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论文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论文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时代,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也进一步推动了货币形态的发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论文范文一:浅析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挑战和影响

  摘 要: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这也进一步推动了货币形态的发展。电子货币作为新形态的货币,以方便、快捷、准确等优点成为当今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也在逐渐加强。本文从电子货币的概念类型和经济学中相关的货币理论入手,透过中央银行独立性,中央银行货币垄断发行权及其铸币税等角度,分析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挑战。同时,从货币内涵的改变出发, 进一步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及供给的影响,进而研究其对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货币政策工具、政策传导和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货币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一、电子货币的概念和种类

  (一)电子货币的概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截至目前,对于电子货币尚没有十分确切的定义。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标准,电子货币是指零售支付过程中的支付手段,借助于各类销售终端,通过公开网络,产生的一种储值产品和预支付机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也可以把电子货币理解为:它是一种依据当事人之间的约定而使用的,以电子数据为存在形式,以法定货币单位为计算单位并能够兑换成法定货币的电子支付结算工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电子货币的种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账户依存型电子货币。账户依存型的电子货币是指以特定账户为载体,只能在不同账户中流动的电子支付结算货币。这类电子货币不能脱离账户而独立存在,只能在账户间流动,因此不能像现金一样直接由所有者掌握和支配并进行直接支付,而只能在账户管理者的协助下用于转账结算。

  2.现金型电子货币。现金型电子货币不像账户依存型电子货币那样必须信赖于银行账户而存在,而是像现金一样由使用者直接控制和掌握,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像现金那样用于直接支付,这种电子货币比账户依存型电子货币更类似现实货币。根据其赖以存在的技术环境的不同,现金型电子货币可分为IC( Integrated Circuit)卡型电子货币和网络现金型电子货币。

  二、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挑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挑战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措施的总和。不同经济条件的国家必然会实施不同的货币政策。同一国家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环境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因而也会采用不同的货币政策。这就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电子金融市场的开放性,全天候和无地域限制,使得电子货币全球化。网络银行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瞬间使巨额资金从地球的一端传到另一端,大量资金的突发性转移会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而网络快速传递的特性会使波动迅速扩大。所以,货币政策难以独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垄断发行权的冲击

  一般而言,各国的货币都是由其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垄断发行,中央银行对货币的垄断发行权是一国货币主权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实质上就控制了基础货币量,进而影响到长期利率、短期利率等其他经济指标。正是由于垄断了货币发行权,才使中央银行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的银行,并对国民经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电子货币的出现冲破了中央银行的货币垄断发行权,使传统法币在流通中被电子货币所部分替代。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电子货币是由其他金融机构甚至是非金融性的经济实体所发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铸币税的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谓铸币税是指中央银行从货币的发行和铸造中所获得的收入,即货币的面值超过生产成本的那部分收入。铸币税是中央银行收入的核心部分,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电子货币即便只是逐步取代法币,对于有庞大预算赤字的国家也会形成相当大的压力。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预测,电子货币在流通条件下可能导致铸币税收人减少占GDP的比重,同时,铸币税收入是弥补中央银行操作成本的最主要资金来源,铸币税收入的减少将严重削弱中央银行的经济基础,进而间接影响其调控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地位,以及实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其现金使用的范围更为广泛,中央银行的管理成本比较高,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收入及其独立性的影响将更加突出。

  三、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电子货币对货币定义的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货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原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货币形式又不断地演进。在金融电子化的推动下,货币出现了新的形态,如信用卡、电子货币等,这是一种依托全球和网络银行产生的虚拟的无货币实体的数字符号。网络货币是货币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存在形式。网络货币随着网络银行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网络银行的发展而发展。这对传统的货币内涵将产生深远影响。电子货币的发展使传统货币观对货币用途的界定有了改变,传统货币观对货币不同用途存在确定的相当稳定界限,而电子货币的发展将打破这种界限,对其进行冲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1.货币需求动机界限模糊。对货币需求的分析是从货币的不同用途来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无论是在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划定的界线为持有货币的不同动机,还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中表现为不同财富结构和各种资产预期收益的机会成本的组合,传统的货币需求理论都假设货币在不同用途之间存在确定的界限,而且这种界限是相当稳定的,各自影响的因素也是完全独立的。然而,网络银行的发展使得这种界限的划定变得非常困难。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不同用途的货币之间转换十分容易。借助于发达的金融创新工具,人们在需要货币进行各种交易时,流动性的需求可以立即被满足。电子货币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各种不同用途的货币的转换成本,使处于不同动机的各种货币需求之间的界限也就越来越模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货币投机性需求增多。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中,货币、债券和股票的预期回报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也会因电子货币出现后强大的流动性不断缩小。可以预见,随着网络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和电子货币的普及,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会日益增大。

