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 > 关于社会道德论文

关于社会道德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关于社会道德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具有必然性。这种转化过程就是个体道德的生成过程,它通过道德内化来实现。但由于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之间存在着差异,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道德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社会道德论文范文一:社会道德与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摘要: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体量”已跃居世界第一,走向富强的中国,在社会公德、道德底线上却屡屡遭到外人的诟病,使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的重要和艰难,社会道德问题已成为当下广大群众关心和热议的话题。高校作为“引领““开蒙”者,理所应当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同时高校师德建设也是社会道德建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普遍存在的社会道德和高校师德的现状,立足保定人文状况,深入探讨造成目前现状差强人意的原因,并结合最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要求,对高校师德建设对社会道德建设的提升提出建议,以期提升整个辖区的公共道德上水平。

  关键词:新常态;社会道德;高校师德建设

  保定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著名的文化古城,目前拥有16所高等院校,是名副其实的“大学城”,如何发挥高校的优势,将师德建设和社会道德建设有机结合,促使保定在建设文明之市、道德之师上走在全国前面,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社会道德与高校师德现状及原因分析

  1.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从“5.12”汶川地震中不顾学生安危自己先逃离的“范跑跑”,到如今不时见诸于各大网络媒体、报端的教师猥亵、殴打学生或以各种理由借口向学生及其家长索要财物等事件,这些无一不说明教师道德水准滑坡的严重程度。这些问题在没有升学压力、师生关系相对疏远的高校中更为突出。高校教师由于普遍受过更高层次的教育,对自身价值的实现有较高的追求,对社会信息的接受能力、适应能力普遍强于普通大众,对社会经济变革也极为敏感,因而他们更容易受社会各种思潮的诱惑和影响。在我国对教育事业建设投入明显不足的情况下,高校教师看起来社会地位高、公众形象好,实际上福利待遇低、缺失话语权,以致很多高校教师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个人及家庭的经济收入增加上,以维持日常生活的各种开销,而难以将全部注意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2.社会性欺诈、学术欺诈、弄虚作假泛滥。几乎所有的成年中国人都有遭遇诈骗的经历,电话、手机信息、Email等等。这些诈骗活动几乎天天发生,肆无忌惮。中国制造品的造假范围和程度绝对世界第一,而且大面积涉及食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突破安全底线。不仅有假公司、假警察、假军官、假高干,甚至有假学校、假军队。这些概括说明发生在中国的欺诈行为具有一种“社会性”。中国的社会性欺诈可谓无孔不入,难以想象,防不胜防。每个人在生活中稍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造成不同物质和精神损失。社会性的欺诈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不安全感。社会性欺诈表明进行这些欺诈行为的人对于道德的淡漠和蔑视,更从广度上表明道德感缺失的社会普遍性、整体性。作为高校重要工作的科研,对每一个教师而言,无论在个人声望还是经济收益上都更有吸引力,这就导致有的高校教师不惜弄虚作假、铤而走险、虚报成果。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也严重阻碍了教师个人研究兴趣的拓展、研究深度的加深和对教学工作的投入,投机取巧、论文抄袭等学术欺诈行为比比皆是,为的不过是尽快晋升,以获得更高的待遇、更多的机会。

  3.教学态度不端正,对学生敷衍了事。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态度不端正是部分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课堂上讲一些与课程无关的内容以掩盖自己知识体系上的缺陷;在课堂上以让学生自学从网上抄袭来的多媒体课件代替讲授等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严重不足,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谈不上“因材施教”了。这固然与部分教师个人的素质素养和价值观念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高校对新进教师把关不严、对在职教师管理松散,监督、奖惩机制也不够健全有关。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主体,直接决定了我们国家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人才储备和发展潜力密切相关,很难想象教学态度不端正、对学生敷衍的老师会培养出治学严谨、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我国公民在道德领域里最核心的、最可怕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认为三点很关键,第一是缺乏法律观念,第二是缺乏诚信,第三是文明人的引领。人们把法律看得很轻,把势力、权力和关系看得很重。民众缺乏公德、法治和诚信意识,是因为法治和诚信的制度不健全;至于文明人的引领,则是我们需要下大力气弥补回来的一种风尚。

