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道德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需要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和作用,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一思修道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一思修道德论文篇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社会思潮研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构成,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引领社会思潮、指导社会实践、凝聚社会共识、塑造健康人格的功能特征。当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首先应对社会思潮有深入的研究和正确的认识,应通过阶级分析、历史经验借鉴、多学科并举、抓住重点等方法来研究社会思潮,同时注意研究社会思潮传播的原因与途径、对象与范围、预防与控制、主体与能力,找准引领视野下社会思潮研究的基本点与着力点。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应通过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宣传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关内容;应联系生活实践,增强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力;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宣传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推进理论创新。同时,应把取得的经验规范化、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党对引领工作的领导,以增强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引领力,从而提高其对社会思潮引领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当前我国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领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及引领的路径、原则、方法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思潮这两者的构成及相互关系则较少关注,这样的研究由于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部构成的逻辑关系和社会思潮研究方法的更新而削弱了理论本身的说服力,也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效果。本文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视野下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思潮的研究,并提出引领对策,以资借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与功能特征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能抓住事物的根本。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问题,必须在“彻底”和“抓住事物的根本”上下工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理论研究,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主要功能。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及其内在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观念因素构成的社会价值观系统,是兴国之魂,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方面,四者之间相互区别,具有层次性。马克思主义居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层次,它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追求,是我们价值追求的理想和信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引申和体现,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次高层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直接体现在人们现实行为中的思想意识,它既是隐性的、看不见的,又是显性的、看得见的,表现为人们的精神面貌、意志和激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较为表面化的层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辨别人们行为荣辱的标准,它直接与人们现实的社会活动相联系,以至于直接成为人们的行为意识,在实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价值导向作用,因此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表面化的层次,也是与人们的实际行为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层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另一方面,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具有统一性。其一,相互渗透。从哲学意义上讲,相互渗透是指彼此相互包含。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要素是相互渗透的关系,四者彼此包含有对方的成分。比如,一说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马上就能联想到它是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荣辱观,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的荣辱观。其二,相互贯通。相互贯通的意思是指在相互联系的要素之间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具体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要素,就表现为彼此之间相互贯通——因为马克思主义已贯穿于其他三个要素之中,所以才真正称得上是“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认同的结果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原则,并因其贯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而凸显“中国特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如果不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它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变化;而作为表征层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既是前三者的必然要求,又直接体现并贯穿着它们的精神和意志。其三,有机统一。核心价值体系的四项基本内容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构成了有机的统一整体。马克思主义规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根本属性,它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所有方面。“离开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可以作‘西化’或‘儒化’的解读;不与社会主义中国相联系,爱国主义就会窄化演变为狭隘民族主义,或者泛化演变为复古主义;不与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相联系,改革创新就会演变为割断历史的虚无主义,或者演变为‘全盘西化’的洋奴哲学。”[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前三个方面,都是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价值认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着理论前提和思想指导的功能和作用。”[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理论的指引下,明确规定了当代中国人民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基本涵盖了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风尚等人们社会实践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因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出发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特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功能。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本身具有先进性,具备评价和鉴别其他社会思潮的能力,能够对其他社会思潮进行有效引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保证了它思想的科学性和理论的先进性。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他社会思潮提供了可行性,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高高在上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它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它既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适应当代中国思想领域的现实需要,又提供了建设的目标原则,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实践中对其他社会思潮的引领、带动作用。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包容性,它对其他社会思潮的引领是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有利于消除其他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排斥意识,赢得社会尊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他社会思潮的引领是以尊重为基础并依靠自身的科学性、先进性来实现的,因而,其他社会思潮在社会实践中会逐渐发现自身的缺陷而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与带动。
(2)对实践活动的导向功能。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指明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人们的价值目标也是基本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共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是当今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所应遵循的价值准则,这让人们在实践中有具体的参照标准,使自身的思想行为朝既定方向前进,最终落实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来。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指明了依据价值标准来实现价值目标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使人们的行为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取。
