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信念的思修论文4000字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理想信念教育这根主线起着支撑和维系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理想信念的思修论文4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理想信念的思修论文4000字篇一
《理想信念教育的现代构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然而,我们应注意到,伟大的事业必然要求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撑和动力。在当前激烈的历史变革中,我们只有充分估计人们思想上所受到的消极影响深刻,到传统理想信念教育的弊端和不足,构建出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才能正确解决人们的精神价值追求问题,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理想 信念 教育 构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作者简介]张哲,韩跃民,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09级博士生(北京 100091);李蓉,河北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天津300401)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人类回会自产生以来所进行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一定的目标展开的,演绎着自己的价值逻辑。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理想信念教育这根主线起着支撑和维系的重要作用。毛泽东曾说过:“中华民族有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代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浩然正气的产生和延续都来自于共同的理想信念。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可以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就可以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灵魂。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以理想信念为重点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首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更是突出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这深刻揭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作用,充分说明了在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社会转型时期,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牢固树立科学的、崇高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理想信念的科学涵义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这就说明,动物的行为是受其本能欲望和生存环境所支配的,它不能把本能上升为意识;而人类在自己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能够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预期性。因此,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内在机制,是个体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知识、思想、观念,还包括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等。在这样一个内容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中,理想信念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富于理想信念是人类的天性,没有理想信念是不可想象的。“思考着未来,生活在未来,这乃是人的本性的一个必要部分”。那么,究竟什么是理想信念呢?理想信念的科学涵义是什么呢?
当前理论界在界定理想信念的涵义时,通常把理想和信念并列在一起,笼统地认为它们是统一的,一致的,即理想就是信念,信念就是理想。但其实它们是既相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两个概念。理想信念的科学涵义也绝不是这两个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把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赋予其丰富深刻的独特意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理想”虽然是一个现代词汇,但在中国古代就有与其涵义相通的词“志”,意指人追求未来远大价值目标的高度自觉的自我意识。理想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虽然在头脑中构建起来的对未来的期望和追求各异,但理想绝不是凭空产生的,绝不是脱离现实而孤立存在的。它既包括对现实的理性批判,又内涵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是对客观现实的超前反映。它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自我意识的能动作用所形成的。这也是理想与空想和幻想的根本区别。从这一意义上说,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脱胎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实践范围的差异,都会使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深度、广度和角度也不相同,这就必然造成人们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即理想也不尽相同。“在阶级社会,特定的经济关系及其派生的政治关系结合在一起,决定了人们的理想无不打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因此,虽然从理想的内容、主体、时序、性质等不同的维度来看,理想是一个纷繁复杂、多层次的价值目标体系。但不管那种类型,处于何种阶段的理想,社会理想在其中都居于最高地位,是理想的最高形式,统摄和支配着其他理想形态的形成及其实现。概括地说,理想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未来事物,有根据的、合理的追求和向往。
同理想一样,信念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它作为人的世界观的一种体现和反映,绝不是与生俱来、超社会的产物,它是由人们的全部社会条件、经历、知识、能力以及特定需要决定的;是意识对主体接触的大量形形色色的理论、思想进行鉴别和选择的结果;是主体对认识结果进行体验和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人们确信某种理论、思想、主张并在行动上加以维护和追求时,就说明信念开始确立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就信念的内在结构而言,它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信念总是以对于世界的一定认识为基础的,如果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一无所知,没有一定的认识,那就谈不到信念的产生。但是,认识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信念,只有当人们对所认识的理论、思想投入情感,并认为是自己的最深切的需要时,才会对某种理论、思想产生共鸣,并身体力行地去践行,信念才得以产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信念“是由一个观念或意象加上一种感到对的情感所构成的”。这里的“感到对的情感”即主体对某一对象的相信,居于核心的地位,是信念形成的关键。因为如果主体对某一观念或意象有所了解但却犹豫、怀疑,那只能算是主体的认识,而不是信念。所以,“信”是信念的本质特征,只有主体相信,才能有信念的确立。意志则是主体在实践某种理论、思想的过程中下定决心、排除干扰、坚持不懈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信念的保证。因此,所谓信念,就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现存的或可能的思想、观念等的正确性坚定不移的确认和笃信的一种精神状态。
从以上对理想和信念的概念分析中可以看出理想和信念之间不能完全等同。理想只是对一种价值目标的追求和向往,而对这种目标的把握和持有,靠的则是信念。信念不但具有目标的意义,更是一种把握目标的精神机制,也就是说,理想是人们行动的纲领,奋斗的目标,而信念则是达成日标的精神寄托。虽然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但它们又同属于一类精神现象,理想是以一定信念为基础的价值目标体系,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一个人有了理想,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把自己的一切行为都纳入实现理想的轨道,使生活充满希望;一个人有了信念,就会为追求真理和实现目的而勇往直前,乃至牺牲自我。只有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一个人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实现自立、自强,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国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为适应现实的需要才逐步形成了理想信念的新概念。可以说,这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发展,对于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培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理想信念教育的弊端和不足
理想信念是我们党的“真正优势”,强调加强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引导和帮助广大人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历来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内经济社会的双重转型,使我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这场面古未有的大变革中,必然会使曾经支撑人们的理想信念随着新的社会关系以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发生变化,甚至使人们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理想平庸、信念动摇、信仰危机等现象,暴露出传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许多弊端和不足,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要求,需变革和创新。
