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护理论文写作大全
护理是一门精细艺术,管理就是决策。学习现代护理管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做好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能力和信心。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护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护理论文篇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浅论心理引导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心理引导就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病患面临的问题,对护理对象心理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从而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健康的恢复。心理引导是医疗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护患之间的心理引导,主要是通过沟通的形式来完成的。能否准确地把握心理引导对象的心理特点,是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引导的基本要求,是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心理引导应注重病患的心理特征
医院的病患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在所患疾病,年龄、性别和性格等方面会有所不同,这必然会导致他们心理特点会有着明显的差异,护理人员就需要熟悉和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把握好心理引导的方法和尺度,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设身处地考虑病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加强与病患的沟通来培养护患之间的情感,增加病人的理智,谋求医疗上的默契配合,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因而把握好病患的心理特征,是进行有效心理引导的基础条件。
我们可以根据病人的气质特征,分为胆汁型和多血型,黏液型和抑郁型等病人类型。一般而言,胆汁型的病人,容易发脾气,有的常为小事计较,生气发火,影响病情的治疗;多血型的病人,比较容易沟通,其心胸开阔,常怀这样心情的病人,对病情的治疗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黏液型的病人心理素质比较好,较容易沟通,能尽快配合治疗,不易发脾气。抑郁型的病人,情绪低落,常闷闷不乐,不爱说话,表情淡漠,严重影响病情的治疗。上述中胆汁型和抑郁型的病人,比较难以沟通、配合治疗,这样的病患尤其需要护理人员的心理引导。他们大多生性比较敏感,自尊心强。与他们接触时,首先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特别是在交谈时,要注意语言的用词,语气要缓和,语调要低,用关爱的语言,对病情的治疗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病患者,如老人病患者和小孩病患者,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等等,其心理特征和性格脾气也有所不同,千差万别,但无不受各自心理规律的制约。因此,心理引导时要努力准确地抓住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活动规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主要从病人的气质特征来介绍如何正确运用心理引导来帮助病人战胜病魔。
三、正确运用心理引导的方法
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引导的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病患的心理特征,了解掌握病患的气质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为病患排忧解难,达到争取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病人的交谈来进行的心理引导,其主要包括与病患交谈的语言、语气和语调等方面。护理人员主要是通过运用语言沟通的技巧来引导病患配合治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巧用安慰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病总是一件令人时沮丧事情,患者在这个时候是最需要安慰。护理人员应该在这个时段用安慰性的语言进行引导,帮助病人克服病魔的缠绕,最终恢复健康。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一定要针对不同的病人心理特征,寻找不同的安慰性语言的来进行心理引导。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气质特征,巧用安慰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针对胆汁型的病患,采用安慰性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事业心很强的胆汁型中年或青年的病人,进行护理时可以对他们这样说:“不用害怕,你这么年轻,只要好好的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康复的,不会影响你的事业发展的。”如对牵挂丈夫、孩子的抑郁型女病人,我们可以说:“您要安心养病,他们会照料好自己的,其实有不少孩子,当大人不在的时候更懂事。”对于病程较长的抑郁型病人,可对他们说:“既来之,则安之,吃好、睡好、心宽,只要你对我们有信心,病会慢慢好起来的。”
