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毛概论文 >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毛概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的伟大战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毛概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毛概论文篇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长期艰辛探索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总任务;领导核心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党的报告对这些问题做出言简意赅的阐述,这对于统一人们的认识、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艰辛探索实践的根本成就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历史时期,每一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9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90多年成就积累而成,是90多年各方面成就的集大成。它既是党所取得的全部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在内的其他一切成就的升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发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3的时代强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0多年来,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三位一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是社会主义,它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以人民当家做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这些方面都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本质特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何处呢?党的报告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的: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征。由此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上,特就特在其理论体系上,特就特在其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毛泽东曾经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都经历了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功,也经历过很多艰辛。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中国共产党团结的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包括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各方面的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的有机统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终极意义来讲,它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一种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来,中华民族一切仁人志士的共同信念和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90多年的艰苦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成功之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和发展潮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时代要求。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就要回答“中国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在60多年的建设实践中科学解答了这一问题。中国现代化首先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任何照搬“西化”或者其他“模式”都无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在21世纪中叶,也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之际,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1357中国共产党从它成立的那天起,就担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最显著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新时期,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的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在当代中国,“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4]262

  在新形势下,党经受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面对不断变化着的党情、国情、世情,承担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中国共产党要确保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持领导核心,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依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5]6。为此,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毛概论文篇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改革;历史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历经了十年动乱的严重挫折之后艰难启动的,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是改革的重要前提;改革三十年,中国最大的成就是摆脱了苏联模式的负面影响,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深入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只有坚持的历史取向,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深入、持续地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这段伟大历程,党的十七大报告给予了高度概括,即:“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理论体系”。中国的改革开放只有坚持的历史取向,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深入地发展。

  一、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正确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前是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和斯大林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毛泽东曾对斯大林模式所体现的传统社会主义原则进行过总结,包括:实现工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消灭剥削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度,消灭阶级;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积极准备条件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奋斗等等。这些原则本身无可厚非,也确实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但问题出在教条式地照上述原则去做,没有真正从中国国情出发。1957年之后,‘左’倾逐步发展,以致发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其结果是,虽然公有制经济部门占到90%以上,工矿企业一律按八级工资制拿工资,农村则根据出工情况拿工分,收入差距不大,但却是普遍地贫困;政治体系方面,党的一元化领导使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而党委的权力又集中于第一书记,公民权利得不到有力地保障。严重的挫折,沉痛的代价,从反面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以史为鉴,邓小平认为:“如果说我们建国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1〕(P53),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2〕(P103)他讲:“什么是共产主义?就是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没有极大丰富的物资条件是不可能的。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为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它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最终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3〕(P116)他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在这些论述的基础上,他总结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唯一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邓小平所开创的改革与毛泽东时期的改革,思路是不同的。毛泽东坚持用生产关系的标准,通过改革使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达到一大二公三纯,认为只要公有化程度高,生产关系就能自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后来的实践中,毛泽东注重单纯的生产关系变革,以致于又回到阶级斗争的立场,通过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来确保所谓社会主义的纯洁性。邓小平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改革的标准,即以生产力为标准,指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这就使改革回归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轨道,更具原则性、科学性和实践性,这也是历史的选择。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创新、求实的改革,冲破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实现社会主义由斯大林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

  二、改革的重要经验——不照搬别国模式,走自己的路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其特点是,经济方面是国家所有制占绝对的优势,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管理方法;政治方面是高度集中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弱化的监督机制。二战后,斯大林把这种模式理想化、固定化,而且当作样本强行推广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整体移植到中国,并不断地强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探索中的一个历史包袱。它留给中国现实社会主义者最大的难题是,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严重对立,使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人为割裂。中国的改革开放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便是寻求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开放30年我们正是这样走过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是一个改革渐进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我们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时,才真正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我们把市场因素引入计划经济,实际上已经冲破了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传统观念。中共十三大把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都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形式和手段,并且市场和计划的作用一样,是覆盖全社会的。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论述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指出市场经济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可以和社会主义联姻,因为市场的作用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作用,市场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以此为基础,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过程正是由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推进和发展的。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已经完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不能不说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通过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是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因其复杂性和敏感性,我们采取了更为谨慎又不失时机的改革。邓小平指出:“改革,应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政治体制改革应作为改革的一个标志”;〔4〕(P133)“政治改革总的目标无非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5〕(P144)“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领导,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第二个内容是权力要下放,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同时地方各级也都有一个下放权力问题。第三个内容是精简机构,这和权力下放有关。还有一个内容是提高效率。”〔6〕(P14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扩大人民民主,加强法制建设,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和依法治国的方略,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并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与此同时,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十七大报告重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要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之下,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要支持职工参与管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苏联模式所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也有别于马克思的原创社会主义构想,更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它是一种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又富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发展模式。

