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毕业论文电子稿
伴随着大众化、休闲化和全球化旅游时代的来临,旅游日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发展势头最好的支柱产业之一。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旅游毕业论文电子稿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旅游毕业论文电子稿篇1
浅谈西藏与尼泊尔旅游合作发展分析及对策
一、引言
跨境旅游合作是指拥有共同边境线的国家或地区间,为了加强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展旅游资源共享,旅游产品共同开发,旅游市场共同开拓,旅游行业共同管理以及旅游人才共同培养所进行的国际间旅游合作。国外关于跨境旅游合作的文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出现,国内的跨境旅游合作也已开展,但大多处在初级阶段,这方面的问题研究也还在起步阶段,研究地点也多偏重于研究云南、广西、黑龙江等地区。例如,程大兴(2011)对广西与越南的跨境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李兰月(2014)对中泰两国跨境趋于旅游合作做了设想等。有关西藏的跨境旅游研究比较少见,以研究入境旅游居多,如,李娟(2015)利用国外网站上的热门词汇分析西藏旅游入境热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西藏与尼泊尔跨境旅游合作的必要性
(一)促进西藏与尼泊尔经济发展的需要
西藏处于我国西南边陲,与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相距较远。又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薄弱的生态环境,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较慢。尼泊尔是处于山区内陆的农业国,全国有80%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两地要寻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启动点”,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旅游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产业,可以有效带动其他产业快速增长,并带动就业。具有投资少,带动强,见效快的特点,特别是目前旅游业被认为是零排放产业,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保证旅游开发的合理性和全面性
西藏与尼泊尔边境线处具有一部分相近的旅游资源,单从行政区划上进行的旅游开发,相比于资源总体是片面的、局部的,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和利用,旅游资源的潜能得不到完全的发挥。跨境旅游合作便于从资源的整体方面规划旅游线路,在兼顾两国利益的同时,保证资源最优化。
(三)我国对外战略的需要
在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发展进程中,国际形势也在发生复杂的变化,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下使得区域合作进一步受到重视。中国与尼泊尔自古就有着良好的交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加强与尼泊尔的友好合作关系,扩大双方利益,实现共同繁荣。这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而且也将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做出贡献。旅游作为民间外交,通过游客在两国间的流动有助于文化、信息的传播,促进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和共同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西藏与尼泊尔旅游合作历史进程
西藏作为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段的重要参与者,自古以来就与尼泊尔有着友好的交往。两国人民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两国文化的长期交汇与融合是开展旅游合作的基础。1955年8月,中国与尼泊尔建交后一直将旅游作为关注的焦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在参观美国航空公司总局和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谈话就指出:“要开辟到拉萨的旅游航线。外国人对拉萨感兴趣。到尼泊尔的游客也可以到拉萨来。这样做,尼泊尔会高兴”。
以此为契机,中尼人民联合建造的“珠峰跨国旅游区”内容和发展就此形成。1987年,拉萨至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航线首次开通,大大缩短了来往于西藏与尼泊尔的时间。2001年11月,我国国家旅游局驻尼泊尔办事处正式成立,同时,中尼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中国公民赴尼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这为两国公民自费去对方国家旅游提供了法律保障。2002年7月,时任尼泊尔国王贾南德拉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正式签署了关于加强尼泊尔同中国西藏的社会经济合作的协议。
