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大学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年大学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篇一:《探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中国周边发展格局》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3年9月、10月,分别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成为我国在新时期优化开放格局、提升开放层次和拓宽合作领域的重要指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一路一带,中国外交,周边形势,战略意义 ,发展
一、“一路一带”的基础概念
“一带一路”简称OBAO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东牵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圈,中串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通欧洲发达经济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以综合交通廊道为展开空间,对沿线区域的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站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延伸,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起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造福中国与东盟,而且能够辐射南亚和中东。
二、“一路一带”的产生背景
1.古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一个靠陆,一个向海,所经地区在我国周边外交战略中均占据重要位置。这一发展战略与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一脉相承的,既是对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种延续与发展,更是提升与超越。
2.中国背景:
(1)、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
(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
(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3.时代背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三、当今中国周边的发展格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近几年来,中国的周边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方面与中国有关的矛盾凸显;另一方面美国的对华政策开始从改变中国向遏制中国转变,继而拉拢中国周边国家搅乱中国的周边环境。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印度数次向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增兵,加速向该地区移民;在南中国海,越南、菲律宾等国不断试图采取各种措施宣示其对所占领岛礁的“主权”,并在岛礁上兴建设施,强化占领;日本强占钓鱼岛;朝鲜半岛核危机等等。
良好的周边环境,对于维护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正与周边国家一道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利益纽带正在变得更加牢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一路一带”的前提和依托边境地区作为连接中国与众多邻国的门户和纽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是“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的必要前提和保障。中国已同除印度、不丹外的12个陆上邻国解决了边界问题,未划定的中印、中不边界地区也总体保持稳定安宁。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边境地区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依托。边境口岸作为通道节点,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前沿窗口作用显现。中国开展亚洲公路网、泛亚铁路网规划和建设,与中亚、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开通公路通路13条,铁路8条。此外,油气管道、跨界桥梁、输电线路、光缆传输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果。这些设施建设,为“一带一路”打下物质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一带一路战略风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中国的战略扩张。包括战略投入与战略补给两大风险。
二、美国的战略围堵。如何处理好与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体系及全球化关系?对其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绝不可低估。
三、俄罗斯的战略猜疑。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兴衰与俄罗斯、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密切相连。一带一路的关键挑战海上是美国,陆上是俄罗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印度的战略不合作。印度未表态支持一带一路理由有3:一是成本巨大。二是所经地区争议、动荡,三是担心被中国包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日本的战略搅局。作为美国的盟国和中国的战略竞争者,日本一定不会坐视一带一路成功,可能成为美国联盟“使绊战略”的排头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六、地缘政治风险美俄战略。对抗影响一带一路沿途、沿岸地区稳定,相关国家可能成为美俄代理人对抗的牺牲品,在当今格局下,我国采取的对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西北、东北地区。发挥新疆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2.西南地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4.内陆地区。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郑州、武汉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合作。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支持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
七、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
(2)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
(3)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
八、“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次,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第三,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四,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以后更长的时间,中国外交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只要沿线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
【参考文献】
【1】 崔莉萍.基于“一路一带”推动中华文明在欧亚大陆的再传播
【2】王敬文.“一路一带”打开筑梦空间
【3】霍建国.“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意义深远
【4】蒋希蘅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路一带”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杨运忠,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几点思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周方银,如何看待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陈向阳,多个方向近期现异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新变数
