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管理理论在水务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
谢东辉1由 分享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中就提出“对管理学——人们认识、指导、实施和改进管理的知识体系来说,工商管理仍旧是一种样板,论述管理的任何书籍……都必须以工商管理为中心”,理由有三点:一是工商企业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构;二是只有经济领域才能用数字对资源分配和决策成果加以度量;三是工商企业是20世纪成功的历史。
德鲁克指出把“关心他人”和“关心工作”整合到一起,构筑了西方管理学中完整的“对人管理”思想。首先表现在“人是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富潜力的资源,是自然赋予的所有资源中最丰富、最有才能、最有潜力的资源。在企业可以得到的资源中人是“唯一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源”。其次表现在必须对人进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潜力,利润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利润不应成为企业决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据,它只是对企业是否起作用的一种测验。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才能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再次表现在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关键是把“使工作适应于人”,使职工有成就,这样激发职工工作中的责任心,当然参与某一特定工作的职工首先应具备某种特定工作的基本行为能力,其次人们是否愿意参与此项工作。
西方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的思想是“以人治人”,其所指的管理,就是在特定的人群中,使用影响手段,促使人们形成有序的人类共同体,且在此共同体中,规范协调地工作,以实现预定的目标。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管理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我国目前主要是以农业社会管理模式,要在不但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向未来知识社会管理模式发展,而且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利用知识进一步发掘知识和把现有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变为生产力,而进一步发掘和应用知识的管理体系。
西方管理理论在水务管理工作的运用,其实就是把“水”当作商品,根据市场需求通过经济杠杆原理来平衡高效用水,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合理的有效配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涉及江河上下游、左右两岸的利益群体,这些利益群体现可包括国与国之间、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的关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求管理内涵并不排斥人们为了追求高标准生活质量对水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这种需求应在环境与发展的总框架下进行,需求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限制,没有限制就不可能持续,但此限制是有效配置。
目前我国水务管理工作中,主要是水资源的管理,是人对从事水资源经营——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人施加影响。水资源是指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是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够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中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缺水、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平衡,水资源污染,以及相应的生态环境等问题非常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首先表现在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2200m3,低于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其次是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长江及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6.5%,但水资源却占全国的80.9%;西北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3.5%,但水资源却占全国的4.6%。最后是中国水资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据水利部门的检测,中国现有河流近二分之一的河段受到污染,十分之一的河长污染严重,仅有的有限水资源都失去了使用价值。
为此,中国水务管理工作是相当艰巨的,任重而道远,特别表现在城市供水,中国的南水北调,深圳的东水西调就是殷实的例子。所以我们要加强水务管理创新步伐,援引西方的管理经验,以人治人,以人管水,水法自然,人定胜水。加速实现从国家治理向工商管理的转变,走出中国古代专制式人治管理的残余影响,解脱专制式人治管理的思想钳制,建立依法治水,依法用水的局面,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经营运作机制。根据目前我国水务管理的格局分为中国农村水资源管理和中国城市水资源管理,中国农村水资源配套改革道路较长,涉及面广,加上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可考虑暂缓进行,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创造条件,等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再进行深度改革创新。中国城市水资源管理及运用的改革步伐可加快,各城市发展虽有一定程度的不均衡,但是人的素质、收入及思想意识相对较高,水资源利用的人群集中,以人治人,以人治水的管理创新的条件比较成熟,充分发掘人的潜在能力,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是水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实现以行政依法管水,市场依法用水,改革水务管理机构中的治理结构不健全、布局分散,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结构矛盾突出,形成有效的科技创新机制和创新体系,以上种种问题解决都需要我国加大改革的政策效力和工作力度,建立与发展市场相适应经营运作机制,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要保证水资源的持续、合理和健康地使用,但应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和整体、协调、优化与循环思路,应用系统方法和高新技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公平和高效发展。水资源的公共物品和外部特性等特点,仅依靠单纯的市场机制,单纯的政府机制,或者是单纯的产权机制等都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有效的利用,只有政府宏观调控下产权明晰的水资源市场配置,才能充分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这也体现了西方管理理论在我国水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运用。
