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会计论文电子稿(2)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电子稿篇2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发展
摘 要: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新的分支,是一种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数据的会计程序和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科学与会计学相融合而产生的新型会计理论。该文拟通过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梳理和综述,以深化对人力资源会计的了解,并尝试着去探索人力资源会计在实证研究领域的应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字:人力资源会计;发展历程;实证研究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天下,知识是经济社会的核心要素,然而对于知识的接受、掌握以及运用,并将其转变为生产力,则最终还得依靠企业中的人力,人力资源的竞争已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竞争要素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不断发展,人才的作用愈发得到体现,这为以人为载体的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就目前来看,人力资源会计在理论上才开始呈现较快发展,在实务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不过,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开始认识到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的必要性,因此,无数的研究在这一领域陆续展开,且越发深入。
一、国内外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历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国外人力资源会计发展
人力资源会计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其研究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60年至1966年为基本概念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舒尔茨对人力资源会计基本概念的产生影响最大。1960年,他在名为《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中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激发起了人们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兴趣。而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赫曼森1964年发表的《人力资产会计》一文,则被认为是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起点,他最先提出人力资源会计概念。这为人力资源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966年至1971年为学术研究阶段。学者们开发出了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模型和价值计量模型,并对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及其潜在用途进行了评价。1967年,利克特在《人力组织-它的管理和价值》一书中,认为如果不把人力资源作为资产列入到资产负责表项目,便会使得资产数据失真,从而影响企业管理者的有关决策。布诺默特还首次在文章中将人力资本的概念引入到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中。
1971年至1976年为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学者也纷纷加入到了研究领域。许多企业管理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也开始尝试将人力资源会计转移到企业中去。这一时期有两个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其一是美国会计协会在1971至973年间成立了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其二是1974年弗兰霍尔茨专著《人力资源会计》的问世。
1976年至1980年为停滞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由于简单的初步研究已经完成,剩下的是更深入的研究工作,且需要企业的实际应用研究,成本高,但效益难以测度,因此很多企业缺乏积极性,使得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进入停滞期。
1980年至今,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又恢复活力,并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中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学术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人力资源会计。1980年,我国会计学家潘序伦在上海《文汇报》上提出我国应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随后,会计学界陆续发表了多篇文章,就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进行广泛的研究;陈仁栋翻译的弗兰霍尔茨所著的《人力资源会计》(1986年),在我国首次系统的介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其后,张俊瑞的《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1987年)发表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成为中国会计学"七五科研规划"和"会计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人力资源开始转向真正的研究。这段时期先后出版了不少研究人力资源会计的专著。其中,1991年陈仁栋的《人力资源会计》一书率先出版;阎达五1993年主编的《会计准则全书》将“人力资源会计准则”纳入其中;张文贤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1999年)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理论和行业会计制度的设计进行了研究,1999年5月,中国会计学会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与方法专题研讨会”,极大的推动了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会计研究》、《会计之友》、《财会研究》等会计类学术刊物上,都发表了更多的研究论文,探索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体系、核算方法和信息披露等。到如今,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达到了顶峰。
二、人力资源会计实证研究的探索
人力资源会计学形成至今,会计界对它的探索研究大多是采用理论阐述的方式进行,而在实证研究涉及很少,还及其欠缺。在人力资源会计及实证研究方法都广泛受重视的今天,我们不妨尝试着将两者结合起来,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来探讨人力资源会计的有关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会计方面的资本市场研究先驱Ball和Brown在1968年指出,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会对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作出反应,这一研究对我国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确认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不妨尝试去探索人力资源价值对财务报表信息含量的反映。李世聪教授提出的人力资源当期价值理论,试图利用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与要素投入产出模型来解决人力资源价值与企业当期创造新价值的相关性问题。这从一定意义上又解决了人力资源的计量问题。而就人力资源会计的报告方面,当今学者也做了相关研究,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是主张采用传统的报告方式,建立一整套核算体系,形成单独的会计报表;另一种是主张采用人力资源会计“彩色报告模式”(葛家澍,2001),支持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表内表外披露。不同观点关注的主要问题在于成本效益问题。在西方会计理论界及我国近年来的会计理论研究中,较为普遍的是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这一趋势说明了实证方法在人力资源报告理论中运用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彭茜.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J].价值工程,2008,(10).
[2]刘湘.人力资源会计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9,(1).
[3]王东林.论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实证方法的应用[J].经济师,2004,(1).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电子稿(2)
上一篇:人力资源会计论文摘要
下一篇:人力资源会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