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相关论文范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大学生道德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道德相关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道德相关论文范文篇一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网络全球化的发展,网络建设在我国大学校园得到迅猛发展,网络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它不仅有害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危害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自身的特点和网络文化等因素,导致一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本文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出发,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效果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失范;措施
进入21世纪,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方式是学校和媒介,网络与大学生的接触最为密切,网络信息不仅影响到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同时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深刻地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对于网络来说,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表现
1.道德认知冲突。由调查显示,“其中大众传媒成为青少年信息来源最广,对思想品德影响最深刻的第一影响源”。可见,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影响已经超过学校教育的实际效果,尤其是网络的优势,给高校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海量的信息有利于人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在网上交汇。此间,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与道德冲突必然出现。西方某些国家会凭借网络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的“无中心化”和高度的“自由”、“无国界”等特性,宣扬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等,妄图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人生观渗透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中,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取向会发生紊乱和错位,对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价值遗弃。网络空间是一种多中心秩序,每个人都是交往的主体和中心,没有谁是最终的管理者。大学生在接触网络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因此在网络中不知道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容易导致道德认知冲突。
2.道德情感冷漠。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知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良好的道德情感是架起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桥梁和纽带。对于网络用户来说,在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中生存。在网络环境中,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关系被人与网络的关系所取代,我们在充分肯定网络的人际交往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负面影响。大学生在网络中可以通过qq、微博、邮箱等聊天工具进行交友,通过淘宝、天猫等进行购物,通过百度、腾讯等了解天下大事,这种虚拟的网络人际交往模式,大大减少了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与家庭、同学们、朋友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感情联系淡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个人责任感缺失。同时,有的学生出现了道德人格的双重性,如有的学生在现实世界是沉默寡言,在网络中却花言巧语,游刃有余。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效果,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道德意志弱化。网络的隐匿性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意志,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可以在网络中摆脱现实中的很多束缚。“虚拟交往的匿名性必然导致交往过程的隐藏性。隐藏性引发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现实中以身份为依托的交往所形成的责任和道德规范容易在虚拟交往中失去作用。”互联网一方面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但另一方面网络的隐藏性,极易造成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缺失,道德意志弱化。上网的人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的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与放大。当网络给大学生提供的自由空间过大时,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就会弱化,在网络上的言语与行为变得随意而不负责任,比如网上随便骂人、浏览不健康网页、人肉搜索等一些网络不道德行为。
4.道德行为失范。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早已深入我们的学习、生活。网络上的“QQ农场”、“牧场”已深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今天你偷了吗?”成了当下青少年流行的问候语。一些大学生痴迷于“农场”游戏无心学习甚至彻夜不眠,一款简单的播种、收获的农事游戏竟然能够让人如此痴迷,有的竟然演化成现实版的偷菜,以为和网络一样,可以随意偷菜,不受法律的约束。网络操作的匿名性和隐蔽性,再加上大学生的自控力与责任感比较弱,极易导致不良的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网上“随地吐痰”。网络的言论自由造就了可以随意谩骂,发布垃圾信息,散布种种虚假信息和制造流言蜚语,毁人形象,侮辱诽谤他人等等;浏览黄色网页;黑客骚扰。部分电脑知识丰富的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充当黑客,他们非法侵入政府等的电脑系统,破换攻击信息资料等;利用网络犯罪。网络中的一些虚拟行为可能反过来影响现实生活行为。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传统道德养成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忽视。道德教育实际上是养成教育,在进行道德教育时,重点不是认知道德规范,而是内化和践履道德规范。但是我国的传统道德教育中,只是灌输道德知识,学生只是表面了解。至于是否形成自己的道德规范却很少关注。良好的道德教育史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是灌输认知,关键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内化,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并以此指导行动,提高道德自律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所以我们进行了很多的道德教育,但效果却不佳。在缺少监管的网络世界里,大学生的道德自律行为会更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网德教育就必须使他们在面对网上海量信息和多元文化时能做出正确选择。因此,除了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加强综合治理,规范媒介行为,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保护”外,更主要的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信息社会“学会生存”。这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读、写、思考的能力,而且提高学生对信息的使用、辨别和创造能力。“目前,中国内地尚没有一本真正的媒介知识普及读物,也没有一所高校或中小学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如果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不上去,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显得很乏力,也会导致在网上的道德失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与陌生人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道德尚未能够形成。按照费孝通的观点,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中,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因此,在传统社会里的道德是在熟人社会里靠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发挥作用。而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交往有传统实体向现代虚拟交往叠加,即由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在虚拟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虚拟世界里每一个成员都是通过数字符号的身份或陌生人的面目存在,不必面对面。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不像传统熟人社会那样,主要依靠舆论来规范个体行为,而是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而大学生正处于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发展阶段,道德自律能力尚未形成,因此,现实社会中的传统道德规范在网络上的虚拟社会中往往失效,传统道德的约束力不够,网络道德出现真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对大学生的道德成长环境构成挑战。现在网络环境空前开放,大量的网络文化涌现在各大网站。网络文化具有如下特点:
