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 > 有关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

有关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有关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农村与区域发展 方向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的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需要辅以案例教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范文一:试论农村区域发展管理人才培养探索

  论文关键词:专业思想 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培养

  论文摘要: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开办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两年来,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成果。文中介绍的做法有利于推动高校新专业的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广西财经学院2009年开始招生的新专业,是广西首次开办的本科专业,对于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我们是从零开始,是在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大胆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专业特色。我们相信,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在不远的将来,会深受广西各方面用人单位的欢迎。

  一、狠抓专业思想教育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对“农”字专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忌讳的心理,具体表现就是家长不让孩子报考带“农”字的专业,考生也不愿意去读“农”科专业,来自城市的学生谈到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就害怕,农村的学生更不乐意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农村去。种种思想顾虑我们认为都是很客观的,也是很实际的。针对这种状况,经济系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了对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从专业培养目标上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用大量的事实向新生说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培养从事农村经济和区域发展管理工作的人才,突出在“管理”两字上。因此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具有“谋发展、懂经营、会财会、精管理”的能力。通过加强专业培养目标教育,使学生增强了对学习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认识。

  2.从政策导向上加强对学生将来的理想教育。从国家层面来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央政府对“三农”的投入越来越大,2010年达到了8183.4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在农村不但免征了农业税,而且有些地方60岁以上的农民每个月还能领到养老金。从大学生就业政策导向来看,近几年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和基层单位进行创业和就业,2008年广西考村官的竞争指数是10%(招聘459人,参考4714人),而2009年上升到了12%(招聘476人,参考5665人),说明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想到农村当干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农村产业发展来看,农村经济已经由传统的单纯种养方式转变为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农村经济的范围已经扩大,产业链已经拉长,城乡“二元结构”差别在逐步缩小。通过理想教育,增强学生对学习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自信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通过组织参观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新生入学后,每年都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参观,如组织到皇氏乳业、百洋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参观,通过参观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企业都与农村区域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而扩大了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视野。

  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特点,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应当贴近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为此,我们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要求,构建起了“双体系、三平台、多模块”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教学体系,建立起公共基础课、经济管理核心课、专业主干课三个教学平台,设计财务会计、农村金融保险、东盟农经等多种教学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特别是我们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初步形成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四年不断线”的教学体系,即:第一学年开展农村体验实习,具体在第二学期末利用两周时间安排学生进村进行社会调查;第二学年进行基础课实验,主要是在校内开设经济学实验、农业经济实验等基础课程实验;第三学年开展专业实验,主要开展专业主干课的实验,包括综合实验等;第四年安排顶岗实践,学生带课题或项目到政府涉农部门、农资企业、农业推广单位等进行顶岗实践,对岗位技能进行提前热身,为毕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模式也可以称为“两头实习中间实验”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我校2009级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已完成了第一年的农村体验实习,安排在今年的暑假前进行社会调查,本学期开学后每个学生都交了体验实习报告。从提交的体验报告中可以看出,不管是来自城市的学生,还是来自农村的学生,都能够利用实习期间深入到农村去,写出了关于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农民日常生活,库区移民生活、粮食价格等方面的调查报告,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初步了解,为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这个学期开始2009级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开始进入第二学年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我们开辟了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实验项目。目前正在着力开发这个专业的实验课程,包括农业推广管理实验教程、农村区域分析实验教程、农村发展规划实验教程等课程,这些实验课程项目的初稿已经完成,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在明年下半年开始试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利用社会资源联合培养人才

  在财经类院校举办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不像农科院校条件那么有利,有农业主管部门的直接支持。我们只能利用社会资源进行联合培养人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利用客座教授开辟学术讲座课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聘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作题为“农村制度匹配问题”的学术讲座;聘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陈池波教授作题为“新农村建设政策与制度解析”的学术讲座;聘请广西农村能源办公室主任肖超高级经济师作题为“大力发展再生能源,促进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术讲座;聘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农村处处长张光作题为“广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势”的学术讲座。通过开设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了农业、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平台,更新和丰富了学生的农村经济管理知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利用基地开辟学生实习场所。一是利用广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党小组办公室基地,从他们每个月发来的《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报》中了解广西新农村建设的新进展、新情况、新问题,为学生传达新农村建设的最新信息。二是利用广西农村能源办公室基地,为老师和学生提供社会调研的联络平台,有些学生的调查报告就是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比如他们亲自安排工作人员专程带领老师和学生到“东园家洒”企业开展再生能源循环经济调研,增加了师生的感性认识。三是利用企业基地,建立三个平台——大学生实践平台、教师社会调研平台、学科专业建设平台。前几天与新胜利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互联共建合作协议,并与公司党委书记梁志业、公司董事长梁承进行了交流沟通,对利用这个公司建立“三个平台”达成了共识,事后准备进行具体落实。近期学校还准备与百洋集团有限公司商谈关于签订互联共建合作协议的事宜。三是通过社团组织探索产、学、研办学模式,建立了“胜利之鹰社”,与新胜利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联合培养人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通过采取多方位的人才培养方式,我们感觉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主要是通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习的热情。到目前为止,两个年级的学生思想稳定,团结上进,班风较好。虽然这个专业的学生在录取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以复征或调剂志愿录取进来的,也尽管今年学校明确允许其他专业学生转入国教中心会计专业,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没有一个提出转专业和退学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新生的报到率达到了96%的全校平均水平。

