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财政学论文
《财政学》是大学本科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财政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政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财政学论文篇一
《 财政学类专业多层次财政学论文 》
1.财政学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
目前在我国财政类专业的开设及教学绩效走在前列的是一些综合性大学和一些专业性财经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类院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这些院校的财政学类专业建设状况无疑具有引领性和前瞻性。学习、分析他们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对提高我们非财政类财政学教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财政学类专业的建设状况主要体现在他们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上。
1.1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的建设一般包括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财经类院校或办学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财政学类专业的课程建设一般较为成体系、完整,如上海财经大学,他们的课程设置较为系统。对于理论课程的设置他们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专业基础课的选择和设置。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将大的经济学科门类分为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和经济与贸易类四类专业,根据这一分类和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需要,学术水平较高的院校通常做法是将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设为专业基础课,满足这些专业基础课的开设要求被认为是开办财政学类专业的基本条件。(2)专业核心课的设置。财政学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的由不同的院校根据实际情况一般设置3到5门核心课程以满足各校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条件要求。而对于实践课程的开设,学术水平较高的院校一般对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间做出硬性规定,同时还建立相关实验(实训)课程,“利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立的公共政策模拟与仿真实验室、教学实验室。这些举措有力地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
1.2培养目标
学术水平较高的大学对财政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掌握经济学和财政税收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财税政策法规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了解我国财经运行状况,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共经济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1)培养人才的类型。拮取不同类型高校培养财政学专业人才的目标共性,我们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层层递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其中,“应用型”是最基本定位,这既符合财政学类专业的性质,也区别于更高层次人才的目标定位;“复合型”定位主要是依据我国目前财政学类专业的经济学属性和实质上的综合性、跨学科特点,考虑到学生就业去向主要为工商企业(财务部门)、金融企业、咨询服务企业和政府部门,应奠定较为宽厚的知识能力基础,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创新型”定位则是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持续发展力。(2)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我们认为,定位于“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共经济问题能力”,突出本专业的学习研究领域主要是公共经济问题,比较准确和恰当。(3)学生素质和品德的要求。一方面,考虑各专业学生品德的共性要求,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概括表达;另一方面,从财政学专业的性质和知识能力要求出发,突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
2.非财政学类专业财政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社会需求对财政学教学的冲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高等院校里,非财政学类专业财政学课程的设置主要基于经济类和管理类。不管是经济学类或管理学类,都需要学生具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宽广的知识视野,而财政学研究范围较广,其基本原理和研究范围辐射到经济与管理学科,从宏观上为相关学科提供基本的经济原理和理论基础。因此,非财政学类专业学生开设财政学课程目的主要是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拓宽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完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知识结构,使同学们具有从不同角度分析相关经济学和管理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学科的设置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社会需求的问题。学生对所学专业或课程的喜好程度自然会受到社会对其专业的认可度的影响和冲击。如果社会对财政学类专业的认可度较高,就业前景看好,即使是非财政学类专业的学生也会对财政学教学产生浓厚兴趣。否则说明社会对财政学类专业的需求降低,最终也导致学生对财政学类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现实的问题是财政学类专业的就业前景并非明朗,对于非财政学类专业经济管理类的学生而言,财政学课程的学习从就业的角度考虑并无太大意义,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课他们别无选择,只得学习,但难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而考试是否通过,能否获得好的课程成绩则是他们关注的焦点,至于是否能够学到多少财政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则不是他们所要得到的。
2.2课程设置不够灵活
从当前课程设计上来说,财政学课程体系横跨经济、管理、政治学、法学、行政学等几大领域。各财经类专业院校在教学课程设置中各领域均有涉猎,课程设置也较为系统。但我们非财政学类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由于在整体规模上较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像专业院校那样对财政学教学进行系统的教授和较为系统的课程设置。但课程设置上的差异化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比如我们在讲到公共选择理论,福利经济学定理时,如果是系统的讲解,因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储备而出现理解上的障碍,如果一带而过,粗略讲授则会导致实际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缺乏听课动力。但如果也进行较为系统的财经课程设置,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犹如蜻蜓点水,没有侧重点,同学们也将不能有效掌握所学内容,弱化了教学绩效,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非财政学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所改变,既要规范又要有所调整以调动同学的学习激情。
2.3教材使用和选择不够合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相对于经济学类其他课程而言,国内高校财政学课程内容并未实现规范化,《财政学》教材的编写缺乏统一的标准,教材使用更是五花八门,几乎开设财政学类专业的学校都有自己的财政学教材,甚至一个高校有几种不同财政学版本,这就给选择质量较好又符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的财政学教材带来困难。一些地方院校对教材的选择过于随意,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事实上不同专业的学生同一课程教材的使用和选择应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并存着两种教学体系:一种是以人大出版社陈共编著的《财政学》为代表的体系;另一种是与国际流行教材如哈维•罗森撰写的教材接轨的体系。从基本理论和知识结构的掌握而言,国际主流财政学教材更适合财政学类专业的学生使用和教授,也有利于普及和应用财政学基本理论和思想,但需要学生有更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理解能力。如上海财经大学的《公共经济学》,完全按照国际流行的财政学思想和理论为基础编著的。对于非财政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使用人大版陈共编著的《财政学》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因为对于这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只需要掌握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知识,不需要对财政学基本理论和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因此陈共版财政学是更合适的选择。