(1)隐匿性和不确定性;
(2)不安全与不可控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开放性与多元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自主性与平等性;
(5)虚拟性与无约束性。
这些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环境构成了新的挑战。对于大学生来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时期,很容易受到网络世界各种信息的影响。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缺乏理性思考,面对多元的道德标准,很容易出现道德选择的迷失。在西方网络文化、思想的渗透下,对我国的主旋律文化,特别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造成潜移默化的侵蚀。同时网络世界的自由性、虚拟空间的弱规范性,使人们觉得比现实世界自由。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任意扮演角色,可以随意说话不管真假,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大学生获取和发布信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自由性,极易使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弱化,任意浏览低俗的网页、发放垃圾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
三、网络环境下道德失范的对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道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改善道德认知。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自我免疫能力是一项基础工作。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时,德育工作者要迎接网络文化的冲击,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对学生进行网络主体性教育,其一对学生进行网上自主性教育;其二对学生进行网上能动性教育,提高自身的主体选择能力,包括辨别能力、判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其三进行网上创造性教育。要使网上道德教育取得成效,要避免大学生被网络异化,要加强主体性教育,使大学生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增强“免疫”能力。培养网络道德情感。道德情感对道德的形成起催化和强化的作用,是道德行为的推动力。在虚拟世界里黄色网页和导致大学生人格变化的网络游戏等,对大学生情感的冲击很多时候发生在德育关怀的空白地带,而情感关怀的缺失是大学生产生道德问题的主要一个原因。因此,应该把伦理精神注入网络技术发展的全过程,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出和谐的空间。培养网络道德意志。培养和健全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志需要外在的约束和内在的自律结合,关键是实现伦理道德和法律的结合。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要与法律、法制教育相结合,要教育大学生们遵守有关网络管理中的法律、法规,增强外在的约束力。同时可以实行网上契约,与网络法律结合,能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网络道德和法律,自觉加强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日渐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道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我们通过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的改善,加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关怀、自我道德意志的锤炼,同时做到知行统一,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也会随之提升,真正增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形成健全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是多种因素形成的,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与大学生自身各主体的通力协作。学校是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的主阵地,因此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要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形式,培育文明、健康、安全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首先,加强网上信息监管,净化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好“把关人”,帮助大学生在良莠不齐的信息面前,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其次,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生德育课程中,端正大学生对网络影响的正确认识,培养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选择和使用能力、辨别和批判能力、创造和传播真实信息能力。通过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培育,促进大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提高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效果。家庭的教育功能对人的道德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父母要熟悉孩子的网络生活习惯与行为,了解并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
3.实行网上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做:“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首先,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在网络上做到自律,即慎独。在网络世界里,儒家的慎独思想就是很值得提倡的。慎独在独居一处时都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在网络世界里缺乏监督,这就需要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第一,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合理利用网络,自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觉实践网络道德开始,只有当网络道德上升到网络习惯时,才有可能创建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第二,健全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心理,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慎独”要求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反省,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一些不良的虚拟实践体验;同时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履行网络道德义务时,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的信息的诱惑,坚持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真诚、真心表达自己的观点,强化自己的网络道德意识。引导大学生在网上进行自律。
其次,网上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网络的独特性,简单依靠教育手段是不够的,必须凭借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来配合。社会是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的推动者,国家应加快制定新的法律规范,使之与网络技术相适应,来规范网络的发展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媒介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它的新闻产品不应只是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和文化娱乐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担当起社会的�t望者、守望者的责任,这种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的价值道德,引领人们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必须重提媒介伦理,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引领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韦吉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3]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白玉.大学生网络道德构建与教育势在必行[J].思想教育研究,2003,(1).
