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工学论文 > 环境工程 > 论水利风景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

论水利风景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

时间: 若木633 分享

论水利风景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陆续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许多工程以其恢弘的形象、优美的水环境和浓郁的水文化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水利风景资源。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在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有时也直接或间接扰动原有地貌,干扰地表,容易引发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甚至威胁到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安全。在编制水利风景区规划方案时,一般更倾向于关注风景区的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容易忽视水利风景区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本文从安徽省风台县淮上明珠水利风景区的实际出发,分析水利风景区与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景区概况

  安徽省凤台县淮上明珠水利风景区位于凤台县北部,茨淮新河(凤台段)南岸,全长36km,总面积10080亩(672hm),素有“淮南羽翼,州来咽喉”之称。景区以茨淮新河为主线,河道南侧种植大片的水保林,堤坝护坡种植了观赏效果好的紫花苜蓿、马尼拉草、何首乌等。景区林茂草丰,野趣迭出.秀色天成,多处景观景点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密集的植被覆盖。景区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各具特色,树木苍郁,静谧幽雅,鸟语花香,既有“绿色长廊”的美誉,又有“天然氧吧”的美称。

  景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自然比降为1/7000~1/10000,由于河流变迁,交织沉积,以及历次黄泛、淮泛的侵蚀和堆积,加之人为活动影响,形成“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点。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903mm。雨量集中于春季和夏季,其中7月份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22.5%。多年来景区针对不同功能区水土流失的原因、程度和景区主体丁程对水土保持的不同作用,实施了不同的防治措施,达到了保持水土的较好效果。

  1.景区水土流失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凤台县淮上明珠水利风景区依托的茨淮新河为1971年治淮工程中确定开挖的大型人工河道,主要为淮河中游扩大排洪能力,并具防洪、排涝、灌溉和航运等综合效益。景区始建于2000年10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改变景区生态环境、涵养水源、拉动凤台区域经济发展,景区建设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努力打造万亩生态林带,修复和保护水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型国家水利风景区。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导致了水土流失问题,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景区推出“农家乐”活动,允许游客挖掘林下种植的药材,捕捉林间饲养的禽畜,但没有设置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这些活动带来的水土流失危害,致使地表植被破坏,景区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②景区“水上餐厅”产生的生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污水及林间大量的人为活动造成园区土壤硬化,影响植物生长,也对景区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③景区种植的万亩杨树林是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徽省最大的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之一,但单一树种易发生严重的病虫害.且不利于水土保持,间接影响了景区生态环境保护。

  ④景区护坡及岸线种植的水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植物,因战线长、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部分地段缺失.没有及时跟踪补救,加剧了景区水土流失。

  2.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凤台县淮上明珠水利风景区以茨淮新河为主线。万亩林带为主体,景区资源丰富.地质状况良好,林茂草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密集的植被覆盖。但随着景区建设和发展,景观工程建设诱发水土流失,可能给茨淮新河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景区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按照以接近自然景观、遵循植物自然演替规律、生态效应与景观效应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具体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设置河岸湿地景观带。针对岸线的斜坡地段,设置约3-5m的湿地植被缓冲带.如临水平坦地带可种植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河道岸线植被的增加会减少进入河道的泥沙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减少沟蚀的发生,降低边坡崩塌的危害,达到保护水质的目的。

  ②在景区栽植大面积生态植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毯在景区栽植生态植被毯可以快速覆盖固定沙土.增加坡面粗糙度,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缓解雨水对坡面表土的冲刷,在美化景区的同时,加固美化堤防,增强亲水性,使景区林草覆盖达到3.5km,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96.2%。因此,在景区栽植大面积生态植被毯.一是可快速弥补景区建筑回填土及裸露土的流失:二是可以较快恢复植被.并减缓风力侵蚀:三是可有效拦挡沙粒的移动,达到更好的防风固土效果。

  ③在景区栽植护坡型灌木及藤本植物。护坡型灌木的品种主要选择耐寒、耐贫瘠、管理要求不高、养护成本低且根系发达、固沙土能力强的品种,如鸟不宿、胡枝子等。栽植藤本植物主要用于景区的岸线建筑。自然缓坡地段裸露部分和砌石挡墙,藤本植物生长速度快,建植后能向上或向下快速覆盖岸线建筑和砌石挡墙,形成四季不同景观。景区选择的藤本植物是瓜蒌、何首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④严禁在景区坡地开荒。已开垦的应调整垄向.变顺坡耕作为横坡或斜坡垄作,减少面蚀的发生。在坡耕地上应建具有一定蓄水能力的临时性地块.推广林间套种观赏性植物,拦截地表径流,进一步减轻土壤侵蚀,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二、景区水土保持的理念和实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景区建设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景区建设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是对景区主体工程及景观建筑的选址、总体布置、生态恢复措施等提出要求、意见和建议,从水土保持角度评价景区主体工程及景观建筑是否可靠,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从生态的角度考虑景区增加植物防护,减少景区硬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水利景区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生态自然平衡,扰动地表和植被.引发了水利景区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水利风景区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已成为景区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

  2.用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成果及时指导景区建设为探索景区生态环境措施,凤台淮上明珠水利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安徽水文局及安徽中科研究设计院开展了“水土保持径流”试验研究,以求在景区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范围地保护景区生态。该项目针对景区的地形、水文、气候及岸线等,以及景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了全方位的研究。

  主要包括:

  ①景区坡面径流试验观测。通过不同下垫面降雨过程土壤侵蚀的对比观测.连续休耕、植被覆盖度小于5%径流试验。为坡面土壤流失预报提供基础资料,为坡面生态恢复措施的布置提供了指导。

  ②开展景区土壤污染调查。全面掌握景区范围内土壤污染现状、污染范围、主要污染物和污染程度,全面分析景区土壤环境污染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为土壤环境功能区规划、水土流失的治理、土壤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景观布局和景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③半免耕有机集束栽培技术。结合景区水土流失的特征,景区林下种植的观赏植物采用半免耕有机集束栽培技术,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减少了水土流失。采用2DY系统(定点定量远程技术服务系统),景区管理人员可在网上对景区水土流失进行定量管理和技术指导,解决了景区指导中力量不足、难以定量、直观性弱和服务成本高的难题。

  通过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总结出了适合景区生态保护的技术要领,对指导景区景观设计和景区建筑施T的生态恢复、环保修复发挥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3.加强景区建设施工管理,有效减少景区施工污染和保护景区岸线生态环境景区建设施T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着景区可持续发展。在景区建设施工中,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加强植树造林.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河道的泥沙来源,创造一个良好的水源涵养景区生态环境。恢复生物群落多样性.通过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改善河流水质。尊重岸线原有的自然断面形态保持岸线断面形状的多样性.恢复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利用人工湿地生态工程,通过实施湿地修复工程,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使岸线退化的生态功能逐步得到恢复,有效发挥景区河水的自然净化能力。

97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