3非财政学类专业构建多层次财政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非财政学类专业的财政学教学绩效的提高需要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需从课程设置,实践化教学,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几个方面整合教学资源,有效挖掘各种资源的价值,做到优势互补,使学生不仅掌握财政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也能具备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1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
财政学是一门理论性、思想性及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理解和掌握这门课并非易事,良好的课程设置对课程的学习效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非财政学类专业而言,不可能也没必要象财政学类专业那样系统地设置完整学科体系。如前所述,为财政学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理论、知识结构和思想体系的课程如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必须开设以外,其他课程的开设我们可有所选择。这样在不影响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的前提下,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财政学和经济学知识,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塑造一个好的平台,同时,设置一些和财政学相关性较强的学科如税收学、审计学、税法等也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以实践教学为导向及时更新和改进教学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社会经济和经济理论的发展,《财政学》的理论和政策都在不断地发展和调整,财政实务也在不断地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合理选择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地方院校在《财政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及时地将新理论、新政策、新做法吸纳到课程内容中来,同时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作为非财政学类专业我们在教授财政学时应以实践为导向,侧重教授和实际工作联系较紧密地教学内容,而不是笼统地全盘照搬财政学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以科研为龙头,大力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3.3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传统上《财政学》在教学方法上仍采用“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的方式,这是一种单向注入法,课堂气氛呆板,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这种方法下,不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基于社会对财政学专业人才需求差异的基础上,可以把大学要培养的掌握财政理论的人才分成理论型和技术型两个层次。实力较强的财经类专业院校主要培养理论型人才,非财政学类专业应该更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地方院校应该注重技术型教学方法的探讨、创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取启发式、差别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
3.4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财政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学生能力培养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中心,进一步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提高案例教学的比重和质量,强化实践教学。我们地方高校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习《财政学》课程,将来并不一定从事财政管理工作,从事财政理论的学术研究的可能性不会很多。因而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把育人和培才结合,实验、专业实习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结合。有条件的院校可建立财政学教学实践或实训基地,培养出实践型技术型人才,以适应社会不断进步的需要。
有关财政学论文篇二
《 大学生本科教学财政学论文 》
一、财政学本科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思维
现在的财政学本科大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严重,一切还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主动性创新思维,没有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比较低,不会也不可能尊重个体的差异化发展。尤其是在财政学专业覆盖范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早期的财政学研究范围较广,从学科专业设置来看,一些大学的财政系除了现在所说的财政学专业之外,甚至还包括货币银行学、信贷、会计等专业。
从研究方向来看,财政学专业还包括现在财政界很少涉及的财务管理和投资。伴随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迅猛发展,财政学因学界的自我放弃,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甚至连财政部门活动都无法全部覆盖,在发展中甚至放弃了财政部门管理的一些领域,专业设置越来越窄,覆盖范围越来越小,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引起财政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受传统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影响,其培养的学生已明显与现有社会需求不相符。在过去,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多输送到以财税部门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如今,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与财税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形势要求,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明显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不符。
但各高校财政学专业的传统教学理念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教师依然主要结合教材,根据财政学专业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来更新自己的讲义,把相邻学科的知识点充实进来,一股脑儿地讲授给学生。这种强调“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即教师是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和把关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已有观念,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压制,使学生失去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激情。这种注重学术养成、注重知识传授、注重批量化生产、忽视个体的差异化发展的倾向,严重束缚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
使得就业空间本就不大的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与其他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相比竞争能力更加弱化,更加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财政学专业对本科生的教育同样如此,应当实行宽口径的培养,拓宽培养目标,除面向财税等政府部门外,还要面向各类企业、公共部门和非盈利组织。专业培养目标的改变促使传统的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必须发生改变。
