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
时间:
宋海慧1由 分享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体系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透视了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体系带来的困境,提出了构建与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构想。
1、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养老的社会、经济压力
人口老龄化,大幅度提高了老年人口的赡养率。现行社会保障运行的基本原理是,在长期稳定的人口结构下,生产性劳动人口的退休养老费用将由下一代生产劳动者承担。显然,未来老年人口赡养率较大幅度的上升,必然导致在老龄化的高峰期其生产性劳动人口不能也不可能负担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口的退休养老费用,从而威胁社会保障机制的运行。
人口老龄化,大幅度地增加了社会保障费用的支出,其占国民收人的比重将面临较大幅度的增加。一般趋势表明,结合组织国家养老保障费用的比重,将从1984年的10. 3%上升到2040年的20. 2%,即翻一番,仅养老保险费用支出就将耗费国民收人的20%以上,若加上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显然将会有更多的国民收人为老龄化所带来的强劲需求所吸收。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白发浪潮”的冲击,这笔费用还将继续不断增加。
无论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人口赡养率产生影响,还是迅速增加社会保险费用支出,归根结底即是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何种方式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老年经济保障的压力,应该说是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巫待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未来的时间内,适应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构建有助而不是有碍于经济增长的社会保障模式,真正建立起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保障基金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创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才是我们面对蜂拥而至的“白发浪潮”所能做的唯一选择。
2、养老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2.1构建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根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与发展设想,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养老保险体系按照责任的承担主体与承担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层次。
家庭或自我保障层次。家庭或自我保障是国民自己或通过家庭对养老问题直接负责的方式,其经费来源于家庭或个人的储蓄。在这一层次上政府可通过对家庭养老提供的政策优惠乃至补贴等来维护和放大家庭保障的功能。
政府负责层次。政府是这一层次的直接责任主体,制度的出发点是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收人保障,经费来源于税收,待遇标准与工资脱钩但与物价水平挂钩,并随着整个社会平均收人的提高而提高,与此同时,政府负责的贫困救济制度亦覆盖着老年贫困人口。
政府主导、责任分担层次。该层次由政府主导,由雇主与劳动者分担缴费责任。
单位负责层次。这一层次即企业年金或非因企业单位提供的补充养老保险等,政府鼓励单位提供补充养老保险,但不会干预企业及其他单位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自主权,其经费既可以全部由雇主提供,也可以由雇主与劳动者分担。
市场提供层次。该层次由市场提供,通过市场的自由交易来完成,实质上仍然属于个人自我负责,只不过与家庭或自我保障相比,市场提供的方式具有社会化的意义。
2.2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实施促进劳动和就业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目前采取的是1978年确定的退休年龄标准:男职工60岁、女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调整以及人们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若不对现行的退休年龄进行改革,将会直接影响个人的工作年限,从而减少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损害代际之间的公平。目前学界选择的主流策略是,“女先男后,小步渐进”延长退休年龄的模式,即在规范现有退休年龄的基础上,先从2010年开始提高女性退休年龄,再到2015年前后开始延长男性退休年龄,最终在2040年之前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另外,有些国家还采取了间接提高退休年龄的办法,如延长领取全额养老金的投保年限或工龄;减少提前退休者的养老金数额;实行弹性退休制等,这些也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2.3做实个人账户,提高养老保险基金应对人口老龄化风险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现收现付式的养老保障模式,1995年我国开始将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转向统账结合模式,但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对个人账户设置了部分空账,很多地方也将个人账户基金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金,隐形负债逐年加大,许多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也都做过相关估算,主流观点认为在3万亿元左右。个人账户中的养老基金属于基金式管理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保障,对提高职工个人的积极性有重大促进作用。
2.4挖掘社区资源,充分利用老年人资源,实现“以老治老”
中华民族向来有邻里互助的优良传统,在养老问题上更要注意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有老年人的家庭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多家庭互助联合体,组建养老照顾网络,互帮互助,也可以发展专业的老年人服务机构,由专门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如开办社区医院、老年人托护中心、老年人心理咨询与保健、老年人法律咨询、老年人婚介以及老年人康乐中心等方面的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2.5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设施建设
养老保险改革从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到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因素外,我们也应做好其他方面的配套服务。如完善收入统计、规范缴费工资基数、扩大养老保障制度覆盖面、严格征缴手段、提高缴费率、调整养老金给付标准、缩小养老保险退休金的差距等也都是当前非常重要的工作。
3、树立新型的养老价值观,创建一个健康的老年保障体系
人口老龄化呼唤着老年保障,但老年社会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总体构想应从老年人的需求人手,才能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来讲,老年人口的需求主要包括养老的经济需求、日常生活的照料需求和情感交流的精神慰藉需求,其中,经济需求是基础,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只有这几方面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才能使老年人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也才真正构成了相对完整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透视了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体系带来的困境,提出了构建与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构想。