2003年8月,尼泊尔政府放宽旅游签证服务,推出所有在尼泊尔逗留三天以上的旅游者均可以获得免费签证的政策。同时,来自中国的游客还将获得入境免费签证待遇。2005年5月,拉萨至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客运直通车开通。同年9月,中国西藏一尼泊尔旅游联合协调委员会的西藏自治区代表和尼泊尔代表签署了第二次备忘录,其中就开放口岸问题、开通加德满都一拉萨一成都航线问题、基础接待设施改善问题、跨国旅游投诉及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协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2011年,在中国举办尼泊尔旅游年,至此西藏与尼泊尔旅游合作已经进入到快读发展的阶段。
四、边境旅游合作条件与现状
(一)良好的区位条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西藏与南亚国家拥有长达4000余公里的边境线,由于边境线上的高原、大山作用,形成数百条自然通道。据相关统计,本区通往南亚的通道有312条,而其中就有184条通往尼泊尔,并以此形成了边贸市场、口岸和边贸点。西藏与尼泊尔现已开放包括樟木、普兰、吉隆等五个边境口岸。近年来,青藏铁路通车,公路改造维修等也为两国间游客往来创造了条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具有丰富和互补的旅游资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西藏与尼泊尔分属喜马拉雅山脉两侧,自然风光迥异。西藏境内拥有是世界级的冰川、湖泊等冷峻景观资源,而尼泊尔境内则呈现草木葱笼、风景秀丽的景象。另外,两地的旅游时间高度互补。尼泊尔的旅游黄金季节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期间,与此相反,西藏黄金季节在4月至10月之间,方便游客跨境旅游,直接和间接推动两地旅游发展。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合作开发不足
尽管西藏与尼泊尔跨境旅游已经有了一些发展,但还处于初步阶段,重点表现在边境地区大部分县、镇一级基础设施落后,五个口岸中樟木是唯一通公路的口岸,其余边境道路品极差,路面颠簸,不满足车辆通行需要。另外,通信、网络等设施配套不足,为游客带来不便。另外,企业作为旅游合作主体作用没有发挥作用,不注重边境沿线的旅游资源开发,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品线路开发,未打造出有影响力的旅游资源。 五、加强边境旅游合作的主要措施
(一)抓住国家政策机遇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了“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充分发挥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的地缘优势和比较优势,将西藏建设成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面向尼泊尔乃至南亚的辐射中心。2016年4月,《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国家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提升自治区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壮大,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限制旅游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公路交通不够便捷,造成运输成本高,运输时间长的障碍。此外,还应加强对旅游配套设施,如餐馆、酒店、医院、通信设备的建设。另外,还应在旅游旺季加开两地互通航线,加强多方位交通联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旅游企业作为旅游市场的主体,在其做大做强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规范的旅游市场,规划合理的旅游路线,打造多样的旅游产品,进而促进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因此,给予旅游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借款上给予一定年限内免息的政策,可以扶持企业快速发展。并且带动旅游企业向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食宿等综合性发展。督促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实施良性的兼并,形成跨区域、跨国的旅游公司。
(四)强调当地人的参与性
当地人在生态旅游的活动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不仅包括旅游者对目的地自然环境的欣赏,还包括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领会当地人的特有文化,增强对世界上民族间文化多样性的认同感与尊重。此外,当地人对于生活环境的保护的认识增强和参加旅游产业活动,一方面可以减轻他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作为生态旅游中文化组成的一部分可以收获经济收益。
(五)建立合理的营销模式和完善的营销系统