而在专业日益细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教育层次日益完善的情况下,要使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适应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就必须向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专业本科教学理念转变。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本科教学理念,是与传统教学理念有着重大区别的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强调重视人的个性与个性化发展,以对个人的独特性及其家长的尊重最大化原则。近年来许多高校也认识到这点,开始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并对财政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修订,尤其是财政人才的培养涉及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综合性大学。
二、基于个性化发展财政学本科人才培养与教学平台
培养人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展开。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工作与学习的竞争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以“因校施教”为原则,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而非“因材施教”。传统的财政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拓宽本科生知识面、培养学习与创新能力方面。具体而言,就是知识结构完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熟悉财税基础理论、熟悉财税基本政策法规,具备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财税问题的能力。它忽视了与学生的兴趣、个人职业规划等个体差异性因素,这种在不以学生为中心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相对较差。
现在,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的财政学专业正在双轨推进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制度。面对近几年就业难的问题,培养创业型、创造型人才愈加重要。不过,对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此,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相对于重视知识传承、学术养成、标准化教学、批量制造的传统财政学本科教育模式,就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种类型的高级人才:学术型、职业型、创业型与创造型等。况且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包括财政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基础较好,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与潜能,其更易于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业型与创造型人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性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和充分发展为目的(冯建军,2004)。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应该从尊重和培养个体的个别性、特殊性、差异性立场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与个人职业规划,充分利用各自学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引导学生向不同类型的专业领域、不同层次的专业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足够的条件,培养学生在财政学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培养财政学专业个性化人才的完整途径主要表现为:首先,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应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广博”培养原则,进一步扩充通识基础模块,增设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可以建立以思想政治类、工具类课程为先导,以经济学基本原理课程为核心,以人文素质类、科技类课程为辅助的综合课程体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及拓展教育阶段。结合不同高校的特色,在突出专业培养的同时,围绕专业课程进行充分的拓展,引导学生结合专业与个人兴趣,合理制定大学选修课程菜单。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建立以财税类课程为必修课,以经济类、管理类相关课程为选修课的综合课程体系,同时,辅之以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等开放式培养手段。选修课的取舍要体现不同高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体现不同高校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个性。
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使学生最大可能地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课程,激活他们的多元兴趣与多种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差异性发展。再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就大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而言,本阶段培养手段与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积累和今后个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此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弱化理论课程的安排,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学术报告、学生科创、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社团活动、假期实践、毕业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目的、有成效地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为财政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个性化财政学本科大学生的具体方法
这种以培养个性化财经类本科大学生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应该以“问题—发展”模式为主。正如李亦菲在《个性教育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中所述:要努力超越“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尽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对话、平等、民主和互惠的关系,而不是先知与后知、控制与被控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种没有拘束的开放交流,是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在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中,教师可以组建多元的小型团队,引导学生各自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组建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团队。
以公共收入与支出的部门为导向的“职业型”研究团队,以“经济与社会”为导向的“创新型”研究团队等。并将最近兴起的行为经济学、试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试验法,用于财政专业课程的讲授,将此教学方法运用于各种财政实践中模拟和实践,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应该以“问题———发现”型的新型模式为主,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为辅,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方面,要具备多层次的教师队伍,既要有研究型教师队伍,也要有负责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队伍,还要有针对学生特殊需求的专业辅导员队伍,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大学究竟是专门搞学术研究的地方,还是培养个性化、专业化、富有创新思维人才的地方,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另一方面,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延展到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国库、税务机构等财政活动现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使“讲堂”变为“讨论”、“对话”、“研究”内容“发酵”、“火花四溅”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研究性学堂”,以增强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来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但要注意在运用试验教学法时,要与课程的合理定位、内容设计和相关资源建设相结合。学生学习的场所不应该受到约束,应该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成长。
有关有关财政学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