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发表
地质工程是对山体稳定性和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评价、改造与控制的技术。它的工程对象是复杂地质体。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地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地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发表篇1
浅论公路滑坡工程地质勘察
摘要:本文通过实例说明了公路滑坡的勘察方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分析论述了滑坡产生的原因、滑坡的形态特征、破坏模式,并采用条分法计算了滑坡的稳定系数和剩余下滑推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公路边坡、滑坡、勘察方法、稳定计算、治理方案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越来越多,现阶段公路的建设已由平原区、经济发达区转向山区、经济欠发达区,山区公路的建设一般离不开边坡,各种类型的边坡越来越多,因边坡而引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滑坡、崩塌等等,本文对以天汕高速公路粤境蕉岭县某边坡的滑坡为例说明了滑坡勘察的方法。
一、概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该滑坡位于蕉岭县新铺镇,属于天汕高速公路的挖方边坡,已建成能车一年多,在连续降雨后出现了滑坡现象。原边坡开挖高度为16~30m,分为2~4级坡,坡率为1:1.25~1:1.50。2007年3~6月间的连续降雨后,发生了项整体的下滑,滑体长约95m,宽约135m,顶部形成宽大裂缝,最大宽度约0.80m,局部形成错落台,高差约0.5~1.0m,滑体表面积约10500m2。
二、勘察目的、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滑坡的位置及分布范围,分析边坡失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提出治理建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勘察采用现场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程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首先依据1:1000地形图进行实地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作。
勘察的外业工作进行了12天时间,在滑坡体及其影响区内沿大致平行于主滑方向上布置了2条勘探线,所完成的工作量见下表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
三、环境条件
1、地形地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滑坡区以低山地貌为主,形态主要受控于梅县-蕉岭“山”字型构造体系,线路主要位于该“山”字的脊柱及前弧位置,山脉走向主要以近南北向为主,基本与线路走向平行。山体基岩埋藏较深,上部坡残积土层厚度较大,植被发育,沟谷切割较为强烈。
2、气象
勘察区域临近南海、太平洋,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又受山区特定地形影响,形成了夏季长、冬季短,气温高、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雨量集中、气候变化大等特点。按《公路自然区划图》,本区属武夷南岭山地过湿区(Ⅳ-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勘察区域年平均气温为20.9℃~21.2℃,其中以7~8月份气温最高,最热月平均气温28.3℃~28.5℃,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0.3℃~10.9℃。
勘察区域常年降水量可达1483.5~1698.3mm,雨量充沛,年际变化大,季节性变化亦大,4~9月是雨季,10月至次年3月是旱季,暴雨不太多,但区内山丘广布,集水面积较大,河流弯曲狭小,泄洪能力差,加上局部降雨大,暴雨常造成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洪涝成灾、山体滑塌是区内较常见的自然现象。
四、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程钻探揭露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将场区勘探深度内以岩土体的成因、埋藏分布规律、岩土性特征及基物理力学性质,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6个工程地质亚层:
人工填土(Qme)及混凝土层:填土主要由黏性土组成,顶部0.30m含较多碎石,混凝土属于路堑底部的挡墙混凝土。见于滑坡体底部的钻孔,厚度较小。
粉质黏土(Qal+pl):硬塑,土质不均,夹薄层状(厚2~5cm)粉细砂,冲洪积成因。属于沟谷中的冲洪积土,厚度4.60m。
碎石混黏性土(Qdl+el):坡积成因,为粉质黏土与块(碎)石混杂,块(碎)石棱角状,粒径5~200cm,最大达2m,含量一般为70~80%,局部为20~30%。推荐其凝聚力C=5kPa,内摩擦角φ=25~30°。该层在滑坡范围内均有广泛的分布,厚度较大( 4.40~7.20m),平均5.5m;该地层在地表水的下渗浸润下或在地表水的冲刷下易发生崩塌及滑塌现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水文地质条件
2.1 含(隔)水层组
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层因其含有较多的碎石、块石,渗水性较好,属于透水层组,含有少量的孔隙潜水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但其含水量受地形、季节及降雨量的多少影响较大。基岩上部的全风化岩亦含有砾、碎石,亦有一定的渗水性;基岩中、下部的强-中风化岩的风化裂隙、构造裂隙较发育,含有裂隙潜水,这些岩土层均属于含水层。
勘察期间多个钻孔钻(如ZK4、ZK3等)至中风化岩面时,孔口均自动涌水,且涌水量较大,根现场观察、调查认为,该现象是因为边坡顶部山间沟谷小溪中的水流下渗引起的,水流经上部坡积碎石土层过滤、渗透至基岩表面,并沿该岩面由山坡上部渗流至底部,然后由钻孔中涌出。
2.2 地下水补、迳、排特征
滑坡区为陡坡地形,地形陡峭,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土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地下水补给
松散岩土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勘察区上部土体结构较松散,孔隙度较大,渗透性较好,大气降水能快速向下渗流,直接补给松散岩类孔隙水。同时山坡上部的沟谷中,平时亦有一定的水流,该地表水的下渗亦是场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途径。
(2)地下水径流
松散岩土类孔隙潜水:在孔隙内流动,其运动方向是高水位向低水位处呈平面式流动,一般由山坡上部流向坡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由于风化节理发育,透水性一般,水位差较大,沿张性裂隙下渗至风化或岩层界面,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3)地下水排泄
