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毛概论文 >

大学生毛概论文一万字范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毛概》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取决于其教学目标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是大学生重要的一门选修课。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毛概论文一万字,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毛概论文一万字篇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摘要]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文从这一体系的形成、构建和历史地位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全面的阐释和解读。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报告中提出的这两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需要学术理论界深入探讨。本文仅就后一个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我们党是一个重视科学理论,并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以其指导实践,最重要的是全面系统地把握它的科学理论体系。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只是(α)历史地,(β)只是同其它原理联系起来,(γ)只是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1]这就是说,对马克思主义必须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来把握,它要求对每一个原理,一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背景,它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这种条件下才适用的;二是不能割裂各原理之间的联系,因为正是不同原理之间的相互联系才构成理论的科学体系;三是不能忽视具体的历史经验,因为诸多原理都是在总结具体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升华而形成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有它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个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的出现,往往是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对这种变化作出科学的回答分不开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深刻地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他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它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论断说明了如下三点:第一,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代主题已从战争与革命转化为和平与发展,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这种环境对我们一心一意搞建设是有利的。从时间上来说,这种转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第二,国内情况也发生重大变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已从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践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理论内容和形态也必然发生重大变化。第三,总结了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特别是20世纪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反面经验,其中包括我国的““””和苏东剧变。我们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党,通过总结经验,坚持正确的,纠正错误的,使之成为党的宝贵财富。总起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世界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化为和平与发展,国内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不断地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个大体系、大范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今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以后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科学界定,是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权威论述相一致的,是有它的依据的。首先,从实践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相一致的,并且以后者为基础。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六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其次,从理论上来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十三大报告和十五大报告讲的是同一个问题,即两次革命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但侧重点不同。十三大报告,讲的两次革命、两次历史性飞跃,指的是实践上开辟了两条道路,即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五大报告说的两次革命、两次历史性飞跃,指的是形成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是,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产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早已结束,毛泽东思想属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9年前就已开始,至今仍在继续,还远没有结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界定,虽然不包括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但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更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继承我们党以往的理论成果和新的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思想家,才华横溢的学者和诗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一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度、按劳分配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等。二是提出“以苏为戒”,独立地探索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三是重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出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毛泽东在探索初期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问题》两篇光辉著作,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这样崭新的重大理论问题,也还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没有继续下去,形成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尽管后来由于指导思想越来越“左”,对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判断有误,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断地发动运动,特别是持续十年之久的““””,走偏了方向,干扰和冲击了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遭致严重挫折,但这些并不能抹杀那一段的成就。总起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也为而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存在是否形成一个理论体系的问题。因为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成为科学体系,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理论是系统的还是没有形成系统;另一条是它对所研究的领域是回答了一系列基本问题还是没有作出这种回答。属于前者,就构成了理论的科学体系。按照这种标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把三者整合在一起,在这个基础上来构建。在整合中,应以奠基之作为基础,从最新理论成果的高度,将三者贯通起来,形成科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当前全党特别是思想理论界的一件大事。从事理论工作的学者在这个问题上都应有所作为。但是,在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问题上,学术理论界有不同见解。有的主张按基本观点构建,有的主张按基本理论构建,有的主张按基本范畴构建,有的主张按理论板块构建,有的主张按理论的不同层次构建。我个人倾向于后者,因为它能够更加客观更加准确地反映这个理论体系的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包括如下四个不同层次的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一个层次:主题和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要求我们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它说明我们已不再一般谈论建设社会主义,而是探索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基本线索贯穿其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线,并以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不断探索中提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以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志,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提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并在继承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发展观,深刻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以上三个重大问题是在实践中依次指出的。总起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线,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延伸和展开,体现为社会主义、党和发展三大问题的辩证统一。也可以把它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理论问题,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和贯穿这条主线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第二个层次: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及工作作风和治党治国方略,在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长期的深远的影响。毛泽东所创立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一切问题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活水与源头的关系,没有源头就不会有活水。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它是支撑理论基础的哲理部分,是更高更深层次的内容,能够帮助人们在观察问题时具有一种穿透力。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一生读了很多中外哲学著作,思考了很多哲学问题,并用哲学观点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在延安时期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这样著名的哲学著作和许多充满哲理思想的政治和军事著作。他精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它的精髓用“实事求是”四个字加以概括,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最早是东汉大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提出的,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要真诚地依据事实去探求古书真意。毛泽东将其古为今用,赋予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3]邓小平坚持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4]邓小平依据他的政治智慧和丰富经验,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上“解放思想”四个字,作为新时期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完整表述。所以要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因为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可是人们的认识往往落后于实践,处于僵化和半僵化状态,跟不上变化了的客观形势,而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摆脱这种状态,实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一致,达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为全面纠正“左”的错误,正确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胡锦涛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辟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