  2.学生近年获得了一些与“农”相关的科技奖项。如由学生组团完成的题为《关于南宁市暂住群体生产生活的调查报告——以西乡塘区为例》和题为《大力发展木薯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订单——以广西平南县为例》的两篇作品,同时获得了自治区团委组织的第四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题为《关于桂西北少数民族村寨“四改”工程的调查报告——以三江县独峒乡和八江乡为例》的作品获得了自治区团委组织的第四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由学生组团制作的《广西绿园沼气服务有限公司》和《信诺德商务传媒公司》两项作品,同时获得了自治区团委组织的第四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

  3.学生近年获得了一批竞赛奖。2009年学生获得第二届数学中国杯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第二阶段比赛省部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200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对于获得的其他奖项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参考文献:

  [1]楼林燕.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2)

  有关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范文二: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农村区域经济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的内在联系、商品流向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是特定区域农村经济整体的总称。每个区域都有其特有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和特点,因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布局的差异性。各经济区域均把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农村经济区域化的共同特点是,集聚产业群,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加快共同市场建设,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加强统一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强区际联合,推进环境保护一体化;统筹管理,推进社会信息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

  农业产业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发展阶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将有限资源实现最佳配置的体现,也是农村从温饱向小康迈进的必由之路。农村经济生产的区域化,有益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标准和指导;有益于“品种、知识、科技”三大更新工程;产品易集中收购和销售;容易实现效益农业致富农民,推进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实现农村经济区域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综合易县的自然地域、农村经济现状和农业产业化情况,将易县农村经济划分成八大农业资源产业经济区。依据各区资源产业经济特点,进行产业定位,分区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 平原农牧资源产业区(Ⅰ):位于易县东部山前平原,总面积300.1km2,涉及易州、高陌、凌云册、塘湖、裴山、高村7乡镇,119个村,45862户,160966人。具有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质地良好、水资源开采便利、粮油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等特点。

  1.产业特点:农牧产业占主导优势。本区是全县的粮油主产区,粮油产量分别占全县总量的55%、60%;也是供应县城居民消费的蔬菜生产基地,生产量占全县蔬菜总产量的44%;全县的肉牛育肥、良种肉牛繁育、秸秆养羊示范和瘦肉型猪基地均分布在本区。粮油和养殖生产在全县农业中占有突出位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耕地和农作物秸秆饲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油、菜种植与畜牧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实施以“三元”种植模式为特征的结构调整方案,形成以农养畜、以畜促农、多业互补互促良性循环的农牧产业区,成为北京农副产品(蔬菜、畜产品)的直供基地。

  3.区域发展措施:①龙头建设。重点扶持塘湖肉牛产品加工、正四方牧公司、广源养猪场等项目。②优化农业结构。合理调整占地结构,改“二元”为“三元”种植结构,实现种植与养殖互补、效益共赢的产业链条。③强化水土资源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土地锐减势头;严格控制水资源污染;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④增加科技投入。重点推广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农业常规技术,提高科技含量。⑤适度规模养殖。采取公司加农户,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路子,家家参与产业化经营,形成千万个小家与大产业互动的局面。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抗灾防灾能力。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健全防雹、人工降雨体系。做好灾害预报预警机制,提高应变能力,为农业产业化“保驾护航”。⑦发展乡镇工业。重点建设舍龙城花岗岩开发、天然板材工业园区、康元林木科技有限公司和亚林板业有限公司等项目,继续完善良村铸造和桥头三类建材工业小区建设。

  二 平原丘陵传统工艺手工业产业区(Ⅱ):位于易县东南部,总面积44.9km2。涉及尉都、凌云册和裴山三个乡镇,19个村,7908户,28545人。区内农业气候适宜,土地条件较好,拥有砚石矿特色资源,以此构筑了易水古砚的产业基础。

