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
的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探讨中国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讨中国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篇一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若干思考》
【内容摘要】1992年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之行,邓小平发表了举世瞩目的“南方谈话”,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点亮了前进的明灯。同时,这次谈话也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日趋成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我国改革开放进行初步的思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南方谈话 改革开放 思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改革开放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部分,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针地位日趋明显。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改革开放的一方面,把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改革的另一方面,政治体制改革则更倾向于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民主监督制,维护安定团结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思考一:改革的过程及所取得成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改革开放经历三十多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至1989年作为改革的第一阶段,即把我国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这一阶段的改革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但在我国改革历程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由于迄今为止的任何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和理论可以借鉴,因此“摸着石头过河”这一理论的提出正是反映出当时改革的大背景。“摸着石头过河”是在推动市场化的改革中,遵循由易入难、渐进式的改革模式。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到今天是改革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使我国市场经济得到有力推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半封闭社会逐步发展为全方位开放的社会;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发展为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结构模式。在对外开放的政策下,我国经济长期处于稳定和高速的发展轨道,农村贫困人口大量减少,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在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广大人民通过艰苦奋斗,使我国经济从濒于崩溃发展到总量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三,其持续快速发展速度堪称奇迹。同时,在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同样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人民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更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思考二: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改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改革的任务却远远没有完成,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在改革的实际推进上,一些制度和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我们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在不断激化。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滞后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的改革和政治的改革应是一体化的,只追求经济改革,不进行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将无法进一步推进。政治改革应紧跟经济改革的步伐协调进行。第二,民生问题突出。如合理地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一些关乎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应不断的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看病难,看不起病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了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应该建设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诸如此类民生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不利于社会稳定,阻碍改革开放步伐。第三,区域收入差距过大。西部向东部输出廉价的矿产、农牧产品,而西部又不得不以市场价从东部买入日常生活用品和一些加工产品。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会导致收入偏低的地区和人群对现行政策的“公平”性认同感降低,长此以往势必会诱发不同程度的社会问题。第四,腐败现象严重。腐败是对国家、对人民经济利益的损害,是对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的诋毁。另外,他们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牟福利,置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顾等腐败现象容易使广大人民产生不公平感。第五,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经济的发展往往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得到破坏。长此下去,势必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对我国的改革事业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改革成果的稳固。这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对之前的改革进行反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形成了鲜明的特点。首先,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党是推进改革的动力源泉。其次,渐进式改革。邓小平同志讲:“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话,我们的风险就比较少,而且通过试验成功了,在全国推广,如果不成功,我们就停止下来。”我国改革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其中遇到了很多艰难险阻。因此在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突破艰难阻碍,加快发展步伐,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三十多年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之路无比正确,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密切相关的,政府应该推进改革的全面化、系统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思考三:改革的重要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奠定了体制基础,是我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更是我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和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必然的。然而如何继续改革便成为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认为,继续改革需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调整利益格局。随着改革事业进入纵深阶段,改革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改革遇到既得利益的阻力就越来越大。一些强势的改革既得利益者处于有利的位置,不愿意进一步改革。而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又得不到有效的表达。第二,改革策略的调整。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摸着石头过河”作为改革开放之初的一种科学态度和方法,它是我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因此,要勇于突破实践中特别是理论上的各种障碍,反对照搬照抄,将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但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阶段,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对改革的策略进行调整。如今的改革事业必须用“顶层设计”的策略,推动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第三,把以人为本融入到改善民生之中,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即以人为本,深化改革开放的根本要求,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思考四:改革的动力与阻力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改革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内容,而政治体制改革则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它既是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改革的难点。政府作为改革的主体,本身也是改革的对象,继续深化改革的难度大,因此改革方案的制定和推行显得尤为重要。当改革方案有利于既得利益者群体或个人时,他们便拥护、支持甚至费尽心思的推动、深化改革;当改革方案不利于既得利益者群体或个人时,他们就会加以阻止,使得改革不仅没有前进,反而倒退。所以说改革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于政府本身,作为既得利益者,从自己身上割肉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政府改革可能需要官员要放弃一些自己的利益,而真正的为民服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面对改革的重任,我们的动力又来自于哪里呢?三十多年前,我党之所以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一方面是因为““””十年内乱,““””结束时,整个政治局面一片混乱,经济缓慢发展甚至是停滞、倒退,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到严重的损失。另一方面,蓬勃兴起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范围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水平落后国外先进水平明显。面对国内外的压力,改革自身的经济、政治体制势在必行,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从而解决和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改善人民生活。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面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不退缩。差异和问题是导致改革的根本。这也恰恰是在告诉我们哪些方面需要改。改革的过程正是解决问题,缩小差距,不断完善新体制的过程。在改革的进程中,应本着一切反对声音和不同的声音的出现都不能影响改革的进程。由于来自既得利益的群体或个人的阻力,改革的“渐进”逐渐变为“不进”,“积极稳妥”往往也变成了只“稳妥”不“积极”。面对改革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都应该本着不退缩、不后退的勇气,在挫折和问题中探求改革发展的机遇,建立起改革的勇气,调动起改革的动力,全力推动改革前进。
其次,用“不稳定”作为阻碍改革的借口。改革初期,阶级斗争严重影响了改革的进程,这是由于我们对于阶级斗争的估计过于严重。最近十几年,由于对不稳定状况估计过分严重,从而导致很多需要改革的问题裹足不前。如果以稳定的理由来无限期推迟改革,这种状况会反过来导致不稳定的因素积累得更多,从而给对社会稳定造成最大的威胁,也可能最终导致社会更加的不稳定,所以“不稳定”不能成为阻挠改革的借口。
邓小平在二十多年前就曾告诫:“不要怕冒一点风险,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事实上,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已经形成了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这一能力是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濒临崩溃,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转变,也是我党着眼于未来,敢于抓住主要矛盾、勇于直面风险的一大飞跃。面对当代全新的发展机遇,继续深化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迎着小平同志“南方谈话”这盏明灯,进一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A].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A].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A].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
[4]朱华友.中国改革为何成功[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5]俞可平.中国政治发展30年(1978-2008)[M].重庆出版社,2009.
[6]郭小聪.经济改革中的政治问题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