2、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入院治疗的病人一般心理都比较脆弱,护理人员适时给予病人一定鼓励,对于调动病人积极与疾病作斗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例如,对新入院的胆汁型病人我们应该采用这样的说法:“我们这里经常治你这种病,比您重得多的都治好了,您这病一定能很快治好!”可以消除其对病魔的恐惧,避免其情绪无端失控。如护士在遇到一位即将分娩的抑郁型产妇时,产妇由于恐惧、加上宫缩阵痛、其他待产产妇的呻吟,心情坏到了极点,痛不欲生。护士可以轻轻地抚摸着这位待产妇隆起的肚子,同情地说:“再忍一忍,过了这一关做了妈妈就好了”。分娩的产妇会产生莫大的鼓舞。对病程中期的黏液型或抑郁型病人则说:“治病总得有个过程,贵在坚持,不坚持怎么看到胜利呢”。对即将出院的抑郁型或黏液型病人可说:“出院后要稍加休息,您肯定能做好原来的工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妙用暗示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一般而言,对于抑郁型的病人我们应多采用暗示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效果会较好些。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可以使病人有意无意地在心理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刺激。比如,看到病人精神比较好,就暗示说:“看来你气色越来越好,这说明治疗很有疗效。”对挑选医生治病的病人说:“别看某某医生年轻,可他治你这种病还真有经验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给病人送药时说:“大家都说这种药效果很好,您吃了也肯定会见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活用指令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有时对有的病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动作和规定,护士指令性的语言也是必须的。但使用时应特别注意不用气质特征的病人和不同工作情况。比如,在做精细的处置时,针对多血型,黏液型的病人就应该用指令性的语言——“不许动”等;针对胆汁型、抑郁型就要语气略为舒缓一些的语言——“保持姿势,不要乱动,否则容易出错”。护士在表达这种言语时,要显示出相当的权威性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运用非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运用非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就是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运用护理人员的行为,包括仪表、仪态和表情等技巧来引导病患配合治疗。护士应结合病患的气质特征,运用非语言沟通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病人在住院期间与护士接触的频率高,时间长,护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至关重要,言谈举止中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会引起病人的不满情绪。因此,护士不仅要努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除了要善于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以外,还要善于在行为、仪表和仪态等方面进行心理引导,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有亲和力,使病人愿意接近你,想跟你诉说心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心理引导的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运用心理引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与病人交流要多采用美好的语言
在交谈中多用安慰、鼓励和积极向上的语言,切忌一些敏感的话题和不吉利的词语;说话不但要注意上述几种方式,还要因人因病采用不同的谈话技巧。胆汁型的病人喜欢说话开门见山,抑郁型喜欢慢条斯理,黏液型的人喜欢言语合乎逻辑,多血型的病人喜欢言语富有风趣,护士的言语要与之相适应。对急性或很痛苦的病人,言语要少,要深沉,给予深切的同情;对胆汁型病人,言语则以顺从为宜。
大学护理论文篇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谈肿瘤护理的隐患以及对策
肿瘤[1]是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受到肿瘤特殊性与临床疗效的影响,大大增加护理人员的挑战,因此需保证护理人员护理行为的规范化,消除护理工作中的隐患,提高服务质量,属于我国护理领域中重要的课题。笔者针对肿瘤护理中存在的隐患,实施解决措施,以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为肿瘤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肿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肿瘤护理中存在的隐患
肿瘤患者常见病情复杂、年龄差大、病种多样化等现象,患者病情普遍危重,需进行长时间的放化治疗,大大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增加护理隐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常规护理中存在的隐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1化疗存在隐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肿瘤临床治疗中多使用放射治疗,能够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但是在临床治疗中,放射治疗在控制患者病情的同时,也会对患者身体产生毒副作用[2],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皮肤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避免皮肤坏死现象的出现,消除严重护理隐患。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压疮,因此护理人员需定时辅助患者翻身,并对患者翻身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1.1.2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化疗过程中,肿瘤患者普遍存在呕吐、恶心、精神不振等临床症状,患者体征多样化,且病情变化较快,因此需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并按照真实性、客观性详细记录护理,避免出现记录不清、涂改等现象,简化医疗纠纷的处理步骤,避免延误患者治疗,引发医患纠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3护理细节的规范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需注意护理行为与护理习惯的规范化,以12小时或是24小时为界限进行记录,但是容易导致误差出现,因此护理人员需及时进行沟通与纠正。在肿瘤临床治疗过程中,交叉感染[3]发生率较高,而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免疫力大幅度下降,外界病毒极易侵入,再加上放射治疗会导致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引发感染,因此需引起护理人员重视,同时,避免患者摔伤、烫伤,以消除护理隐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心理护理中存在的隐患