(一)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教条化,与现实相脱离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以深厚的科学理论修养为依托,以对科学理论的宣传和教育为基础。但长期以来,我们的理论教育却没有摆脱教条主义的影响,不自觉地把理想信念教育的丰富内容抽象化、空洞化,缺乏科学性和实践性。长期恪守农业文明社会的信仰思维方式,把理想信念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使其成为与现实脱节的既神秘又完美的“崇高”。于是科学信仰就成了“宗教”,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变成了“圣经”。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来进行宣传,必然使我们对科学的思想产生误解和曲解。比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但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而我们在理论宣传教育中,往往注重于“两个必然”,却完全忽略了“两个绝不会”。似乎只有资本主义在停滞中趋于灭亡,才能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从而教条地把两者视为截然相对的两极。按这种误解了的理论观点去反观现实时,就会使现实显得荒谬。而当荒谬的现实与人们头脑中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巨大的反差时,教条主义在现实中的破产就变成对整个理论观点的怀疑和否定,进而动摇人们心中所树立的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单一化,片面强调理论灌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列宁曾经指出,对工人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任务,党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意识灌输到工人群众中去。“它的任务是赋予自发的工人运动以明确的社会主义理想,把这个运动同合乎现代科学水平的社会主义信念结合起来”。从列宁的这一表述中可以看出,他所强调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就是通过共产党员或先进分子向全体社会成员灌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从而使全社会树立起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我们党一直以来也十分重视通过理论灌输向全体人民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当前高新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网络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如果我们继续沿用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将教育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绝对化,只讲主体要求而不考虑客体需求的传统教育形式,那既抵挡不住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也不能把人们思想深处的困惑和疑虑解开,甚至使人们对理想信念教育漠不关心,感到厌烦和不信任。
(三)理想信念教育导向片面化,忽视人的本性需求
从价值论的角度看,理想信念不仅是对现实可能性的把握,而且还必须是合乎人性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者在相互交织、补充、促进中寻求各自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却往往存在着忽视人的本性需求的一面,对人的要求脱离实际,无限拔高,导致价值取向的片面化。传统理想信念价值导向的核心内容就是偏重于对思想精神的崇拜,忽视相应的物质条件,否定个人私利,片面强调集体利益,片面强调“大公无私”,用整齐划一、不分层次的培养共产主义者的目标去要求所有的教育对象,从而使人们无法自愿地选择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只能一致地服从于这种既定的理想信念的设计。教育是为人的,“一切教育活动若不是从教育对象出发,一是不人道,二是不科学。不人道则丧失现代教育最根本的属性,不科学则丧失教育应有的效果”。这种忽视人的本性需求的理想信念教育与普遍人性发展的基本规律相违背,既不能引导理想信念的健康发展,又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反向激励,使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大大降低。
三、理想信念教育的现代构建
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培育和确立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使理想信念适应社会现实的发展状况,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才能使优势真正地发挥出来。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时,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当代社会现实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我们必须结合传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新认识、新思路,有针对性地构建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人类的精神坐标上,理想信念是高层次、理性精神需求的体现,它着眼于美好的未来,反映的是人们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如果理想信念教育没有了超越性和未来指向性,那就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因此,它是具有超越性的精神价值意识的最高范畴。但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的理想信念来源于客观现实性,是对现实可能性的把握。科学的、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以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为根据,对某种现实抱有深刻信任感的价值体系。所以,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既是社会存在的现实反映,又是对客观存在的超前反映,它是“应然”与“实然”的有机结合。不仅要具有超越性的精神追求,更应具有现实可能性,这样才能吸引人们向着理想境界前进,体现出人的主观自觉性和现实能动性。因此,我们要对过去不符合实际“高、大、空”的理想信念教育进行修正,缩小“大道理”与当前现实的距离,从现代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出发,使之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立足于每个个体的自身状况,设定为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和个体自身发展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
(二)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占领现代舆论主阵地
思想文化阵地,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可以说,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正加紧利用各种现代传媒对我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美国建立专门网页大搞“空中民主墙”,散布谣言,极力煽动各种对立情绪,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乘虚而入,其目的就是要动摇我们的理想信念,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念,企图把我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面对当前这场激烈而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战争时,我们必须与其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方面要坚持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充分运用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传播形式加强对革命人物和优秀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塑造典型,引导公众个人理想;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结合各种现代传媒渠道,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尝试建立“红色”网站,开设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微博,这既能宣传革命历史、改革成就,又可以与民众自由互动,探讨实际问题,澄清各种传闻、谣言,帮助民众消除内心中的困惑和疑虑,从而扩大理想信念教育的覆盖面,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注重人的个性需求,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理想信念是人的一种价值自觉,它不仅是人的一种理性认识,更源于人的需求。在当前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每个人都突显出自己的主体意识,要求提升个人的主体地位,根据各自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甚至习惯、习俗在自主地选择合乎自己发展要求的理想信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逐步改变由中央核心流向边缘的传统模式,更多地从关心人的角度出发,充分重视人的个性需求。只有把人当作目的来培养而不是作为工具来培养,才能使理想信念教育不被“异化”,受教育者才会把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当作是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动力源泉。当然,充分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个体性功能,绝不是要否定理想信念教育本身所承载的社会性功能。事实上,个人理想决不能脱离社会理想而存在,两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脱离社会、集体、他人而完全孤立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因此,一方面,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核心,对个人理想起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社会理想寓于个人理想之中,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通过个人理想的实现来促进社会理想的实现,通过社会理想的实现最终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这种相互促进与转化中,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与贯通,直到最终理想的实现。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4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46,33.
③(德)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68.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④罗国杰,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⑤罗素,人类的知识[M],商务印书馆,1983:183.
⑦列宁全集(第4卷) [M].人民出版社,1984:16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⑧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5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理想信念的思修论文4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