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哲学论文>中国哲学>

关于人生理想哲学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理想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人生理想,在古代称为人道,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通俗地说,就是要活得明白。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生理想哲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人生理想哲学论文篇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理想哲学课的几个因素

  摘要:哲学课在许多学校是一门不受学生欢迎又让教师头疼的课程,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却觉得哲学课是最能引人入胜的,每个学期都能感受到学生对哲学课的深深热爱和热切的期待。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笔者一直以来都在做这一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也曾尝试着把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写成论文以供同行参考,虽然获得很高的评价,却没有明显地提高同行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幸福感。本文探讨了理想哲学课的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理想哲学课;教师因素;学生因素

  对于哲学教学,纵观多年来高校和中学教师的经验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探索,大家都无非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这样的探讨意义不大。因为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笔者对这个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和思考,自觉已经找到了这个疑惑多年的问题的答案:即哲学解决的是心的问题,所以哲学课的成功与否,主要还是取决于人的因素,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灵状态,然后才是其他因素,反观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这个结论是经得起推敲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教师因素

  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通俗地说,就是要活得明白。而要活得明白,就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所以哲学在本质上讲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体验,或者说它是来自于体验的一种学问。而喜欢哲学的必定是对生活有较强感受力和好奇心的人,对世界惊奇,对人生困惑。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自觉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世界“观”人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悟世界、悟人生。那么,如何“观”如何“悟”?从哲学家都是自学成才的这一事实来看,学习哲学即学习思考世界与人生的基本问题,最好的途径是自学、独立思考。但对于初学者来讲,入门最好有教师的指引。什么样的教师能够把学生引向哲学思考?是理论功底扎实哲学原理背得滚瓜烂熟的教师?是能很机灵地应对人情世故的教师?是讲故事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生动有趣的教师?还是讲道理头头是道的教师?其实这些都不对。

  哲学教师最本质的条件就是他必须是心智活泼且热爱智慧的人。唯有这样热爱真理、不断探寻规律性的东西、对生活有着深刻体验和独到见解的教师,才会有开放的心灵,才能在课堂上把自己如何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如何探寻规律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师的头脑在思考什么问题,有些什么不同的思路,通过这样的学习,唤醒其对心中原本就存在的类似的问题的思考,从而学会如何去领悟生活的真谛。因为只有体验能够唤醒体验,唯有心灵能够触动心灵。这也是教育的一个小小奥秘。因此,哲学教师首先必须是自己思想的主人,并能把思想的乐趣传递给学生,引领他们初步领悟到哲学的魅力。他必须是一个内心丰富且有力的人,让学生接近他就相信哲学绝对不是枯燥乏味的东西;他也必须是一个淡定独立不随波逐流的人,不是记诵一些现成的原理,不是拿着别人编的现成教材来给学生上课,而是有自己的教学素材,那其中必然要贯穿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独立思考;他的授课不一定是要让学生接受他的见解,而是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感染,思想始终处于探索的状态,开始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

  那么,什么样的教师不适合上哲学课?首先是太年轻的教师。因为年轻,生活还没给他太多困惑的机会,也就没有了太多的生活体验,无法用自己的体验唤醒学生的体验,当然那些自小就会独立思考的例外。所以,跟目前许多学科呼唤创新型的年轻教师不同,哲学教学需要的正是有一定年龄、善于体验生活的教师;其次是太精明的人。这里的精明人是指善于投机取巧的人。因为哲学不只是方法论,它更重要的是对于世界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而精明人往往撇开根本问题,只是琢磨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所以精明人做事最终往往本末倒置,与哲学无缘,甚至背道而驰。大概还因为精明人对生活不感到困惑,只要对生活没有困惑,哲学就无从开始。所以越精明,其实离哲学就越远。再次,就是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哲学不是教条,无法人云亦云。哲学上的根本问题,比如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原本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哲学思辨的用处,是在于让人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而不是获得一个最终答案。哲学本来就是要教人学会思考,而不会独立思考的教师只能给学生一种教条式的、照本宣科的哲学教学,这恰恰培养了学生一个不爱思考的习惯。

