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光摄影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风光摄影主要是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创作主题,以此来展现风光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风光摄影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风光摄影论文范文篇一:《试谈生态摄影与风光摄影》
摘 要:单从作品的形式维度来看,生态摄影与自然风光摄影的差异并不大,拍摄自然风光的作品理应被纳入生态摄影的领域中。但从学理上讲,生态摄影与自然风光摄影当有不同,它要求摄影师具有创作层面的生态审美自觉,要求观看者具有欣赏层面的生态审美自觉,还要求生态审美意识在作品的传播解读阶段进行介入和引导。为助推生态摄影的创作实践,不必给生态摄影限定过高的学术基调,以便融入更广泛的大众群体,塑造更深刻的生态审美自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生态摄影;风光摄影;审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从“瓶颈”到“另辟蹊径”
15世纪意大利艺术批评家阿尔贝蒂在《论绘画》中指出画家只能再现可见之物,不能被肉眼看到的事物无法被绘画再现。这一点对画家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来说显然不适用,但对几百年后才现身的摄影而言却是合理的概括。人与自然都是可见的拍摄对象,除肖像摆拍外,人们并不会停留在一处供相机捕捉,许多人像抓拍都有动态特征;自然物比人安分许多,拍摄自然风光的作品大多给人以静止的感觉。但随着环境污染破坏的加剧,自然也不再静止,不再万年不变。当摄影师拿起相机的目的不再只是捕捉自然的美,也是预见到自然之美转瞬即逝并为未来留存记忆的时候,以生态为主题的自然风光摄影就诞生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学者提出生态摄影的名号,并试图对其内涵进行界定,以对自然风光摄影进行分类。然而十年过去了,生态摄影研究尚处于起步状态,其间所发表论文不逾百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也不过三五。一来因摄影作品内容固定明确难以作多元阐释,二来摄影师在捕捉影像时未必持有特定意图,对作品是否具备生态审美自觉的评判缺失了权威。再者,最令人困扰的是,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虽具有巨大感染力,却很难发挥实际的社会效用,直接介入生态保护的举措中,这一局限是阻碍生态摄影理论建构的关键。诸多原因导致这一颇具潜在价值的新兴领域变作鸡肋,摄影师与学者都不肯放弃,却又无法界定清楚、阐释透彻。
我们认为,“生态摄影”的提出与“画意摄影”、“自然主义”、“纪实摄影”、“光效应摄影”、“象征主义”和“浪漫主义”等概念不同,并不是为了树立某个独立的流派、掀起风格转变的潮流,或为现有作品划分类别。作为特殊社会历史语境下诞生的独特范畴,“生态摄影”不具有艺术史的野心,而是借助一个关乎大众利益的主题将大众化的摄影推向大众化的接受群体。因此,在界定生态摄影时,将之投靠到传统摄影流派上,去关注作品本身固有的硬性特征,不若从作品的创作与接受等软性维度入手,去思考它在拍摄时、在欣赏时与其它作品有何差异。事实上,生态摄影作品所呈现的画面内容大多可以被既有摄影流派的风格涵盖,由摄影记者所拍摄的曝光生态破坏的作品可以归入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记录自然环境侵蚀所致奇特地形地貌等地域特征的作品可以归入地理摄影与自然风光摄影,经高科技手段后期处理过的如画风景作品可以归入印象派或象征派的画意摄影。从作品本身的特征来概括生态摄影的概念虽有不易,却不应成为阻碍它蓬勃发展的瓶颈。牵强地界定它的概念对生态摄影的发展而言意义不大,不如暂时放弃界定,多角度全方位地增进理解。那么,如何另辟蹊径增进对生态摄影的理解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生态摄影的三个生态审美自觉之维
暂且悬搁作品内在固有的特征而转向与作品相关的外围因素,我们从创作、欣赏与传播的角度建构生态摄影的三个生态审美自觉维度,三者协同合作,交错出生态摄影的内涵之网。
首先,生态摄影源自创作意图的生态审美自觉。摄影作为一种爱好,旨在留存记忆并分享快乐,但作为专业创作,摄影师须有明确的创作意图。然而,只将具备生态保护意识的摄影师为了特定目的而捕捉到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生态平衡的影像列为生态摄影的分类法未免过于苛刻。毫无疑问,触目惊心、骇人听闻、丑陋至极的作品必然是生态摄影的典范,但生态摄影不仅仅局限于能够产生强烈警醒作用与舆论效应的创作。借助直观的影像直接在社会范围内激发意识觉醒的效果是理想化的,其引发的舆论探讨将是大范围、大规模、深层次的。但生态摄影的主旨不止于曝光、报道、宣传,还在于对大众生态保护意识的普及教化,尤其是通过对美好景观的呈现从审美层面正面唤起生态自觉。因此,以积极向上的自然审美观广泛捕捉景观之美的风光摄影作品也当算是生态摄影。当摄影师面对美好的自然风光,感叹人类的渺小,担忧城镇化与工业发展所造成的破坏,心生美景不再的恐慌时,所拍摄的作品虽毫无生态破坏的痕迹,却饱含了生态人文主义的关怀,是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引导下所进行的创作。尽管在视觉效果上没有曝光污染的作品那么使人震惊,却有正面的价值和积极的意义,从创作意图来看理应算是生态摄影作品。
