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怎么检索
SCI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500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sci论文检索方法,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sci论文检索方法
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Science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SCI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500种。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ISI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指的是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为此,作为一部检索工具,SCI一反其它检索工具通过主题或分类途径检索文献的常规做法,而设置了独特的“引文索引”(CitationIndex)。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
SCI以上做法上的特点,使得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科研评价和的一种依据。科研机构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反映整个机构的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他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此外,ISI每年还出版JCR(《期刊引用报告》,全称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统计数据及计算的影响因子等指数,而成为一种期刊评价工具。图书馆可根据JCR提供的数据制定期刊引进政策;论文作者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决定投稿方向。
关于大学的sci论文范文
试论大学的流动
摘要:大学流动有其特定的含义、性质和类型。衡量一所大学是向上还是向下流动,主要的方式是对大学进行评价。大学流动受制于众多的内部与外部、主观与客观因素,弄清这些制约因素,有利于大学流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流动;排名
?中图分类号:C9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8—0101—04
一、认识大学流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流动是一个社会学名词。如同人的社会流动一样,大学也会发生流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大学流动的概念
大学流动是指大学从高等教育地位不同的一个层次转移到另一个层次,或从所在层次的一个层级转移到另一个层级的现象。
这个定义有三个关键词。一是“大学”,这里的大学是指各级各类从事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高等学校。二是“层次”,是指按大学的职能、人才培养的类别等进行的类型划分。一般说来,现有的大学可以划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型大学等四个层次。三是“层级”,是指某所大学在同一层次的大学内,按其质量、水平、贡献等排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可以是粗略的,也可以是精确的。拿研究型大学来说,可以将其粗略地划分为一流研究型大学、二流研究型大学、三流研究型大学。精细划分的做法是,对所有研究型大学根据一定的指标进行精确评价和排名,准确排定各大学的名次。其他层次的大学一样可作上述划分。
(二)大学流动的性质
大学的流动有如下性质。一是长效性。大学流动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除非出现社会剧烈变革或政府强行对大学进行重组,否则在短时期内,大学一般都会保持其层次和层级的相对稳定。二是动态性。大学流动是一个大学分层过程,旧的大学层次与层级解体、重组,新的大学层次与层级确立,形成高等教育的动态分层体系。三是累积性。大学流动是高等教育结构发生变化的累积过程,不管是层内流动还是层间流动,总是从量变开始,且首先发生层内流动,然后才发生层间流动,并最终导致高等教育结构的变革。总之,大学流动既可以出现在同一层次内部,也可以产生于不同层次之间。大学流动一方面可以打破原有的层次边界,催生不同层次大学之间的分化、融合,另一方面由于新的层次逐步稳定和凝固,新的层次边界逐渐清晰,大学流动又成为引发高等教育结构变化的动力因素。
(三)大学流动的类型
大学流动一般有两种类型:正常流动、非正常流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正常流动是指大学因其在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研究的水平、服务社会的能力等方面的总体表现,使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发生变化的现象。大学流动实际上是大学信誉的集中反映,这种信誉由大学过去在人才培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行为”及其由此形成的“后果”所决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今天”与“明天”的“收益”。大学只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历史积淀、自身条件准确定位,既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也不自甘堕落、不思进取,在所处的层次和层级内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并勇争上流,才能实现大学地位的向上流动。
非正常流动是指因政府对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对大学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如大学合并、升格、重组等),使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发生变化的现象。在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曾有过三次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并引发了大学地位的剧变。第一次是始于1952年的全国院校大调整。政府仿效前苏联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对大学实施了迁、分、组、建等大规模院校结构调整。到1957年调整结束时,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大学229所,初步构建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框架。第二次是始于1958年的高等教育“大跃进”。大学由1957年的229所猛增到1960年的1289所,几乎平均一天就有一所新的大学诞生[1]。第三次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基本结束的结构调整。这次调整汲取了第二次高等教育“大跃进”的教训,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稳步实施、步步推进。通过调整,整合了高等教育的资源,实现了规模和学科的优势互补,产生了一批学科门类齐全、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竞争力,为大学的合理、规范、有序流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大学流动的根基:大学排名
衡量一所大学是向上流动了还是向下流动了,其主要的方式是判断主体对大学作出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结果必然以排名的形式出现,不管这种排名的依据是什么,无论它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精细的还是粗放的。
(一)大学排名是一个相对概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排名是社会(包括机构、大学)、个人根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对大学内在质量、水平、能力及功能等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而得出的名次结论。大学排名必须以多所大学同时存在为前提条件。正是由于众多大学的存在,大学之间有了可比对象,才出现了大学排名。所以,从本质上看,大学排名是比较的结果,故具有相对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排名个人可以排,用人单位可以排,大学自己可以排,社会也可以排。个人也好、用人单位也好、大学自身也好,由于他们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且个人、用人单位、大学等具有分散性或不集中性,因而大学排名最终必定以社会排定的名次为基准。也就是说,大学排名首先基于个人,进而基于用人单位和大学,最后垂成于社会[2]。社会是由一些机构凭借其专家、学者设计的排名指标体系排定的。这种排名是在个人判断结果经过集合、优化后形成的,其排名结果逐渐被社会所广泛接受。因此,社会排名结果的客观性中必然同时会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困扰。个人因其视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对排名也各有喜好。所以,从大学排名的主体因素上看,排名的结论同样存在着相对性。
(二)大学排名的方法
由于历史积淀、政府宏观调控等原因,客观上我国的大学形成了不同的层次。研究型大学以知识的传播、应用、生产为使命,以培养社会精英、孵化高质量科研成果为目标,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教学研究型大学以知识的传播和应用为使命,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为目标,研究生教育占一定比例,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学型大学以知识的传播和应用为使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为目标,以本科教育为主并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基本作用;职业技术型大学以知识的传播、技能培训为使命,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专科教育为主,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基础作用[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sci论文怎么检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