  第三个层次:核心内容和核心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核心内容,这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和制定党的总路线,毛泽东是首创。党的基本路线(即总路线)是党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全局性的根本指导方针,它是关系全局、指导全局、决定全局的。党的基本路线正确,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前进、胜利;党的基本路线错了,我们的事业就将遭致挫折和失败。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制定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党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伟大创造。这个创造是和毛泽东关于抓主要矛盾的哲学思想分不开的。虽然最早提出主要矛盾这个哲学概念的不是毛泽东,而是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哲学教科书中首次提出的。但是,从哲学思想上真正重视主要矛盾,运用主要矛盾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历史发展阶段,并确定每个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无产阶级战略家毛泽东的首创和功绩。我们党在各个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基本路线,都是为了解决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从而推动历史前进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的认识,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标志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移,经济是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基础性工程,经济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有了牢固的物质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改革开放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进行,以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坚持改革开放,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和优越性能够发挥出来,就它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其实质和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起来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992年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讲的最多和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基本路线这个核心内容的确立,要求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核心内容。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针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继承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和借鉴国外发展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本”就是事物的本源和根基。“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发展作为根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发展的实质。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这就是说,发展不只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人的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思想,不仅在发展问题上要贯彻,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总括起来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核心内容,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它;“以人为本”是核心思想,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它,因此它又是核心的核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四个层次:基本理论和重要观点。在上述三个层次之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整套崭新的基本理论。基本理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基本理论中,有的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有的指导意义仅限于某一领域。在每个基本理论中还包括一些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如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必须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观点构成某一个基本理论。笔者认为,只有观点,论断,没有基本理论,不可能构建理论的科学体系。那种以基本观点构建理论体系的主张是不可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有一系列基本理论,其中有的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有的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和突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断,从生产力、生产关系,最终目的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加深了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我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的新的科学论断,其时间至少一百年。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各方面不发达,主要任务是发展商品经济和实现现代化。这是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最准确的估计。这就把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置于现实的科学的基础之上,从而避免了右的和重蹈过去超越阶段“左”的错误。这个理论,同样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顺应世界的改革潮流,中国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中国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具体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就我国改革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可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与改革相互联系和并行的是对外开放。经验证明,任何一个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都不能成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实质,是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拿来为我所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共产党通过长期探索,打破了把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的专制品和社会主义的异已物的偏见。邓小平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认识到并提出计划和市场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二者都是中性的,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江泽民进一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在人类历史上是首创,它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实践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民主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重要的是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某些有益经验,如权力制衡和有效监督机制,我们可以借鉴,但是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模式,如多党制、议会制、总统制等,决不能学。

  6.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要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还要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走文明发展道路。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崭新课题。

  8.社会主义对外关系理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妥善处理分歧;继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搞好周边环境。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也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9.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国防建设,坚持把我军建设成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利的总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努力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加快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

  10.“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的理论。“一国”就是只有一个中国,这是基础和前提;“两制”就是在大陆主体部分继续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在香港、澳门、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这一科学构想,已在香港、澳门顺利实现。必须保持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同台湾当局达成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为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而努力。

  11.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共产党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中国既不搞西方的多党制,也不搞传统的一党制,而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的依靠力量越来越广泛: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充分发挥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汉族和少数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依靠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12.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主义的兴旺或衰败,根源主要在共产党。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严峻考验。中国问题的关键是把共产党建设好。坚持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上述十二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它系统地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

  总括上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四个不同层次的内容:一是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和主线;二是有一个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三是有一个核心内容和核心思想;四是围绕主题和主线有一系列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这四个不同层次内容的总和就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在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两次革命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革命中,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个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5]一个半多世纪以来,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五大洲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发展。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始终有一条主线,它和世界革命中心、社会主义运动中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从西往东移。这里说的“中心”,不是运动指导中心,而是运动最活跃的地方。18世纪末,中心在法国;19世纪中叶,中心转到了德国;20世纪初,中心又移到了俄国;随后,中心又移到中国。随着世界革命、社会主义运动中心从西往东移,在这条主线上形成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最重要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其次,它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多次指出:“我们的革命是开始容易,继续比较困难,而西欧的革命是开始困难,继续比较容易。”[6]这里所说的“开始”指的是夺取政权,“继续”指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后来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列宁这个预见的正确性。20世纪,社会主义出现了两大历史难题。一个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问题。在这个世纪,无论是通过暴力革命,还是试图和平过渡,没有一个国家获得成功。另一个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这个世纪,这类国家先后发生了俄国革命、中国革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它说明了在这类国家中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问题获得了解决。但是,这只是文章的上篇。下篇是,这些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虽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是从总体上始终未能很好解决,致使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处于困难和困惑的境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首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在这个难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个理论体系,在中国指导实践,获得了成功;对其他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这是我们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大贡献。

  再次,它是21世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指针。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处于领先地位,只是从近代以后落后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21世纪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邓小平曾说过,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解决温饱只是“小变化”;实现小康是“中变化”;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是“大变化”。他在1987年时指出:到下个世纪中叶,中国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给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必将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社会主义必将重振雄风,再造辉煌!

  注释:

  [1]列宁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7):464.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80,681.

  [3]毛泽东著作选读[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下):478.

  [4]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43.

  [6]列宁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4):34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25.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大

284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