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消费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扩大内需,启动消费是当前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一项重要政策,而如何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则是扩大内需的关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消费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农村消费论文范文一:基于消费结构演变的农村居民消费特征分析
摘要:近年来,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快速增加,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持续上升,成为仅次于食品消费的第二大类消费支出,对农村居民的日常消费产生挤压和抑制效应。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调整居住成本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消费结构;农村居民;消费特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支出的角度来看,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然而,多年来,中国经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的拉动作用较小。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迅速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相继陷入衰退,大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在出口受到极大影响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适时提出了增加投资和拉动消费的保增长目标,把扩大内需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考虑。但是,由于城乡分割发展的二元经济所形成的城乡居民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得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下,农村消费市场长期 “启而不动”,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择农村居民消费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消费结构,得出农村居民的消费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开启农村消费市场的措施。在进行实证分析时,本文选取河南省的数据作为样本。河南省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乡村人口众多,启动其消费水平成为河南省成功拉动内需的关键所在。
一、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09年底,河南省总人口规模达到9 967万,其中,乡村人口高达6 609万,所占比重高达62.3%。但从其消费规模来看,2009年农村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仅为2 106.9亿元,所占比重仅为33.72%,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对比为3.4(农村居民=1),农村居民消费低下问题十分严重。根据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时间序列年度数据可知:除了1995—1997年之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在3.0之下之外,1990—2009年的其他年份,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均在3.0之上,并且在2000年之后,二者的差距呈现上升的趋势,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来看,总收入水平较低,特别是工资性收入过低,是引起农村居民消费低下的主要原因。200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 726元,其中,来自于家庭经营收入的就有2 134元,来自于工资性收入的仅有474元,所占比重仅为17.4%;2009年,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6 414元,来自于工资性收入的只有1 622元,所占比重仅提高到25.3%,年均增幅不到1%。
为了进一步揭示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本文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模型所用数据来自于《河南统计年鉴2010年》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时间区间为1980—2009年共计三十年的跨度。根据回归系数选择滞后阶数,可以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Yt = 37.361 + 0.405*Xt + 0.343*Yt-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690) (7.529) (4.744)
回归方程中,Yt和Yt-1分别代表农村居民家庭当期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滞后一期人均生活消费支出,Xt代表农村居民家庭当期人均纯收入。回归系数显著不为零,表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消费支出具有显著影响,且消费支出受到上期消费水平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收入较低。近年来,中国三农问题凸显,其中,农民增收困难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特征
在考察消费总体水平的基础上,为了全面把握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特点,仍需进一步分析其消费结构。2000—2009年,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如下特点:
(一)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2000—2009年,河南省农村居民食品消费人均支出由654元上升到1 220元,绝对数呈现上升态势,但从结构来看,食品消费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由2000年的49.71%下降到2009年的36.02%。恩格尔系数的逐渐下降,反映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更加注重营养,膳食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从食品消费结构来看,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2000年的257.63公斤下降到2009年的194.44公斤,而蛋类及蛋制品和奶和奶制品人均消费量则分别由2000年的9.73公斤、0.14公斤上升到2009年的10.57公斤、2.15公斤。在食品消费结构中,肉禽及制品人均消费量出现了下降,由2000年的12.35公斤下降到2009年的9.84公斤,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2000年以后,肉禽及制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引起了其消费量下降,作为其替代品,蛋类及蛋制品消费量出现了增加。
(二)居住消费持续上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00—2009年,河南省农村居民居住消费人均支出由206元上升到876元,成为仅次于食品消费的农村居民第二大类消费支出,其所占比重快速上升,由2000年的15.66%上升到2009年的25.85%。造成居住消费持续上升的原因在于购房和建房支出快速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农村居民的日常消费产生挤压和抑制效应,成为制约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也会影响到国家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政策的实际效果。
(三)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稍微增加