2017年大学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篇二:《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特点的探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的认知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矛盾特征:在认知心理上表现出趋同性与独立性共生,在认知过程中表现为稳定性与多变性同在,而在认知状态上则呈现出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的特点。深入研究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特点,对于增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认知特点;大学生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1]。在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在于科学把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的认知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知心理:趋同性与独立性共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知往往建立在一定的认知心理基础之上。研究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特点,首先就要研究他们的认知心理。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同时呈现出趋同性和独立性两个特点。
趋同性在心理学上又叫场依存性,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依赖于内部或外部参照物的倾向性[2]。认知心理上的趋同性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认知形势与政策时潜意识当中愿意向群体看齐,保持在关注热点和主要观点上与群体的一致性。大学生之所以在认知心理上呈现出趋同性的特点,从根本上讲是由于集体生活的影响。大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作借鉴,接近二十年的教育大都是服从教师、服从家长,因而会形成严重的从众心理,而这会作为一种心理惰性影响他们在大学时期的认知方式。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学生都是生活在集体之中的。集体生活中同学间的互相影响使学生对形势政策的认知表现出很强的趋同性。大学生认知心理上的趋同性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会促使学生中思想热点的形成。在集体中,由于同学之间频繁的交往、交流、互相影响,各种信息的传播在集体中呈现出了迅速、及时、波及面广、影响深刻等特征,容易形成集中的热点。其次,它会使学生的情绪表达趋向一致。大学生集体中的舆论、风气、规范等会潜在地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因而容易形成“共振”,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易达成一致。所以,当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与其他同学交流、探讨形势政策时,就容易受其他同学的影响,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与其他同学不一致时,群体中潜在的心理压力便会促使他们改变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并尽量与其他同学保持一致。
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认知领域的独立性,从积极方面看主要表现为创造性,从消极方面看,主要表现为叛逆性。一方面,大学生思维活跃,在分析问题时敢于打破常规,想前人之未想,容易形成许多新的观点,一旦加以合理引导,就会转化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强大推动力。另一方面,建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基础之上的叛逆性又使大学生本能地排斥任何理论说教,盲目追求标新立异,容易形成许多过于偏激的观点,从而给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一定的困扰和挑战。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等政治色彩浓厚、理论性很强的教育,习惯于独立地、批判地看待,并依据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形势政策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所掌握的信息并不全面,因而认识本身就带有不自觉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而言,还处于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学生所关注的最新形势与政策信息,往往在课堂上得不到及时有效地介绍;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课堂上得不到正确合理地解释。因而通过课堂这一渠道得到的信息中任何缺陷,都可能成为他们否定形势与政策正面教育的理由,从而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表现出较强的抵触情绪。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心理上同时呈现出的趋同性和独立性两个看似对立的特征,其实并不矛盾。趋同性表现为大学生群体认知的共性特征,主要是整体观点、兴趣热点和思维方法的趋同;独立性则更多地表现为个体认知特征,这种特征既可能是积极的――创造性,也可能是消极的――叛逆性,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开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综合考虑大学生认知心理上的这两个特点,一方面,通过加大形势与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在全校范围内构建统一的舆论场,引导大学生向主流价值观靠拢。另一方面,在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重点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二、认知过程:稳定性与多变性同在
大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心理认知基础之后,就开始了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过程既不是匀速直线上升也不是匀速水平推进的,而是同时呈现出变与不变的矛盾特性,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认知过程呈现出波浪式推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矛盾运动。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过程中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已经不再满足于在感性层面,大学生已经具备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从而形成了某种程度的理性认识,表现为认识的深刻性。二是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但由于思想上还不够成熟,一旦形成关于形势与政策的某种认知,就很难改变,从而表现为某种思维定式,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容易受教条主义的束缚。导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呈现出稳定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一整套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小就向他们灌输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经过多年的思维训练,大部分学生都培养了一定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二是宣传思想工作成效显著。我国的新闻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宣传思想工作的一致性使得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也相应地表现出稳定性的特征。三是从大学生自身来看,身心发育渐趋成熟,基本上能够做到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深入分析形势与政策问题。
2017年大学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篇三:《试谈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动态性实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动态性原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动态性原则就是“三贴近”原则,即贴近时事热点,提高教育教学时效性原则;贴近教学要点,提高教育教学导向性原则;贴近学生特点,提高教育教学针对性原则。
