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时间:
若木1由 分享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而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本质和重要目标。本文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阐述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必要条件。
关键词: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生不懈追求的最终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密切相关、内在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和谐社会的内涵深刻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我们提供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应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的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追求的理想目标。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最终占有自己的本质。”〔2〕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了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即人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个体的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个性。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被概括为:(1) 人的劳动实践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即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发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本质不是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5〕人是社会的产物, 在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个人必须与其他人进行交往, 在交往中形成丰富而全面的社会关系,从而不断丰富人的本质。(3) 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 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内涵。“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主体性水平的全面提高,以及个人独特性的增加和丰富。”〔6〕
(二) 和谐社会的内涵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和重大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7〕社会。
(三) 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类从诞生之时起就必须在与社会相互依赖、协作中从事各类生产活动,不断改进人的生产劳动方式,从而不断推进社会及人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指把人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原、本体、核心,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目的和标志,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坚持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的利益和生存状态作为检验一切理论和实践的标准。以人为本在现实上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没有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任何社会的目标都是难以实现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就无从谈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靠全面发展的人来构建,而和谐社会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首先,人是作为社会的人而存在, 人是改造社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实践活动是作用于社会的社会行为, 人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反之, 社会的发展又积极地带动和促进了人的发展, 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 社会的发展也就是人的发展过程,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根本动力。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理想不是物质的丰富和经济的增长,而是在此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会极大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创造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障。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和谐社会的实现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和谐社会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生不懈追求的最终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密切相关、内在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和谐社会的内涵深刻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我们提供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应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的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追求的理想目标。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最终占有自己的本质。”〔2〕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了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即人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个体的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个性。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被概括为:(1) 人的劳动实践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即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发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本质不是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5〕人是社会的产物, 在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个人必须与其他人进行交往, 在交往中形成丰富而全面的社会关系,从而不断丰富人的本质。(3) 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 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内涵。“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主体性水平的全面提高,以及个人独特性的增加和丰富。”〔6〕
(二) 和谐社会的内涵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和重大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7〕社会。
(三) 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类从诞生之时起就必须在与社会相互依赖、协作中从事各类生产活动,不断改进人的生产劳动方式,从而不断推进社会及人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指把人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原、本体、核心,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目的和标志,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坚持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的利益和生存状态作为检验一切理论和实践的标准。以人为本在现实上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没有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任何社会的目标都是难以实现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就无从谈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靠全面发展的人来构建,而和谐社会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首先,人是作为社会的人而存在, 人是改造社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实践活动是作用于社会的社会行为, 人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反之, 社会的发展又积极地带动和促进了人的发展, 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 社会的发展也就是人的发展过程,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根本动力。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理想不是物质的丰富和经济的增长,而是在此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会极大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创造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障。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和谐社会的实现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和谐社会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