从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的绝对数值来看,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逐渐增加,但从比例上看,这两项支出的比重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其比重仍大致保持在12%~13%水平之间。从家庭耐用消费品来看,2000—2009年,河南省农村居民百户洗衣机拥有量由24.52台增加到79.45台,电冰箱拥有量由6.90台增加到34.43台,空调器拥有量由0.60台增加到15.05台,彩色电视机拥有量由38.21台增加到103.76台。由此可见,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继续升级,家庭主要耐用品拥有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家庭主要耐用品价格的持续走低,家庭主要耐用品已由奢侈品成为农村居民的必需品;二是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居民消费耐用消费品的能力得以提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快速增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无论是绝对数还是比重,农村居民的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均出现了快速增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对交通和通讯的需求增加,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工具快速增加。2000—2009年,河南省农村居民百户自行车拥有量由151.95辆下降到132.33辆,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用汽车拥有量由2005年的0.33辆增加到2009年的1.33辆,摩托车拥有量由14.57辆增加到51.95辆,移动电话拥有量由1.38部增加到126.24部。另外,随着近年来农村医疗保险的逐渐普及,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迅速增加,其绝对支出金额由2000年的64元增加到2009年的243元,比重也由4.83%增加到7.17%。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9年河南省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为875.52元,比农村居民多出600多元。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渐深入,这种巨大的差距有望得到改善。
(五)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下降
随着农村居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应逐渐提高。但从河南省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的绝对金额来看,由133元增加234元,增加绝对金额有限;从比重来看,则由10.11%下降到6.91%,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物质生活的提高并没有带来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造成比重下降的一个可能原因是,2006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使农村居民教育支出下降,减轻了农民负担。但结合数据分析可知:2000—2006年,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由133元增加到199元,增加66元,年均增加11元;2006—2009年,由199元增加到234元,增加35元,年均增加11.7元;二者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教育支出下降并不能解释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比重的下降。
三、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消费结构的演变特征表明:河南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为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食品膳食结构更加趋于合理;消费品继续升级,家庭主要耐用品拥有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快速增加,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持续上升,成为仅次于食品消费的第二大类消费支出,这会对农村居民的日常消费产生挤压和抑制效应;物质生活的提高并没有带来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具体措施。
(一)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近年来,农村居民增收困难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城乡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严重影响到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从长期来看,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的根本决定力量在于收入水平,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才能真正拉动农村居民消费。要增加农村居民收入,首先需要政府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在国民经济初次分配中,调整劳动者报酬所占比例。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10年》资料:1994年以后,河南省劳动者报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61.06%下降到2007年的41.08%,最近两年,其比重虽有所上升,但仍低于50%。其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农村劳动力过剩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转移到劳动生产率更高的第二、三产业。但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土地城市化”,“村民变市民”,那样做不仅不能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还会严重损害农村居民利益。真正的城镇化应该是“产业城镇化”,把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就业的产业放在城镇化优先考虑的位置。另外,还需要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扶持和转移支付力度。农业曾为工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现在已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乡协调发展的阶段,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转移。
关于农村消费论文范文二:扩大内需背景下的农村消费研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扩大内需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保持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拉动农村消费是扩大内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和艰巨任务。适应扩大内需、保持增长的需要,必须从实证角度认真研究农村消费的基本状况,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全面分析拉动农村消费的各种制约因素,从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角度系统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逐步破解农村消费增长乏力的难题,进而拉动农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农村稳定繁荣。
关键词:扩大内需;农村消费;基本状况;制约因素;对策措施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扩大内需必须把扩大农民消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作为重要内容予以高度关注,认真研究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农村消费的基本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拉动农村消费的政策措施,成为今后较长时期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曲靖市农村消费的基本状况
曲靖市地处云南东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全市辖9县(市)区, 2007年总人口603·04万,农业人口527·71万,占总人口的87·5%。(据2008年曲靖市委办、市政府办、曲靖市统计局编写的《曲靖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第50、60页数据计算)。调查显示,2000年以来,曲靖市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农村消费规模和质量明显扩大和提升,农村消费市场开始启动。但总体上看,曲靖农村消费仍然处于一种低级的初发阶段。主要表现在:
1·农村经济总量规模小,城乡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更大。2007年农业增加值118·67亿元,占GDP总量650·42亿元的18·2%,农民人均纯收入2 666元,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3元的24·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 258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 093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25·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据2008年曲靖市委办、市政府办、曲靖市统计局编写的《曲靖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第50、60页数据计算)2·农民收入水平虽然不断提高,但农民消费比重却不断下降。据调查, 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 350元, 2007年2 666元,年均增速为7·04%,按理说,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比率即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也应随之提高,但实际上曲靖农民消费比率却从1997年的92%下降到2007年的79%,十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增长69%。(据2008年中共曲靖市委办、政府办、统计局、曲靖调查队编写的《曲靖改革开放30年》第23页数据计算)生活消费的增长幅度大大慢于收入增长幅度。
3·农民人均消费年支出平均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997~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5·37%,而同期全市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1·7%。(据2008年中共曲靖市委办、政府办、统计局、曲靖调查队编写的《曲靖改革开放30年》第19、23页数据计算)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巨大。2007年,曲靖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 093元,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258元的25%。
5·从消费结构看,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高于城镇居民,农村消费结构严重落后于城镇,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1 041·84元,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 093元的49·8%,恩格尔系数为49·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 316·62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8 081·43元的41%,恩格尔系数为41%。(根据2008年曲靖统计年鉴第391, 399页数据计算)调查显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总体上是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较慢,到2007年仍然高达49·8%,食品消费仍然是农民的主要消费支出,消费层次整体水平不高,农村消费结构严重落后于城镇。
6·城乡消费信贷差距巨大,消费信贷对农村消费市场缺乏应有的推动力。据调查, 2001年,曲靖市消费信贷余额为14·5136亿元,农村消费贷款占全市消费贷款的比重为13·8%。
2007年,全市消费贷款余额为65·3199亿元,农村消费贷款为14·764亿元,占全市的18·8%, (数据由中国人民银行,曲靖市支行提供)且农村的消费贷款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发放,以助学贷款为主,真正的消费贷款还没有这么多。而同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3·13亿元,县及县以下销售总额为823 205·3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6·8%,仅县以下的零售总额为47·36亿元,也占全市总额的38% (据2008年曲靖统计年鉴第235页数据计算)。由此清楚表明,曲靖市农村个人消费信贷对农村消费的影响十分微小。
7·与全国相比,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差距巨大,呈现出整体的西部地区特征。
规模小,收入低,农民比重高。2007年曲靖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 666元,全国为4 140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4%;曲靖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占38·42%,全国农村零售占全社会消费品总额的比重为32·28%,比全国低出6·14个百分点。(据2008年曲靖市委办、市政府办、曲靖市统计局编写的《曲靖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第102、108、109、110有关数据计算)曲靖市2007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8%,比全国2006年的43·0%高出6·8个百分点。①由于收入水平低,恩格尔系数偏高,在反映农村居民享受和发展的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其他商品和服务四个方面的支出比重曲靖市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上述四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3·9%、4·9%、6·4%和1·5%, (据2008年曲靖统计年鉴第391页数据计算)而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以上四项指标分别为18·5%、7·9%、12·63%、2·6%。②曲靖市分别低于全国4·25%、3·03%、6·23%、1·1%。呈现出典型的生存型消费偏高,发展享受型消费偏低的特征。
二、制约农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1·历史因素。历史上,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自然经济造成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长期低下。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又遭到帝国主义国家包围封锁的背景下,我国主要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支持了工业化。据有关专家估计,到20世纪80年代末止,通过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和合同订购方式,农民为我国工业化做出的资金贡献累计达7 000亿元, 20世纪90年代后,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每年仍高达1 000亿元左右。③同时农民、农村、农业被长期隔离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外,无法分享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农村消费市场不旺,农民消费能力低下是历史上农民为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客观结果。
2·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什么样的收入水平决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经历了前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从90年代中期以来,总体上呈回落减缓之势,而且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日益加大, 2007年曲靖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474元,与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差距更大, 2006年全国有20个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贵州的4·6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十分巨大, 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27∶1,④曲靖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4·05∶1。虽然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全方位推动农民收入增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农民人均占有生产资料多少和技术、市场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农民工外出务工受到严重冲击,农民收入增长面临更复杂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由于收入水平低,导致农民量入为出,甚至有入也不敢出,谨慎消费,难以形成强劲的消费能力和旺盛的消费需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农民支出预期太高,收入预期不确定,有钱不敢花。当前,农村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不断增加,收入预期不容乐观。农民在教育、疾病、养老、婚姻、建房、伤亡、丧事等方面的预期支出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负担和必须承受的巨大经济和心理压力。农民普遍感到未来预期负担尤其是子女教育的负担过重。据调查,一个四口之家的普通农户,如果两个孩子都上中学、大学,将花费十年乃至十几年的积蓄,许多家庭为此不得不债台高筑,一定时期内“因教致穷”、 “因病致穷”的现象有相当普遍性,这些严重阻碍了农村消费。因此,即使现阶段农民收入增加了,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教育、婚丧、疾病等刚性支出压力巨大,收入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农民有钱不敢花,严重制约农村消费需求增长。