  3.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利率波动加剧。网络银行和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的流通速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货币数量论,电子货币的替代作用使得利用现金进行交易的次数减少,因而对传统货币的需求减少。一方面,流通中通货的减少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另一方面,电子货币在信用创造方面的作用,又使得对货币的需求处于不稳定状态,导致利率波动。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与利率直接相关,利率的波动反过来又导致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无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与否,现代化的网络支付体系和电子货币的出现则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和加剧了利率的波动。因此,增大了货币需求量的计量难度。

  (三)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1.基础货币。当电子货币作为新的现金货币形式加入到基础货币行列时,则可能使得基础货币虚拟化,从而减少流通中的通货。对于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各国法律都有明确的规定。而对于电子货币余额是否要求一定比例的法定准备,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大多数国家对电子货币余额无准备金要求,但也有一些国家,如日本则要求发行者缴纳相当于其发行的电子货币余额50 %的准备金。但总的来看,电子货币有减少法定准备金的趋势。另外,由于 网络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银行进行资产转换的成本,银行可充分利用电子货币的高流动性,满足特殊情况下出现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在超额准备的存款利率不变或降低的情况下,作为银行为应付流动性而自愿持有的超额准备金将会降低;反之,则根据由此带来的机会成本与资金运用的收益进行比较抉择。  2.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是货币供给的源泉,货币供给量可以数倍于基础货币,我们称这个倍数为货币乘数,它可以表示为:m =1 + krd + e + k + t·rt

  rd: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决定;Rt: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决定;E:超额准备金率,由商业银行决定;T: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由 社会公众决定;K:为现金与活期存款比率,由私人部门—包括个人与公司的行为决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此可见,货币乘数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共同决定的。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是通货。首先,电子货币对通货的大规模取代,势必使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大为缩减。其次,超额准备金的持有会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减少利息收入。电子货币的 发展使社会公众的现金使用量减少,从而使商业银行能够减少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因而e 会呈减少趋势。最后,人们不断增加电子货币的持有量而减少现金的持有量,导致k 不断下降,而受定期存款利率的影响。电子货币中贷记卡等信用货币的使用,会减少人们对活期存款的需求。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息收益,人们将更多地选择定期存款,使t呈上升趋势,由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短期内货币乘数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

  四、结语

  电子货币的出现是信息革命的产物。电子货币的产生和流通使实体货币与观念货币发生分离。真实货币演变为虚拟货币,是新技术革命和网络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有效地解决了市场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的问题。网络和电子货币的出现加快了市场全球化,加强了全球经济的 联系,人们通过网络和电子货币可以更快更省地处理经济事务,所有的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减少了交易费用,节余了更多的社会财富,提高了资源化配置的范围和效率。

  与此同时,我们应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挑战以及对相关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使电子货币朝有利于金融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陈颖.电子货币发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的思考[J].广东经济,2009(7).

  [2]陈颖.电子货币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硕士毕业 论文,2007.

  [3]韩留卿.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研究[J].河南金融 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王江凌.浅论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冲击开放潮,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论文范文二: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透析

  摘要:欧洲中央银行的“两支柱”货币政策策略,保证了货币政策决策方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仅有利于稳定通货膨胀预期,而且有助于建立公众对欧洲中央银行的信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策略;货币政策透明度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6)08-0058-03

  一、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策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确立首要目标,着眼中期,求稳求变。

