角色,频繁进行自我消费却不分红或者仅仅象征性分红的情况在证券市场中屡见不鲜。 近年来,由于市场各界人士对分红问题的愈发关切,证监会采取多种组合措施,希望促使上市企业重视对股东的回报,历任证监会主席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上市企业现金分红,使得上市企业现金分红的分红意愿、稳定性、股息率等都有较大进步,整体来看,国内企业在分红公司占比指标上与国外市场相比差距并不大,但国内拥有高股息率的企业较少,股息率指标与国外市场水平有很大差距,并且依然存在着热衷于送股但忽视现金分红的情况。因此,通过统计分析国内 A 股证券市场 2001—2011① 年期间上市企业的现金分红,将对正确地认识国内上市企业现金分红的最新情况有很大帮助,通过总结现金分红的特征变化,并分析现金分红新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最终从完善市场监管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上市企业的现金分红水平。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现金分红是让投资者取得投资回报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投资者获得实实在在收益的主要方式,同时对于培育证券市场的长期投资理念、加强证券市场活力以及吸引力起着重要作用。 自 2001 年 3 月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直至郭树清出任证监会主席下决心进行“强制分红”,证监会坚持不懈地要求上市企业重视回报股东,主动进行现金股利地发放。国内上市企业也积极响应证监会的各项政策,分红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在分红企业占比、分红金额上有很大改善,现金分红政策的稳定性及分红意愿等也有很大进步。与此同时,股息率低、股利分配存在集中化等诸多新特征也逐渐浮现。因此,本文旨在分析 2001—2011 年十一年期间所有 A 股上市企业的现金分红情况,主要希望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的: 第一,总结并对比国内外现金分红监管的发展历程,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给出政策性建议。 第二,对十一年间的现金分红企业占比、现金分红数额总额、股息率、派息率、行业现金分红数额及占比等重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多方面地呈现出国内上市企业现金分红情况的显著变化。 第三,以证监会颁布的现金分红政策为脉络,对国内上市企业现金分红水平显著提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总结上市企业现金分红出现的新特征及其反映的问题,给出进一步改善国内上市企业现金分红状况的政策和建议。
..........
2文献综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1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现金分红政策影响因素已有较长时间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究,试图解释股利政策这个谜。在这些研究当中,从微观角度出发的论述较多,且大多集中于公司治理,企业利益最大化,代理成本和自由现金流等方面。而从宏观角度,尤其是政府监管政策因素出发的论述较少,有关证券市场监管的研究,国外的文献大多分散在金融监管和其他一般监管研究之中,西方管制经济学一般以普通产业领域中的公共管制为研究对象,很少专门针对证券市场中的政府管制进行阐述。之前的与证券监管相关的研究一般倾向于对某一时期具体的证券监管政策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他的则大都是以法学角度去探讨各项证券法律法规的合理性及其效用。这主要是由于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管制在证券领域被看成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替代所导致的。以下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 首次在现金分红制度中应用到代理成本理论的学者是Frank H. Easterbrook,他认为上市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现金股利支付率时,自身的资金需求就需要借助于外部筹资这一要接受资本市场的严厉审查和多方面监督的方式,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代理成本。Michael C. Jensen将其发展为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他认为过多的现金资源掌握在管理者手中是极其危险的,管理者手中的自由现金流应该得到监管层的遏制,从而防止管理者滥用现金资源,最为直接的方式便是现金分红。从这个角度来看,强制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可以使得管理人的代理成本降低,进而增加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1]。Shleifer&Vishny(1997)认为,确保投资者获取投资回报是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作为投资者获取投资回报重要方式的现金股利,与公司治理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有效的市场约束、较为健全的公司治理以及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组建成完善的公司治理系统,强有力的保护了投资者利益,当上市企业缺乏良好的投资机会时,内部人将有可能用企业利润来攫取私利,有效的公司治理系统可以迫使企业支付股利从而杜绝这种情况[2]。然而,在许多发展中的新兴市场上,公司治理并不具备高效率(Shleifer&Vishny,1997),难以有效的促使上市企业主动向投资者发放股利。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一些国家就需要诉诸于强制性股利政策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2.2 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的证券市场由于起步较晚,在国内学者开始探究讨论股利政策理论时, 比较成熟的股利政策理论在国外已经形成,且国内学者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方面的探讨也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企业利润最大化及中国市场的特殊市场制度与经济背景上,而从上研究分红治理的学者较少,关于监管政策对上市企业分红影响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何涛和陈晓(2002)通过对1997-1999年三年年报公布期间现金股利分配预案的市场反应的研究,发现现金股利的市场反应与企业市场价值并没有直接关系,进而对监管层颁布的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合理性