  二、新常态对社会道德和高校师德建设的新要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党的以来,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已经进入新常态,从严治党作为执政党已列为我们党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新常态经济以价值机制为市场核心机制,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惠民幸福经济,旨在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显然这与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新时期新经济形态也对社会道德和高校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以可贵的平常心坚守道德的底线。在纷繁复杂、诱惑众多的社会中,每一位普通人都应该始终保持一颗对人对事的平常心并坚守做人的道德底线。这就要求我们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工作高度负责,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牢记习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指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忠诚于人民的事业,将自己的思想境界化身为实际行动,坚决抵制社会上的一切不良思潮和行为,还整个社会一块净土,为我们的百姓撑起一片纯净的天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以不变的恒心提升业务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无数成功先例表明,教育先行、人才储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腾飞至关重要的因素。高校教师更应该秉承爱国守法、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规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教学指导方针,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潜心钻研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创新,持续提高专业素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3.以博大的爱心引领学生成长。是师德的核心要求。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聆听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高校育人始终要坚持的方向,也是高校教师为人师表的根基所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新常态下高校师德建设对社会道德提升渠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教师个人的不断努力、以及高校配套相应的跟进措施,同时需要结合新常态经济对社会发展的要求,依据高校所在地区的特色、社会道德风尚和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开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模式。从高校做起,把育人放在第一位,针对学习优秀的大学生们,建立多元的教育模式,改变把从小学中学灌输的学习成绩被当作衡量一个学生全部素质和能力的唯一标准,学习好的学生,如有任性、自私、懒惰等缺点同样需要补修。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即使有节俭、勤劳、乐于助人等很多优点,同样可以弥补学习成绩的不足。

  1.1夯实师德建设领导责任主体。高校的党委书记是师德建设的直接负责人,高校师德建设必须要在校党委的带领下,确定师德建设的带头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师德建设合力。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可由校长担任,组员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学校二级党组织相应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本部门的师德建设工作,各部门间加强组织协调,切实使师德建设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

  1.2建立有效的师德培训教育机制。高校教师的师德培训教育机制必须建立在终身教育理念上。河北金融学院在实践中探索的师德培训机制包括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对在岗教师的培训,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由浅入深,明确高校教师的工作要求和师德要求,同时把师德建设与业务培训相结合,有效促进教师行为规范和教书育人观念的形成。先后制订实施了《河北金融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河北金融学院师德建设两年规划》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1.3积极构建先进典型正面宣传引导机制。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2008起,每两年一届开展“河北金融学院师德标兵”评选及表彰活动,活动以树立高尚师德为基准,从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行政后勤等不同方面,选拔师德典型,营造“严谨笃学、潜心钻研”的学术氛围,通过校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对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使教师在实践中接受教育。

  1.4建立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师德行为的监督包括学校党委监督、行政监督、教师监督、学生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等多方面多层次监督。这些监督工作可通过学校的纪检部门、组织人事部门、教学主管部门、学术委员会等对教师行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记录档案,作为教师师德奖惩的重要依据。在监督工作中,除了要发挥各个部门的监督职能以外,最主要的是要让广大的学生及教师直接参与到监督的过程中,建立教学督导员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及学生信息反馈制度等。此外,对监督结果应该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对反馈出来的师德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并且要将反馈的结果和教师的评奖评优、晋升、聘任及奖惩等方面结合起来,为社会道德的规范提供最佳的示范蓝本。

  1.5鼓励高校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唯物辩证法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归结为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完善高校师德建设仅有外部的良好氛围是远远不够的,根本上是要从教师自身抓起,通过政治理论的强化学习、丰富多彩的形势政策教育,切实加强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通过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以及不断树立爱岗敬业的师德典范,来激发高校教师自我对职业的认同、对学生的热爱、对师德的敬畏、对信念的坚持;通过对教师思想观念的不断塑造,培养高校教师“要求学生先要求自己”的敬业精神,“改变学生先改变自己”的创新意识,以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为高校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高校师德建设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物质经济基础,我们不能要求高校教师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高校师德建设首先要求国家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倾斜力度,保证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政策确保教师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够无后顾之忧,安心于教学、科研工作。其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现有的高校职称评定和奖励机制,鼓励教师扎根基层,专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致力于需要耐得住寂寞长期坚持才能出成果的科研项目上。再次,通过网络等各种新媒体宣传的优势,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营造“水涨船高”的良性道德建设局面,为高校师德建设打造一个积极的社会氛围。2016年开年,河北省各市开展的告别不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公民活动,提出了“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口号。把市民文明素质体现在一个城市的‘精神长相’上,持续不断地开展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就是为了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讲文明成为社会风尚。这样社会道德与高校师德相互促进,良性的道德建设机制会越来越健全。高校师德建设是个任重道远的工程,南开大学原校长毋国光曾说,办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办一个氛围,让社会看起来,你真的是一个纯洁的学术殿堂。有了纯洁的氛围,社会就会效仿你,只要我们坚守大学使命,而且坚持几代人的话,就会不一样。反复地强调,不断地坚持,多年后就会看出效果,我们得有这个理想和信念。

  参考文献:

  [1]郭明俊.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路探索[J].科教文汇,2015(0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方婷.对构建当前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吉林化学工学院学报,2015(05).