  二、学生因素

  有了合适的教师,成功的哲学课堂还离不开一群喜欢学哲学又适合学哲学的学生。唯有这样的学生的心灵,才能与教师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每个人活在世上,都需要哲学,因为生活中我们随时都面临选择和决定,也会遭遇困难和挫折,也都有疑惑,这些时候最需要的是自己内在力量的支持。这种力量来自于哲学思考,即对人生根本道理的思考。哪个年龄的学生会喜欢学习哲学?我国学者用问卷法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个体人生观的发展过程是在少年期开始萌芽,到高中阶段的青年期得以迅速发展,在大学阶段达到形成的高峰,并逐步走向稳定和成熟。高中阶段即高中生和中职生中的大部分人已经会经常考虑人生问题,哲学课对于他们来讲是适时的精神食粮。

  那么哪类学生群体最适合学哲学?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学习哲学的可能性。自古希腊中期始,哲学家们就一直称人为理性动物,或者说,人在本质上是倾向于哲学的动物。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人在本质上是爱好哲学的。”另外因为哲学源于好奇(柏拉图曾言:哲学始于惊疑),而好奇心是人类的几乎与生俱来的天性。因此可以说,人类的天性中包含着哲学的潜能,人人都适合学哲学。那么什么年龄阶段的孩子可以开始学哲学?现代儿童心理学家们发现:青少年儿童是学习哲学的黄金时期,五至十岁的孩子已经具有初步的哲学思维能力,并具有强烈的哲学探究兴趣。有人对少儿的哲学探究兴趣和哲学思维能力做过专门考察(如现代美利坚哲学教授马修斯的《哲学与幼童》),发现孩子们哲学方面的兴趣和能力源于他们对万事万物的无时不有的和无处不在的好奇,因为他们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和人生,什么都要问,其中许多如“我从哪里来”、“为什么要学习”等问题都是真正哲学性质的。

  但是,由于年龄尚小,初中及以前阶段的孩子,好奇心虽然强烈,理性思维的能力毕竟还弱,不适合正式学习哲学。最适宜正式开始学习哲学的是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孩子,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因为他们的理性开始觉醒,生命的成长不断地让他们对人生有了新的发现,看世界有了新的视角,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于是他们困惑,也喜欢思考。也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利欲和俗见遮蔽心智,不会那么急功近利,我们就比较容易回到本质来跟他们探讨世界与人生。但高中生为了应付考试任务,他们必须把哲学原理当做知识来学习和背诵,那是很枯燥的。因此很难领悟到真正的哲学,也无法从中享受思考的快乐。   这样看来,中职生似乎成了最适合学习哲学的群体,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可以印证这一点,笔者没有把哲学课的概念原理当做知识要求学生背诵,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学生快乐地体验着思考和解惑的乐趣。可惜有太多的教师误解了,认为中职生年龄小,文化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基础和理解能力都不够领悟哲学,于是遗憾地错过了与学生一起思考讨论世界与人生真相的最佳机会,甚至挫伤了学生自发的哲学兴趣。

  三、其他因素

  有了合适的教与学的主体,我们才有必要讨论教学中的其他因素。首先是教学方法。现在许多教师为了追求创新,总是在教学形式的新颖、课堂气氛的活跃上下功夫,硬是采用各种如游戏、小品表演等跟哲学学习无关的教学方法,那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哲学是教人思考的,是对世界人生根本问题和基本规律的思考,思考是心的能力,那就必须排除其他活动的干扰专门训练这颗心,即是静思。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激疑。就是说,无论是哲学原理本身的解释,还是故事情节的设计,都要处处激起学生的惊疑。因为哲学始于惊疑,没有惊疑,哲学体验无法开始。只有在解疑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解惑和思考的乐趣,才真正地走向哲学。

  教学实践中笔者用的比较多的激疑方法是启发式教学法。许多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法是有误解的,认为多提问就是启发,其实不然。在哲学教学中,笔者一般讲完概念原理之后,会设计一些跟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他们从刚才讲过的原理受启发,思考身边的事情,从而走向哲学思考,教学效果很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次是教学内容。

  前面提到,教学中要设计好引起学生惊疑的故事情节,因此故事是笔者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也是笔者课堂的一大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故事是一种理想的艺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是文学故事的目的,故故事都有哲学功能,经典的故事是作者对某一现象、事件、本质的看法在思想上的结晶和升华,它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或充满音乐美、意境美的语言,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了某个哲学原理和概念,使学生在原有理解力水平的基础上,在趣味盎然、通俗易懂的讲解中,思想得以升华,情感受到激荡,观念得以转化。另外,故事也给学生一种文学美的享受,给哲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常用的故事有经典寓言故事、小说、历史故事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多维视角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很自然地向学生展示了文、史、哲三者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深化了素质教育。