1.贴近时事热点,提高教育教学时效性原则
贴近时事热点,就是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认清国内外形势,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效果。强调贴近时事热点,是由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和特点决定的。这门课所讲的形势主要是社会形势,一般指国际国内事物发展的客观状况和基本趋势,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势的定义决定了它具有动态性。
这门课所讲的政策就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以及为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而制定的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任何一项具体政策都是作为一定客观条件下的现实政策而存在的,受到严格的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具有鲜明的时效性。一旦时间、空间条件发生变化,政策主体的目标和任务必然改变,原有的形势就成为历史,原有的政策就会由新的政策来替代。所以,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必须遵循形势与政策本身的时效性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贴近教学要点,提高教育教学导向性原则
形势与政策课关联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具有严肃的政治性和政策性,为此每年教育部对形势与政策教学都会专门下发指导性要点。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关键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政策制定的背景和意图,深刻把握政策的内涵和未来走向。因此,“形势”与“政策”这两个教育问题的落脚点是“政策”。这些政策主张是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介绍,让学生了解把握的内容,也是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的立场和原则。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通过“政策”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学生自觉拥护党的纲领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并学会在学习生活中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3贴近学生特点,提高教育教学针对性原则贴近学生特点,就是把握学生思想脉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当前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最需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掌握学生内在心理诉求,从而在教学组织和讲授中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由于形势与政策的复杂性、变动性以及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经济社会发展所体现出的不均衡性,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就会形成不同的形势与政策热点。
同时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突出,主动探索精神强烈,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总体需要迫切。近几年来,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较多,如国际形势、祖国和平统一形势、与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形势及体制改革形势、对外开放形势、党风廉政建设形势等等都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就要将学生的成长需求与不同的社会热点结合起来,达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动态性实践
动态性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体系,实现了重大突发事件有呼应、重大问题有引导、重大关系有解读、重大纪念有反思,满足了学生对时事热点、社会焦点问题的关注,也对学生思想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和行为中的偏激行为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引导。
1.紧贴时事热点确保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时效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了紧贴时事热点,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把握“四个重大”,即重大事件、重大关系、重大纪念日和重大问题,同时紧密围绕这四个重大来安排讲座专题。如对应重大事件,形势与政策课开设了“‘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与走势’、“回眸‘十一五’,解读‘十二五”’等九个专题讲座;对应重大国际关系,开设了‘瞥众参与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民族问题:世界与中国”等九个专题讲座;对应重大问题,开设了“我国周边关系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新挑战”等七个专题讲座;对应重大的历史事件纪念日,开设了“西藏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准确看待腐败,坚定反腐信心”等八个专题讲座。通过紧贴“四个重大”时事热点,确保了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时效性。
2.紧贴教学要点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优化
尽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内容时效性明显,但其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国际国内社会总体形势与基本战略、基本政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理解教学要点应立足基本理论,把握社会总体形势。如我们在基本形势部分的教学中先介绍国际形势,再介绍国内形势,继而介绍省内形势,甚至校内形势。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接受规律,既全面又有层次,便于学生理解。对于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指导性要点,我们都认真研读,深刻领会,再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设定教学专题,做到了既呼应社会热点又遵循了要点要求。例如,在抗日战争六十年期间,教育部要点要求宣讲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我们适时开设了“铭记历史奋发图强维护和平面向未来”专题讲座。紧贴教学重点,使我们在政治上做到了自觉地与持高度一致,优化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3.紧贴学生特点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和成长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突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也要符合大学生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总体需要。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特点,考虑学生兴趣,力求“四个近”,即近年龄、近身份、近兴趣、近专业。比如我们在选择授课专题时,向全体同学下发了有50个讲座题目的问卷,请他们自行划出20个题目,经过统计最终确定出20个最受同学欢迎的题目开设专题讲座。
在教学中,我们还充分注意到今天的大学生特别关注就业前景和专业的发展方向,就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融合。例如在“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专题讲座中,我们对运载学部学生重点介绍我国船舶、航海事业的发展,对人文学院学生侧重介绍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对软件学院学生重点介绍我国软件技术发展状况、扶持软件产业政策。紧贴学生特点,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真正能让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人学生头脑。
猜你喜欢:
3.