[5]冯亮.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江敏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4,(10).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檀江林.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J].青年研究,2007,(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段素芳.谈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J].前沿,2003,(8).
[9]刘丽平.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7,(8).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白玉文.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探析[J].江淮论坛,2004,(5).
[11]刘桂珍.网络道德主体的培育路径探析――以大学生网民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9).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常凤英,张云钢.网络道德失范机理与虚拟交往的道德自律建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4):85.
大学生道德相关论文范文篇二
《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摘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道德缺失现状的分析,使大家对这一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能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本研究力求为解决道德缺失这一问题出一份力,从而使大学生在学业成绩发展的同时,身心也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道德缺失因素教育行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于我国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群体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自身的道德水平也影响着当前社会的道德水平线。如何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德育教育,总结先进经验,形成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来引领大学生道德品行的正确轨道,是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在简单分析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解决策略打下理论基础。
一、家庭因素
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举止、言行、品德及处事方式将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父母举止粗暴,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行为不端,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忽视,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行为约束,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行为准则。
二、学校因素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正值人思想成长成熟阶段,对学生确立远大理想抱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学校教育存在着些许不足,简单论述如下。
(一)学校规章制度不完善
学校主要制度是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定,只是规定什么事情不许做,做了会有什么样的处罚,只是确定了道德下线和底线,而没有细则去引导学生怎么去更好的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学校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教育更多的是监督式教育,大学辅导员作为最终的执行者,按照国家配比比例,一个辅导员要负责200名学生,有的学校甚至更多。这样的主观条件,客观上就满足不了对每个学生全面的监督和检查力度。而大学没有道德评级,只有学习评等,这样没有道德目标,自然缺乏道德前进动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学校道德教育目标过高、内容脱节、方法单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宏观描绘高级的思想动态,内容与现实社会基本道德内容脱节,教育方式单一,教育目标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目标过高,无法在现实社会的社会活动中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不重视
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贯穿着大学教育的前两年,看似重要,不过除了理论课程讲述之外,没有拓展性的实践性教学,学生更多的是被灌输。我们知道,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浮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素质教育实施不彻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口号这么多年一直在强调,怎么算是有素质的大学生?怎么去培养有素质的大学生?高谈阔论终究要在实践中去检验,而最终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还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相辅相成。
三、社会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都知道,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随波逐流。我们都说真理要靠实践去检验,而社会就是实践的大舞台,社会因素是一切问题必须考虑的问题,无关好与坏,对与错,只是实践结果罢了,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
(一)首要目标要是追求经济利益,还是追求更高的理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目前,有些人片面地把道德和金钱放在对立面。不可否认,有些时候,把金钱放在首要位置,就会对自己的道德行为打折。但所有的事情我们不能看的片面,辩证地去看我们就会更明白。市场经济形势下,大学生是否能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洁身自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二)社会大环境的不良风气的影响
现实社会有过这样的言论,寒门再无出贵子,出身的高低贵贱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官二代、富二代富足,潇洒的生活让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羡慕不已。其实,这个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更多人是羡慕不起,努力奋斗也未必追赶得上。至少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改变,变得比现在更好,何必让自己心胸里充满不平和辛酸。
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让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嗤之以鼻,我们是该洁身自好,还是随波逐流。当然现实问题现实分析,保持最根本的道德底线,适应社会环境是有一定必要的。不良风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被摒弃,是时间问题,更是道德升华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网络的完全自由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现今社会网络高度发达,网络是把双刃剑,更多的是我们在网上能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为精神、生活、工作所需提供便利。但网络也为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土壤,这样使网络接触者在分辨这些信息的时候自然或多或少摄入些不良信息。如何分辨和剔除不良影响,正确使用网络的自由化福利,是需要正确引导和规范的问题。
四、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主观的意向和自我要求远比客观影响要更为重要。现在大学生客观存在一些道德问题,不能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积极主动的接受好的知识,就不能在道德方面有所提升,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傅建明.教育原理案例教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30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伊・亚・伊林.法律意识的实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