提出了质疑[6]。肖星和陈晓(2002)对同时有配股和分红行为的上市企业进行了研究,提出由于存在着股权分割、一股独大等现实问题,大股东很有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而主动进行现金分红,这使得半强制分红政策无法起到保护外部投资者利益的作用[7]。杨熠和沈艺峰(2004) 认为证监会实施的半强制分红规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证依据,他们是通过考察1994-2001年的962次现金股利公告发现在国内现金股利对约束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具有重要的监督治理作用,进而提出这一结论的[8]。李常青(2010)首次考察了市场对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反应,他是以2008年10月9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修改上市企业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为背景,研究显示半强制分红政策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有再融资需求或潜在的再融资需求的高成长型企业,且投资者对于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市场反应由一开始的强烈预期逐渐向失望转化[9]。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国外证券市场分红监管历程 ..... 9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1 美国证券市场分红监管历程 ........... 9
3.2 韩国证券市场分红监管历程 ......... 10
3.3 国外证券市场分红监管政策的总结与启示 ......... 1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历程 .... 1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1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历程 ......... 13
4.2 国内分红监管政策的特征分析 ..... 1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 不同监管阶段下的现金分红状况 .... 1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1 不同监管阶段下的现金分红整体情况 ......... 1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2 不同监管阶段下的现金分红行业分布 ......... 20
5.3 不同监管阶段下现金分红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2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4 现行分红监管政策下遗留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2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 对现行分红监管制度改革发展的建议
经过证监会和市场各界人士的努力,国内现金分红监管政策从无到有,从量的约束到质的关注,从一概而论到逐渐细化,国内 A 股市场的现金分红情况在十余年的不懈坚持终于有了较大的改观,无论从上市企业以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的积极性来看,还是对现金分红数额的前后情况进行对比,都可以看出现金分红政策的显著效果,由此带动了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氛围,使得国内 A 股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建立成熟稳定证券市场的重任才跨出了它的第一步,面对当前改革创新阶段证券市场中出现的新特征和新问题,国内现金分红监管制度仍需要从细化实施步骤,提高可操作性,加强贯彻力度等角度不断完善[50]。为了帮助市场完善和健全现行的现金分红监管制度,进一步提高证券市场现金分红水平。本文建议未来的现金分红监管制度考虑向以下几个方面演进发展:
6.1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制度的改进建议
上市企业往往以自由现金流不足或者未来资金需求不明确为理由来拒绝以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通过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估计自由现金流的充裕程度,而未来的资金需求则需要通过对上市企业提供的财务计划书进行分析并对后期的实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51]。再结合各行业成长性不尽相同,机构投资者发展不完善的市场特点,现金分红监管政策的发展与深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由证监会成立独立的评审机构,评审机构依据竞争度的大小,自由现金流水平,投资水平的高低,盈利能力的大小,市场拓展的机会大小等数据建立成长性的评价指标,将上市公司按行业进行划分,以高成长行业或成熟行业等标签对行业进行区分.对于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制定不同的派现标准,如高成长行业对资金的需求一般较大,可适当放宽相关政策?具体而言,可按照行业生命周期等相关理论进行评级,如处在萌芽期的行业对于资金需求量较大时,可以选择不分配或较少分配,而当行业处于成长期,行业内投资机会较多时,就应该给予低分配的权利,当行业经过一定时间的高速发展进入成熟期时,就应当适当提高分配比例,进入衰退期时则将可分配利润大比例分配甚至全分配或进行股票回购结论
经过证监会和市场各界人士的努力,国内现金分红监管政策从无到有,从量的约束到质的关注,从一概而论到逐渐细化,国内 A 股市场的现金分红情况在十余年的不懈坚持终于有了较大的改观,无论从上市企业以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的积极性来看,还是对现金分红数额的前后情况进行对比,都可以看出现金分红政策的显著效果,由此带动了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氛围,使得国内 A 股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建立成熟稳定证券市场的重任才跨出了它的第一步,面对当前改革创新阶段证券市场中出现的新特征和新问题,国内现金分红监管制度仍需要从细化实施步骤,提高可操作性,加强贯彻力度等角度不断完善[50]。为了帮助市场完善和健全现行的现金分红监管制度,进一步提高证券市场现金分红水平。本文建议未来的现金分红监管制度考虑向以下几个方面演进发展: 由证监会成立独立的评审机构,评审机构依据竞争度的大小,自由现金流水平,投资水平的高低,盈利能力的大小,市场拓展的机会大小等数据建立成长性的评价指标,将上市公司按行业进行划分,以高成长行业或成熟行业等标签对行业进行区分,对于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制定不同的派现标准,如高成长行业对资金的需求一般较大,可适当放宽相关政策?具体而言,可按照行业生命周期等相关理论进行评级,如处在萌芽期的行业对于资金需求量较大时,可以选择不分配或较少分配,而当行业处于成长期,行业内投资机会较多时,就应该给予低分配的权利,当行业经过一定时间的高速发展进入成熟期时,就应当适当提高分配比例,进入衰退期时则将可分配利润大比例分配甚至全分配或进行股票回购[3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参考文献(略)