其次,生态摄影根植欣赏态度的生态审美自觉。生态摄影作品的审美接受继承了摄影的优势特色:一方面,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摄影因其与数码科技手段与互联网技术的密切关联,得以更便捷地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传播,并以更快的速度获知欣赏者对作品的反应。另一方面,在绘画、小说、雕塑、戏剧等艺术形式中,欣赏者通过观看、聆听或阅读作品所感知到的是被再现对象的艺术形象,即以艺术手法摹仿被再现物所塑造的意象,并非被再现物本身。与传统再现艺术相比,照片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呈现被拍摄对象的本来面目,具有直观性、直接性和透明性,即透过照片欣赏者所看到的是被拍摄对象本身。因此,优秀的自然风光摄影恰似一扇窗,通向镜头前实存的生态景观,它开启的不仅仅是视觉享受,更是全身心多感官审美所激发的愉悦感。欣赏者透过四方框,遵从景深的空间感,望向景观本身,或阴或晴、或雨或风、或雪雾障眼、或花香微醺,被调动的不只是视觉,也涵盖了亲身处在自然环境中的一切感官感受。这就是生态审美的自觉,当欣赏者面对自然风光摄影作品,哪怕摄影师的创作意图无关生态,只要欣赏者具备生态审美意识,不只是喜爱自然,更是珍惜自然,心生关切保护之念,其所欣赏的作品就可以算作是生态摄影。
再次,生态摄影依赖艺术传播的生态审美自觉。摄影师按下快门的瞬间未必出于生态保护的自觉,欣赏者在被作品吸引的原因也未必与拯救环境的关切相连,单从创作与欣赏的角度无法充分理解生态摄影,而须注重作品鉴赏与批评解读在传播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但与其它艺术作品的阐释不同,生态摄影作品不仅要求艺术批评家从审美的角度,还要求生态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环境保护论者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可以说,与生态文学相似,生态摄影的主题与诞生基于整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语境,是许多学科的知识、精神、原则、方法在一种艺术形式上凝聚与交融的产物,也必然要求其所关涉的各个学科领域进行协同欣赏。一般再现艺术是淡功利性的,不以认知为目的。对生态摄影作品的欣赏也可以是淡功利性的,仅从被拍摄自然风光的画面形式与创作技巧入手进行审美。然而,对生态摄影作品采取一般的形式层面欣赏并非正确的解读方式,仍需专家以标题标签、文字旁注及评论文章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形式引导欣赏者看到作品中的生态之维,对其中包含的生态危机或生态知识进行认知,以理解其真正的创作目的,实现其真正的社会效用。而这必然也是生态摄影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仅谈无功利性的审美欣赏,生态摄影的独立身份与重要价值将不复存在。
三、结语
被自然风光环绕时,人们心中都会有感动与悸动,凡手中持有相机,必会贪婪地拍摄,定格美好的景致,用来回味和分享,让记忆看得见,让依恋摸得着。生态摄影属于这个特殊的世代,属于大众群体,也是艺术在当前社会历史规定性下诞生的特有产物。从实用价值上看,以艺术的手段对抗生态危机是徒劳的,但摄影对人心的感染力所构建的生态审美自觉,却是其它科技手段无法达成的。我们不必给生态摄影限定过高的学术基调,不如给它自由,放它融入大众,让生态保护、珍惜自然的意识化作拍摄自然风光的冲动。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林路、沈孝辉、张砥生、孙曾田、庄孔韶、李皓、贺延光《多视角谈生态摄影》笔谈,载《人与生物圈》,2006年第6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陈建伟《我的“生态摄影”观》,载《中国林业》,2008年第16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侯洪、周军《生态摄影:一种崭新的主题摄影形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8期。
风光摄影论文范文篇二:《风光摄影意境表达的创作思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受画意摄影的影响,美感意境表达在我国的风光摄影创作中由来已久,但是对于风光摄影创作中美感意境的表达仍具有探索性。任何一种摄影形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感意境表达形式,作为风光摄影中美感意境的表达,则需要摄影师用热爱大自然的态度和激情去观察,用富有想象力的眼光去捕捉。