  [3]张超.浅析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科教文汇,2015(0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蒋茁.高校院系师德师风建设途径探析[J].理论观察,2015(07).

  关于社会道德论文范文二:新闻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冲突及统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新闻记者作为现代信息社会重要的社会角色,肩负着向社会及时报告事件进展及因果的重要责任。但是记者常常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突发事件,在及时客观地进行新闻报道与友爱、互助的人类道德之间,在报道与被报道者之间,在报道者与广大接受媒体信息的受众之间,蕴含着复杂的伦理关系和道德冲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统一

  1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

  道德是调整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自律性道德准则和规范,它是社会公德在新闻实践中的体现。新闻职业道德建立在普遍的社会伦理规范、道德基础之上。因此,社会道德与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是一致的。

  1.1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是用于调整新闻行业内外的矛盾关系,规范新闻传播职业行为的一种道德。它是以新闻职业责任为核心的一个综合价值体系,是新闻传媒及其从业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和道德规范。一般而言,新闻职业道德有两类,一类是个人提出的,一类是由某一新闻单位、某一新闻组织或团体提出的[1]。前者是存在于新闻工作者心中,是其自身所认同的内在的职业道德约束,后者是在权利体系和意识形态的框架下,媒体机构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是一种外在的道德要求。

  1.2社会道德

  如果说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那么记者无疑也应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无记者作为个人,也许没有什么了不起,一旦代表人民,力量就显得强大,说话也有了份量。《南方周末》作为一张崇尚“理性,正义,爱心,良知”的报纸,一纸风行天下,曾旗帜鲜明扛起舆论监督的大旗,在舆论监督上声名显赫,其报道之严厉、批评之尖锐,人所共知。《南方周末》在受众中有很高的可信度。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其身后,支撑起风骨的精髓也就必然归于那些乐于、敢于深入百姓中间,反映百姓风雨疾苦的有崇高社会道德意识的新闻记者们。新闻界有句话:“先做人,再作文。”新闻工作者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予的,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以人民利益为重,把社会道德放在首位,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以上如以新闻工作本身而言,是敬业;如果在道德上讲,它体现的就是记者的一种情怀民生的情结,是记者的良知本能的社会道德体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的现实冲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同时扮演两种或多种角色,或在执行专业任务时,面临个人利益、组织利益、社会利益与专业责任间的冲突,便会产生利益冲突问题,陷入角色忠诚度的困境,也就是“角色冲突”。从职业化的角度来看,记者的基本职责是发现新闻,捕捉信息,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真相,向公众传播有用的信息。改革开放后,新闻媒体不再仅仅是政治控制的工具,而开始具有了提供信息、普及知识、传达思想、凝聚公众意识、表达公众利益、甚至有限度地评判政府政策、制约政治权力的功能。同时,中国传媒行使监督、制约功能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既是政治治理结构的一部分,又承担了国家与社会“中间领域”的角色,开始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反映社会的要求,表达和整合社会的呼声。由此看来,新时期新闻从业人员在社会中担当着多种角色,其中最重要的是———作为“耳目”、“喉舌”的意识形态角色、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和作为“社会公共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当这三种不同“角色”对媒体从业人员的行为有不同的期待时,就构成了大众传媒最常见的角色冲突。无论是利益冲突还是角色冲突,都是个人或组织的专业角色和其他角色间冲突的细化。造成传媒组织及个人角色这种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多种角色所追求和维护的利益之间的冲突——个人/商业利益和公众/社会利益。这已成为现代社会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面对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问题。随之而来的社会良知与人文关怀方面的缺失已成为“四大公害”之外的另一重要问题,危及传媒的社会公信力和新闻记者的整体形象。佛山小月月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对记者职业道德的批判和思考。女童被碾压,18路人见死不救。在冷漠蔓延的同时,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时效性和收视率,无视人文关怀,袖手旁观。人们发问:究竟记者是应当以职业活动为中心,不顾一切地抢新闻,还是应当以社会良知为行为的先导,维护新闻采访客体的人格尊严与个体利益?当天灾人祸正在发生时,记者是应该迅速报警,或者作为社会成员参与救援,尽力避免灾难的蔓延,还是端起相机等着灾难发生,以便完成自己的职业任务,甚至不顾及周围人的感觉和被采访者是否受到伤害,把镜头对准血腥和恐怖,追求报道的感官刺激?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已经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的意义,同时也折射出了新闻从业者的社会道德的缺失和新闻价值取向的偏颇。上述事件都可以看作是记者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发生冲突的典型例证。这些事例反映出同一个问题:记者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的态度与处理方式,不被社会公众所认可、所接受。长此以往,其结果将必然导致媒介伦理与公信力的渐渐丧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新闻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必须和谐统一