会计系学年论文范文二: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联网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 1 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审计作为现在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从事的业务,在中国是一个久远的职业,据历史文献记载在西周时就已经有审计的职位,从审计方向的分类来看,以前的审计主要是政府审计,而社会审计(事务所审计)和内部审计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从审计发展方面来看,在计算机用于与审计行业之前,审计人员能做的,只有通过对纸质账簿的检查,在社会审计方面和政府审计方面分别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和国家机构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与合法性。而在 2002 年,在国务院的支持下,审计署开始启动“金审工程”项目一期的建设实施,在 2004 年,随着各地的金审一期项目的逐渐完成,这表明我国审计界已经向审计信息化做出的一项大胆的尝试。金审一期的建设重点在于:局域网、标准规范建设、应用系统、安全系统建设、人员培训等内容。从 2008年开始,金审二期项目启动,金审二期的建设重点是建立各地联网审计系统,2012年 7 月 30 日,金审二期工程竣工验收大会在审计署举行。这表明我国的审计信息化在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 审计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审计主体可以更大范围进行审计活动。随着审计对象的承载介质的变化,为了准确计量和全面反映机构的经营状况和经营风险,增加对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的控制,解决审计资源的配置问题,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完善中,逐渐确立了以风险评估为中心,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价和计量,来确定审计方式、重点和范围。2004 年 12 月 15 日,归属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管理的“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颁布的《国际审计准则240 号》开始生效了,该准则提出了新审计风险模型,2006 年《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和在 2013 年重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也包括了这种方法,这意味着我国审计界已经认同了这种新审计风险模型。在这一大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我们认为选择一种全新的审计风险研究思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手段,探讨审计风险的相关问题,努力让审计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是如今我们研究审计风险的又一个可以提高我们审计专业知识的课题。我们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计量和控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解决传统审计风险研究难以解决的对审计风险进行数量化描述的问题,然后针对不同的风险层次,实施对应风险控制措施,也就可以提高我们的审计工作质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概述
数据挖掘是一门是融合和各门学科的精华而建立起来的综合学科和应用技术。首它最早出现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因为数据挖掘首先起步的研究领域是在数据库方面,所以人们刚开始把数据挖掘称为数据库里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简称 KDD),就是从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发现隐含的知识或模式。随着研究对象的不断变化,研究领域的极大扩展,人们对它的称呼变成了数据挖掘(Data Miner,简称 DM) 首先对数据挖掘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应用贡献最大的是国外研究人员。1967 年,J.B Mac Queen 提出的 K-Means 算法运用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聚类分析中。1993 年R.Agrawal 最先提出关联规则的概念,并和其他人共同提出的 Apriori 经典算法是最早的关于关联规则的算法,也是目前数据挖掘领域里应用最广泛的算法之一[1]。由于首先运用提出的一些分类和关联算法挖掘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其他学者相继提出了决策树算法 ID3 和决策树算法的改进版 C4.5 算法。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其他学科的分析方法也加入到数据挖掘技术来,比如机器学习中的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模糊数学等理论。 国内同样也针对于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应用和理论研究,并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数的研究成果偏重于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某一领域。米天胜于2003 年讨论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客户关系管理中,并构建了该种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结构和工作流程[2]。肖可砾、熊辉于 2010 年探讨了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金融欺诈行为中,但只给出了概略的描述,未深入探讨实施过程[3]。吴泽曦于 2015 年将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运用于车辆监控系统的研究当中,提出来车辆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开辟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新领域第 2 章 数据挖掘与联网审计相关理论概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1 数据挖掘的概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存储技术的应用,这就导致人们对海量的数据有着亟待分析的渴望。另外不同学科理论的之间交叉研究和学科之间的界限的模糊,利用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机器学习中的不同技术分析探索数据,这种多学科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实践的思想,逐渐促使来自各学科或各领域的人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并运用同一种技术—数据挖掘。 首届“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国际学术会议在 1995 年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数据挖掘这个词语从此就迅速的传播出去了。人们则把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当做亟待开发的矿石一样,数据挖掘技术则被形象的比喻成是从数据矿中开挖知识的过程。 接着便是,国内外众多学者和机构都将自己的研究领域放在了数据挖掘理论和应用研究这方面上,继而大量的商业应用成功案例、学术论文以及著作就出现了。而且这些大量成果涉及的领域各有不同而且侧重点也极为广泛。有的在计算机数据仓库和数据库视角下研究数据挖掘过程中的数据管理理论和技术,有的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角度重点讨论各种算法改进策略,有的则是从应用角度探讨如何实施数据挖掘以及解决诸如客户关系管理、购物篮分析、信用卡评分、产品制造、Web 点击流分析等众多现实问题,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局面。