  《马约》虽然规定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是维持欧元区物价的稳定,但该条约并未对物价稳定给出明确的界定。为使目标更具可操作性,ECB管理理事会(又称ECB货币政策委员会)于1998年给出了物价稳定的量化定义:整个欧元区的消费物价协调指数(HICP)年增长率不超过2%,而且物价稳定在中期内得以维持。经过近5年的货币政策实践,ECB管理理事会于2003年修正了对物价稳定的界定:中期内消费物价协调指数的通货膨胀年增长率低于但是接近2%。

  从该定义可以看出:(1)ECB对价格是否稳定的判断是基于整个欧元区中期的价格水平。货币政策的变化对物价的影响有一个时滞,而且最终影响的程度也不确定,因此货币政策难以在短期内抵销意外冲击对价格水平的影响,通货膨胀率短期内存在一些波动是不可避免的,货币政策不会因几周或几个月的短期的物价或通货膨胀的变化进行调整,货币政策着眼于中期。(2)HICP年增长率低于但是接近2%,不仅为HICP通货膨胀率设定了上限,而且也指出通货紧缩和物价稳定是不相容的。

  对物价稳定给出明确的量化定义,既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可以监督的标准;既有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框架,也能更有效地引导公众对物价走势的预期。不仅增强了单一货币政策的可信度,也提高了单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围绕目标,构筑框架,寻求支柱。

  经济分析和货币分析两个支柱,构成了ECB的货币政策框架。在这个框架内,ECB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收集各种信息,充分利用各种分析工具,确保所有相关的信息都不会遗漏,从而确保货币政策决策的稳健性。两支柱策略既不同于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也不同于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或汇率作为“名义锚”的做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经济分析。主要是指基于大量的经济和金融数据、针对影响价格稳定的短期风险而进行的分析。该分析基于如下的认识:短期内价格水平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商品、服务和要素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因此,ECB关注的主要变量有:总需求、总产出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广义的物价和成本指数的变化,财政政策的变化,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欧元区国际收支的变化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货币分析。着眼于中长期分析,该分析的基础是中长期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变化密切相关。货币的变化包含着未来物价变化的信息,因此有助于对物价稳定的风险进行总体评估。ECB把货币供应量指标从一系列备选指标中挑选出来,并公布广义货币M3增长率的参考值,向公众清楚地表明了它进行货币分析的意图。大量实证分析表明,在M3与物价水平和其他宏观变量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关系。M3还预示了未来,特别是中期的通货膨胀变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ECB将从双柱策略中得出的信息进行评估、反复核对和汇总,形成对经济的波动程度和本质、经济运行结果和物价稳定的主要风险的总体评估,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信息交流框架,公众能了解ECB制定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复杂的环境,知道ECB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考虑了哪些因素,又是通过什么样的程序来做出货币政策决策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注重货币政策策略的沟通职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透明的货币政策要求中央银行向公众和市场提供决策相关信息、制定政策所采取的程序、所使用的数据及考虑的因素,并就当前经济形势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所有这些都能在一种开放、清晰、及时的状态下进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ECB的沟通面临的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欧元区12个不同的国家,10种不同的语言,无疑给ECB的货币政策沟通提供了挑战。ECB强调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确保公众能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的制定程序以及依据,从而提高中央银行的可信度,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货币政策,ECB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传递货币政策信息:

  (1)每个月第一次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是ECB最重要的沟通方式。ECB是第一个召开新闻发布会的中央银行。新闻发布会上,ECB行长将向公众详细地介绍管理理事会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与货币政策相关的物价稳定的风险评估,并通报管理理事会讨论的其他议题和决策的相关信息。与会者也可以与新闻发言人进行互动交流。记者招待会的文字材料也将于同一天刊登在ECB的网站上,以便这些货币政策信息能够及时地呈现给公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ECB每月发布“月度公报”,向公众公布所有统计信息和货币政策决策所依据的数据,也提供专家对货币政策的分析文章。此外,ECB行长每个季度都向欧洲议会的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会汇报ECB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ECB每年还向欧洲议会递交年度报告。

  (3)ECB的行长、副行长以及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公众进行交流,阐述ECB的货币政策策略、分析框架,不断提高ECB货币政策的可信度。交流包括定期接受媒体的采访,参加全球和区域经济金融论坛,到世界各地大学讲学。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发言稿、演讲稿,研究人员的分析文章,公众广泛关注的政策研究结果,在ECB的网站和其出版的论文集和专刊上都可以找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注重中央银行研究职能的发挥。