  1.产业特点:①鞋垫产业已成规模。东庄鞋垫加工产业起步早,是在市场引导下,由农民自发参与兴起的。从业人员之多,生产规模之大,销售范围之广,已占领东北、西南等国内市场,还远销俄罗斯等国。东庄鞋垫产业现已辐射到了塘湖、凌云册、裴山等乡镇村,形成了名副其实、颇具区域特色的产业经济。②易水古砚久负盛誉。易水古砚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备受世人青睐。生产历史之久且久负盛誉。已形成了石料开采、雕刻、销售为一体的采、加、销产业体系。产品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大中城市。制砚产业已呈现出越做越强之势。鞋垫、砚台的年产值占全区非农总值的40~50%,由此使农民增收104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9.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发展目标:以鞋垫、砚台产业为支撑,以其品牌效应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健全服务组织为保障,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冲出国门打入世界,把该区建成带动全县农村经济的传统手工艺特色经济区。

  3.区域发展措施:①健全服务组织,实行统一管理。成立县、乡、村三级砚台、鞋垫产业协会,对资源、产品、市场价格等进行统一管理,完善营销网络;成立专业合作经济实体,有效解决单家独户经营规模小、实力弱、各自为战的松散状态,提高产业整体的凝聚力。②培育龙头企。以“龙头企业加小作坊或农户”的形式进行产业化生产,规范加工标准,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产业活力。③实施精品战略。坚持以生产精品为主流的产业发展策略,以精品创品牌,以精品占领市场,以精品创高效益,使精品成为整体产业内部活力的动力源。④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砚石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也是易水古砚产业的基石,应给予特别珍惜。统一规划,科学开采,杜绝资源浪费。⑤加强宣传。尤其要加大对我国南部大中城市宣传覆盖面。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优势,把产品信息推向全国和全世界,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产品,以此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 丘陵林果旅游资源产业区(Ⅲ):位于易县最南端,总面积160.2km2,涉及独乐、山北、塘湖、管头四个乡镇,43个村、12987户,45549人。山区、丘陵、平原俱全,具有土地类型的多样性。林业、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有省级狼牙山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森林公园。

  1.产业特点:①林果业是该区的特色产业。以生产水李为主的设施林果在独乐乡已悄然兴起,人均果树2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约70%来自林果业。独乐乡已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林果专业乡。果品总产量占全县果品总产量的近20%。②旅游业系该区的第二主导产业。借助狼牙山国家级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旅游景点的机遇,区内旅游业呈日趋火热之势。2003年旅游业给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00元左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发展目标:依托县校、乡校联合,实施科教兴乡、兴区域产业战略,不断提升林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冲破营销瓶颈创新品牌,实现林果生产品牌化、旅游资源配置功能化、蔬菜生产产业化、生产经营标准化,把该区建成全县林果产业的领头羊、旅游产业的生力军。

  3.区域发展措施:①创建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狼牙山果脯厂,谋划柿果储藏、加工企业和地膜芸豆深加工企业。②打造知名品牌。集中精力从生产、管理到市场营销,全力打造1至2个品牌,以精品取胜,使产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高知名度的品牌。③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根据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标准,尽快出台适合易县操作性强的可执行标准,并付诸实施。以全面提升林果产品质量。④加强市场建设。重点建设狼牙山果品批发市场,扩大场地规模,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市场管理,净化市场环境。规范岭东和石家统果品产地市场,作为狼牙山市场的延伸。⑤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农家游质量。重点建设索道、道路、绿化、环保设施、餐饮购物服务等配套设施。规范颇具农家特色的农家游,以增加旅游品种,弥补区内服务设施之不足,提高旅游区的整体功能。

  四 丘陵牧业杂粮产业区(Ⅳ):位于易县丘陵地带,总面积546.4km2,涉及高村、裴山、塘湖、白马、流井等10个乡镇,119个村、32521户,111572人。具有适于旱作种植较大面积的旱地,气象条件适宜,土壤环境条件好,饲草资源丰富等资源特点。

  1.产业特点:①小杂粮产业已渐起步。该区是全县小杂粮生产的集中区域,小杂粮产量占全县小杂粮总量的47%,其中甘薯占全县总量的34.2%。区内建有谷子、甘薯和旱作农业精品示范园。已形成全县甘薯和谷子两大生产基地。②畜牧生产初具规模。牛、猪、羊饲养量分别占全县饲养量的25~26%,家禽占22%。区内建有百泉养牛、养羊精品示范园,瘦肉型猪场2个,家禽养殖场16个,家禽存栏18490只。