4·西部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环境差。
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着电网老化、电价偏高、电视接受信号和手机信号弱、质量不高、覆盖面不宽。路况差甚至不通公路。生活用水缺乏,尤其是冬春两季更为突出,通自来水的村庄更少等问题,因此很多耐用消费品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导致农民即使想购买也有条件购买而不能购买,严重压缩了电视、冰箱、摩托车、移动电话、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的市场需求。二是农村流通体系不健全,农民购买日用工业品尤其是家用电器产品不方便,售后服务不完善,不合格的商品无法退换,商品坏了无法修理。三是农村打假维权力量弱。由于不少非法经营者将制假售假的“阵地”转向农村,农村商品质量没保证,农民维权缺乏有效的机制制度和组织保障,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并实施有效的监督,农民消费心存余悸,很不放心,严重打击了农民的消费信心。
5·金融支持乏力,限制农民消费需求。当前农村基层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的机构网点基本撤完,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发展的信贷品种主要是生产性贷款,对农民提出的因子女升学、就医、婚嫁等借款申请,需要提供有固定收入的担保人或财产抵押等较高的资信凭证,致使大多数农户只能向亲戚朋友举债,有的甚至不得不从民间贷款渠道取得资金。其他如耐用消费品的购买,购建住房等信贷需求,基层金融机构基本没有给予支持。
6·缺乏有效供给,新的消费热点难以形成。
农村消费需求不足不仅受收入水平、消费环境和消费观念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供给结构的影响。长期以来,许多工业企业的产品开发以城市为中心,多数商品的品种、功能、价格不能适应农民的消费需求,缺乏能够有效刺激和引导农民进一步消费的代表性工业产品。同时,农村最需要的优良种子、农药、化肥以及农产品加工、贮存设备、适用实惠的农机产品也相对不足。农村的消费热点和集中点难以形成,农民本来就很有限的购买力难以充分释放和激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拉动农村消费的对策措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按照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农村改革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拉动农村消费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基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客观背景,基于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发展的需要,拉动农村消费必然成为扩大内需的主攻方向和主要的政策着力点,因为农村消费需求起点低,基础差,人口多,潜力大,希望和前途也更大,为此,只有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标本兼治、长短结合、软硬结合的对策措施,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消除制约农村消费的历史性、体制性因素。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关键在于农民收入偏低,农民收入偏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分割的历史性、体制性因素。必须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为扩大农村消费提供体制机制支持。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提供收入支持。扩大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防灾减灾事业,加快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降低农民支出增加预期,稳定农民收入预期,为扩大农村消费提供社会环境支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建立农民增收长有效机制,改变农民长期收入预期。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调整农业的产品结构,努力提高农产品的数量规模和内在质量,提高产品加工率、转化率、升值率,培育一批特色、高效、大规模、高质量、产业链长的基础产业,使农民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开发中不断增加收入。改革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培育发展新型经济组织,带动和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延长产业链,使农民从储藏、加工、流通、销售环节获得适度合理的利益。切实保护农民工权益,·91·扩大内需背景下的农村消费研究★李继红★做好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工作,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逐步使农民工进得去、住得下、能就业、能创业。通过上述各方面的综合措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长期收入预期,有效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一是加大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激活农民潜在购买力,为家用电器、电信等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要结合各地的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交通条件、人口密度、消费特点等因素,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供销社二次创业”、“财政补贴家电下乡”等为载体和契机,培育一批以集中大中型商贸农贸市场为依托,以批发市场为骨干,以遍布村寨网点为延伸的布局合理、功能合理的市场体系,农民对工业品买得了、用得起、修得了,对农产品卖得了、卖得好,方便农民消费。三是下大力气为农村消费提供维权服务。工商、质检、消协等部门要下大力,把农村维权、监督纳入工作内容,为农村提供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监督管理和信息服务,严肃查处伤农、坑农行为,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农村消费营造良好服务。
4·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和降低农民支出预期。一是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业科学文化素质,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落实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加快普及农村高中教育。三是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四是探索建立城乡有效衔接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贴水平,建立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五是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和改善农村环境。①5·引导农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消费观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要大力提倡和引导农民喜事新办,丧事从俭,革除各种陋习,杜绝农村中日益漫延的效仿、攀比、封建迷信等消费行为和观念,改变不良消费习俗,促进农村消费不断向健康文明科学的方向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以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为目标,大力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刺激农村消费。金融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精神和部署,加大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开发适合农民农村的消费信贷产品,完善服务,尽可能地满足农民消费信贷需求,尽可能地启动农村消费信贷市场,使农民的预期消费变为即期消费,拉动农村消费市场。
7·加强农村工业品研发,增加和引导
农村工业品消费市场的有效供给,工商企业要善于抓住和发掘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加强对农村市场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农村需求和农民消费特点,开发生产出适合农村和农民消费需求的价廉物美的产品,着重发展操作简单、价格适中,不易损坏和适用面广的产品,不断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农村消费水平,如此,则不仅有助于解决企业自身的发展问题,更有利于解决客观层面内需不足的问题。
关于农村消费论文相关文章:
4.消费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