世界上大多数成功营销的案例都是与大力发扬当地特色的文化有关。西藏与尼泊尔都拥有独特、纷繁复杂的文化,内容涉及当地居民的吃穿住行、宗教、建筑、节庆等方方面面。旅游部门应采取文化营销的模式,将这些特有的文化与旅游产品结合起来,既达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又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采用网络营销的手段。建立内容详实,及时更新的旅游宣传网站。并配合完善的旅游咨询销售体系,建立覆盖面广的店面,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产品购买等服务。另外,集中专业人才,编纂旅游手册,在飞机场、火车站凭票免费领取,为旅游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提升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毕业论文电子稿篇2
浅谈屯堡文化旅游开发
一、屯堡溯源
屯堡人是对居住在安顺、平坝、镇宁等地明代屯军后裔的专称。而以屯堡人为载体所形成的屯堡文化是对江南汉文化的延续与展。“屯堡”一词最早出现在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安顺府署纂修的《安顺府志.地理志.风俗》载:“郡民皆寄籍,唯寄籍有先后。 其可考据者,屯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当时之官如汪可、费寿、陈彬、郑琪作四正,领十二操屯军安插之类,散处屯堡各乡,家口随之至黔”。可见,安顺屯堡追溯其渊源都与明初朱元璋在贵州的军事行动密切相关。朱元璋称帝建立新王朝后,元朝的残余势力梁王把匝刺.瓦尔密仍盘踞云南,不愿归附。
为了达到经营西南边疆,重点控制云南的目的,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水昌候蓝玉、西平候沐英等为大将,统率三十万明军征讨云南并取得胜利。《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记“云南已克......至只霭翠(贵州宣慰使)辈不尽服,虽有云南,亦难守也。”为确保经营西南,明朝在西南地区大设卫所。安顺是素有“滇之喉,黔之腹”之称的军事战略要地。安顺经营得当,可“右临粤西,左控滇服”,同时还可拥兵威服各少数族。因此,明洪武十五年在贵阳置贵州都指挥使,统领十八卫二所,其中贵阳以西的六卫就有威清、平坝、普定、安庄四卫的治所在安顺境内。随着卫所的大量设置,军士们奉命控扼要地,广开屯田以自给,这批屯军及家属从此落籍贵州安顺一带。因此,明初在安顺军事屯田的军民,是现今屯堡人形成之渊源,但是构成屯堡人群体的绝不仅是调北征南军民的后裔,它还包括后来以调北填南等方式进入屯堡区域的移民。
二、屯堡文化的界定
屯堡人的入黔祖先大都原籍江南,尽管历经数百年的变迁,今天的屯堡居民基本上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代江南汉族文化内容。军事行动的展开使汉文化落地生根,形成了我们今天在安顺地区看到的屯堡人及其屯堡文化。关于屯堡文化,学者界定不一,翁家烈先生如此定义说:“屯堡文化是古代汉文化在贵州的一份厚重的历史积淀,其发生发展变化及其对贵州历史文化的作用,通过屯堡人的这种特定的载体来实现展开”。
安顺学者吕燕平老师在他的贵州省教育厅社科项目的结题报告里对屯堡文化则表述为:“安顺屯堡文化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来源于江淮的汉民族文化同安顺的自然环境相互整合形成的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地域文化”。吴羽老师在其《安顺屯堡文化的历史地理背景及地域文化特征》又称“屯堡文化就是独特地地域历史文化,保持着中原汉民族已经消失的600年前的汉族文化的诸多特点,但又明显区别于当地土著居民和后移民”。总结学界对屯堡文化的描述,屯堡文化的载体屯堡人这一群体实践的文化就是屯堡文化,他既有别于周围的少数民族文化,又和当地汉族文化有很大区别,实际上就是“一种由明代屯军后裔和清末以来江南汉族移民在贵州实践的地域文化”[2]。
三、屯堡文化的被发现与屯堡旅游的兴起
屯堡及其文化已经在安顺存在了几百年,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这个汉族群体却没有过多的引起人们的注意。不断地改朝换代和战乱使这个群体逐渐被中央政权和中原地区的人们遗忘了,戍边的后裔也不再刻意强调先辈当年的历史。尽管《安顺府志》和《平坝县志》都有“屯堡”和“屯堡人”这一称呼的记载,但对居住在堡子里的村民而言,无论是自称或他称都无所谓屯堡人,他们长期被官方和外人当作是少数民族的一支。20世纪80年代之前,屯堡地区是沉默的,既无外界的关注也没有自己的声音,换句话说,80年代以前这里没有屯堡文化,尽管它事实存在。直到这一族群被民俗学者和专家们发现,从史料中将“屯堡”这一称谓再传递给事实上的屯堡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屯堡的被发现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方圆不过百把公里的屯堡人家,屯堡风情被炒得河翻水涨,热闹纷繁。这种现象不难理解,现代化给人们带来的福利是边远地区每个族群都有目共睹的,从而使他们也有着急迫的发展冲动。然而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每个族群获得的发展资本是不平等的,这样的现状下文化资本对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们缺乏经济社会里起重大作用的资金和技术,唯一拥有的稀有资源就是自身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文化资源,当地人把它当作脱贫致富有效途径,这也是现在西部地区热衷于文化旅游业开发的原因。西南一隅的屯堡人固守600多年的民俗是他们唯一也是最大的文化财富,在这样的外部环境冲击下,屯堡人投身参与到屯堡旅游开发中来。
