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毛概论文>

有关毛概的论文范文3000字(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有关毛概的论文范文3000字篇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试论邓小平理论――共同富裕》

  摘要: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从全局的高度规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是我们认识现阶段贫富差距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理论依据。为此,本文详细研究了全面和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体系。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邓小平;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思想;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社会的和谐有赖于社会结构的协调,而社会结构的协调有赖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协调,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协调又有赖于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富裕。在当代中国,确实需要解决如何共同富裕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从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人手。实际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1]由于共同富裕是与社会的和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社会走向和谐是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展开的必然结果,也是这一本质特征的客观要求,更是这一本质特征题中应有之义。

  1.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体系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在特定历史时期,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实而提出的指导收入分配的基本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邓小平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2]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当有人担心我们的改革会导致资本主义这一问题时他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总之,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全国各民族、各地区、各企业的共同富裕,其主体涵盖全体社会成员。具体而言,共同富裕不仅是工人富裕、农民富裕和其他社会各阶层富裕的统一,而且也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共同富裕,更是国强和民富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有差别的富裕,不是全体社会成员同时、同步、同等富裕,是有先有后、有时间差别的共同富裕,也是有快有慢、有程度差别的共同富裕。要求全国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达到同等程度的富裕,不允许有先有后,有快有慢,这是对共同富裕的曲解。坚持共同富裕必须反对平均主义。

  共同富裕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作为人类追求富裕生活的最新阶段,它所指的不仅是全体社会成员物质生活上的富裕,更重要的表现为全体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富裕。

  2.. 现阶段的贫富差距应放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整个实现过程中去加以认识,是一种富裕程度的区别,是先富与后富的区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种贫富差距与中国人民的致富实践活动是同向的而不是逆向的。80年代中后期以来出现的社会收入和贫富差别的拉大加剧并不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降低一部分人的收入为代价的,它并不导致贫的越贫,富的越富。只不过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一部分人富裕程度更高一些,更快一些,这种差距是相对差距而不是绝对差距。要把这种差距放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整个实现过程中去加以认识。[3]历史使我们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而改革是从打破平均主义开始的,发展的高效率来自于有限资源的不平衡配置,如果没有一部分地区的更快发展,没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从而调动地方和个人的积极性,产生有效的竞争,就不可能有全国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证明:适度、有序的贫富差距是党的富民政策和迈向共同富裕的最具实际意义的一步,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大多数人共同富裕,是一个从个别到普遍、由点到面的渐进的积累、延伸、辐射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前者,就绝不会有后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手段及方法的超越性和实现目标的开放性

  毛泽东希望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依靠人民群众的热情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他历来都非常注重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其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更期望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甚至认为生产关系越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速度也越快,“社会主义制度加上群众运动将是万能的武器。”结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全国人民共同拥有、共同富裕的生活,反而导致全国人民的共同贫穷和生产力的滞后。正如邓小平所说:“不是说他不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邓小平吸取了毛泽东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在提出共同富裕的同时,就把它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4]我们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任务。为尽快使全国人民摆脱贫困,使生产力迅速提高,邓小平反复强调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把科学技术放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才能使我国经济腾飞,才能使人民生活迅速得到改善。

  4.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互为目的,而且是互为手段和条件的关系。具体地说,没有社会的共同富裕,不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过来,没有社会的和谐,也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首先,共同富裕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必须而且必然是建立在共同富裕基础上的。换句话说,社会和谐应该是共同富裕基础上的和谐。这里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富裕不一定能达到和谐,但贫穷肯定会不能造就和谐,至多只能形成“贫穷”的和谐――一种建立于沙丘之上的不稳固的虚假和谐;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内容无疑是全面的,但最根本的是物质利益关系的和谐,没有社会的共同富裕,同样不能形成社会的和谐。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一切建立在利益分裂、两极分化基础上的社会是不可能有和谐的,不和谐恰恰是其社会的常态。因为存在利益分裂、对立和冲突的社会,缺失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谐的利益基础。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富裕,就深刻地揭示了和谐与共同富裕的内在关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不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才是根本的目标。所以邓小平这些重要的思想本身就蕴涵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其次,没有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也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社会的和谐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没有根本一致的价值观念,没有协调一致的利益关系,没有稳定协调的社会环境,任何事业都不可能取得长足的发展。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所面临的条件,决定了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经济基础薄弱,地区条件不平衡的国家,只能走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下,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导致的社会矛盾的加剧;人口增长和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的加剧等,都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制约因素。因此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缩小各方面的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

  不难看出,所谓发展,实际上包含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的发展。经济是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目的;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这是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也是经济发展的目的。这种互为目的和条件的关系表明,二者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5]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两者必须相互协调,缺一不可。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历史时期,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不仅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已经找到了这样的发展道路,那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发展道路。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把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机地统一了起来,这一点,可以说,正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之所在。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怀超.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科学社会主义, 2005,2:12-2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刘鸿翔.构建和谐社会坚持科学的共同富裕思想[J].求索, 2005,1:65-6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王学东.从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看当前社会收入差距[J].党政干部论坛, 2005,5:27-29.

  [4]黄利秀.论江泽民共同富裕思想[J].前沿, 2005,5:175-178.

  [5]魏雅华.构建"和谐社会" 走向共同富裕[J].企业研究, 2005,3:36-38.

有关毛概的论文范文3000字相关文章:

1.毛概有关探讨的论文范文3000字

2.毛概论文3000字范文

3.毛概的相关论文范文3000字

4.毛概相关论文范文3000字

5.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6.毛概有关中国梦的论文3000字

24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