【关键词】风光摄影 意境表达 摄影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风光摄影历史悠久,在摄影术诞生之前,世界上第一张风光照片就已经问世了。在众多的摄影门类中,风光摄影受到众多摄影师的喜爱。他们不畏艰辛,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只为能够捕捉到大自然那无穷的魅力和瞬间的光影变化。而令摄影师不断探索、孜孜追求的动力正是风光摄影中那种对美感意境无限表达的可能性和摄影师对个人情感的尽情释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风光摄影是以表现大自然的壮美景色为主题的摄影创作活动。它需要摄影师运用摄影语言来展现大自然的壮美灵秀和磅礴气势,并通过摄影师对美感意境的营造来表达人类对神秘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在创作过程中既能彰显摄影者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修养,也能通过摄影师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来传达人类对大自然的理解、感悟以及摄影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意境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早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提出。意境,首先就是情与景的交融。王夫之说过:“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择优情中景,景中情。”在风光摄影创作中情形也是一样,为了创造出有意境的摄影作品,摄影家常常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山水之间,成为一种客观化的情感,即移情于物、托物言情。只有这样摄影师才能创造出“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情景交融、感人心脾的美感意境。意境不仅仅是情与景的融合,更在于摄影师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积淀,并使之与客观景物相融合,从而创造出具有美感意境的摄影作品。
一、利用色温营造意境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日出、日落是大自然中最为壮美绚烂的景色之一,具有极高的审美欣赏价值,自古至今就是文人骚客抒发情感的对象。风光摄影者自然也喜欢把日出日落色温低的绚烂景色作为拍摄题材,以此抒发摄影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情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年四季的日出、日落都可以拍摄,但最佳季节是春、秋两季。这两季比夏季的日出要晚,日落要早,对拍摄比较有利。春、秋两季天气变化大,云彩较多,变化丰富,容易出现精彩的瞬间,能够丰富画面效果。拍摄日出和日落时,运用好水面倒影会使画面增色不少,还能起到前景的作用。比如平静的海面或湖面能反映出天空中的云彩和周围的景物,画面会呈现出对称的影像。有时拂过水面的微风会搅动这种倒影,在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水波纹,静中有动,大大丰富了画面的意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日出、日落是大自然中最瑰丽的景象。日出日落的景色变幻万端、转瞬即逝,所以拍摄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无论是拍摄日出或者日落,都要抓紧时间,尤其是拍摄日出,更要抓紧时间,以免错失良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利用快门速度营造意境美
(一)水的拍摄
水是生命的象征,从古至今便是文人骚客寄情讴歌的对象。摄影师对于水自然也是情有独钟,他们用手中的照相机抒发着对水的情感,表达着对水的热爱。
风光摄影中对水流的拍摄,静态的水给人一种非常静谧诡异的感觉。拍摄静态水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时分,这时色温低,风较小,水面比较平静,常常出现迷人的倒影。尤其是海拔较高的高原湖泊,若无风,则湖水若镜、倒影清晰,令人心旷神怡,更是出神入化般的美。拍摄时,尽量使用小光圈来增加景深,选择慢速度,因为慢速度拍摄时能将水流拍得非常柔美,有轻纱缭绕、云雾飘浮、令人陶醉的效果,慢速度的使用也恰好为我们营造美感意境效果提供了可能。利用慢速度进行拍摄时,一定要将照相机置于三脚架上,注意不要曝光过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云雾的拍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云雾能使自然景物产生丰富的层次和远近变化的透视关系,还能产生虚无缥缈的意境,置身其中如入仙境一般。云雾在山间常会随风飘荡,四处缥缈升腾,使山峦若隐若现,有时会停留在山腰露出山峰,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很有一种仙境般的韵味,令人难以琢磨。