四、旅游开发中的屯堡文化及变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屯堡旅游是一种乡村旅游,2000年以后,在西部大开发浪潮的推动下,屯堡文化以其明文化的特点正式进入省旅游规划官员的视线,很快,安顺地区的几个屯堡村寨被包括进了省旅游规划中,政府先后拨专款为这些村寨修路,修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业像推进器一样加速着不同文化的渗透,扩大了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文化交往,也加剧了边远地区传统文化的变迁进程。深入安顺屯堡村寨,可感受到屯堡从沉默到活跃,从衰落到复兴经历了一个被发现到被包装再到被展现的过程。屯堡文化在这其中的变迁更多地表现为一个再组合、再建构或者再塑造的过程。
当地政府,开发商,农民精英在这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其核心目标就是把屯堡文化资本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虽然受着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制约,但屯堡人有着步入现代社会的要求和脱贫致富的渴望。考量贵州省情,在广大农村里生存压倒一切,把旅游作为本省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毫无疑问是正确的经济战略,而乡村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核心利益点为经济收入。因此,在文化旅游的实践中,各方的急躁心理必会使某些元素在屯堡旅游中失去本来的内核。归结起来就是文化表述简单化,节日文化日常化,仪式文化世俗化。所谓“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开发商目标锁定屯堡,大肆对屯堡文化进行商业包装,手段就是简化。事实上数百年来,屯军后裔不仅接纳了周边的汉族,也融入了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屯堡文化早已不是旅游解说词中单纯的600年前的江南文化活化石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屯堡旅游中,文化资本化的另一手段即是节日仪式日常化,世俗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龙屯堡的地戏改革。地戏原本叫“跳神”,本是一方保平安的娱神活动,有着严格和神圣的开箱封箱仪式, 主要在春节和七月半跳。 过去跳神要先开脸,就是屯堡人说的“敬菩萨”,屯堡人认为脸子(即面具)就是菩萨,妇女和孩子是不能接触的。自天龙村寨成立了天龙屯堡旅游公司后,为了迎合旅游开发,这些严肃的仪式就不再遵守先辈订下的规矩,一切以营利为目的,只要游客想看,神头随时为其开箱,不再具有神圣性,抽去了传统脸子的精神文化内核。旅游业让地戏从娱神活动变成了纯粹的娱人活动,从节庆礼仪形式变成了纯粹的商业表演。
文化和旅游整合创新,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旅游作为一个现代元素,它的介入,不可否认在一些方面的确强化了节日文化中的某些传统元素。在旅游业的开发过程中,一些随着时代变化而慢慢的被新一代屯堡人所忽视的传统元素得到了重新认识。至少,从文化的外在表征来看,屯堡服装,建筑,地戏表演等又得到了强化。从整个屯堡文化的认同方面来看,旅游的开展的确重新唤起了屯堡人对自己古老文化的热爱之情和保护意识。可冲击也同样巨大,这种冲击又会波及屯堡旅游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若没有文化元素的注入,就只有表面的华彩,没有实在的内核,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所谓初级阶段看山水,中级阶段看文物,高级阶段看文化,可见游客的旅游品位是不断提升的。离开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可能会热闹一时,昙花一现很快消失在游者的视线之外。屯堡旅游中的文化变易正在逐渐使屯堡文化失去精髓与魅力,文化旅游中纯粹的市场导向会因忽视文化的特质而最终失去文化资源,但纯粹的文化导向又会因忽视当地人的发展愿望而遭到抵制。因此,如何在屯堡文化旅游开发中传承屯堡文化是各方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结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旅游业将一个民族的文化包装后连同其他资源一同出售所导致的传统文化变迁事实上是对传统文化的极大破坏。“衰”与“变”不只是安顺屯堡所遭遇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任何地区,如果没有文化,当地人就无法生存,所以旅游施加给人类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衰是必须面对的事实,变则是新挑站,不能因旅游业的负面影响而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裹足不前,还应充分考虑当地人的物质生活需求,所以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采取合理方式,为减少旅游“文化污染”,民族文化资源应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所谓特色是旅游之魂,文化是特色之根,只有保持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才能使旅游具有生命力,长盛不衰。屯堡文化旅游开发要避免牵强附会,低格调和不按民俗办事等倾向,这样屯堡文化才不会丧失其原初形态及意蕴,屯堡旅游也才能体现其价值并在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