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 联网审计的概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联网审计在我国研究的起步不是很早,国内的学者对其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这种解释:“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网络互连后,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相关信息系统进行测评和高效率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适时、远程检查监督的行为。”[26]这里的审计机关可以是担任外部审计主力军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是政府的审计部门,另外还可以是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如果是组织的内部审计部门呢,也就使具体到内部审计方面来说,由企业的内部审计师对企业的内部的信息系统或与之相关的内部控制流程或经营活动方案,进行大范围的检查监测,并对之进行评价和最后向企业高级管理层进行报告的过程。 联网审计是由于网络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在国外有些人将联网审计称作连续审计,或在线审计。这点我不甚赞同,因为连续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一个更加连续或持续的基础上所使用的执行审计相关活动的所有方法。它是从连续控制评估到连续风险评估—关于控制风险连续的所有工作—的所有活动的连续集合。”联网审计可以做到持续的执行审计活动,但并不是所有处在的连续审计活动中的单位都是经过互联网或其他媒介互联的。并不能做到实时审计,所以充其量连续审计有着与联网审计相似的某些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第 3 章 联网审计的风险控制 ........... 1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1 联网审计的技术模式 .......... 1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2 联网审计的风险特征 .......... 18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3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在联网审计风险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 19
第 4 章 某银行联网审计风险控制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 2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1 联网审计系统建设的目标和思路 ...... 21
4.1.1 联网审计系统建设的目标 ....... 2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1.2 联网审计系统建设的思路 ....... 21
4.2 基于 SAS Enterprise Miner 平台的联网审计风险控制系统的应用 .... 24
4.2.1 数据挖掘案例实施的步骤和情况 .......... 2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2.2 数据挖掘案例实施的结果和分析 .......... 28
4.3 本章小结 ...... 3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 5 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 3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1 结论 ...... 36
5.2 不足 ...... 3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2.1 数据挖掘层面上的不足 ........... 36
5.2.2 其他层面上的不足 ........... 3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3 展望 ...... 38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 4 章 某银行联网审计风险控制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管理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客观现实,大型商业银行应该推进联网审计系统的建设,应结合现在阶段内部审计部门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将来不久审计领域发展的趋势,按照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效益等原则,由总部银行统筹规划,统一领导,防止未来资源的浪费,提高建设和运行的效率,在进行比较充分的审计软件调研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一款较为广泛使用的审计软件为模本,结合自己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关要求,共同建设布局相对合理、容易操作且技术比较先进的联网审计信息系统。 联网审计系统建设的可行性主要包括:技术上的可行性、法律上是可行性、操作上是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我国的金审工程二期建设已经结束,而各地区也纷纷建立了联网审计系统。从政府审计角度讲,政府在联网审计这一方面给企业做出了表率。但鲜有企业建立自己的联网审计系统。这说明联网审计系统大多数还是处在政府主导的地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实现联网审计的技术有很多,所以技术上可行性不是一个问题。
.........
结论
数据挖掘技术从提出到现在的二三十年间,人们一直在寻找利用它的最佳方式。然而,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审计的风险控制方面,无论是国内或是国外都没有多少的成果可以去借鉴和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大胆的尝试构建了银行的联网审计风险控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该系统的数据挖掘模块来对银行的信用卡营销数据进行审计数据质量方面的数据挖掘。这种将数据挖掘技术与审计实践相结合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通过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卡营销数据的审计,我们发现数据挖掘在审计信息判别中扮演着重要辅助作用的角色。在当前信息技术、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信息产业等高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数据挖掘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对变化着的信息进行高效地筛选、分析和判别。本研究正式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进行下去的。这种数据挖掘技术与审计结合的尝试也必定促进我们审计理论与实务朝着更为科学、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