  2.发展目标:抓龙头带基地,抓示范创品牌;抓生态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抓服务组织建设,促产业协调发展。将小杂粮纳入产业化轨道,创具有绿色认证标志的小杂粮品牌。发展草业,挖潜秸秆潜力,以草促畜,实现种植与畜牧产业互促互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3.区域发展措施:①提高小杂粮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成立小杂粮专业协会,对小杂粮生产进行协调、指导,确保小杂粮生产有依托,加工有方向,销售有目标。②强化小杂粮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增加科技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着力发展绿色、有机小杂粮。谋划龙头加工企业,实现加工、包装增值,提升档次,创出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③发展草业,恢复草场植被。实施天然草地植被恢复与保护工程,改良草场6万亩,人工种草4万亩。

  五 丘陵林渔游资源产业区(Ⅴ):位于易县中心地带,介于丘陵与浅山过渡区域。总面积218.3km2,涉及梁格庄、西陵、大龙华、安格庄4乡镇,40村、10404户,35874人。具有山地和丘陵双重地理特点。蓄积着全县95%以上可养水面资源。.有以山水为景的南湖和龙湖、以生态景兼道教文化的云蒙山、科教兴村的柴厂华夏第一村和最具近代文化特色的清西陵等。集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一体,是全县旅游功能较完善、旅游品种最多的区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产业特点:①统揽全县水产养殖于一区。渔业是本区的优势产业。全县水产养殖95%的资源和产量均出自本区,渔业产值占该区农业总产值25.6%,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92.6%。②旅游业蓬勃发展。该区旅游业堪称全县旅游业的“龙头”。景点多,品牌多,功能较完善,旅游直接收入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81.2%,综合收益占91.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发展目标:发展林草,改善生态;挖潜水面资源潜力,提高水产养殖产出量;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整体功能。把该区建成生态环境优美、水产丰富、风光秀丽的水产之乡和旅游胜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区域发展措施:①发展林草,改善生态。景点周围适度发展观赏树种和经济林种;景区中、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保土固沙;配合实施天然草地植被恢复与保护项目,改良草场,为发展牧渔业奠定物质基础。②改造中低产水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开发不同水层资源发展立体养殖;科学施肥,提高水面肥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水产品科技含量;适度发展网箱养殖,以其高投入获取高产出、高回报;完善经营机制,培育加工企业,使渔业生产纳入产业化轨道。③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整体功能。加强休闲度假、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龙湖碧枫斩度假村、南湖旅游综合开发和中义村度假村等项目。④加大宣传力度,创旅游品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多渠道、多方位 地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创旅游品牌,以此推动全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 浅山林牧矿资源综合产业区(Ⅵ):位于易县西南部,总面积721.8km2,全为山地。涉及管头、七峪、甘河净、坡仓、乔家河、良岗等9乡镇,74个村、13157户,42404人。区内局部小气候明显,林、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分布广泛。

  1.产业特点:①林业生产的突出位置。该区是全县林业生产的重点区域之一。干果产量占全县总量的23.9%,其中板栗占60%,花椒占54.65%。有林面积位居各区之首,占全县的27.6%。②畜牧业是实施易县“西繁东育”战略的仔畜繁殖区,每年为东部平原区域提供大量仔畜。畜牧业产值占全区总值的42.6%。③矿产建材业发展迅速。金矿、铁矿采炼和花岗岩大理石开采加工发展迅速。有各类开采加工企业140家,从业人员3010人,产值达到28200万元,占非农总产值的52.1%。

  2.发展目标:以植树种草、改善生态为基础,以发展畜牧、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为着眼点;以发展矿产加工、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区域经济为目标,建成易县西部生态环境良好、牧业生产兴旺、矿产业发达的林、牧、矿协调发展的综合产业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区域发展措施:①植树种草,改善生态。植树造林采取生物与工程措施、飞播与人工造林、水保与经济林三个结合。搞好退耕还林,确实把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大力开展人工种草、改良草场,尽快提高植被覆盖度。②丰富山区绿色土特产品生产。柴鸡生产推广以放牧为主及相配套的饲养技术,提高肉蛋的“野味”,迎合消费者心理,满足市场需求。干果生产要扩大栽培数量,加强对现有果树的技术管理,提高干果的总体规模和效益。③划区轮牧,科学管理。以村为单位,将牧场划分成若干个放牧区,实行轮封轮放。倡导舍饲圈养,减轻对草场的践踏和压力。④规范开采行为。严格“矿产法”,打击无证采矿、越权越界等违法行为,对矿山实行统一规划,科学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⑤优化资源配置。引入专业勘探队、投资商、项目与人才;优化资源配置与环境,实行集约化经营;抓综合治理,尾矿回填和矿区绿化,实现开发与治理同步。