  最后就是教材。

  学生开始学习哲学,教师就是活的教材,可视也可听,如果教师能向学生展现思考的力量和魅力,那么这种活教材会成功把学生带进哲学之门。但无论教师这活教材合格与否,学生都必须有哲学的启蒙书即教材,这种启蒙书必须是某个作者的思想的直接展现,而不是转述别人观点的教科书。哲学家周国平说过,要真正领悟哲学是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大哲学家的原著。他还说,哲学系学生的唯一教材就是哲学家的原著。哲学原著比较深奥,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孩子,不是普遍能看懂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哲学教材,必须是对哲学有心得的人对概念原理及其应用做一些简洁清晰的表达而整理成的通俗读本,它应该能直接表现出作者本人对马哲原理的理解并用以分析身边的事物,以心灵触碰心灵;它不应该局限于哲学学科,而是打通各个精神领域,让文、史、中西哲学、生活中的问题通通纳入学生的视野,当然最终是要突出哲学的爱智慧的魅力;它必须图文并茂,深深吸引青少年,并处处激起他们的惊疑。这样一来,如果哲学教师合格,在课堂上学得意犹未尽的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阅读教材回味哲理,如果教师不合格,无法让学生从其身上感受思考的乐趣,那么还有得补救,那就是通过阅读教材受到启蒙,一样可以慢慢地靠近哲学。

  现在许多学校的哲学课教学都偏离了哲学的本质,笔者希望能通过本文澄清大家对哲学以及哲学教学的普遍误解,进而对哲学教学做一些必要的改革,恢复它之为“哲”的本来面目和“科学中的科学”的最高地位,让更广大的青年学生的人生尽早走上哲思之路。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周国平.善良丰富高贵[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

  人生理想哲学论文篇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试谈中国哲学中的人生理想

  摘要:人生理想,在古代称为人道。在《左传》中有这样的话:“天道远,人道迩。”在《论语》中的“道”也专指“人道”。在人生论上,“道”有应当的意思。人生的最高准则,就是人生理想。中国哲学对于人生的理想和修养的部分,确实有很大也很独特的贡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中国哲学;人生理想论;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哲学和其他哲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人生的“道”,每一个中国哲学家的理论里都有教导人们怎么去提高自身的修养,怎么样去最求人生理想中的“道”。所以,中国哲学就像酒一样,在年份越来越古老的时候,味道也最甘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中国哲学中的孔子人生理想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生理想论,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部分。关于人生的最高准则,中国哲学里是最为丰富渊博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孔子的“仁”的人生理想论。

  在中国哲学中,第一个提出完整的人生理想的人是孔子,孔子的人生理想就是“仁”,孔子讲“仁”,他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去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①在孔子的理论中,仁就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是最神圣的境界,甚至比“仁”的境界还要高。“立”就是可以独立生活而不是依靠别人。“达”就是在一方面能有所精通,可以展示给大家,帮助到别人。一个人自己追求独立,也要使身边的人去独立,自己去追求腾达,也要帮助别人慢慢好起来。“能近去譬”,就是说我们要从自己身边入手,从我做起,由己推人。已之所欲,亦为人谋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是爱人的,这一点是肯定的。只是孔子说的爱人,他心中所认为的爱,是要爱那些有值得我们去爱的人,也就是有实益于人的人。仁者本来就是爱人的,他们爱惜的是品德高尚的、自己能够自强不息,也能够帮助别人渡过难过的君子。“仁”是成己成人的,并不是姑息的爱,这样的爱只能是耽误了。

  “克己复礼”,在孔子的思想中,要立己立人,必须遵循礼。孔子说过:“不知礼,无以立也。”

  ②,实行仁德,还要遵循礼的要求,也必须自己约束好自己。”“克己复礼”的首要要求就是自觉自愿,自觉自愿的用礼来约束自己,“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孔子的仁,是立人达人的,所以,要做到或者说要追求“仁”必须的是要真心实意的、实实在在的去亲力亲为的,只有自己身体力行,才能为人。不是有勇无谋,也不是刚毅木讷,更不是巧言令色。而是一个“济众”,人人都有帮助别人的能力,这个能力不论大小,只论是否真诚以待,更多的时候,不是我们对于帮助别人是力不从心,而是我们有力却舍不得去出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只要能利天下,就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为彼,犹为己也。”