肿瘤患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心理负担较重且极为脆弱,因此临床治疗中心理护理极为重要,以保持患者心理的健康性。肿瘤患者在经受病情折磨后,其预后较差,生活质量下降明显,患者多见抑郁、恐惧、厌世等不良情绪,占肿瘤患者总数的70%[4]左右,因此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患者会表现抵触情绪,增加护理隐患。肿瘤患者受到治疗效果的影响,逐渐变得易怒、敏感与言行奇怪,护理人员需充分理解、开导患者,尽量避免与患者冲突,引发医患纠纷。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病情具备的风险性与复杂性进行充分考虑,避免出现误解,以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
2.肿瘤护理隐患的对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1规范管理护理人员
(1)岗前培训:肿瘤护理人员实施岗前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分析日常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重视,加深印象,避免问题的重复出现;(2)提高化学药品认知:护理人员需进行化学药品认知的培训,促使护理人员熟记化学药品名称及其具备的特点,避免混淆,并熟练掌握化学药品外渗的处理方法与使用;(3)重视护理细节: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需重视细节,例如:交接班时,交班护理人员独对患者病情、压疮等详细介绍给接班护理人员,并对交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4)编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在日常护理中,常遇到患者与医护人员不配合、私自外出以及静脉滴速调快等情况,因此需护理人员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详细告知患者不良后果,以降低护理风险。若是患者不听,依然我行我素的话,护理人员需要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签字,并对签字文件进行保存[5],以防出现严重医患纠纷。
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变化,以及时进行疏导,改善护患关系,并在交流沟通过程中,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鼓励患者,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信息。若是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存在轻生念头,护理人员需重视该患者看护。尊重患者,例如:在患者压疮查看时,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并阐明利害,得到患者允许方可进行查看。
2.3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肿瘤护理中的隐患多数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在肿瘤护理过程中,患者是服务对象,因此护理人员需严格要求自身,并定期进行培训与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准确判断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同时护理人员需有良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谨言慎行,以和蔼态度对待患者。在与患者交流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注意言语中避免引导与承诺[6],以防误会。若是肿瘤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人财两空会激怒患者家属,打伤护理人员,引发护理纠纷。
综上所述,肿瘤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遵守职业道德,热情、积极进行护理,并认真、负责,及时发现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隐患,做好处理与预防,以保障肿瘤患者生命安全,为肿瘤患者提高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肿瘤患者远期生存率。
大学护理论文篇3
浅谈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管理护理
摘要:综合国内外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管理的相关内容,从诊断标准的变迁、孕期管理内容、孕期管理模式等方面阐述护理研究的相关进展,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尚存在的争议热点,旨在为开展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管理研究及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管理;综述;文献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代谢异常,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16)指南将其定义为“妊娠中晚期诊断的非1型或2型糖尿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普及,GDM发病率逐年升高,根据人种、筛查和诊断标准的不同,各国发病率存在很大差异。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2015年第7版糖尿病地图集显示,全球约已有16.2%的育龄期妇女在妊娠期间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其中85.1%是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不仅会显著增加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还可能增加孕妇分娩后5年~10年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概率,严重危害母儿健康,并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压力和医疗负担。规范的GDM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而护理人员在GDM的孕期管理过程中起指导和督促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就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内容进行综述,为护理人员对GDM的管理和研究提供方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变迁