(3)对最大共识的凝聚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形成价值认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首先,以马克思主义凝聚人心。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愿意团结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奋斗。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共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如何协调这种关系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求同存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整合人们的思想,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最普遍的认可,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最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它们能够让绝大多数中国人以民族精神为纽带团结起来,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4)对健康人格的塑造功能。构建并在全社会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所应采取的途径与方法把人塑造成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人的塑造本质上是人格精神的塑造,而人格精神的核心是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类型的人格精神,自然也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有助于人们逐步剔除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价值观念和人格特征,树立社会主义需要的价值观念,从而完成自身健全人格的塑造,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及其内在逻辑关系,我们不能孤立地看某一方面的内容,而应整体把握,并对它的功能特征做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它的科学内涵,提升其吸引力、引领力。
二、当前社会思潮研究的基本点与着力点1.当前社会思潮研究的基本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用阶级分析法研究社会思潮。所谓社会思潮,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特定的思想理论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作用”[3]。阶级性是社会思潮的基本特性,不存在超阶级的、普世的社会思潮。这就要求人们在研究社会思潮时必须对它进行阶级性质的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以无产阶级的立场、人民大众的立场为基点,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角度来衡量和判断社会思潮的先进或落后、新生或腐朽,而不能看它标榜代表谁的利益。
阶级分析法是分析社会思潮阶级性质的根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事实上,阶级分析法是分析阶级社会中社会问题的普遍方法,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同样重视对阶级分析法的运用。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说:“如果当真要追求阶级利益,那我就得追求属于我自己那个阶级的利益。在阶级斗争中会发现,我是站在有教养的资产阶级一边的。”[4](P2)美国经济学家索罗指出:“社会科学家,跟其他人一样,也具有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倾向和各种价值判断。但是,所有社会科学的研究,跟材料力学或化学分子结构的研究不同,都与意识形态、(阶级)利益和价值判断密切相关。不论社会科学家对此是否承认,也不论对此是否知道,甚至哪怕他对此表示反对,然而他对研究课题的选择,他提出的问题,他没有提出的问题,他的分析框架,他使用的话语,都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4](P3)事实也正是如此。因此,作为党的理论宣传者和研究者,我们更应该掌握和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探讨社会思潮的性质,判断它的阶级属性,分析它的阶级实质。正如江泽民指出的那样:“我们纠正过去一度发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不等于阶级斗争已不存在了,只要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我们就不能丢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这种观点和方法始终是我们观察社会主义同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5]
(2)借鉴历史经验研究社会思潮。研究社会思潮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引领社会思潮,使社会思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之下健康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思潮的斗争、引领和整合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列宁曾指出:“马克思的学说直接为教育和组织现代社会的先进阶级服务,指出这一阶级的任务,并且证明现代制度由于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代替,因此这一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也就不足为奇了。”[6]可以说,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学派和社会思潮斗争的历史。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愈发彰显其科学性、真理性,始终保持着青春的朝气和活力。因而,我们在研究社会思潮时应该注意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探讨社会思潮的流变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从中获得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借鉴其有益方法。
一是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作坚决斗争。如184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同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斗争;19 世纪六七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同普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以及杜林主义的斗争;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宁及其战友同伯恩施坦主义、考茨基主义以及托洛斯基主义的斗争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斗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系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在这些斗争中获得的规律性认识和方法,以加强我们的理论批判力量。
二是辩证分析各种社会思潮。对各种社会思潮,我们既不能武断地全盘否定,更不能简单地全盘“拿来”。正像文化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而有先进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一样,社会思潮也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对于进步社会思潮中的合理内容和有价值的成分应当加以吸收。恩格斯曾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7]。由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产生的新学说,只有通过已有的材料、思想形式才能形成。因而,一些进步的社会思潮、一些对人们的认识产生过推动作用的社会思潮,是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材料,我们应该对之进行辩证分析和批判吸收。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但是,对错误的社会思潮和那些对社会进步与人们的心理有腐蚀作用的社会思潮则要坚决予以批判和抵制。
三是承认各种社会思潮的客观存在。社会思潮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可以人为地予以铲除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思潮相伴随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8]社会思潮是一定经济社会事实在思想文化上的表现,与一定社会心理相联系,只要它存在的社会基础还存在,它就不会自动消失,我们也不能人为地消除它。只有将它们同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才能让人们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和真理性,才能使人们摆脱错误思潮的影响,从而信奉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同它们的斗争和较量中获得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3)采取多学科并举的方法研究社会思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不是单靠哪一个学科就可以实现和完成的。社会思潮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传播、流行和发生影响总是以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实践为基础,与一定时期的社会心理相联系的。因而,研究社会思潮,需要采取多科并举的方法,比如研究它的产生需要运用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研究它的传播需要运用传播学、舆论学等学科的知识,研究它发生影响的原因、范围及程度又要运用伦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只有拓宽视野、贯通各个环节,整合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力量,研究才能博采多学科之长,其成果才更具科学性。
(4)抓住重点研究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林林总总,我们在研究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重点研究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冲击和危害较大的几种社会思潮,比如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公共知识分子等社会思潮,对它们产生的社会背景、阶级实质、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等进行深入剖析。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它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负面影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引领力。
2.当前社会思潮研究的着力点
(1)社会思潮传播的原因和途径研究。传播是社会思潮以动态形式反映社会利益关系。一种社会思潮能够得以传播要有合适的土壤,这要求我们对传播原因加以研究,即在研究社会思潮本身的同时关注社会思潮传播的现实环境与得以传播的原因,包括政治环境的变化、经济与文化环境的变化引起的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动,西方国家的外在干扰等。
对社会思潮传播途径的研究也应引起重视。在传播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社会思潮的影响和渗透无处不在,其传播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条,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二者有着不同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特点和传播规律。只有对不同传播途径及其特征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社会思潮传播的控制,方便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多管齐下来灵活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监督和控制社会思潮的传播,也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2)社会思潮影响的对象和范围研究。一是问卷调查。可根据调查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作问卷调查,问题要周全并具有层次性,调查对象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二是定性分析。就社会思潮对我国发生影响的性质进行分析,如某种社会思潮对社会民众发生影响的正面或负面影响,社会民众受到社会思潮影响后的表现等。三是定量分析。考察某种社会思潮对社会民众发生影响的范围、程度,一般以数据的形式呈现,结果较为客观、准确。当然,在具体实践中,这些方法是综合使用的。