  二、人生理想不遥远,哲学不在冷落生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思想的发展过程,有的时候就是将分散的集合在一起,由肯定的理论变为否定的理论。就是这样分分合合,变之无穷。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哲学是“爱智慧”,是帮助人们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的学问。但是,在生活中,哲学没有融入生活,或者说我们这些学习哲学的人,大部分并没有好好的去运用哲学到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学习哲学的人看待学习哲学的人,眼中带着神秘和羡慕,又觉得深不可测。单纯的从这一点来说,哲学在众多人的心中,还是位于金字塔的塔尖。可望而不可即。可是,我们是普通的凡人,我们置身于社会之中,我们的生活也是依赖着社会,我们要怎么去运用我们的知识,让哲学不在冷落生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我看来,中国哲学最大的魅力,就是告诉世人,人生活在世都应该有一个最高准则,虽然这个准则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不同时间段里,但是都是要求每一个人首先自身要有很高修养,要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觉悟。修身、立志、为学、重行、改过、自省、慎独。单从自身修养来说,不过也是纸上谈兵,还不是仁,不是兼爱。也只是独善其身。生活的魅力在于未知,我们置身于生活之中,每一时刻都是直播,我们无法预料下一秒我们面临的是什么。而生活的乐趣就是当我们面对这一秒发生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去很好的解决。难题也就自然的出现了,我们要怎么去将哲学揉进生活之中呢?真正的哲学家不应该去埋怨时代忽视了哲学的存在,哲学的批判精神和特有的前瞻能力是可以成为引导力量的。

  有人说中国哲学在现在是最没有用的,沿用着历史的做的舞台,一直上演着古老陈旧的研究戏码。不是孔子到朱熹,就是从老子到庄子,是最没有前途的。这个观点是我听到最犀利的指责,我也不能认同。中国哲学不是乘着“文、史、哲不分家”的东风成长起来的,中国哲学家们自古以来就已经看的透彻,人生一世,活着不是只为自己,我们自身的力量的有时候大到我们自己都惊讶,古人早已智慧的总结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了人的一生怎样过的有意义,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说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在中国哲学里,所有的人所追求的都是忧国忧民、将家国天下装在心里,这样的心胸只有在慢慢的领悟中才能体会到。现在的生活中哲学看似好像身在天堂,孰不知,它一直都蔓延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根发芽。

  每个人都通过学习知识来分辨是非。在进入哲学殿堂的这些日子里,我也有所反思,是我们自身将“得”与“失”牵绊的太紧,从而我们自身就被这些纷扰所紧紧束缚。谈论哲学的关怀,这个话题确实太大太空。那么,就从我们自己的自身修养开始,痛苦的时候变的坚强起来,把苦难当成是人生的财富,在心中装着“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愿望。认真做事、真诚待人,把自己生存的每一天都踏实负责任的对待。不要伤害别人,爱护自己,关心别人。在当下的生活中,我们求“仁”的方式可能和古人不同,但是我们可以这样去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从而感染到我们周边的人。

  我记得赵玲玲的书《一生至少一次哲学浴》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从诞生之日起,人类就无法摆脱困惑与烦恼,也必须直面生死,而周围世界仿佛是浓雾锁重关,常常让我们陷入人生的沼泽。哲学就是给你一双慧眼,就是给你一盏指路明灯,让你看清楚自己,看清楚世界。它让我们明白,幸福原来就在自己手中。(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解

  ①《论语·雍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论语·尧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论语·颜渊》

  参考文献:

  [1]《中国哲学史大纲》 张岱年 北京昆仑出版社 2010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 人民出版社 2002

  [3]《孔孟论人的两个视域及其内在困难》张美宏

  [4]《<易传>中“命”对“生”和“性”的统摄》 张美宏

  [5]《仁义礼智圣五行的思想渊源》 李锐

  [6]《中国哲学之与“两个世界”》 金春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试析仁义内外之辨》 庞朴

  [8]《从“哲学在中国”到“中国的哲学”——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李翔海

  人生理想哲学论文篇3

  摘 要 当前师生关系之间存在着师生之间不平等,师生关系疏远和重知识传授,轻情感交流的理由。而生命哲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要尊重生命的平等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和生命的完整性。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换位深思,师生之间彼此理解;因材施教,彰显生命个性;尊重生命,营造民主课堂。

  关键词 生命哲学 师生关系 构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当前师生关系之间存在的理由

