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原因和对策分析
时间:
林裕宏1由 分享
[摘 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与城市相比,与农村实际需要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不合理、财政投入不足和供给模式单一。今后,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逐步创建一个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分析
1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与城市相比,与农村实际需要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当前,我国不少农村地区仍面临着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公共服务不均等和公共福利短缺等问题。
从基础设施来看,随着“村村通”硬化路惠农工程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切实有效地得到了解决。不过通向村民户间的道路大多还是泥路,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修路成本太大,很难在短期内修通公路。从教育方面来看,目前国家已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并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孩子提供免费的书本、住宿的生活保障补助,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大幅提升。尽管如此,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落后,中小学校舍的建设和学校的教学设备购置有待完善。从社会保障来看,农村医疗保险不断普及、农村养老保险不断推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不过由于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现阶段的农村社会保障实质上依然是一种以家庭保障为主的模式,保障模式功能较为脆弱,农村家庭因病因失业陷于贫困境地的可能性很大。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相对不足,公共产品供给仍有待大幅提高。
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主要是以制度外财政为主的公共资源筹集制度和“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这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首先,政府或相关部门为农民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并不是农民满意或期望得到的需求,体现更多的是政府官员的政绩和形象。农村可持续发展急需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保障及农村的环境保护却严重短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大为削弱。
其次,长期以来形成的“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导致制度外供给不能反映农村居民的真正需要。不少决策者在政策制定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民情民意,农民很难参与到具体的决策过程,即使农民的需求意愿能够反馈给决策部门,可是现行的决策机制并不利于农民的需求转变为现实的公共产品供给。
最后,有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又面临着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其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用于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合理不规范之处;其二,政府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的中间环节较多,公共资金被一层一层过滤,公共产品被层层加价,供给成本的增加产生了低效率;其三,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也就导致农村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平均水平,带来供给效率的低下。
2 原因分析
2.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合理
农村公共产品的直接受益人是农民,政府决策部门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应该是为农民生产服务的,与此相反,不少决策层掌握着公共产品供给的实权却不为农民办实事。不合理的决策机制偏离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客观实际,不称职的决策者单纯从主观、从自身、从经验出发作出决策,势必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此外,农村公共产品的决策层也面临着事多权小的两难处境。即使地方政府很想为农民解决眼下的难题,提供农村发展建设急需的公共产品,可是受限于手中的权力往往也是有心无力。上级政府安排指挥下级政府进行工作,下级政府对上负责,很难同时兼顾农民的切身利益。这是由我国当前“自上而下”的压力型行政管理体制所造成的。
2.2 农村财政收入有限,公共产品投入不足
2006年1月1日,我国各省市全部取消了农业税。可以说,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此同时,乡镇财政收入困难随之产生。农业税收是农村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取消之后,农村财政收入必将大幅缩水。虽然中央、省级和市级财政会对农村进行转移支付以维持农村公共服务,但是这些部门的承受能力毕竟有限。而且公共服务的完善也需要持续的大量的财政支持,各级政府共同分摊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因此,通过各级摊派共同承担转移支付的解决方式并非长久之计,维持公共服务主要应依靠当地政府的财政投入。当财政收入有限时,地方政府通常会优先发展经济而减少公共产品投入。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财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2.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单一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统筹要全部由政府来包办,毕竟财政支出用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有限,并不能够满足全部的需求。除了政府提供基本公共产品之外,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需求需要寻找另外的资金来满足。然而,依靠集体经济筹措公共产品资金只适用于少数发达农村地区,利用社会资源寻求银行贷款,开办乡镇企业对于大多数农村地区还仅仅只能是一个构想。最后,还是只能依赖于国家的财政支持。这是由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一时之间很难改变。
3 对策建议
3.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行多元化的供给方式
单纯依靠政府供给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期农村社会的发展需求,也远远不能够满足农民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并且能够从农村、从农民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些更有效的、更实用的公共产品,更能够体现农民的真实意愿。当然,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也不是一蹴而就,当前最重要的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惠农支农政策,抓住发展机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农业。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通过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切实提高农民的种养技术水平。
3.2 建立农村公共产品“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
为了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防止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必须重新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以实现农民现实的、迫切的公共产品需求的表达。“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的建立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的要求。农村公共产品在决策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农民公共决策的参与程度,逐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由农村内部农民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决策,而不是根据政府部门的意愿和外部行政命令确定的。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来自于民意,服务于农村,得益于农民。
3.3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
在新型农村公共产品决策机制逐步建立的同时,还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采取开放透明的操作模式,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的监督机制,减少农村公共产品专项资金被占用、挪用等现象发生,从而保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如果仅仅依靠新型决策机制的建立而没有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那么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落实力度会大打折扣,有决策、有执行而没有监督约束很容易滋生腐败。
总之,社会公共产品供给状况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后,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逐步创建一个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参考文献:
[1]苗建萍,熊梓杰.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分析与对策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0,11(592):109-110
[2]刘雪梅,罗伟忠.构建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06(2):25-27
[3]杨少俊.浅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J].宏观经济,2010(2):7-8
[4]刘俊.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25-26