安塞尔・亚当斯就拍摄过著名的摄影作品《月升》。照片中展现的云层如缥缈的薄纱,亚当斯利用小光圈,慢速度将作品中的云彩拍摄得如同流水般的效果。作为风光摄影的美感意境表达,慢速拍摄自然界中的景物已经逐渐形成一种拍摄模式,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于慢速摄影拍摄模式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止。而我们要研究的美感意境也正好符合这种慢速拍摄模式。利用长时间曝光,可以将天空中的云朵拍摄得如行云流水,使得画面极具艺术观赏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利用影调营造意境美
冰雪摄影是风光摄影的一个门类,也是风光摄影者最为喜爱的创作题材之一。每当冬季来临大雪纷飞、冰雪覆盖大地之时,正是冰雪摄影创作的大好时机。白雪将大地原有的颜色覆盖,隐约显露的线条与大面积的白色形成典型的黑白国画效果。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冰雪天气下的大自然极具中国画的效果。而中国画中最令人称道的精髓就是对意境的表达。无论是大写意还是小写意都是对意境的一种营造和追求。意境通过客观物象来表达,将“情、理、气、格”等相融合,虚实相生。在拍摄时,所能记录的景色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摄影师要善于框取景物、合理布局,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将无限的大千世界寓于有限的方寸之中,创造出具有美感意境的冰雪摄影作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冰雪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单纯的影调,特别符合摄影美感意境的表达需要,尤其是用黑白影像拍摄冰雪题材的摄影作品时,冰与雪的世界里就能完美地诠释如诗如画般的风光摄影作品。黑白影调本身就将原本有色的画面转换为黑白灰,在冰雪覆盖的世界里,这种天然的影调用黑白摄影来表现,就能够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并创作出如梦如幻的富有美感意境的风光摄影作品。当然,还可以利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原理将视觉中心作为突出的点来拍摄,这符合美感意境的表达需要。如果后期再配以文字和落款,相信国画般的摄影作品一定会让观赏者眼前一亮。
总之,在风光摄影创作中,美感意境的表达是多样化的,只要摄影师能够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能够将一种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拍摄观念融入摄影创作中,相信所拍摄的每个摄影画面都能够营造出具有美感意境的摄影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2]Michael Langford Efthimia Bilissi.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高等摄影教程(第七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3]孙峥琦.风光摄影[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
风光摄影论文范文篇三:《浅谈风光摄影的艺术价值体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自世纪40年代摄影术传入中国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风光摄影成为中国摄影中的最重要的题材。如今,风景摄影在现实的中国摄影活动中已蔚为大观,成了数量最为庞大、地位也最显赫的摄影主流。风光摄影培养成就了众多摄影家,这支宏大的队伍和众多的艺术佳作,成为世界摄影史上的一个独特的现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风光摄影 山水文化 艺术价值
风光摄影作为一支多彩而又亮丽的奇葩,从摄影术诞生那一天起,就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独立于摄影艺术的百花园中。中西方早期的风光摄影都一度受到绘画的巨大影响。在中国,早期山水画以及山水诗都对摄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开西方摄影史,除了早期的画意作品外,19世纪的地理考察摄影弗里思、汤普逊、奥沙利文、20世纪纯粹摄影斯泰肯、直接摄影斯特兰德、现代摄影韦斯顿、亚当斯等人的作品,都表现出与绘画模式的不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风光摄影根据其表现手法以及风格的不同可分两种,一种是写实风光摄影,一种是写意风光摄影。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舞台和观众读者。前者是客观记录式的,后者是主观审美式的。前者展示暴露的平台,是现代性的各种信息传媒;后者则更愿意在传统沙龙比赛和艺术传媒上争奇斗艳。二者虽然经常互有交叉,但分野是非常清楚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擅长写意或侧重写意风光摄影的摄影家或因久居海外,或因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特别钟爱内地的山水,并且深得东方文化之神韵,他们用镜头和祖国对话,他们是中国风光摄影的民族派,是世界风光摄影的中国派。
