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传统建筑代表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体系。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论文篇1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建筑是人类脱离愚昧走向文明的成果之一,中国古代建筑随着5000年的历史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演化发展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模仿,是什么使它源远流长,历经前余年而不衰,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崇美学的视角来诠释它,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形式美
建筑是人类脱离愚昧走向文明的成果之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生存的基础,随着人类的文明进程不断进化发展,它不只作为人类技术发展的载体,也是历史、政治、艺术、宗教等多种文化的载体。而多种文化又赋予它不同的美的感受。中国古代建筑随着5000年的历史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演化发展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模仿,是什么使它源远流长,历经前余年而不衰,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崇美学的视角来诠释它,是很有必要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建筑之美,美在意境中
对于建筑除了它的实用性,处处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表现在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手法和将诗歌一般写意的建筑景观布局运用到建筑中去,人类的历史是与自然斗争的历史,但人类也依赖自然而生存,艺术就是在这个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不断的孕育、生长着,人们很早就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并渴望离开大地,飞翔天宇去探寻甚至拥有驾驭自然的神秘力量《庄子・逍遥游》中“御风而行”自由逍遥;《太平御览》中有“飞行云中,神话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的记载充满了夸张的想象,表达了人对主体的高度肯定,这种理想主义的幻想给你以奋斗的动力,表现为拥有超自然力的神明,也有将一些动物植物幻想成为瑞兽在冥冥中驾驭着神秘的自然,这些浪漫的遐想来源于现实通过艺术的抽象表现出具体的形式,形成理念,运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古代建筑中将各种神明、瑞兽或吉祥纹样以彩绘或雕刻的手法运用在建筑的檐枋、斗拱、柱列中,祈求平安或吉祥寓意,汉代画像砖上的四神纹样、唐、宋时期寺庙中的万字纹、八宝纹、清代的福禄寿喜题材的纹样,都是建筑装饰中长用的纹样。
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最主要分为两类:黄石和太湖石,小型假山全部用石头堆砌而成。更仿佛真的山气势赋予,其中,仔细品去,更好似真山一角,崖壁洞窟,峰峦叠嶂。技法多样,技艺高超。大型的假山以石为主,参入一些泥土,在长些青苔,看起来也别有一番乐趣。南方气候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园林中的植物以四季常青数目为主,搭配富有诗意以花、草、竹,等组成了赏心悦目的景色,就连院角、廊侧。墙边也利用来,种植些珍稀花木品种,狭小的空间便成了别致的小景观,在园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室内外空间多样化,一步一景。在灰砖青瓦、白色墙垣,与这般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处恬淡雅致有如水墨画渲染的艺术格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建筑的布局上,浪漫主义体现着赋予冰冷的建筑以生命感即象征涵义,如“秦始皇营建咸阳,以阿房宫前殿象征太极,渭水灌都象征天河,以终南山峰象征宫阙大门,筑土为山象征蓬莱仙境,又仿造六国宫殿建在咸阳北山,象征天下统一。”[1]又如:清,圆明园,虽然经过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掠夺焚毁之后,今日几乎全部建筑已经被损坏。但所幸它的遗址以及人造山峦及湖水基本上保留下来,利用文献资料以及当时有关园景的具体描述我们也能想象出那样奇伟瑰丽的院子。圆明园是水景园,园林造景大部分是以水面为主题的,因水而成趣。
通过河水把这些大大小小的水面变成一个完整水系是人工与自然巧妙的结合,也成了全园的主线。人工制成的假山和水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把园子变成了为山水乐趣的自然空间。每个景致都精心的加工,大多模仿制造了江南园林、西湖风光和兰亭等名胜。如:圆明园内的“坐石临流”一景,通过三面人工筑山、引水成小溪的布局来浓缩摹写浙江绍兴兰亭的崇山峻岭、曲水流觞之意。将众美景在一个皇家园林中巧妙的融合为一体。而“乾隆皇帝说的‘山无曲折不致灵,水无波澜不致清,室无高下不知情。然室不能自为高下,故因山构屋者其趣恒佳。’”体现在园林水榭楼台蜿蜒曲折峰回路转曲折的构图结构上,体现着审美主体的主观情感对于客观环境的影响,情景交融,是浪漫主义的充分体现,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建筑之美,美在节奏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古代建筑的节奏美体现在“礼”与建筑艺术审美价值的密切关系中,为建筑的“伦理”理性,体现在“礼”对建筑的制约,一中所提到的浪漫主义是以建筑的“伦理”理性为基础的,为伦理秩序服务。