[5]朱惠军,胡政莲.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机制创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11):12-15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分析
1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与城市相比,与农村实际需要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当前,我国不少农村地区仍面临着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公共服务不均等和公共福利短缺等问题。
从基础设施来看,随着“村村通”硬化路惠农工程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切实有效地得到了解决。不过通向村民户间的道路大多还是泥路,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修路成本太大,很难在短期内修通公路。从教育方面来看,目前国家已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并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孩子提供免费的书本、住宿的生活保障补助,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大幅提升。尽管如此,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落后,中小学校舍的建设和学校的教学设备购置有待完善。从社会保障来看,农村医疗保险不断普及、农村养老保险不断推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不过由于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现阶段的农村社会保障实质上依然是一种以家庭保障为主的模式,保障模式功能较为脆弱,农村家庭因病因失业陷于贫困境地的可能性很大。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相对不足,公共产品供给仍有待大幅提高。
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主要是以制度外财政为主的公共资源筹集制度和“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这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首先,政府或相关部门为农民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并不是农民满意或期望得到的需求,体现更多的是政府官员的政绩和形象。农村可持续发展急需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保障及农村的环境保护却严重短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大为削弱。
其次,长期以来形成的“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导致制度外供给不能反映农村居民的真正需要。不少决策者在政策制定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民情民意,农民很难参与到具体的决策过程,即使农民的需求意愿能够反馈给决策部门,可是现行的决策机制并不利于农民的需求转变为现实的公共产品供给。
最后,有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又面临着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其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用于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合理不规范之处;其二,政府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的中间环节较多,公共资金被一层一层过滤,公共产品被层层加价,供给成本的增加产生了低效率;其三,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也就导致农村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平均水平,带来供给效率的低下。
2 原因分析
2.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合理
农村公共产品的直接受益人是农民,政府决策部门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应该是为农民生产服务的,与此相反,不少决策层掌握着公共产品供给的实权却不为农民办实事。不合理的决策机制偏离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客观实际,不称职的决策者单纯从主观、从自身、从经验出发作出决策,势必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此外,农村公共产品的决策层也面临着事多权小的两难处境。即使地方政府很想为农民解决眼下的难题,提供农村发展建设急需的公共产品,可是受限于手中的权力往往也是有心无力。上级政府安排指挥下级政府进行工作,下级政府对上负责,很难同时兼顾农民的切身利益。这是由我国当前“自上而下”的压力型行政管理体制所造成的。
2.2 农村财政收入有限,公共产品投入不足
2006年1月1日,我国各省市全部取消了农业税。可以说,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此同时,乡镇财政收入困难随之产生。农业税收是农村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取消之后,农村财政收入必将大幅缩水。虽然中央、省级和市级财政会对农村进行转移支付以维持农村公共服务,但是这些部门的承受能力毕竟有限。而且公共服务的完善也需要持续的大量的财政支持,各级政府共同分摊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因此,通过各级摊派共同承担转移支付的解决方式并非长久之计,维持公共服务主要应依靠当地政府的财政投入。当财政收入有限时,地方政府通常会优先发展经济而减少公共产品投入。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财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2.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单一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统筹要全部由政府来包办,毕竟财政支出用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有限,并不能够满足全部的需求。除了政府提供基本公共产品之外,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需求需要寻找另外的资金来满足。然而,依靠集体经济筹措公共产品资金只适用于少数发达农村地区,利用社会资源寻求银行贷款,开办乡镇企业对于大多数农村地区还仅仅只能是一个构想。最后,还是只能依赖于国家的财政支持。这是由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一时之间很难改变。
3 对策建议
3.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行多元化的供给方式
单纯依靠政府供给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期农村社会的发展需求,也远远不能够满足农民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并且能够从农村、从农民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些更有效的、更实用的公共产品,更能够体现农民的真实意愿。当然,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也不是一蹴而就,当前最重要的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惠农支农政策,抓住发展机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农业。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通过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切实提高农民的种养技术水平。
3.2 建立农村公共产品“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
为了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防止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必须重新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以实现农民现实的、迫切的公共产品需求的表达。“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的建立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的要求。农村公共产品在决策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农民公共决策的参与程度,逐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由农村内部农民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决策,而不是根据政府部门的意愿和外部行政命令确定的。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来自于民意,服务于农村,得益于农民。
3.3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
在新型农村公共产品决策机制逐步建立的同时,还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采取开放透明的操作模式,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的监督机制,减少农村公共产品专项资金被占用、挪用等现象发生,从而保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如果仅仅依靠新型决策机制的建立而没有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那么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落实力度会大打折扣,有决策、有执行而没有监督约束很容易滋生腐败。
总之,社会公共产品供给状况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后,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逐步创建一个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参考文献:
[1]苗建萍,熊梓杰.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分析与对策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0,11(592):109-110
[2]刘雪梅,罗伟忠.构建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06(2):25-27
[3]杨少俊.浅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J].宏观经济,2010(2):7-8
[4]刘俊.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25-26
[5]朱惠军,胡政莲.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机制创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