  3.1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共同价值观

  对于记者而言,忠于事实、忠于真理,真实报道是崇高的职责要求。但是作为一名记者,他首先是一名社会人,其次才是一名新闻人。应该自觉遵循通行的伦理道德原则,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只有具备了社会责任感,他才会在一些所谓的很难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的冲突中,舍弃片面的新闻专业理念、改变对周围的一切尤其是生命麻木不仁的态度,从而寻找和参照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社会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社会主义的新闻价值观[6]是一种和谐的新闻价值观,这种新闻价值观在技术层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既重视正面新闻,同时也重视负面新闻,强调新闻的平衡性,重视新闻的正面效果;第二,既强调新闻监督政府的作用,同时又强调新闻配合政府的功能,在社会转型时期,求同存异,努力营造和谐的新闻舆论氛围;第三,既关注成功人士,同时又关心弱势群体,强调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不能把版面让给那些成功人士,而忘记了劳苦大众;第四,既重视社会新闻现象,同时也重视社会新闻观点,强调事件新闻与观点新闻并重,努力发掘新闻背后深层次的东西,充分体现新闻的引导价值;第五,既宣传政府的施政方针,同时也关注实施的效果,尽可能地做到广纳善言,为政府献计献策;第六,既尊重司法独立,同时也强调司法监督,恪守新闻报道的分寸,在司法判决尚未生效之前,努力克制自己的报道欲望;在司法判决生效之后,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见;第七,既关注政府的宏观政策,也关注民生新闻,努力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积极增加社会信息的供应量;第八,既强调权利与权力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也提供舒缓权利与权力之间紧张关系的渠道,努力化解分歧,尽可能地避免激化社会矛盾;第九,既强调新闻媒体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新闻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在鼓励竞争的同时,防止不正当竞争;第十,既强调新闻信息的丰富多样性,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又尽可能地防止信息市场驳杂混乱,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2如何促进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和谐统一

  新闻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是新闻记者的左膀右臂,我们应该努力促进两者的和谐统一:

  3.2.1加强自身修养,坚持实事求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只有传播者、新闻工作者对自身素质坚持更高要求,才能不断地进步,加强自律。另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仔细核实新闻,许多假新闻还是可以避免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2.2加强记者的职业素养和社会公德意识

  素质高的记者应有敏锐的洞察力,把最有价值的新闻传播给受众,记者要把真实性放在首位,这是对新闻职业的尊重和负责。但是作为记者,还一定要以正当合理的手段获取新闻,要坚持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钱,只唯真。在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出现冲突时,作为记者一定要有人本精神,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2.3加强媒介的道德建设和社会监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加强媒体的道德建设,就需要各种社会力量协调配合。首先要提高媒体的道德自觉意识,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构筑当代中国传播伦理学学科体系;加强媒体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加强媒体与社会的相互监督,加强大众传播立法,这也是媒体道德建设的前提和保证。

  3.2.4加强政治和业务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要加强政治、业务素质教育,使新闻工作者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进行自我约束,自觉地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藤竹晓.现代大众传播理论[M].东京:日本放送出版社,1968.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郑保卫.新闻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建设[J].新闻战线,2004,5.

  [4]曹陇生.新闻职业道德评议[J].新闻知识,2005,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任庆,吴朝瑛.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个人操守[J].青海社会科学,2006,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于社会道德论文相关文章:

1.社会道德论文

2.浅析当前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和对策探讨论文

3.关于道德的议论文4篇

4.“扶不扶”现象背后的社会道德困境探讨论文

5.论道德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论文

96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