“礼”起源于原始宗教,古人认为“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礼者,治辩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折也,规矩之于方圆也。”[2]它是由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慢慢演变为皇权统治的等级分配、道德标准、法规制定的依据,是维系天地人伦上下尊卑的宇宙秩序和社会秩序准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制约着生活方式、生活行为、伦理道德。具有强制性、普遍性、规范性的特点。古代,若遇到和皇帝皇室有关的建筑,如:宫殿、皇家园林、皇家陵墓等,都运用它们的布局、形象作为艺术创造的手段,从而达到象征的艺术效果。人们在观赏建筑同时,收到文化的影响,视觉的感知,体会到皇权的威严与天人的感应。潜移默化的在皇权与人民之间加载了一层神秘威仪的天子气象,达到统治者的皇权至上的根本目的。再审美中通过艺术实现的十分巧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同意,古代园林中的许多人造景观,特别是神仙道场如:梵天乐土、蓬莱三岛、仙山琼阁这等无限风光之地,都是以建筑形象结合局部特有的自然景致而构成的观者那美妙的向往。寓意神话传说、记录历史功绩之类;并借助于景题命名等来歌颂王治下的太平盛世与皇帝的丰功伟绩。当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建筑中表现在建筑装饰上数的等差关系,如建筑中图案的用量,图案类别的排列:龙凤只能为皇室使用,其它几种规定动物按等级排列,为大小官员依次使用。门钉的多少数量的增减也按照一定的数列排序。在建筑的布局上,皇宫内至民居房屋间数的排列以九间为最大,后来扩展到十一间,依次降为七、五、三、一。进深以十三架为最高,以下递减至三架,这些规则,都是通过朝廷颁布的法典,通过每个朝代相应的《营造法式》固定下来的。如天坛的建造就是依照这种法则建立的。
通过数的等差关系,形成空间比例,布局形式的特殊意义和象征,来体现皇权或者江山的统一。不只是宫阙的建造,从宗庙到皇家陵墓的建设甚至小的民居,都会在这种法则的左右下来建造装饰。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中国古建筑,从室外铺陈设置到室内摆设,由造型到色彩,都被赋予了秩序感。中国古建筑在整体布局上也注重节奏美,体现在整体布局的序列化组合。虽然建筑形式受到封建礼制的严格制约,但这种不可逾越的建筑法则却在中国古建的审美艺术形式上形成有规则,有节奏的的统一和谐的美感。如古代皇都的建造:长安、北京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建筑创作的另一个共同“节奏”就是都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任何宫阙、宗庙、陵墓的建设都没有因为其特殊性而超出人的时代性的审美标准即一种节奏。如“中国皇室是庶民住宅的扩大,陵墓是生人堂室的再现,寺庙是世间衙署的翻版,就连;牌坊、碑碣、华表等纪念建筑小品也是生活中实用物件蜕变而来的”。[3]没有与其它格格不入的节奏杂乱的序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建筑之美,美在技术
中国古典建筑的技术美,体现在建筑的建造工艺上,它的形式美都是以实用和实践技术为基础。古人常用:“堂以宴、亭以憩、阁以眺、廊以吟”概言之。他们可以单独构成景点和用做实用建筑物。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以原始的手工艺为主,由于技术没有形成工业化生产,从建筑的粉刷装饰(建筑彩绘),到雕刻装饰(各种雕塑小品)都体现着强烈的手工艺气息。制作的物品虽然比现在的效率低,但制作工艺却非常精湛,雕刻和绘画栩栩如生,在保存期限上一直到今天有些古建的彩绘虽然在自然环境中有所损害,但依然清晰可见。有些建筑传统工艺更是已经失传如五龙壁前的牌楼,建造者在设计时曾做过如下预言:如果将来有后人要将它移位或从建,聪明者在完成后会少一块支板,愚笨者在完成后会多一块支板,但谁也不能恰好将它用完,在改革初期由于建造原因,果真要将它水平位移一段距离,最后就以那位设计师所说,多出一块,怎么也放不进去。在建筑的材质上注重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因地取材,如木材、石头等。
在建筑与环境的空间关系上,以观者的审美经验和自然观为构图依据,在视距变化而构成的不同画面中布置建筑、确定建筑体量、建筑装饰的造型方法和疏密程度,运用收、放、闭、敞、曲、转、等手法的变幻使人感到空间的美。形成作者自己理想的幻境。在住宅上更注重功能性,其建筑的美体现在实用基础上,如老北京的四合院和南方庭院中的弄堂天井的建筑手法都是由于现实中的日照和通风的需求。技术的美还体现在,在技术的建造法则中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是模式化的被普遍遵守的,具有一致性。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几乎没有纯粹的装饰出现的艺术手法,都是以使用为基础的,建筑中的元素雕花石础是出于柱子的防潮要求,门窗的格子是为了好粘贴窗纸,油漆彩绘是为了保护木材不腐,屋顶的祥瑞物是固定瓦片的铁钉套子。所以说它是与实用向结合的不是孤立存在或单单因为审美而发生的。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建筑的美体现在多各方面,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体,由于文化性和实用性,所以古建筑仍被人们青睐,带给我们丰富的启示和滋养。后人从技术的美中继承并进行研究开发新的设和当代人用的技术,来推动建筑的发展,随着物质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审美会具有更高的需求,建筑是于人类惺惺相关的话题,对于建筑的审美需求只会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出来实用性外更要求它的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3]齐一,马奇.现代美学专题选讲汇编[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下页带来更多的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