  七 浅山林牧矿电游资源综合产业区(Ⅶ):位于县城西北边界地带,总面积470.26km2,全为山地。涉及紫荆关、南城司、大龙华3乡镇,50个村,10878户,33968人。区内气候温凉,林牧和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独一无二,旅游资源特色明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产业特点:①林牧业是该区的基础产业,其产值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46.5%。②矿产业发展迅速,建筑砂、黄金、大理石、铁粉、麦饭石等生产均占据全县矿产业的半壁江山。年产值15190万元,占本区非农业总值的51.3%。③小水电已成为全县水电事业的支撑,对全县工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④旅游是近年来形成的一个朝阳产业。以紫荆关景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景点的开发已初见成效。与清西陵景区相呼应,对全县旅游业产生了良好的互补作用。

  2.发展目标:立足资源,放眼市场,抓招商引资,促地方经济。以矿产采加和荒山拍卖为突破口,以科技、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为起点,以旅游开发为后劲,把该区建成林牧同进、矿电并举、旅游互动的林、牧、矿、电、游协调发展的综合产业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区域发展措施:①加强科技培训,普及农业常规技术,并改善提高农民对合理开发农业资源的认知能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②发展绿色农业。改善土壤环境和理化性状,保持水、肥、气、热因素协调。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科技含量。使绿色成为农业的主调。③林牧资源协调利用。科学实施封山育林,保护天然植物;加大人工造林,加速荒山绿化。牧业实施划区轮牧,以草定畜,适度舍饲,永续利用,实现林牧并进。④培育龙头企业。扶植南城司杏仁加工厂,谋划小杂粮、干果、柴鸡蛋等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矿业重点建设紫荆关东明石材开发、国际博览厅、胜利村铁矿厂等项目。⑤整合矿产资源,优化开采结构,提高开采技术含量。做好环境监管,采用适用的环保技术,确保开发治理同步、经济与生态共存。⑥增加投入,加快水电、旅游产业发展。加快紫荆关六级水电站、胶东口水电站和琵琶台水电站建设。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注重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绿色纯天然产品等,实现旅游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八 深山林牧生态旅游产业区(Ⅷ):位于县城西北部边界,面积71.5km,全为山地。涉及蔡家峪一个乡,5村,898户,2482人。区内气候凉爽,环境宜人,林牧资源丰富,有颇具生态特色的旅游资源。

  1.产业特点:①林牧业是该区的主导产业。林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7.5%。林业既为本区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全县重要的林产品生产基地,生态西北大门的守护者。畜牧业,人均肉类总产量183kg,居全县之首。人均畜牧业产值1011元,接近一区水平。也是全县獭兔养殖基地。②土豆产业已渐起步。马圈子土豆种植颇具特色,个大、淀粉丰富,面甜适中,口感颇佳,深受市场亲睐,是当地的优势品种。③生态旅游迈出可喜的一步。已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整合,修路改善了交通条件,来此旅游的人数逐渐多了起来。2003年旅游收入25万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发展目标:以生态建设为着眼点,以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为突破口,以生态旅游开发为杠杆,以致富农民为目标,全面实施“生态建设奠基、绿色生产搭台、旅游开发唱戏”的发展战略,把该区建成林牧生产无害化、生态环境优良化、旅游产业特色化的林牧生态旅游第一区。

  3.区域发展措施:①着力林业建设,提高生态质量。封山育林,兼顾人工林。注重立体布局,山上用材、防护林,山脚栽培经济树种,做到适地适树。严格林木管理,改造低质林,确保林木蓄积“长”大于“消”。②加强牧业管理。科学规划草场,封育近山草场,开发远山草场,鼓励舍饲圈养,积极改良草场,增加牧草总量。③发展有机农业。提高农民对绿色有机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改善立地条件,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产出量,以充分发挥自然地域优势。④培育龙头企业。注重对小杂粮、土豆初深加工、林果贮藏包装等骨干企业的培育,组建农副产品销售中介组织,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强化宣传,突出生态特色。统筹发展旅观光农园、森林旅游、民宿农庄等多种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文化,提高旅游品位。建立旅游服务站,健全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成为生态观光旅游的乐园。

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1.农村区域发展论文

2.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

3.区域经济管理论文

4.浅谈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5.农村社区管理论文

6.农学论文范文

1465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