  ECB经济研究的目标,一方面是为货币政策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证的支撑,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服务ECB与公众和市场的沟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ECB的经济研究通过多种形式展开:working paper主要是鼓励对ECB货币政策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既包括ECB研究人员的阶段性成果,也包括一些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货币政策的研究。这些文章都可以免费在ECB的网站上获得,对于公众对ECB货币政策的了解很有帮助。同时,ECB也运用大量的宏观经济模型对欧元区经济以及欧元区内不同国家进行分析预测,以便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比较可靠的预测信息。针对欧洲资本市场和金融一体化、欧元区经济周期变化等问题,ECB建立了广泛的研究网络。此外,ECB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轮流召开国际货币政策论坛,鼓励从全球的视角来讨论货币政策的相关问题。

  二、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启示

  1.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增强央行的独立性是各国货币调控机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实践证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对其货币政策操作具有很大的影响。独立性强的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马约》赋予ECB货币政策目标上的独立,而且ECB还具有工具上、财务上和人员上的独立,因此为ECB独立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从目标独立性来看,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但我国货币政策当前仍受到多目标约束:物价稳定、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化解金融风险等等。从操作独立性来看,也存在一些约束,比如金融市场不发达,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余地小,货币政策过度依赖国有商业银行传导等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多目标之间是存在冲突的,这就导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策相当困难。而在经济转轨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多目标约束将长期存在,因此提高目标独立性比提高操作独立性难度要大。在当前的体制安排下,我们应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的操作独立性,通过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不断提高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以及中介目标变量的市场化程度,使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更具灵活性和前瞻性,为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预防性操作创造条件。

  2.尽快建立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框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以利率、汇率或货币供应量等工具变量作为中介目标都存在一个共同缺陷,即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较差。正因如此,绝大多数国家在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后基本没有再简单恢复利率目标,反而是越来越多地采用了通货膨胀目标这类非工具变量目标。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操作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率,同时将货币供应量、利率、经济景气指标指数等其他重要经济变量作为监测指标。

  欧洲中央银行在考察过一些其他中央银行已经或正在采用的货币政策策略后,决定采用以稳定为目标的双柱策略(即经济分析和货币分析)。究其原因,是因为ECB成立的时间不长,欧元区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ECB的货币政策操作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两支柱策略赋予ECB在操作货币政策过程中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其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传导效率。

  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近期内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们也可借鉴ECB的做法,建立一个更具灵活性的货币政策框架,为公众的经济行为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度,稳定公众的预期。积极构建更具灵活性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提高对经济的预测能力,即时采取预防性操作,将会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注重与公众交流,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ECB非常注重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重视预期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通过采用“两支柱”的货币政策策略,为央行与各个层面的公众沟通提供了一个框架。ECB不仅建立了内容广泛、容易理解的网站,而且还定期出版报告预测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如通货膨胀、货币市场状况以及预测的风险等。ECB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解释货币政策的目标,讨论近期通货膨胀的情况,评价已经采取的货币政策的效果,并描述未来通货膨胀的发展,因为货币政策非常透明,因此ECB有时只要显示其政策意向,并不需要真正干预市场就能达到调控的目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不断提高,这一点可以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看出。但略显不足的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决策是依据哪些数据的分析,货币政策决策过程的程序,以及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的预测分析等相关信息还不够丰富,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改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进一步发挥我国中央银行的研究职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央银行不仅具有服务职能、调节职能和管理职能,而且还具有研究职能。中央银行要有效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就应该加强对经济的研究,力争对经济的运行有更准确的把握。中国是一个处于转型中的国家,国内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对货币政策操作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构建更为灵活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以有效防范汇率变化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如何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如何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的协调;如何在加快金融开放的过程中防范金融风险;如何加强货币政策国际协调……这些都需要中央银行加强经济研究,有针对性地为我国货币政策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模型和数据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汪红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谢平,焦瑾璞主编.中国货币政策争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3]钱小安.中国货币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论文相关文章:

1.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论文

2.货币政策论文

3.金融经济类论文

4.关于利率市场化的论文开题报告

135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