1、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养老的社会、经济压力
人口老龄化,大幅度提高了老年人口的赡养率。现行社会保障运行的基本原理是,在长期稳定的人口结构下,生产性劳动人口的退休养老费用将由下一代生产劳动者承担。显然,未来老年人口赡养率较大幅度的上升,必然导致在老龄化的高峰期其生产性劳动人口不能也不可能负担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口的退休养老费用,从而威胁社会保障机制的运行。
人口老龄化,大幅度地增加了社会保障费用的支出,其占国民收人的比重将面临较大幅度的增加。一般趋势表明,结合组织国家养老保障费用的比重,将从1984年的10. 3%上升到2040年的20. 2%,即翻一番,仅养老保险费用支出就将耗费国民收人的20%以上,若加上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显然将会有更多的国民收人为老龄化所带来的强劲需求所吸收。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白发浪潮”的冲击,这笔费用还将继续不断增加。
无论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人口赡养率产生影响,还是迅速增加社会保险费用支出,归根结底即是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何种方式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老年经济保障的压力,应该说是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巫待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未来的时间内,适应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构建有助而不是有碍于经济增长的社会保障模式,真正建立起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保障基金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创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才是我们面对蜂拥而至的“白发浪潮”所能做的唯一选择。
2、养老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2.1构建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根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与发展设想,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养老保险体系按照责任的承担主体与承担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层次。
家庭或自我保障层次。家庭或自我保障是国民自己或通过家庭对养老问题直接负责的方式,其经费来源于家庭或个人的储蓄。在这一层次上政府可通过对家庭养老提供的政策优惠乃至补贴等来维护和放大家庭保障的功能。
政府负责层次。政府是这一层次的直接责任主体,制度的出发点是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收人保障,经费来源于税收,待遇标准与工资脱钩但与物价水平挂钩,并随着整个社会平均收人的提高而提高,与此同时,政府负责的贫困救济制度亦覆盖着老年贫困人口。
政府主导、责任分担层次。该层次由政府主导,由雇主与劳动者分担缴费责任。
单位负责层次。这一层次即企业年金或非因企业单位提供的补充养老保险等,政府鼓励单位提供补充养老保险,但不会干预企业及其他单位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自主权,其经费既可以全部由雇主提供,也可以由雇主与劳动者分担。
市场提供层次。该层次由市场提供,通过市场的自由交易来完成,实质上仍然属于个人自我负责,只不过与家庭或自我保障相比,市场提供的方式具有社会化的意义。
2.2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实施促进劳动和就业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目前采取的是1978年确定的退休年龄标准:男职工60岁、女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调整以及人们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若不对现行的退休年龄进行改革,将会直接影响个人的工作年限,从而减少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损害代际之间的公平。目前学界选择的主流策略是,“女先男后,小步渐进”延长退休年龄的模式,即在规范现有退休年龄的基础上,先从2010年开始提高女性退休年龄,再到2015年前后开始延长男性退休年龄,最终在2040年之前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另外,有些国家还采取了间接提高退休年龄的办法,如延长领取全额养老金的投保年限或工龄;减少提前退休者的养老金数额;实行弹性退休制等,这些也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2.3做实个人账户,提高养老保险基金应对人口老龄化风险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现收现付式的养老保障模式,1995年我国开始将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转向统账结合模式,但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对个人账户设置了部分空账,很多地方也将个人账户基金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金,隐形负债逐年加大,许多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也都做过相关估算,主流观点认为在3万亿元左右。个人账户中的养老基金属于基金式管理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保障,对提高职工个人的积极性有重大促进作用。
2.4挖掘社区资源,充分利用老年人资源,实现“以老治老”
中华民族向来有邻里互助的优良传统,在养老问题上更要注意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有老年人的家庭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多家庭互助联合体,组建养老照顾网络,互帮互助,也可以发展专业的老年人服务机构,由专门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如开办社区医院、老年人托护中心、老年人心理咨询与保健、老年人法律咨询、老年人婚介以及老年人康乐中心等方面的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2.5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设施建设
养老保险改革从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到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因素外,我们也应做好其他方面的配套服务。如完善收入统计、规范缴费工资基数、扩大养老保障制度覆盖面、严格征缴手段、提高缴费率、调整养老金给付标准、缩小养老保险退休金的差距等也都是当前非常重要的工作。
3、树立新型的养老价值观,创建一个健康的老年保障体系
人口老龄化呼唤着老年保障,但老年社会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总体构想应从老年人的需求人手,才能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来讲,老年人口的需求主要包括养老的经济需求、日常生活的照料需求和情感交流的精神慰藉需求,其中,经济需求是基础,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只有这几方面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才能使老年人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也才真正构成了相对完整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