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为垂直方向排泄,水平方向排泄为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垂直方向排泄:边坡上部松散岩土类孔隙潜水,水量多具季节性,在雨季出现,雨后数天至十几天内消失,以蒸发排泄、坡脚泉眼的方式或下渗补给基岩裂隙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水平方向排泄: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水力梯度由高水位向低水位处迳流,部分裂隙水沿裂隙或软弱层面及滑动面径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综上所述,滑坡区含(隔)水层岩土组较为单一,但其成分、厚度及孔隙、裂隙发育程度差异较大,地下水补给源较单一,储量随季节和降水动态变化大,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五、滑坡形态特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变形破坏特征
滑坡纵长约105m,平均宽度约85m,滑体面积约10500m2,滑体平均厚度约10.7m,体积约112000m3,主滑方向240~290°,与线路轴线夹角约30~80°,属中型滑坡。滑动面形态上部陡,中下部趋缓,总体呈圆弧状。
滑坡周界以岩土体是否产生变形破坏界定,其沿滑坡体周边分布,滑坡后缘在边坡顶部,高程190m左右,见有宽度约为0.10~0.40m的裂缝,滑坡前缘剪出口在边坡底部路面的下部,现阶段未见有明显的剪出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滑坡壁呈“圆弧”状,滑坡壁倾向230~300°,倾角55°~65°,坎高0.5~1.0m,上部为第四系坡积砾、碎石(块石),厚度约4~7m。由滑坡壁可以看出,上部坡积碎(块)石土层显得比较杂乱,碎(块)石含量不均,并夹有少量的滚石。
滑床后缘出露地层主要为坡积碎(块)石土,根据ZK3~ZK5孔的钻孔资料分析,滑床中部及下部地层应为强-中风化石英砂岩,滑床后缘地形较陡,中部和前缘部位趋缓。
地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发表篇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浅谈城市环境工程地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人类的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造与破坏作用日趋严重,首先本文对城市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做个分类,阐述了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然后工程地质环境与工程建设的协调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地质灾害 环境地质 城市地质
前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城市地质作用受区域地质环境、气候分带条件和人类对环境的作用三方面的因素所制约。具体可分为六大类:由城市热力场变化引起的地热地质作用;由地下水圈变化引起的水成地质作用;由静力负载引起的重力地质作用;由动力负载引起的岩石动力地质作用;由开采矿产和地下建筑引起的地质作用;人为的岩石成因作用。从城镇的类型和功能看,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城市,其地质作用的侧重点和强度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山区城市,挖填方量大,诱发重力地质作用显著;平原城市,常因过量抽汲地下水而诱发地面沉降;老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较多,人工堆积物作用显著;对于新城市,当有较好规划时,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较少;矿业城市,人为改变渗流场,形成采空区,改变应力场,恶化水质, “三废”污染严重,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较多;风景旅游城市,城市用地往往紧张,地质环境承受城市地质作用的能力较弱;海港城市,间歇性动荷载较大,等等。
一、城市水资源开发相关的环境地质工程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于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而且在上世纪90年代前对地下水无序大量的开采,造成了全国缺水城市已达2/3。水资源的日趋短缺及由此引起的诸多环境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我国近年来由于地下水的超量开采,许多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倒灌及泉水枯竭等诸多环境地质工程问题。其中城市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问题则是尤其严重。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对城市建设有着很严重的影响,对城市规划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城市地下水的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城市的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现在已经引起了很多人重视,采取了多种补救的方法,我们现在很多城市已用法律法规的方式规定了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这样就为治理提供了法规依据。在技术方法面采取了地下水人工回灌为主的方式,而且取得了很显著的成绩!由此可见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规划,不仅对我们自己城市建设至关重要,而且对我们后代的生存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二、城市环境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区域稳定性主要指现代构造运动、地震运动以及岩浆活动影响下地壳的相对稳定程度。它是城市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涉及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构造成因的地裂缝、火山活动及其它不良地质作用的强度等方面。地质资料表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地球岩石圈进入了新的强烈活动与调整时期(地史以来的第五个强烈地震活动期,其延持时间很可能超过未来人类历史),致使不少城市均发生由新构造运动引起的地裂、地陷、滑坡、危岩、崩坍、泥石流、地震及地下水异常(包括地下水水位及水质等异常变化)等各种地质灾害。决定地壳稳定性的最突出因素是地震活动。我国地震烈度超过7度的大、中城市已达l10座之多,因此,加强地震预报和提高城市整体的综合抗震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2、地基条件的勘察。