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是人们把自然风光、城市风光、工业风光分为一类;另一种则是按照拍摄对象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人文景观拍摄中也包括城市风光和工业风光拍摄。目前在我国的风光摄影群体中,从事自然风光摄影创作的人比重较大,而从事城市的风光和工业风光创作的人相对较少。这里除了对城市景观熟视无睹的原因外,人们那种与生俱来的,对大自然的亲近感和依附关系,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方面问题是需要摄影理论界和广大摄影者予以较大关注的。
文艺理论家雷达认为,现在的文学“缺少宝贵的原创能力,却增大了畸形的复制能力”。在风光摄影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常出现雷同的题材、雷同的手法。在影展、作品集里常常可以看到。原因即是摄影者不断模仿别人、重复自己,缺乏对艺术的更高追求与对自己潜力的进一步发掘。艺术的价值在于独创。李元认为:“我们必须认识到,所谓艺术代表的是一种思想,一种个性。思想随着时代而会改变,而个性更是无法模仿的。这也就是一种所说艺术的创新性和原创性。”笔墨当随时代。同样,有为的摄影家应当在作品中与时俱进,体现出时代精神和他的内心世界,体现出他的风格。在西方,风光摄影最早表现出仿画的现象,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主张跳出画意摄影局限的自然主义,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换一种方式美化自然的印象主义,20世纪初又出现了抛弃图像谎言的新现实主义,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纷乱无序的风景摄影趋势,当代风光摄影在风格和手法上更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中国风光摄影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特征的流派,但摄影家们不断创新,形成各自风格。中国风光摄影也是从模仿绘画开始的,郎静山等著名摄影家的画意摄影以东方神韵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原创是长期观察、体验,沉人生存,深切地、紧张地甚至是悲剧性地思考的结果。当前风光摄影的困境在于,既要在拍摄对象中展示人们可以理解的方向关系,又必须摆脱惯常的视觉模式,既要从取景的角度组织和营造意境,又必须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通过色彩的呈现、线条的抽象展示自然物象的质感。这就要求既不能模仿别人,又要超越自己。
风光摄影的出发点在于利用大自然无限空间里的一些有限的题材(山水、草木、房舍、田野)作有意识的取舍,以达到摄影者的意图。但是有别于绘画或其他视觉媒体的是摄影采用实物成像的基本原理。摄影画面是通过现成题材的取舍和它们之间的组合而产生的。从画面景物里相互的关联来表现摄影者的意图。这种创作有赖于客观现实景物的存在,而缺乏画家笔下的那种随意性。它反映出摄影者对眼前景物观察、分析和引申的能力。摄影者的创造力在于对事物特性的琢磨,是意念、技术和现实环境产生有机的结合。这种具有深化效果的合成功夫,往往是摄影者受到眼前景物的启发而产生一种突发性的,甚至是潜意识的反应。但是这也不排除摄影者对事物人生深思熟虑的经历和创作过程中有意识的追求。利用剪裁、遮挡或集锦的暗房(以至目前电脑)技巧,虽能对大自然作主观性的改变,或对突现的实际情况作后期的弥补,但我认为这样的做法不能改变摄影独立性的建立。而如果这些手段的目的只是让一些摄影技巧取代了画笔,目的在于表达创意者既有的思维而已,那就没有发挥摄影瞬间性的特征,也远离了所谓“第三只眼睛”的摄影发现性。其实,暗房或电脑的后期制作在风光摄影里的重要性应当是弥补感光器材的不足,缩小照片与观察现场之间的距离,它也可以对实地环境作适当的强调,更好地发挥风光摄影现场纪实的特性。一旦把这些后期制作的技术用来表达摄影者的主观思维,改变了现实环境,那就远离了摄影的实物成像基础了。摄影之有别于其他视觉媒体的地方,正是在建立其他视觉艺术所不能表现的宾(现实景物)主(摄影者的构思和技术)关系,为观察自然环境而启发的许多人类智慧提供一个实在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波,邢龙:《论摄影的大众化发展与高校素质教育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结合》,载《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第07期。
[2]李元:《风光摄影和中国文化》,载《中国国际艺术摄影》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吴强:《从中西方风光摄影比较,看中国风光摄影的未来走势》,载《感悟摄影》2006版。
[4]李晓杨:《浅析风光摄影美学价值》,载《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1期。
猜你喜欢:
5.摄影艺术赏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