  1.1师生之间不平等,师生关系疏远

  受我国几千年的教育思想影响,一些传统的师生观念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仍根深蒂固。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总是喜欢板着面孔,不苟言笑,让学生敬而远之来凸显自身的师道尊严。学生众多,教育任务翻倍,于是对于有些教师来说教育的目标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学上的机械灌输,管理上的缺乏弹性,导致师生关系长期处于管理方式跟不上当代学生的特点,很难做到因时制宜,其结果就是造成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抵触情绪,进而导致与教师之间关系的紧张。很多教师习惯以“过来人”的身份去看待现在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一种心理上的抵触,逐渐形成师生之间的相互冷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重知识传授,轻情感交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古往今来师生之间强调的是一种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容器,两者之间的关系因知识的传授而存在。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和教师紧紧围绕高考转,强调的是知识的接受,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兴趣,更不把学生看做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2001年我国实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兴趣,而效果并不明显。多数教师害怕情感目标的达成会影响知识目标的达成度,认为情感目标会冲击知识目标的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强调的还是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的交流,师生之间是一种不和谐的关系。教育中,师生关系一度异化为知识传承的手段,人性被淹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生命哲学视角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2.1师生之间生命的平等性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是一种“我与你”的关系,我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把你当作物来对待,而是把你当作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平等的伙伴来对待。教师拥有知识,但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学习到各种知识,学生在某些方面也可以是教师。教师和学生只有在生命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才能达到真正的对话,这是在没有话语权没有制约权,双方在一个平等的平台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彼此敞开胸怀,双方自由交流,对话的双方都是主体,双方探索真理,而不是去信奉某一个真理。

  2.2师生之间生命的独特性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每个生命的存在而精彩。对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就在他的活动、他的态度、他对人与事的认识、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表现出的他的独具的特征。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管理方式,这正是他们独具魅力的所在。每个学生由于生长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方面展现出自己的特点,在人生道路的成长中会出现不同的理由。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用学生的优点和兴趣爱好来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而不是紧紧揪住学生的缺点不放。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体,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从而实现生命的公平发展。

  2.3师生之间生命的完整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进行知识上的交流,还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而且还有性格、气质、兴趣的彼此容纳和迁移。以往师生之间重视的是知识之间的交流,轻视情感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一系列理由。师生之间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关系,就要彼此尊重生命的完整性,使师生之间在知情意行各方面达到充分的交流,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沟通,达到一种默契的交流。在遇到一些理由需要解决时,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双方就能够明白,理由就可以迎刃而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生命哲学视角下师生关系的建构

  3.1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

  没有教师和学生的存在,师生关系就不复存在,所以这里的人不仅指学生,也指教师。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承认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除了认知能力之外,还具有兴趣、个性和主体性,因此教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另外要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学强调的是引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 而不要强硬地灌输造成学生的反感。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生命活动的某一个瞬间或偶然,用心、用情和用经验感悟生命,惟其如此,才是对学生本质上的尊重和呵护,才能达到对生命的滋养与提升。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发挥,教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彼此推动,共同发展,生命的尊严得到彰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2换位深思,师生彼此理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无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都要靠理解去实现。我们都听说过三毛和席慕容的故事,三毛是不幸的,她遇到的是一位只重成绩而忽视人格的具有强权意识的老师。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给三毛致命的打击,让她走不出 人生的阴影;而席慕容是幸运的,她的老师没有因为她在数学方面的不足而全盘否定她,在不动声色中放了她一马,让她在别的领域振翅高飞。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欣赏应成为为人师者的一种美德。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理由。学生也要从教师的角度考虑他们的做法,体会他们的良苦用心,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命的个性才能得到发挥,生命的潜能才能得到开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3因材施教,彰显生命个性

  教学不能事先设定某种目的,不能按某种固定的方式进行,因为心理的成长具有许多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教师事先无法预知的,因此也无法做出准确安排。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过程不是灌输的过程,而是彰显生命个性的过程。每一生命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师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成为学生个性的发现者,而不是个性的压抑者,使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下获得健康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彰显,凸显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彰显的不仅是学生的个性,也是教师的个性,达到一种学生热爱学习,教师热爱教学的效果。使教学过程中成为一个彰显生命,彰显个性的过程,使彼此体验到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1.唯美人生哲学句子

2.哲学人生心得体会

3.生活中的哲学论文1000字

4.优秀议论文:人生的意义有为

5.关于人生哲学的论文精选

2748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