地基条件的勘察主要包括微地貌、岩土体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我国特殊土的分布具有区域性,如软土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城市,天津、塘沽、长江三角洲、浙江、珠江三角洲以及福建的沿海城市。软土具有松软、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和强度低的特点,因此,在软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经常遇到一些工程地质问题,最常见的是墙体开裂、地面裂缝、基坑边坡塌落或桩基位移、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地下水作为一个易变因素,当其发生变化时经常引起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变。因此,为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及建筑的安全使用,查明地基土体的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尤为重要。
3、供水条件及水资源保护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供水量不断地增加,因此,城市水资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水资源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属贫水国家。水资源的日趋短缺及由此引起的诸多环境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近年来,由于超采地下水,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倒灌及泉水枯竭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如上海、天津、西安、济南、太原、杭州、青岛等。供水条件及水资源保护问题主要包括地下水水源地的选择、评价,地下水的调节利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管理和保护。地下水人工回灌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对城市水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计划,不仅可以节减工程建设资金,还将对水资源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
4、城市垃圾等废弃物。
城市垃圾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渣、废料。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工业及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日益积累,对城市构成了直接和潜在的危害。这种危害可分为三个方面:地表污染、地下岩土体中渗流运移污染和酿成泥石流(垃圾流)等灾害。人工废弃物存放的不适宜会引起诸多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如滑坡、泥石流、淤积等,造成地表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降低,从而使环境发生恶化。生态学家指出,超大规模垃圾山的形成已使地球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产生严重影响。堆放的垃圾通过自身分解,并接受大气降水的淋滤,其污染物必将随同渗出液一起,以不同的运移方式(下渗式径流)间接和直接地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此外垃圾对土壤也可造成污染,大气降水及地下水径流的淋滤作用.使垃圾中的易溶有害成分,渗入土壤中,使土壤土质恶化,危害农作物生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城市地表工程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
城市工程建设的时候,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形的影响是厉害的,修筑堤岸、堤坝、筑坡、挖掘等可以产生地形改变,导致城市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再者,城市高层建筑的深基坑,大重量则影响原来地下水流场的变化,也容易造成地表之下的水土流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直在提速,城市对土地的需求也就日益加大,而有些山地城市原有平地本身比较少,因此许多城市建设者把目光投向了对山体的改造。从而形成了很多的人工边坡,规模越来越大。由于建设对坡脚开挖,建筑物使得坡体上部荷载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使边坡失稳的概率加大!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城市环境地质工程问题,无数的灾害表明,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质环境,人类的发展同样要与地质环境协同发展,其核心问题是谋求在工程建设和施工过程中,注意论证工程施工的可靠性和经济效益,且必须考虑保护和利用环境。所以工程地质环境与工程建设的协调发展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工程建设应充分应用工程地质环境的规律和特点,做好经济建设、社会与环境的综合协调,努力做到既要把地质环境潜能用足,又不超越地质环境容量的负荷能力,给其留有适当余度。
2、开发性原则
在工程建设中对现实地质环境中存在的负面效应,应充分考虑通过人工技术的地质改造作用在经济、技术上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对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
3、预测性原则
在城市规划中不仅重视地质环境的现状,而且必须认真考虑到未来地质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力求做到使工程建设即能满足现实的建设要求,又要适应未来发展变化。所以,工程建设应该体现对地质环境变化的预测性要求。
4、保护性原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工程建设中对那些目前技术水平尚无法通过人工控制和改造的不良地质环境问题,宜通过规划进行保护。特别是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敏感性极强的环境问题,则应遵循保护的原则进行协调。
城市环境与地质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因素,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多种多样,十分复杂。因此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本城市的地质环境状况特点,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努力协调好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预防的目的,确保城市建设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曾丽,王晓明.我国城市地质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国土论坛,200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李相然,曹振斌,王祖旗.21世纪中国城市环境地质问题[J].北京:中国环境监测.2000
[3]刘玮,孙立维.浅析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J].黑龙江:改革与探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