参考文献:
[1]何似龙 施祖留: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河海大学出版社
[2]张德震 陈西庆:我国水价的变化过程及其区域特征的研究[J].地理科学
[3]张志军 李全卫:关于水价改革的有关思考[J].河北水利
德鲁克指出把“关心他人”和“关心工作”整合到一起,构筑了西方管理学中完整的“对人管理”思想。首先表现在“人是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富潜力的资源,是自然赋予的所有资源中最丰富、最有才能、最有潜力的资源。在企业可以得到的资源中人是“唯一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源”。其次表现在必须对人进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潜力,利润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利润不应成为企业决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据,它只是对企业是否起作用的一种测验。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才能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再次表现在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关键是把“使工作适应于人”,使职工有成就,这样激发职工工作中的责任心,当然参与某一特定工作的职工首先应具备某种特定工作的基本行为能力,其次人们是否愿意参与此项工作。
西方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的思想是“以人治人”,其所指的管理,就是在特定的人群中,使用影响手段,促使人们形成有序的人类共同体,且在此共同体中,规范协调地工作,以实现预定的目标。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管理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我国目前主要是以农业社会管理模式,要在不但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向未来知识社会管理模式发展,而且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利用知识进一步发掘知识和把现有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变为生产力,而进一步发掘和应用知识的管理体系。
西方管理理论在水务管理工作的运用,其实就是把“水”当作商品,根据市场需求通过经济杠杆原理来平衡高效用水,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合理的有效配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涉及江河上下游、左右两岸的利益群体,这些利益群体现可包括国与国之间、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的关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求管理内涵并不排斥人们为了追求高标准生活质量对水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这种需求应在环境与发展的总框架下进行,需求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限制,没有限制就不可能持续,但此限制是有效配置。
目前我国水务管理工作中,主要是水资源的管理,是人对从事水资源经营——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人施加影响。水资源是指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是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够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中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缺水、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平衡,水资源污染,以及相应的生态环境等问题非常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首先表现在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2200m3,低于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其次是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长江及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6.5%,但水资源却占全国的80.9%;西北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3.5%,但水资源却占全国的4.6%。最后是中国水资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据水利部门的检测,中国现有河流近二分之一的河段受到污染,十分之一的河长污染严重,仅有的有限水资源都失去了使用价值。
为此,中国水务管理工作是相当艰巨的,任重而道远,特别表现在城市供水,中国的南水北调,深圳的东水西调就是殷实的例子。所以我们要加强水务管理创新步伐,援引西方的管理经验,以人治人,以人管水,水法自然,人定胜水。加速实现从国家治理向工商管理的转变,走出中国古代专制式人治管理的残余影响,解脱专制式人治管理的思想钳制,建立依法治水,依法用水的局面,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经营运作机制。根据目前我国水务管理的格局分为中国农村水资源管理和中国城市水资源管理,中国农村水资源配套改革道路较长,涉及面广,加上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可考虑暂缓进行,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创造条件,等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再进行深度改革创新。中国城市水资源管理及运用的改革步伐可加快,各城市发展虽有一定程度的不均衡,但是人的素质、收入及思想意识相对较高,水资源利用的人群集中,以人治人,以人治水的管理创新的条件比较成熟,充分发掘人的潜在能力,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是水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实现以行政依法管水,市场依法用水,改革水务管理机构中的治理结构不健全、布局分散,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结构矛盾突出,形成有效的科技创新机制和创新体系,以上种种问题解决都需要我国加大改革的政策效力和工作力度,建立与发展市场相适应经营运作机制,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要保证水资源的持续、合理和健康地使用,但应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和整体、协调、优化与循环思路,应用系统方法和高新技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公平和高效发展。水资源的公共物品和外部特性等特点,仅依靠单纯的市场机制,单纯的政府机制,或者是单纯的产权机制等都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有效的利用,只有政府宏观调控下产权明晰的水资源市场配置,才能充分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这也体现了西方管理理论在我国水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运用。
参考文献:
[1]何似龙 施祖留: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河海大学出版社
[2]张德震 陈西庆:我国水价的变化过程及其区域特征的研究[J].地理科学
[3]张志军 李全卫:关于水价改革的有关思考[J].河北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