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大学生社会道德的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不容乐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交融,相互冲击,对当今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社会道德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社会道德的论文篇1

  浅析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及道德信仰教育

  论文关键词:道德 大学生 道德 教育 道德信仰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论文摘要:本文从大学生道德现状入手,分析了影响高校道德教育的因素,提出了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信仰教育的缺失,并提出了道德信仰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在精神领域中, 现代性所产生的“祛魅”,全球化带来的“多元伦理”、“多元价值”以及市场 经济所强调的“经济理性”、实用主义和“泛 政治化”的道德教育及信仰教育的缺失,使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种种挑战、诱惑及自身存在的问题。高校道德教育只有加强信仰教育,把道德教育从道德知识层面上升到道德信仰层面上,才能有效解决道德教育“无根性”和大学生信仰缺失的问题。

  一、大学生道德现状与信仰缺失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教育部曾发起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联合调查,调查表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价值引领作用,大部分学生拥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对生活充满信心,但也有部分大学生道德水平较低,信仰迷失,道德教育的方式、内容亟待改进。大学生道德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第一,道德教育内容空洞、乏味,缺乏现实指导性。在对“道德教育满意程度”的调查中,52.27%的学生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对“两课”、报告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政治学习的喜欢程度均在10%以下。第二,大学生信仰混乱,没有树立一个 科学的信仰体系。信仰个人奋斗的比例明显增加,占调查总数的40.88%。在对有信仰,信仰什么的调查中,有24.74%的学生有宗教信仰。第三,信仰的功能或作用。在此项调查中47.2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动机”是“寻找精神寄托”。第四,在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调查中,表现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功利意识浓厚。但“公私兼顾”和“合理的利己主义”被大多数人认同。损人利己太不道德,大公无私则可望不可及,最好是公私兼顾,利己不损人。[1]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显示,以政治教育为主的高校道德教育内容缺乏对大学生日常生活有效指导,信仰教育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信仰混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是贯穿在人的世界观之中的一种意识规范。对于大学生来说,信仰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大学生精神追求的源泉。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言:“如何信仰,就如何存在,信仰就是存在”,可见信仰对于大学生成长的意义。正是由于信仰缺失,才使大学生无法抵御各种物质诱惑,在“多元文化”和“多元伦理”面前迷失方向,在物质利益诱惑面前迷失自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没有信仰,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在遭遇诱惑的时候,就容易为了利益放弃道德。因此,高校道德教育在进一步研究外部教育环境改变对德育效果的影响外,还需解决考虑道德教育“无根性”的问题和大学生信仰迷茫的问题。以下先就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不利因素做进一步的梳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解析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不利因素

  现代性所产生的“祛魅”,全球化带来的“多元伦理”、“多元价值”以及市场经济所强调的“经济理性”、实用主义和“泛政治化”的道德教育,信仰教育的缺失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降低了道德教育的效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现代性所产生的“祛魅”造成了大学生信仰缺失

  现代性在精神领域产生的后果之一,是理性对信仰等非理性存在的遮蔽和遗忘,即“去魅化”,曾经一贯信奉的或被追捧的人、物、事等不再被人们奉若神灵,从而导致人类精神家园的普遍失落,好像心灵的杠杆被抽掉了支点,而变得无处皈依。在高校道德教育中,现代性的影响表现为: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功利主义;教育目标以外在的行为塑造为追求,而无视学生内在精神信仰的形成,无视学生作为人的超越性需要;教育内容上,培植信仰所必需的“价值引导”内容被置于道德教育边缘;教育方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上无视“信”、“仰”形成所需要的以情境体验和情感陶冶为主的信仰教育的方法体系[2]。信仰的缺失,使得“为何而生”的人生迷茫感始终萦绕在大学生的心头。

  2.“多元伦理”和“多元文化”削弱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核心地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现代性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 电子信息、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这使得起源于不同民族、种族、地域的各种文化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碰撞,形成了“多元文化”、“多元伦理”的文化繁荣景象。由于____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佛教文化、东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文化思潮所奉行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使大学生在选择道德取向时出现了混乱和迷茫。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道德认知的能力和水平有限,蜂拥而至的多元伦理、多元文化,直接削弱了大学道德教育在大学生心中的核心地位。

