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思修论文 > 浅谈中国传统道德的论文(2)

浅谈中国传统道德的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浅谈中国传统道德的论文

  浅谈中国传统道德的论文篇二

  《中国传统道德与商科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道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精神力量。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商科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道德、特别是优秀传统商业道德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道德 道德精神 素质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世贸组织的加入,为我国高等商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商科院校是我国商贸领域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它所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和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它培养的学生具备什么样的道德品质也是关系我国经济建设的关键所在,是事关国运兴衰的大问题。21世纪的复合型创新商业人才,更要有优良的道德品质。这里所说的优良道德品质也就是它意味着强烈的民族精神、事业进取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意味着既能正视挑战、参与竞争,又能关心他人、与人共事、讲究团队精神;更意味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即业务素质与思想、心理素质的充分发展与和谐统一。中国古典《大学》中的“明德”、“亲民”、“至善”引入其中,以此确立“经商之道在于德”的思想。因此,在理解复合型创新商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做人与做事是和谐统一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大多数企业征才、选才的宗旨:既有工作能力,又有工作热情;具有工作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能将个人的聪明才智融入团队之中,寻求更好的发挥;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不畏失败,勇于挑战困难;不断学习。善于根据市场经济对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自觉培养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个性,这也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建设者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一、推崇诚信守义的道德精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仁义忠恕、道德诚信、重情守义。《周易•系词上》就说“一人同心,其利断金”,讲的就是朋友间心灵相通的巨大力量。《论语•坦仁》也说“夫了之道,忠恕而己矣”,就是要求人们要讲究忠贞和宽以待人。诚信是儒家伦理文化的基本规范之一。《管子》就提出过“诚实”的要求,强调“非诚实不得食于贾”;荀子也推崇“良贾”,以为“商贾敦懿无诈,则商旅安,货财通,而国求给矣”。 《礼记•大学》也说:“与国人交,止于信。”“诚”与“信”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诚中有信,信中有诚。不诚则不信;信必见其民,则不诚,故王通说:“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职业领域长期信奉“诚实守信”、“买卖公平”的行为准则,同�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尺度。因此,“仁、义、礼、信”作为君了交友的重要原则无疑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意义。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立诚信之德显得愈来愈重要。所以,我们应当在对商科大学生进行诚实劳动、讲究信誉教育,为他们以后从业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重义轻和的价值取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强烈的人文精神,也较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主张人应该“爱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尊卑长幼之间提倡团结互助、协调中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文化的这种人文精神又是反映以人的自身发展为中心的社会要求和价值取向,包括对理想、道德情感、美等精神生活的要求,它的核心是社会道德信仰体系,是构成现代文明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以人伦关系为核心的文化。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在古籍有许多记载。《尚书》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传》里也有这样的话:“夫民,神之主也。” 就是说上天也要顺从人民的视听,应该先办好人的事,然后再致力于神的事。传统道德强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的以人为本,重义轻和的群体和谐价值观很值得提倡。他的思想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人既是自我的个体,又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应该在群体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一个体价值取向是社会性的,是在群体中充分表现价值的。因此,作为拥有独立人格的商科人才人应学会调整人际关系,调节个体在群体中的作用,注重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奉献,为民族、为社会的牺牲精神,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贵和持中的良好的道德修养

  “贵和持中”是就群体中人际关系的和谐价值而言的,是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的原则。孔子主张“和为贵”,并主张以“持中和谐”的手段来处理事情,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主张以“礼”和“仁”来协调人际关系,“和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易经”中将天、地、人这“三才”纳入一个整体当中,追求宇宙的动态平衡。这是“和谐”的哲学文化基础。《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即人的情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是中道。和谐的精神主要表现在:强调人自身品质的和谐。如孔子就提倡把知、仁、勇三者统一起来,以培养学习者成为“成人”“君子”乃至于“圣人”。而知、仁、勇“三德”的统一,实质上就是智育(知)、德育(仁)、体育(勇)的和谐统一,人应当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和谐相处。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不以人有所短而不处也。这是指人的胸怀宽广,气度宏大,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己经成为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科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合理使用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四、崇尚敬业乐业的道德精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提出“敬事而信”,就是要求人们以恭敬谨慎的态度对待工作,要诚实守信而不能弄虚作假,敷衍塞责。《左传》云:“有事无业,事则不经。”一个人是否有作为不在于他做什么,而在于他是否尽心尽力地把所做的事做好。《晋书》云:“成业者系于所为,不系所籍。”朱熹曰:“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这种“不怠慢、不放荡”的敬业精神,正是从业人员搞好本职工作所应具备的思想品格。只有做到“敬业”,才能产生巨大的思想动力,进而达到乐业,自觉地“乐事劝功”,并由此产生“勤业”意识。故荀子曰:“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不为贫穷怠乎道。”“勤”又是与“精”联系在一起的,“勤”是“精”的先决条件。敬业、乐业、勤业、精业意识,是搞好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础。从业人员只有具备这一品格,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因此,敬业乐业表现了人们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高尚品德。古人强调,不要把职业活动看成是做事,而要把它看成是成业。儒家所提倡的敬业精神,对于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乐业敬业不仅是传统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伦理的核心。商科大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要想有所作为,事业有成,乐业敬业精神是不可缺少的。

  五、办事公道的道德规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儒家先哲也有许多光彩照人的论述。早在《尚书•洪范》中,就说:“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这时明确提倡王道要遵循“无偏无颇”、“无偏无党”、“无反无侧”等公平正直法则,而只有坚持这些法则,才能达到“王道荡荡”、“王道正直”的境界。这里已经表达了办事正直不偏的道德观念。荀子说:“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孟子说:“不直则道不见”。可见,正直公平是彰显大道、堵塞私门的重要措施。而要做到公平正直,就必须遵循“办事公道”的道德规范。先哲所透露的“办事公道”观念,对于我们今天做好商科院校学生道德建设具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银行负责人有发入贷款的权力,物资管理部门有审批调拔物资的权力,要正确履行社会赋予自已的权力,就必须自觉奉行“办事公道”原则。

  参考文献:

  [1]郑淑媛.先秦儒家的精神修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黄钊.先秦德育学说论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春明.儒家传统文化对商科院校毕业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J]兰州学刊,2008,6.

浅谈中国传统道德的论文相关文章:

1.浅论中国传统道德的论文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论文

3.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4.中国传统道德探究的相关论文

5.浅析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论文

245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