1964年,O’Sullivan和Mahan首次提出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并界定了诊断标准,该方法于20世纪70年代逐渐被广泛使用。其后,GDM诊断标准不断更新,诊断方式由传统的葡萄糖筛查阳性者再行诊断试验的方式演变为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ADPSG)、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的75gOGTT“一步诊断法”。2010年,IADPSG根据高血糖和不良妊娠结局试验(HA-PO)的结果首次降低了血糖诊断阈值。鉴于血糖水平对之后的治疗及母儿结局均有重要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ADA等机构也相继采纳了IADPSG标准并在其指南中降低了血糖诊断阈值,以便对血糖升高孕妇及明确诊断GDM的孕妇及早进行干预,改善妊娠结局。
2GDM的孕期管理内容
孕期GDM管理的关键是血糖控制,以减少高血糖对母儿的危害。目前,WHO、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均制定了基于证据的妊娠期糖尿病指南,主要内容均涵盖了血糖监测、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干预及产科监测,以规范GDM的孕期管理。
2.1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判断孕妇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依据。但血糖监测的频次、时机(餐前还是餐后)及药物治疗的血糖阈值尚无统一规范。根据已有研究,餐后血糖更能反映GDM血糖管理水平,且与妊娠结局有着更直接的联系。加拿大糖尿病协会(CDA2013)指南推荐孕妇每日空腹,餐后1h或2h进行自我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水平适当调整监测频率。同时,该指南建议为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需控制血糖在餐后1h≤7.8mmol/L或餐后2h≤6.7mmol/L。对需药物治疗的GDM病人,还可使用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用量。Kes-tila等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与自我血糖监测相比,CGMS更能监测血糖动态变化,对需要密切关注血糖波动的孕妇是更好的监测方式。虽然CGMS需要持续皮下监测,具有一定的侵入性,但一项队列研究显示,持续血糖监测仪的可耐受性尚可,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感染或强烈刺激,且能准确捕捉餐后血糖峰值,对GDM病人孕期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具有积极的影响。
2.2生活方式干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指饮食调整和体育锻炼,是妊娠期糖尿病最基本的管理措施。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出,70%~85%的GDM孕妇经过合适的生活方式干预,均能较好地控制孕期血糖,因而一旦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所有GDM病人均应接受饮食和运动的指导。饮食调整主要包括摄入总热量、摄入结构及热量分配,应根据BMI指数进行个性化调整,既要避免过多的热量摄入影响孕妇血糖浓度,也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促进胎儿发育,避免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根据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制定的妊娠期体重增加指南,GDM孕妇应在医生、营养师、护士等的建议指导下,规范饮食,一般每日摄入7.14kJ~8.4kJ热量,且摄入的能量结构应合理,控制孕期体重适度增加。我国推荐糖类摄入量50%~60%,蛋白质15%~20%,脂肪25%~30%,而ACOG指出50%糖类易引起血糖升高,因此建议糖类33%~40%为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糖类是餐后血糖波动的决定因素,应以复杂糖类为主,特别是超重或肥胖孕妇,选择血糖指数(GI)低的食物,能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对于每日热量分配,ACOG推荐每日3餐并加餐2次或3次,以均衡糖分摄入,减轻血糖波动。此外,一项系统评价指出,益生菌能够降低孕妇空腹血糖,改善妊娠期母儿健康。维生素D是另一种被越来越多研究者所关注的饮食因素,可降低胰岛素抵抗,建议孕妇每两周补充50000IU的维生素D即可达到明显效果。
相比于单独的饮食调整,饮食联合体育锻炼则能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我国指南也推荐GDM孕妇进行适宜的体育运动,以促进血糖控制,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减少胰岛素治疗的需要量。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运动是妊娠糖尿病病人最常用的运动治疗方式,对于一般的GDM孕妇,ACOG推荐每天保持适宜的运动,每次运动持续20min~30min,并以中等强度的运动为主。虽然各指南均推荐GDM孕妇进行体育运动,但关于运动对血糖控制及改善妊娠结局的效果仍存在很多争议。
2.3药物干预