  3.“经济理性”、实用主义教育理念扭曲了大学生的道德取向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经济理性”、实用主义成为部分大学生判断、选择和决定一切事情的唯一标准。他们往往根据市场,而不是自己的特长选择专业和自己今后的 发展方向。哪个专业有市场,哪个专业实用,他们就选择哪个专业。同样,在上学期间,他们也是有选择性的学习那些他们认为实用的技术性课程,而对那些增强他们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文化课程则采取能逃就逃或置若罔闻的态度。此外,“经济理性”、实用主义的盛行,对高校的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上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的实用,争取更多的办学及科研经费,更加重视实用型的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类课程的设置。通常情况下,技术类课程的设置与文化、道德类课程设置大约为9:1。这也是导致当前大学生对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和道德教育不太认同的原因之一。可以说,重“技能教育”轻“道德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弱化高校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性”使命,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4.“泛政治化”的道德教育忽略了大学生对道德情感体验的需要

  “两课”是我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可以说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两课”共涉及了五大部分,其中四个部分都为政治教育。政治教育虽有助于大学生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但无法指导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种种问题:如大学生就业、人际交往、心理压力、“精神空虚”等。可以说,高高在上的“泛政治化”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对大学生内心情感的关注,缺乏对大学生人性的关怀,必然导致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然,影响高校道德教育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高校课程模式单一,道德教育的目标缺乏层次性,教育内容上无法紧跟时代脉搏等等。但我认为影响高校道德教育最重要的因素是高校道德教育缺乏信仰教育。

  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背景,迷信、宗教、信仰通常混为一谈。把宗教等同于迷信,信仰等同于宗教信仰,导致的结果就是反对迷信,不提倡宗教,回避一切形式的信仰教育。在封闭的社会环境里,即使不提倡信仰教育也很容易让道德教育上升到信仰层面,如一直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而在开放的全球化背景下,不明确提倡信仰教育就很难使道德教育上升到信仰层面。另外,如果不提倡信仰教育,多元的文化、多元伦理也很容易使个体价值混乱,信仰迷失。

  综上所述,高校道德教育核心的问题是道德教育中信仰缺失的问题。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信仰的道德教育就像“无水之源,无木之本”。只有对道德的信仰,才能增加人们对道德的敬畏感,增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律性和满足人们在精神上对超越性的追求。因此,高校应重建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加强道德信仰教育,把道德教育上升到信仰的层面上。 三、大学生道德信仰 教育体系重建应把握的策略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因此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体系的重建,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策略: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马克思主义是 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理论,是指导 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理论指南。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表明了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毫不动摇的决心和信心。因此,我们在重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体系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坚持以道德教育为基础。

  信仰,是文化的载体;信仰,也必须在适合它的文化土壤中才能成长。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决定了中国的信仰教育必须以道德为基础。此外,中国传统道德中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的思想,也与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道德信仰教育目标相一致。因此,中国的信仰教育必须坚持以道德教育为基础。当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照搬,而是批判性的吸收。此外,还需根据时代的变化,增加相应的道德内容,如公民道德教育、网路道德教育、就业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竞争与合作教育、职业教育等。

  3.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坚持因材施教。

  与60后、70后大学生相比,80、90后的大学生的主要特点为:(1)多为独生子。(2)伴随电脑、 网络长大。(3)心理脆弱。(4)压力大。如就业、买房、结婚等。(5)过分关注自我。他们的这些特点,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差,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又不常性。所有的这些,都要求在进行道德信仰教育体现构建时充分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坚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

  道德信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是一种道德情感体验、道德价值判断形成和道德行为养成的过程,这就决定了道德信仰教育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如营造一个公正的“道德氛围”,加强校园道德氛围的营造,增加道德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强不同角色的体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及建立一个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正如万俊人先生所说的,“缺乏对 自然世界的正视,不可能形成一种健全的‘世界观’;缺乏对的正视和平等尊重,很难建立一种健全的社会 历史观和人道主义;而缺少对人之心灵世界的珍重,再强力的知识信念也难以关照和料理人类自身的文化价值生活,尤其是 艺术的、宗教的和道德生活。[3]”今日的大学生,明日可能成为 企业领导人,国家领导人,甚至是世界领导人,他们如果缺乏对自然界、对‘文化他者’和对人之心灵世界的珍重,那么他们带给世界的不是福音而是噩梦。因此,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开展生态道德、生命道德和宇宙伦理等新的道德内容。

  综上所述,道德信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对象等都应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强化大学生道德情感的体验,让道德从认知层面上升到信仰层面,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 文献:

  [1]史海生.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4).

  [2]万俊人. 现代性的伦理话语[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33-53.

  [3]刘华杰.现代性背景下道德教育的“去信仰化”问题及应对[J].教育科学研究,2009(12):59.

  [4]闾斌,华南.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信仰危机成因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

  >>>下页带来更多的大学生社会道德的论文

346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