(3)社会思潮传播的预防和控制研究。首先是研究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可能会有哪些社会思潮产生、传播和流行。研究者要有见微知著的判断力和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善于根据某种潜在的趋势来觉察并预判社会思潮的未来变化,并进一步研究如何弱化那些社会思潮传播和发生影响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其次是对当前人们思想实际和价值趋向的研究。社会思潮的传播、流行是与一定的社会心理相联系的,研究者可据此对社会民众的心理预期、价值趋向进行预先判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可以从两方面加强对社会思潮传播的控制研究。一是从社会思潮传播路径入手对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受众进行研究,二是从受众角度入手对如何发挥多方社会力量进行社会思潮控制予以研究。事实上,对社会思潮的控制研究不仅仅是政府行为,也是其他团体和个人自发或自觉的社会行为,比如人们对错误思潮的自觉抵制、传播机构的自律、社会公众的意见反馈对社会思潮传播的牵制以及学术团体对社会思潮化解策略的研究等。
(4)社会思潮控制的主体和能力研究。广大党员干部在加强社会思潮控制中居于主体地位,增强其控制意识、问题意识与鉴别能力至关重要。一是对强化党员干部引领意识培育的研究。只有树立起广大党员干部对社会思潮的引领意识,才能实现党的引领作用和控制目的。二是对党员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培养的研究。这一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等,以便及时发现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实施对社会思潮的控制。三是对增强党员干部把握和引导社会舆论能力的研究。这一研究重在增强党员干部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让他们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充分认识和分析社会思潮,正确分析思想领域的新动向和社会思潮新动态,进而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和引导社会思潮,使之沿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前进。
三、当前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加大宣传力度,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推进引领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就必须通过大力宣传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形成社会合力,以共同抵制有害的社会思潮,降低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冲击与危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调查和研究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情况,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关内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着眼于全局对其进行整体宣传,也要抓住目前人们认识模糊、思想混乱的方面进行重点宣传。上海大学课题组就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回收的1 873 份有效问卷中,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问题,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有作用”的占60?7%;就“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问题,选择“是”和“说不清”的分别占20.6%和62.1%;就“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和振兴中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的认识,选择“非常同意”和“基本同意”者占73.4%;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认识,选择“非常同意”和“基本同意”者占75.4%;就劳动模范徐虎十几年如一日为居民们无偿修理水龙头、下水道的行为,选择“应该提倡”和“值得提倡”者占92.8%。[9]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基本认可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认同的,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高度认同的,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则是较为模糊的。通过这样的调查,我们就可以找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以便在此后的工作中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宣传的内容、对象和策略,提高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效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密切联系人们的生活实践,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力、影响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忌搞形式主义或生搬硬套的说理教育,以免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持排斥态度。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真正做到贴近群众生活、关心群众疾苦、把握群众脉搏、倾听群众心声,关注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难题。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到群众日常生活中,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成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主旋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力。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本来就不是悬于空中的,而是蕴涵在现实社会生活之中的。因此,要善于观察,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来教育群众、引导群众,让群众感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自身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力、影响力,而且能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从而收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增强其吸引力、引领力的效果。
(3)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推进理论创新。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载体和学校教育、学术论坛、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社会成员在参与中受到教育;要尊重并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在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融入”和“渗透”上用心思、下工夫。同时,要通过教育、宣传和学术探讨,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让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内容、实现形式、建设路径等进行研究和创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使人们乐于、善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方针政策
毛泽东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所取得的经验规范化、制度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坚持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来教育人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等。我们应把这些经验和做法加以理论升华,形成制度,以便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依据这些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自觉抵制有害社会思潮的侵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长效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变革和利益关系调整势必会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变化,目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等正是这种变化的结果,这也给不良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造成冲击和影响提供了可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长效机制,不能急于求成或搞形式主义。只有建立起引领工作的长效机制,将这项工作长期化、日常化,在党员干部的工作实践和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把引领工作贯彻一致,才能保证引领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3)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工作的领导。日常工作中,必须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把意识形态工作真正放在重要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正确分析思想领域的动向和社会舆情动态,批判并抵制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和渗透,从而采取正确的策略来规范和引导社会舆论,使社会舆论沿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前进,真正做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这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侯惠勤.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第二次战略性飞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7):5.
[2] 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1):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7.
[4] 吴易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3.
[6] 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19.
[8]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0.
[9] 陶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现状调查[J].党建,2008(3):1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9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一思修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