  三、改革开放的着力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特色的结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改革开放要坚持走道路。十七大报告指出:“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论。邓小平讲:“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现在还是四分五裂,不但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坦率地说,中国不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中国革命也搞不成功。这种信仰是一种动力”。〔7〕(P52)改革开放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障,邓小平多次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不变的;改革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这一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原则。正是基于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正义,追求社会和谐,并致力于逐步把公平、正义原则贯彻的社会主义结构和社会主义各个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确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改善民生被确定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公平被确定为社会建设的目标,都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最好体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我们注意挖掘中国历史资源,赋予其现代意义以期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改革开放作为惠及全体人民的重大举措,必须十分注意本民族的文化,通过启动中国历史文化资源,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民族特色。十七大报告要求:“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改革不是否定历史,而是以史为鉴,积极地、批判的继承历史,发展历史,进而创新历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的改革开放所追求的社会主义是一种利用资本主义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逐步取得对资本主义的相对优势,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毛泽东早就提出:“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中国的和外国的,两边都要学好”,但是,要以中国的东西为主〔8〕(P82)。邓小平也主张:“我们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的技术,利用外资,这只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补充,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9〕(P151)这正是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的学习原则。

  “中国的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是不容否定的,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只要坚持的历史取向,全党、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求实创新,相信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定会取得更大、更骄人的成就。

  [参考文献]

  〔1〕〔2〕〔3〕〔4〕〔5〕〔6〕〔7〕〔9〕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毛概论文篇三:《试谈高校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一、高校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的必要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有利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国家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高校的共同理想认同教育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基础。总之,要通过加强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认同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断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努力奋斗。

  (二)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年龄方面来看,大学生已经基本上成年了,融入社会活动的好奇心逐步增加。从文化知识方面来看,他们理解和掌握了一些文化知识,也具备了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但是,他们人生阅历比较简单,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思维方式上容易陷入困境走入极端,这就易使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意识形成过程中面临价值选择时出现偏差。高校应通过共同理想认同的教育,使大学生对共同理想认同有进一步理解,使大学生可以自觉地把自身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和社会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做到杜绝现实中和网络上关于危害民族团结的行为,正确处理好国家、民族与个人三者的关系。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共同理想的教育,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对共同理想的认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与共同理想相契合的道德伦理体系的认同,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高校大学生共同理想现状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借鉴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可以概括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的繁荣、民主、和谐和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前大学生基本上都是80后与90后,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探索与创新精神,他们是改革开放的最直接受益者,他们切身感受着我们祖国健康快速发展带来的好形势,他们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大目标、对构建和谐社会充满了信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多数的大学生是肯定其所取得的成就,对小康社会的目标、社会主义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理想对国家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人之成人和良性建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诸多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为人们的未来提供了清晰的明确的指引和引导,共同理想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它也为人民群众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前进提供了前进的方向”[1]。这些都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特别是经过汶川大地震、天津滨海新区爆炸等事件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处理此类事件的积极态度,使大学生对共同理想的认同度有了明显提高,使他们在一些重大事件上有一个更加清楚理性的认识,在共同理想相关态度上有更成熟的表现。大学生逐步的意识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离不开共同理想认同的思想指引,是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三)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态度如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能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自身的前进动力、奋斗目标,直接影响到高校大学生对共同理想的认同度。如果大学生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底气、信心不足或者根本不相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够取得胜利,如果这样,那么大学生会为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吗?答案显而易见。可以这么说,只有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他们才会为共同理想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奋斗。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是充满信心的,只有少数大学生对此存在消极悲观心理。可以得出,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是缺乏信心的。

  三、高校大学生共同理想的实现途径

  (一)营造有利于共同理想教育的网络环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推动共同理想信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工具建设舆论引导平台,以促进大学生对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共同理想的认同。首先,要提升网络管理,使网络舆论阵地的建设不断的推进。其次,要积极地引导以共同理想为内容的网络文化的传播。把共同理想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资源,除了在学校官网创建相关平台,还要在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站、论坛(比如高校的百度论坛)、微博、公众号等创建相关的教育平台,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增进大学生对共同理想的认同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加强共同理想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要提升大学生对共同理想的学习水平,首先,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武器,西藏大学生应坚信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努力用它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实践者。其次,大学生应坚定共产主义终将实现的信念。再次,大学生应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在共同理想信念中应该包涵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心,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与此同时,大学生要认真努力学习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同时要关注党的重要文献报告、国家时事、国际时事等,紧跟时代步伐,积极主动参加学校开设的学术报告、人文讲座等,争取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三)发挥学生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生党员和干部在普通学生心目中一般有较好的形象和较高的威信,并有一定的影响力。学生党员,尤其是学生会、班委会、团委、团支部和社团等学生组织中的主要力量,他们一般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优秀的学习成绩、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的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党员和干部如果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会形成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会在教室、宿舍、食堂等处传播,对身边的学生有一定正面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首先,高校要多开展党课、民主讨论会、党团组织活动和各种各样的学习,对学生党员以及有强烈入党意愿的同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的教育,使他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共产主义。其次,各个高校要加强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的建设。再次,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积极引导普通同学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传播党的先进思想和理想信念。


猜你喜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2.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心得体会

3.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心得总结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5.浅谈社会道德论文3000字

230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