饮食调整结合适度运动治疗两周后仍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的孕妇,应进行药物干预,以及早控制血糖水平。如果孕妇诊断GDM比较晚,则建议尽早考虑药物治疗。对于大多数GDM孕妇,胰岛素是生活方式干预未达到目标的金标准治疗措施。胰岛素治疗的主要机制是通过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由于对血糖有直接作用,其使用量需基于监测的血糖值持续调整直至达到目标血糖,胰岛素的使用可根据不同制剂采用皮下,肌肉或静脉多种注射方式,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在口服降糖药方面,格列苯脲和二甲双胍是被研究最多的药物,虽然多项证据显示格列苯脲和二甲双胍并不会明显增加妊娠不良结局,但也有研究报告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药物治疗可能增加巨大儿、早产、新生儿低血糖等的风险,且存在一定的失败率。因此口服降糖药的使用仍未获得FDA的认证。
2.4产科监测
GDM血糖控制不理想会增加母儿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包括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肾脏损伤、眼底病变、巨大儿、早产等,因此,对于血糖控制不良的孕妇,良好的产科监测非常重要。孕妇监测着重于妊娠高血压、羊水、甲状腺功能及其他并发症等的监测,而胎儿监测则强调对胎儿发育,生长速度,宫内发育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随着技术的发展,胎儿超声影像检查能够更加直观动态得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医生护士也能更加准确地预测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以及肩难产的危险性。超声监测主要是为了了解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的生长发育、胎儿腹围及羊水量,妊娠晚期更能通过超声评估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因此晚期每4周~6周应进行1次超声检查。妊娠后期的产前监测和管理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但可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2010年,妇女健康协会,产科与新生儿护理的指南方针提出护士应在胎儿超声检测上有更大的职责,临床专科技术需进一步扩展,这意味着护士在超声检查方面更加体现出作用,护士及实践护士熟练掌握产科超声检测技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孕期血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胎儿监测过程中护士需强调胎儿超声检查和羊水监测的重要性,一旦出现胎动异常或羊水过多等情况,应引起注意。
3GDM的孕期管理模式
目前,GDM的管理尚无统一模式,多根据上述管理内容对病人进行综合管理,而由于患病人数增多,医院资源和护理人员限制等原因,管理存在较大变异性,但总体具有以下特点。
3.1个体化管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GDM孕妇可能伴有不同的妊娠期合并症或并发症,个体化管理强调GDM管理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结合病人个体情况,达到饮食运动、药物使用、并发症监测、心理等多方面个体化,每一阶段有不同的干预重点,结合多方面干预手段。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第三国际会议中强调孕妇用药需个体化,对GDM病人的治疗,需因人而异考虑药物剂量的安全范围,优化药物选择。刘少兰等对广东省73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进行强化个体化饮食管理试验结果显示,强化个体化饮食管理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有明显治疗效果,且能够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在监测和治疗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
3.2居家自我管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妊娠期糖尿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只需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并按时监测血糖,整个漫长的管理过程需要孕妇充分参与,多为居家进行自我管理。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饮食调整,体育锻炼,血糖监测及遵医嘱用药,孕妇要了解GDM的基本病理和危害,学习饮食运动相关知识,并掌握血糖监测方法。Kim等的研究显示,居家综合自我管理虽不能显著降低孕妇糖化血红蛋白值,但能够提高母亲的身份认同,并降低餐后2h血糖水平,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3网络信息化管理
远距护理是指在一定距离的远端通过电话通讯,网络等提供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资讯及指导,具体内容有个案健康管理,远距生理测量服务及健康教育,通过护士定期的回访并反馈相关知识,能够促进管理的规范性。Assiamira等的研究显示,护理人员每周进行1次或2次电话随访,对生活方式调整、血糖监测等情况进行了解并对病人疑问进行解答,能够强化病人的管理行为,减少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并提高产后血糖检测率。李芳靓对台湾某个案分析显示,远距护理极大的提高了病人就医的自由度,良好得结合了通信技术及医疗服务,使个案通过自我调整,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4展望
妊娠期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两代人的健康。孕期规范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目前孕期管理内容逐渐规范具体,管理模式也呈多样化发展,然而,孕期血糖管理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一篇系统评价采用AGREE评价工具对现有的8篇糖尿病孕期管理指南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指南均缺乏持续更新规程,不能保证实践中良好的管理质量。且各指南只能为临床提供基本框架,尚缺乏实践性的指导,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提高病人管理依从性,也亟需更规范系统的方案指导孕期血糖管理实践,改善GDM病人母婴健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